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卫星遥感在秸秆焚烧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通过对MODIS光谱特征的分析,提出了一种综合运用3S技术进行秸秆焚烧动态监测的资料处理流程和量化判识指标。通过在关中地区2004年麦秸秆焚烧监测中的应用,效果良好,为政府部门迅速、准确地了解全省秸秆焚烧情况,提高预警能力和监督检查的效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及沼气潜力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自然资源》1997,(1):67-71,80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5年6月淮河流域卫星遥感监测火点信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ANUSPLIN和ArcGISKriging方法对气象要素和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空间栅格化,分析了秸秆焚烧关键期内AQI和主要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秸秆焚烧关键期内,淮河流域城市AQI、PM10与PM2.5浓度均明显升高,且与卫星监测火点具有一定时空响应关系。在时间变化上,AQI、PM10与PM2.5浓度6月上中旬呈波动上升,6月下旬趋于回落;在空间分布方面,AQI、PM10与PM2.5浓度三者分布形态相似,总体上呈现"南低北高、两高一低"分布特征;期间AQI、PM10与PM2.5浓度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风速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华北平原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产区,田间秸秆焚烧现象普遍存在,选取秋收季节(2014年10月)分析了秸秆燃烧的排放特征,利用区域化学传输模型WRF-Chem模拟研究了燃烧排放对气态前体物及其氧化产物的影响,以及最终导致的PM2.5中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的变化。研究表明:2014年秋收季节,河南和山东等省份的秸秆燃烧排放会在东南风的输送作用下影响京津冀地区;秸秆燃烧排放大量挥发性有机物(VOCs),导致火点源及周边地区大气中主要氧化剂浓度上升,提升了区域大气氧化能力;当携带大量VOCs的秸秆燃烧烟羽与以化石燃料排放为主的城市气团相混合时,大气氧化性增强会加速城市地区人为源排放的NOx和SO2等气态前体物的氧化过程,提高硫酸盐和硝酸盐的形成速率、促进二次无机气溶胶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6.
沙地秸秆覆盖蓄水保墒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安 《中国沙漠》1995,15(3):261-265
本文研究了山东禹城沙地秸秆覆盖土壤蓄水保墒的节水途径和效果。结果表明:秸秆覆盖的沙地有效水分提高5-8%,并以麦秸覆盖350kg/亩蓄水保墒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以山东桓台县华北集约化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生态系统为例,利用能值分析方法,对不同耕作方式(翻耕、旋耕、免耕)和秸秆还田(清茬、粉碎还田)下农田生态系统的能值利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粉碎还田模式的可更新有机能比率比清茬的高出4~5倍,说明粉碎还田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大于清茬的,有利于保护环境;耕作方式上,可持续发展指数表现为免耕的翻耕的旋耕的,说明免耕法具有明显的可持续发展优势,应适当推广。  相似文献   
8.
作物秸秆同传统农产品一样都是重要的农业产出品,但目前相当部分秸秆资源处于被废弃或利用低效状态。基于生态学能量转换理论定量估算河南省秸秆养畜生产潜力,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河南省未利用的作物秸秆能量可以转化为肉类食品2.80×106t,相当于节约粮食1.87×107t,可见河南省作物秸秆养畜潜力较大。但是,当前关键问题是如何从技术和经济方面提高农产品生物量的综合利用率和农户秸秆养畜的积极性。同时,河南秸秆养畜潜力在空间分布上呈不均衡的地域边缘属性特征,各地作物秸秆资源在数量上表现出南北、东西和区位差异,全省西部地区、郑州及其周边地区适宜饲料加工的秸秆资源相对贫乏。  相似文献   
9.
长期施用化肥导致农田黑土酸化、盐基离子耗竭、养分失衡及作物重金属污染等诸多问题。本文依托吉林公主岭国家黑土肥效监测基地25 a的施肥试验,研究了不施肥对照(C)、N、NP、NK、PK、NPK、厩肥—化肥配施(MNPK)、玉米秸秆还田(SNPK)等8个施肥处理对土壤酸中和容量(ANC)的影响,N、P、K施用量分别为165 kg hm-2 a-1、36 kg hm-2 a-1、68.5 kg hm-2 a-1,MNPK和SNPK处理与NPK处理为等N量。结果表明,施化肥导致表土pH下降0.37~1.39,MNPK和SNPK处理分别提高土壤pH值0.21和0.53。以pH 5.0为参比,N、NP、NK、PK、NPK各处理的酸中和容量ANCpH 5.0分别为对照的42.85%、61.79%、54.05%、82.26%、63.68%;MNPK处理的ANCpH 5.0是对照的1.86倍;加酸160 mmol kg-1,SNPK处理的土壤pH值仅从7.65降至6.42,表现出极强的酸中和能力。SNPK和MNPK处理的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SEB分别是对照的1.37和1.14倍,土壤有机质SOM分别是对照的1.32和1.63倍,二者是提高土壤ANC主要原因。总之,有机物料添加显著提高了黑土抗酸化性能及土壤基础肥力水平,研究结果可为东北黑土区玉米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及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实践提供长期试验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金漫彤  孙烨  陈林伟 《矿物学报》2015,35(2):185-190
为弥补传统秸秆建筑材料在抗压强度、防火性能、保温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本实验将秸秆掺入地质聚合物中合成一种新型复合保温建筑材料,研究了不同秸秆含量对材料保温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材料的耐高温性能。结果表明:秸秆地质聚合物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秸秆掺量由1%增至6%时,材料的导热系数由0.0981 W/m·K减至0.0692 W/m·K。秸秆掺入量为4%时,抗压强度为32.78 MPa。耐高温实验结果显示,当煅烧温度低于250℃时,地质聚合物对秸秆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当材料在600℃温度下煅烧120 min后,其抗压强度依然达到35.94MPa。温度在800℃以内材料具有稳定的矿物组成,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