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96篇
地质学   238篇
海洋学   120篇
综合类   111篇
自然地理   16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黄河口水下底坡微地貌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高分辨率的回声测深、旁侧声纳及浅地层剖面记录首次直观地揭示了黄河口水下底坡上发育有大量形态不同的微地貌类型。据其形态特征和规模的差异,将它们划分为平滑海底、凹坑与洼地、冲沟、残留岗丘及扰动复合海底等五种类型。这些微地貌分布在不同水深条件下的不同水下三角洲单元上,并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黄河口海域特殊的沉积环境和复杂的动力条件是导致水下底坡微地貌形成发育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等深流沉积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国内外等深流及其沉积的研究成果,概述了它们的研究进展,且详细阐述了等深流沉积特征和沉积类型,并指出等深岩丘的发现是该领域最为重要、最具特色的突出成果以及等深流沉积研究的油气勘探意义.虽然随着深海钻探计划和大洋钻探项目的开展,等深流沉积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现代等深流沉积和古代等深流沉积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尚不平衡,仍存在着较多问题,尤其是在古代等深流沉积研究方面显得更为薄弱.最为重要的是,等深流沉积的识别是该领域研究的最大难题.因此,在其未来研究上,应注意运用地震波识别、遥感等现代科技调查手段,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识别标志,如沉积学标志、古生物标志等,以促使其逐渐成为海洋沉积学中一个更为完善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
东太湖茭草区网围养鱼模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东太湖茭草区资源及环境特点,开展网围养鱼模式试验,结果表明:(1)经济效益明显,产投比1.2—1.5;(2)有良好生态效应,防治湖泊沼泽化和茭草区水质恶化;(3)社会效益显著,解决湖区剩余劳动力和城市居民吃鱼难的问题;(4)利于湖泊资源管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5.
米草生物入侵现状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王蔚  张凯  汝少国 《海洋科学》2003,27(7):38-42
20世纪初,许多国家先后引种了米草,用以保滩护岸,促淤造陆,但随着米草的蔓延,已严重威胁着世界各地的海滨环境,米草的积极作用也日渐被负面影响所取代,成了全球性的“害草”,美国、荷兰等许多国家都已投入大量的经费进行米草入侵的防治研究,采  相似文献   
6.
应用TG-DTG-DTA热分析技术研究了N,N’-双(2-氨丙基)草酰胺合铜(Ⅱ)单核配合物在空气气氛中的热行为;分别用微分法(Achar法)和积分法(Coats-Redfen法)对其非等温TG数据进行了解析。通过对热分解动力学参数的对比分析,提出了该配合物热分解反应机理;根据TG曲线计算出了E,lnA和S^*,并由动力学补偿效应获得了E与lnA的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7.
紫露草(Trddescantia)微核技术用于监测环境污染的研究,国外已有五年多的历史(1-3)。1980年,此种技术的创始者,美国西伊里诺大学马德修教授来我院合作,在我国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监测空气、工业废水及农药等的污染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4,5)。  相似文献   
8.
美国西伊利诺大学马德修教授所创立的紫露草微核技术(Tradescantia MCN Test),用于监测环境污染很有效。该技术用减数分裂中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作为攻击对象,以形成四分体中所出现的微核作为观测指标。这是由于处于减数分裂早前期的紫露草花粉母细胞对诱变因子比较敏感,它的染色体断片在形成四分体时期中成为微核。从微核的数量可以推测染色体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美国产紫露草(Tradescantia paludosa)的微核(MCN)技术用于监测环境污染物已是熟知的有效手段,山东紫露草即毛萼紫露草(Tradescantia reflexa)对环境污染物的敏感性如何,未见报道。本实验的目的在探测这两种植物的染色体对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0.
在Salemi(西西里西部)附近的米辛尼亚期沉积岩中,我们对一种新型的以米为单位的复合补丁礁进行了描述.其建造由两个截然不同的部分组成:(1)陡倾穹隆状微生物岩丘夹凝块叠层石和结壳状生物;(2)覆盖在微生物岩五上的珊瑚一微生物建造,其中珊瑚群体为微生物岩石所覆盖(这些微生物岩石与各种各样的结壳生物有关).微生物岩丘的增生作用是葡萄状集合体的发育、畚箕藻骨骼、结完状有孔虫、苔鲜动物、龙介虫和已胶结双壳类的堆积结果.正如地中海中其它类似的米辛尼亚期生物建造,不同部分复合微生物岩丘建造的增生过程似乎是均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