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裙带菜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Harv.)Suringar)为材料,进行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研究。取得以下结果: 1、使用海螺酶(sea snail enzymes)和纤维素酶(cellulase,Onozuka R-10),酶解裙带菜细胞壁,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大量地分离成活的裙带菜原生质体。 2、实验表明,氯化钠可作为分离裙带菜原生质体研究中的一种理想的渗透刑。 3、荧光增白剂染色镜检法可作为鉴定裙带菜原生质体的一种辅助方法,并适用于原生质体再生壁的观察。 4、光照(2000—2500Lux)能促使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壁,含有蔗糖(W/V,1%)的培养液有助于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壁。 5、分离的裙带菜原生质体,经培养,已能长成幼体。  相似文献   
2.
中国林业血防生态工程建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我国血吸虫病危害严重。林业血防工程建设经过近20年来的研究探索,已成为血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血吸虫病防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对我国血吸虫病流行的根源、林业血防工程建设的理念及其抑螺防病机理进行了系统阐述,对即将启动实施的全国林业血防工程建设进行了介绍,并就如何搞好林业血防工程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血吸虫病的生态防治与抑螺防病林消除钉螺孳生环境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吸虫病是发展中国家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历史悠久,传播广泛,危害严重。研究表明,血吸虫是血吸虫病的病原体,哺乳类动物(终末宿主)和钉螺(中间宿主)是血吸虫的两个宿主。由于钉螺寄生终末宿主哺乳类动物种类多样,活动区域繁杂,人类难以控制,抑制中间寄主——钉螺的繁生便成了血吸虫病防治的有效对策。钉螺具有水陆两栖特性,其中卵的孵化、幼螺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水。钉螺分布和数量受土壤和植被环境因素影响,并对栖息地具有严格的选择性。依据钉螺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彭镇华和江泽慧提出通过林业生态工程对血吸虫病进行生态防治的思路——兴林抑螺。参照前人研究结果,综合分析了抑螺防病林改变钉螺孳生环境的机制:(1)在林木个体耗水、林分耗水、小流域耗水和林冠降低径流等方面,抑螺防病林降低了土壤水分含量,使得林地土壤水分无法满足钉螺的生长和发育条件;(2)从林木自身生物化学物质对钉螺外在生存和内部代谢环境影响角度,分析了林木自身代谢产物对抑制钉螺的生存和繁殖的作用及抑螺防病林抑制钉螺生存的生理生化机制。抑螺防病林除了具有抑制钉螺生长发育、控制血吸虫病的功能以外,还兼有人工林的多重效益。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9年血吸虫调查资料,对洱源县的血吸虫基本情况、螺情、病情、年度疫情变化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洱源县的有螺地主要分布在炼铁乡、乔后镇、茈碧湖、邓川镇、右所镇、牛街乡、三营镇、凤羽乡。经过多年的防控,有螺面积从2004年的1074万m2下降至432万m2,阳性钉螺行政村由45个下降到0,阳性钉螺点由460个下降到0个,全县人畜感染率分别从2004年的9.18%、6.03%下降至2009年的0.15%、0.33%。  相似文献   
5.
洞庭湖滩地杨树抑螺防病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滩地杨树抑螺林12年轮伐期内,采取沿时间序列定位观测及以空间换时间的调查研究方法,对滩地杨树抑螺防病林的造林地选择、钉螺种群消长与水因子、林龄及整地措施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对滩地杨树林的防浪护堤、阻滞水流和泥沙、降低地下水位等生态效应进行了分析,对林下草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动态监测和研究,为有螺滩地的综合治理和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植物化感作用在血吸虫病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抑螺植物的化感物质、化感作用、抑螺植物的标准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植物化感作用在血吸虫病防治中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重点对抑螺植物化感作用在血吸虫病防治上的应用技术进行了研讨,研究结果对植物化感作用在血吸虫病防治中的应用将具有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实施林业血防生态工程是血防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明显的抑螺防病和生态环境改良效果。根据抑螺防病林的建设要求,阐述了疫区抑螺低效林分改造的内容和主要技术措施,为抑螺防病林的深入研究和巩固林业血防的抑螺成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对安庆市南埂林场长江沿岸杨树抑螺防病林3年生、8年生和20年生林地上空间昆虫群落的种群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林龄林分之间,地上空间昆虫种群组成的差异表现为,在目一级分类单元组成上,3种不同林龄林分具有很高的共性,在科和种的单元上,不同林龄林分之间的差异大小依次为:3年生与20年生林分之间>3年生与8年生林分之间>8年生与20年生林分之间。随着林分林龄的增加,林内地上空间昆虫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明显降低。不同林龄林分地上空间昆虫种群的均匀度指数与林分林龄无明显的相关性,其中20年生林分昆虫种群的均匀度指数显著低于8年生和3年生的林分,而8年生和3年生林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滩地林业血防工程抑螺效应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洞庭湖区滩地对不同类型杨树抑螺防病林采取定位观测的研究方法,对滩地钉螺种群变化与抑螺防病林营造措施、林龄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郁闭前,通过林农复合等林地土壤管理措施,改造钉螺孳生环境,可有效降低活螺和感染螺密度;林分郁闭后,林地水分、光照、植被等环境因子朝着不利于钉螺孳生的方向演变;滩地抑螺防病林生态系统抑螺效果具有显著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10.
以江西省都昌县为例,对鄱阳湖地区抑螺防病林建设中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