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新近公布的SRTM数字高程模型(DEM),选取青藏高原北部及高原内、外流区域进行大尺度定量地貌分析。分析表明,青藏高原不同地区的地貌差异反映了它们在地貌演化上的阶段性。在高原北部的祁连山地区,局部地区绝对高程增加的同时,地势起伏反而变缓。这些地区水系的发育程度普遍较低,剥蚀物质往往只经过近距离的搬运仍滞留在逆冲褶皱带内,山间盆地和平地成为山间小河的侵蚀堆积基准,因此“削高填低”的过程有效地降低了局部地形起伏。高原平坦地势是伴随着造山过程及之后的高海拔侵蚀基准和内流型水系条件下“削高填低”剥蚀过程的结果。我们认为高原内部为现今仍在承受剥蚀的地势平坦面。它的形成具穿时性,是内流型水系河流下切侵蚀能力弱化的结果,不直接反映海拔的高低。如果平坦侵蚀面的形成与海拔高程无必然的关联,或侵蚀面可以在任何海拔高度形成,而不一定代表以海平面为基准的准平原,那么它就不能作为一个可靠的参照面用于直接示踪和约束高原的抬升量和抬升时间。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的抬升和夷平过程对气候与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地讨论了高原隆起的早第三纪至现代青藏高原的7次抬升过程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应用气象学理论分析了当时气候形成的原因,主要结论;(1)高原隆起前的干热气候是由于隆起全球地势平坦,致使大气热机效率很低之效;(2)渐新世初高原的水平尺度达到斜压大气地转适应的临界尺度,大气环流从南北两极“两涡对峙”突变成地球三极的“三涡鼎立”气候发生突变;(3)分析了2.5Ma时高原抬升到2000m这一重要临界高度后大  相似文献   
3.
武江在坪石段共保留下6级基座阶地.坪石的多级基座阶地是在与粤北金鸡岭夷平面同期发育的准平原基础上,由河流的阶段性下切所形成.本区由于受以掀斜运动为特征的新构造运动的影响,阶地所在的西南岸台地区抬升速率约为0.073 m/ka,大于金鸡岭夷平面0.066 m/ka的抬升速率,致使武江在坪石段不断向东北方向摆动,沿途形成了多级基座阶地.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尤其是在基座上覆富含有机质的河漫滩相沉积物的"储酸池"效应作用下,阶地基座发生了强烈的化学风化.该风化基座具有双层夷平结构,与我国南方覆盖型岩溶的双层夷平结构在成因上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地貌分形理论模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简单分形模型和分数布朗运动模型,分别对分形地貌研究中的多度域分形曲线和外营力作用下地貌剖线自仿射分形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显示,不同机制作用下的地貌形态分维值差异不大的时候,从分维结构图上无法获得相应的多度域分维值,这时需要借助其它手段进行分析;不同起伏的地表形态可以具有相同的分维值,夷平作用并不改变由地表侵蚀作用形成的分维值,表现出外营力作用的相对稳定性,要全面描述曲线的起伏特性需要引入渡越长度。  相似文献   
5.
关于夷平面的科学问题——兼论青藏高原夷平面   总被引:42,自引:5,他引:37  
长期地貌演化研究表明,夷平面的形成有4种基本方式:准平原、山麓剥蚀平原、双层水平面和冻融剥夷平原。它们的形成都需要上千万年至数亿年的构造相对稳定时期。青藏高原上的层状地貌面可以划分为两级夷平面和一级剥蚀面。山顶面形成于渐新世至中新世早期;主夷平面是以双层水平面或山麓剥蚀平原形式发育的,大致形成于20-3.6Ma B.P.期间,完成时的高度低于1000m;剥蚀面形成于3.6-1.7MaB.P.期间。  相似文献   
6.
Planation surfaces on the Tibet Plateau,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planation hypothesis is proposed to explain landform evolution of the Tibet Plateau. A denudation threshold (T), the maximum potential denudation rate for a certain type of rock, is introduced to explain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lithology and tectonics on landform evolution. If the tectonic uplifting rate (U) is equal to or less than the threshold rate (U ≤ T), the tectonic uplifting and terrain denudation are in dynamic equilibrium, and landforms are in a steady state. The end product should be planation surfaces whether the original landforms are flat plains or deeply dissected mountains. If U 〉 T, uplift and denudation are not able to reach a dynamic equilibrium state. The plateau surface is mostly underlain by soft rocks, such as the Mesozoic epimetamorphic argillites and Tertiary sedimentary rocks, while the mountain ranges comprise hard rocks, such as granite, gneiss and limestone. In soft rock regions, hills are low with a relative relief of mostly less than 100 m and the slopes are gentle at a gradient of 〈200. In contrast, hills can maintain steep slopes in hard rock regions. The Tibet Plateau has been under an equilibrium condition between tectonic uplifting and denudation except for the mountain ranges. The plateau might have reached the present altitudes before the Quaternary.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形成及夷平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永济市城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形成分析中 ,提出了漏斗的夷平作用概念 ,并就夷平作用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加剧及限量开采 ,对夷平作用控制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8.
滇西无量山逆冲推覆带山前飞来峰的构造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世锋  王二七 《地质学报》2005,79(3):317-322
印度板块相对于我国华南地块的向北运动在滇西三江地区造成许多地块发生大规模的顺时针旋转,其中,由于刚性度上的差异,临沧花岗岩基的旋转对邻近地块的影响最为明显,导致兰坪一思茅盆地的大规模缩短和无量山的隆升。无量山的隆升是一系列逆冲断片的叠置造成的,其中,古生界无量山群浅变质岩位于最上部,三叠系麦初箐组含煤砂板岩位于中部,侏罗-白垩系红层位于最下部。在无量山的北东山前散布有许多飞来峰,盖在侏罗-白垩系红层之上,由于这些飞来峰的岩性和无量山群及麦初箐组很相似,前人将其视为推覆体。近年来,笔者针对这些飞来峰的变形和地貌特征以及与无量山的构造关系开展系统研究,认为它们是在重力作用下从无量山滑覆下来的岩块,并在滑覆的过程中岩石发生了掀斜。无量山的顶部山峰大多位于同一高度,十分平坦,代表一次侵蚀夷平事件,这说明在推覆造山之后发生过大规模的侵蚀作用,在此之前无量山要高的多,因此造山带边缘的推覆岩片具有很大的势能,这是重力滑覆作用得以发生的条件。可以推测飞来峰的滑覆发生在造山期后,很可能发生在无量山大规模的侵蚀作用期间,因为在此时大气降水多,山体边坡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