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6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修·莫里(MatthewF.Maury,1806-1873),美国海军军官,海洋学创始人之一。他的《海洋自然地理》出版于1855年,至今已有150年的历史,是现代海洋科学最早的教科书,并成为世界科学出版物的一个里程碑。莫里从一名普通的海员成为一名海洋科学家,曾写下许多有关海洋科学的著作,《海洋自然地理》是他一生的巅峰之作。  相似文献   
2.
遍览古人在各种典籍中对种种天象及其占卜的描述,很容易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把种种天象用于占卜时,总是吉兆的占卜少,凶兆的占卜多,而纯为吉兆的“特异”天象,更是如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3.
荧荧火光,离离乱惑——对火星的认识与描写 在古代,火星是最让人感到迷惑的一颗行星了。它呈明显的红色,像荧荧的火光,有时亮得夺目,有时又变得很暗淡(最亮时亮度可达-2.9等,最暗时只有1.1等);它在空中运动的时候,时而顺行,时而逆行,拐来绕去,路线复杂,令人捉摸不定。星占书中曾用“荧荧火光,离离乱惑”来形容它,以至后来于脆人们就称它为“荧惑”了。  相似文献   
4.
太白昼经天,颓阳掩余照——金星昼见 在通常的恒星和行星中,金星是惟一在白天可能会用肉眼看到的星体。金星的亮度在-3.7等和-4.8等之间变化,其亮度最高的那一天称“金星最亮日”,在这一天的前后若干日,如果气象条件好的话,视力好的人在白天就可以用肉眼看到它。  相似文献   
5.
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 过去在民间,有一种普遍的说法叫做“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认为地上的人口与天上的星星是对应的。这种民间的“天人合一”思想与人们对流星的认识大有关系。古人认为,流星是天上的恒星掉下来形成的,地上的一个人死去,天上那颗与他对应的恒星也就坠落了,夜间人们时常会看到有流星在天穹划过,这数量与人们心目中的人口死亡发生率也很吻合,所以形成了这么一种有趣的观念。  相似文献   
6.
湖南"三湘"之一的潇湘,源于永州。永州,又称零陵——现为永州市下辖的二区之一,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南岭通衢"之称。多数人知道永州,当源于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永州八记》等名篇,尤其是《捕蛇者说》之开头"永州之野产异蛇",黄口小儿皆能背诵。柳宗元被贬永州10年,写了近500篇文章,多与永州有关。其他诸如北宋欧阳修的"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南宋陆游的“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都是吟咏永州的千古名句。可以说,不管是永州,还是零陵,都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诗意星空天文摄影大赛第一阶段--月亮主题作品的征集已经结束,第二阶段--除月亮外其他主题的作品征集正在火热进行,征集时间为2014年4月10日10:00--2014年9月10日10:00。如果你也热爱星空的神秘与深邃,就赶快拿起相机参加诗意星空天文摄影大赛,与我们一同记录星空的清凉和浪漫吧。  相似文献   
8.
一、“月离于箕风扬沙” 月离于箕风扬沙,今朝休沐归早衙。枯天欲雪雁声急,禁寒勒住新梅花。 这首诗是清代嘉庆朝进士李彦章所作,诗题《寓斋阴寒殊有雪意催之以诗》。  相似文献   
9.
从这一讲开始,我们介绍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太阳”。与“诗意的月球”相此,“诗意的太阳”别是一番景色。天上的月亮,给人一种高远、润洁、凄清的阴柔之美,而太阳则令人觉得热烈、眩目、奔放,是阳刚的象征,它们体现在诗词中,就形成了与描写月亮迥然不同的意境和景象。  相似文献   
10.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中,圆圆的月亮形象被赋予了无比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前几讲我们曾提到,月亮象征了团圆、思念、纯洁、美好等人们共有的许多情感。所以月圆之日举行观赏、祭祀、庆典也成为国人的传统习俗,有的则形成了盛大的节日,到了文人雅士那里,赏月赋诗唱和,则成为交游活动的主题。与圆日右姜的侍统节日主要有上元、中元、下元和中秋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