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关于中国陆架沙漠化理论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志忠  朱大奎  王颖 《地理学报》1999,54(3):269-276
陆架沙漠化理论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第一,该理论所例举的沙漠化证据大多属于不能确认沙漠环境的多解标志;第二,该理论没有阐明冰后期海进过程对陆架上可能存在的风成沙所产生的影响。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中国大陆架上的残留沉积不宜定为古沙漠堆积。  相似文献   
2.
对杏山黄土堆积的粒度分析,发现其粒度特征为:①颗粒分选差,主要由粒径φ值>7.61(0.005 mm)的颗粒组成,平均粒径φ值为7.61~8.26(0.005 mm~0.003 mm);②粒级构成:砂44.75%,粉砂31%,黏土24.25%;③频率曲线以单峰态为主,主要为正偏。结合剖面中其它沉积物的特征,推断该剖面黄土在中、晚更新世冰期时堆积,又于间冰期时在水和风的交替作用下形成现在的状态,即为沙丘成因。这一结论为研究本区黄土堆积的成因和本区第四纪气候的变化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出在末次盛冰期低海面时期中国大陆架以风力作用为主,并发展为干旱沙漠化环境的理论,其主要证据之一就是在南黄海海底发现了"风成砾石"。但南黄海海底砾石的扁平和长条形态,以及无定向线形风蚀沟槽分布的表面结构特征不具备风棱石的特点;海底砾石分布区与其北部"沙漠化区"以及海底黄土沉积区的位置关系和偏北风吹扬下沉积物粒度的区域分异规律不符。因此,南黄海海底砾石不宜定为"风成砾石"。另外,风棱石也不宜作为干旱沙漠环境的诊断标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