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经济区划沿革与回顾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显差异。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进行了经济协作区的划分。当时全国被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共7个经济协作区。随后,国家将华中与华南两大经济协作区合并为中南经济协作区。这样的划分方法在其后的经济建设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国家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相似文献   
2.
蔡人群 《地理学报》1989,44(1):77-85
珠海在坚持以工业为主的同时,不能忽视剖汇农业及其深度加工业的发展,旅游业在特区经济中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强与澳门的全面经济协作,建设共同使用的供水、供电、供气、机场、深水港、高速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并进一步台作开发地处珠澳边境的湾仔,符台积方利益,有利于互相促进、共同繁荣。珠海特区可考虑易名为中山特区。  相似文献   
3.
Marton  A 《地理科学》1997,17(1):8-17
在东北亚区域发展方向论述了经济快速增长,资源转移和区域贸易格局的特点,随着后分析了图们江地区开发的国际环境以及图们江发展计划,指出图们江开发的几种可能选择和图们江与东北亚经济协作前景,特别提出加强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过渡区域经济运行协调和发展机制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过渡区域由于其共同利益的非均衡性而使协调机制本身存在较大缺陷,因此,在调整过渡区域经济协调方式时必须在遵循发展、互利和协商、逢主和平行的原则基础上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制度安排:(1)以市场为基础经济协作区;(2)充分发挥过渡区域优势,建立和完善发展极,形成纵横交错的产业带网络;(3)建立和完善过渡区域市场,推动过渡区域经济的发展;(4)建立新型的区际利益协调机制,充分发挥过渡区域经济运行协调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区域旅游开发既需要适度的竞争,更要有紧密的合作,竞合发展是实现区域问企业利益共赢之上策。“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部署是为了协调渝鄂湘黔4省市毗邻落后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继续深化和巩固西部大开发而提出的国家战略举措。出于武陵山经济协作区跨越多个行政区和经济区,旅游资源的整体比较优势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发展,基于SWOT分析的视角剖析其旅游业的竞合发展战略,提出建立竟合发展模式和跨政区协作机制等建议,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1INTRODUCTION Quadrangle Economic Cooperation Zone (called the Golden Quadrangle) among China, Laos, Myanmar and Thailand is one of the most isolated and troublesome re- gionsinthe world. It hasa longhistoryasone ofthe most politicallysensitive spotsin the world. Wars, refugee mi- grations, drug, closed national borders and lack ofinfras- tructurehavelongbeenconstantbarrierstothisarea. Quadrangle Economic Cooperation Zone is now the focus of Asia. Thailand, Myanmar, Laos and China …  相似文献   
7.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空间协调发展程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冷志明 《地理研究》2012,31(3):521-533
与以往区域协调发展程度评价研究不同,本文基于协调发展概念强调经济联系、区域差异、动态收敛和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点,构建空间(区域)评价体系,分别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区际一体化程度、区际人均GDP均等化程度、城乡人均消费水平差异程度四个方面评价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空间协调发展程度。评价结果显示,2001~2009年间,武...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长江流域经济协作系统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其未来的运行模式,并就该模式运行的关键策略,即长江三角洲国际性区域建构的可能性,必要性及其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三明市在闽西南经济协作区中的地位,分析了三明市经济发展的优势,指出了三明市经济发展方向以及实现跨世纪经济发展战备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0.
环渤海地区在我国参与全球经济协作及促进南北协调发展中处于重要的位置,是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中国的第三个经济增长极。无论从国内外大环境上,还是从地域优势上看,环渤海地区都面临大开发、大发展的契机,面临跨世纪的腾飞机遇。因此,该地区的社会稳定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