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龚胜生  于颖 《地理研究》2006,25(6):1096-1106
历史人口迁移是历史时期区域人地关系演变的最直接的动力。通过对1211375年间湘阴县外来氏族移民过程与空间分布的分析,发现:他们无论是直接迁入还是辗转迁入,绝大多数都是为了土地和生存而来;67.2%的氏族祖籍江西,地缘上的亲和力和血缘上的凝聚力导致了氏族移民迁出地的邻近性和入居地的集聚性;69.6%的外来氏族在明代迁入,后唐同光年间,元末明初,明末清初为三个氏族移民高峰期;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氏族移民来源地,不同时期的氏族移民入居到不同的地理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湘阴县氏族移民入居地从丘陵平原向河湖滩地拓展的演变,反映了湘阴县域乃至整个洞庭湖区从丘陵到平原再到湖区的区域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2.
Smart card-automated fare collection systems now routinely record large volumes of data comprising the origins and destinations of travelers. Processing and analyzing these data open new opportunities in urban modeling and travel behavior research. This study seeks to develop an accurate framework for the study of urban mobility from smart card data by developing a heuristic primary location model to identify the home and work locations. The model uses journey counts as an indicator of usage regularity, visit-frequency to identify activity locations for regular commuters, and stay-time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work and home locations and activities. London is taken as a case study, and the model results were validated against survey data from the London Travel Demand Survey and volunteer survey.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is able to detect meaningful home and work places with high precision. This study offers a new and cost-effective approach to travel behavior and demand research.  相似文献   
3.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并结合高被引文献的阅读,总结了国外第二居所研究的特征、阶段与热点;国外第二居所研究呈现出总量上波动上升、学科上呈交叉融合、区域上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的趋势,欧洲、北美与南非是第二居所研究的核心区域,该领域的研究已形成两个核心学术共同体;第二居所的研究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初始复兴期(1996年~2003年),研究成果较少;快速复兴期(2004年~2012年),研究成果迅速增加,研究视角趋于多元化;全面复兴期(2013年~2018年),研究区域不断向欠发达地区扩张,新的热点不断出现。主要研究热点包括第二居所的概念体系与理论辨析,第二居所旅游影响,第二居所业主行为特征与情感依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国内开展乡村旅游现状的调研,分析了目前福建开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借鉴川、渝、浙等地乡村旅游"农家乐"的成功经验,结合福建依托森林资源特色开展森林人家的主要措施,对如何进一步提升森林人家品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6.
论Web主页的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Web页面的制作技术进行了简要的总结,讨论了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家庭网关是家庭信息案,设计了一种基于SoC的家庭网关平台,并详细介绍了其开发流程.  相似文献   
8.
张艳林  李敏  刘宇文  李佳  侯钰婧 《地理科学》2022,42(6):993-1004
基于“学籍信息中的家庭地址承载了学生空间位置”这一假设,通过学籍信息收集了湖南省株洲县小学生的家庭地址,借助高德开放平台提供的地理编码和POI搜索服务,获得到了株洲县小学生的空间位置和分布,并基于最短路径分析和高斯型两步移动搜索法分析了株洲县小学教育资源的空间可达性及其特征,尝试为区域教育资源的空间均衡性分析与规划配置提供新的数据源和方法借鉴。结果表明:① 基于学籍地址和地理编码技术能够较准确地获取株洲县小学生的空间分布。② 株洲县小学生就近入学距离的最大值、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11.83 km、2.10 km和1.81 km,就近入学距离小于2.0 km的学生仅占55.46%,为株洲县兼顾公平和效率的教育资源配置工作带来了挑战。③ 株洲县北部城镇地区因学校数量较多,平均就近入学距离较小,教育资源的空间可达性普遍较高,且空间差异小,均衡性好;而东南部的乡村地区,平均就近入学距离较大,教育资源的空间可达性普遍较低,且空间差异大。④ 基于情景分析,在不造成局地生源稳定性问题的前提下,新增3所学校后,东南部地区的平均就近入学距离和教育资源的空间可达性有很大的改善,龙潭镇和龙门镇的平均入学距离由3784 m和3520 m降低到3116 m和2636 m,教育资源的空间可达性分别由0.0492和0.0982提高到0.0762和0.1496。  相似文献   
9.
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地质科研范式正由过去的经验范式、理论范式向数据密集型范式转变。基础地质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成果,反映了地质调查的精度和质量,是地质调查工作创新、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点与源泉,决定了地质调查事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和竞争力。在以密集数据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第四范式即将来临之际,基础地质数据的数量、质量和更新时效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质调查工作水准的基础标准之一。大部分国家按照严格的技术标准实现了基础地质数据库的实时更新和基础地质数据与图件的一体化表达,并面向社会需求研发出类别丰富的地质数据衍生产品。我国虽然建成了地质云平台,实现了一批数据库的汇聚和共享,但基础地质数据更新机制尚不健全,影响了宏观尺度的地质认知水平;基础地质数据更新标准与技术刚刚提上日程,制约了地质调查工作的支撑服务能力;基础地质数据研发服务能力不足,限制了数据更新的外在需求。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依托地质云平台构建基础地质数据更新体系的建议:一是建立“地质云节点一盘棋”的数据更新工作机制;二是构建全国统一的基础地质数据更新标准体系;三是构建“大数据、智能化和在线化”三位一体的数据更新技术体系;四是打造多方稳定协同的数据更新队伍体系。  相似文献   
10.
王金莲  苏勤 《地理研究》2021,40(2):462-476
第二居所旅居在流动谱系中介于短时性旅游与永久性旅游移民之间,是一种新的人口流动现象。地理学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从宏大的结构叙事向后现代的多元与微观化转向。在此背景下,本文借鉴符号互动理论,探析第二居所旅居者与当地居民之间差异的建构及其对社会互动的作用过程与机制。结果发现:旅居者与当地居民所处人文地理环境产生的内在差异,使得三亚市存在着明显的“三亚人”与“东北人”之间“我者”与“他者”的对视;这些内在差异经过“人”的定义与解释被赋予特殊意义,并基于“外地人”与“本地人”身份符号意义建构出新的内涵,影响两者的互动实践;其具体作用过程包括:不了解对方、污名化对方、不愿与对方交往3个阶段。本文从微观层面研究社会互动的内在运作机制,有利于宏观政策制定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促进旅居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