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玉强 《地理教学》2006,(10):15-17
课程既源于生活,又要回归生活,特别是要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才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同时,生活知识还能给学生以亲切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因而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中发掘素材与本知识的融通之处,让课堂重返生活世界,使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和谐统一。然而在实践中,一些教师对课程生活化的理解有偏差,致使“生活化”出现走样、变形和失真。这不仅无助于学生依托生活体验来理解本知识,还可能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2.
李水 《地理教学》2012,(10):1-1
案例教学是教师通过创设有生活化取向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到真实的案例场景中,进而让学生以探讨的方式、在社会协作的环境之中进行意义建构的一种教学方法。曾有这样一堂地理案例教学课,让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相似文献   
3.
陈海霞 《地理教学》2012,(23):39-40
我家住在黄土高原,当我引领着学生学习"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时候,我们倍感亲切——教科书中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幅图片都描述和呈现着我们身边的地理,都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通过问答、交流、探讨等方  相似文献   
4.
5.
袁健萍  张勃 《地理教学》2007,(12):23-24
一、探究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探究教学法重点突出教学的生活化、开放性、参与性特点,旨在让学生掌握学科基本原理和概念,发展学生的探索性态度。同时,运用发现学习形式,实施环境问题,使学习者亲身发现环境问题要素的内在因果关系,培养他们主动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优化物理教学手段,促进高效课堂生成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热点问题,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巧妙的将生活元素融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促进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物理知识,从而促进高效物理课堂的生成。基于对高中物理新课标的认识和对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现状的思考,笔者认为在新课改背景下很有必要融生活元素于高中物理课堂,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甘孜藏戏     
《地图》2021,(1):92-99
藏戏已在雪域髙原流传数百年,是一种用藏语表演的歌舞剧:,藏戏起源于8世纪的藏传佛教艺术,17世纪时,藏戏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表演。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  相似文献   
8.
刘导  陈实 《地理教学》2022,(2):47-50,58
将生活与地理教学融合发展生活化地理教学,既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诉求,也是我国课程发展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有力体现。本文介绍了美国的地方本位教育,对比评析了地方本位教育关照下的中美地理课堂差异,借鉴美国地方本位教育的成功发展经验得到生活化地理教学的发展启示:帮助学生建构地理体验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强调真实、原味的生活内容;提高地理知识的生活循环运用频率。  相似文献   
9.
一、备课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体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随着新课程实践向纵深发展,“教书”这一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的“教”已不再是单纯传授与讲析,也不是单纯的教教材,而是甩教材引导、组织、参与、讨论等的综合。“书”也不再是单纯的教科书,面是所有的书,包括电视、电影、网络、报刊杂志,特别是生活这部大书(地理知识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10.
胡胜雄 《地学前缘》2005,12(4):479-480
红土型金矿是含金较高的地质体在红土化作用下,岩石和土壤中所含的金发生活化、迁移、沉淀、富集所形成的,它是产于红土风化壳剖面一定位置的表生矿床.该类金矿床具有品位低、规模大、易采、易选、回收率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粤东地区寻找红土型金矿具有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