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5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那棱格勒河尾闾盐湖(一里坪干盐滩、东台吉乃尔盐湖、西台吉乃尔盐湖和察尔汗盐湖别勒滩区段)赋存了我国目前最大的卤水锂矿床。那棱格勒河及其尾闾盐湖锂的物源仍存在一定争议,主要有围岩风化、古湖残留、含盐系地层淋滤、油田水、深部水等,目前缺乏有力的地球化学证据。本文系统采集了那棱格勒河流域及其尾闾盐湖不同水体样品16件,分析了其主、微量元素含量及锶、硫同位素组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区域水体中锂的来源进行了探讨,得出结论如下:那棱格勒河水锂含量(0. 45~0. 79 mg/L)比楚拉克阿拉干河支流(0. 00~0. 05 mg/L)高出一个数量级,其高锂含量主要受洪水河支流的补给;洪水河高锂含量与其上游热泉水的补给有关,该热泉水锂、锶含量高、 87 Sr/ 86 Sr比值偏高, δ 34 S值偏低,与青藏高原典型热泉水地球化学特征(锂含量0. 4~34. 8 mg/L,锶含量0. 07~4. 24 mg/L, 87 Sr/ 86 Sr比值0. 71224~0. 71259, δ 34 S值- 10. 6‰~7. 6‰)较一致。那棱格勒河水(0. 71170)和尾闾盐湖卤水(0. 71143~0. 71156)相似的 87 Sr/ 86 Sr比值,以及研究区河、湖水硫同位素组成符合主要蒸发浓缩过程 δ 34 S值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均证明研究区尾闾盐湖卤水锂资源主要受那棱格勒河的补给;而古湖残留水、盆地西部含盐系地层淋滤水或油田水具有明显不同的水化学特征和锶、硫同位素组成,这些水体对研究区尾闾盐湖锂补给的贡献较小,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2.
沙粒的表面磨蚀效应是地表产尘、释尘的重要机制,针对干湖盆泥漠地表开展磨蚀释尘实验研究,对理解干湖盆地表风蚀过程及盐碱尘暴形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对采自西居延海干涸湖盆泥漠地表土样进行室内磨蚀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粒级(细、中、粗)沙粒不同落沙角度(30°,45°,60°)的磨蚀效应。结果表明:(1)泥漠地表磨蚀实验中能够产生明显释尘效应的沙粒粒级阈值为中沙(0.25 mm<Md<0.50 mm);(2)磨蚀粒径粒级相同时,磨蚀角度会对泥漠地表磨蚀释尘速率产生影响,磨蚀量的角度排序为60°>30°>45°,但同一粒级3种角度下的磨蚀释尘率差异不显著。(3)磨蚀角度为45°时,计算了泥漠地表的质量磨蚀率与能量磨蚀率,其中中沙为0.04 g·kg-1、0.43 g·J-1,粗沙为0.08 g·kg-1、0.74 g·J-1,极粗沙为0.26 g·kg-1、2.54 g·J-1;在磨蚀沙粒粒级倍增而磨蚀角度不变情况下,泥漠地表磨蚀释尘率与能量磨蚀率未发生正比例线性增长变化。  相似文献   
3.
三角洲河道悬浮泥沙的时空分布与河口流路稳定性及水下三角洲发育密切相关。基于Sentinel-2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反演悬沙浓度,结合河道形态和水动力数值模拟,分析了近年来黄河尾闾河道悬沙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6-2020年,黄河尾闾河道平均悬沙浓度具有显著的洪枯季差异和不同的沿程分布;洪季悬沙浓度受上游来沙和底沙起动共同控制,王家庄和清加2断面是底沙起动再悬浮的主要断面;径流流速的增大对不同河段悬沙浓度的影响不尽相同,河口段悬沙浓度更易受径流流速的影响;以王家庄断面为界,上下游悬沙浓度分别呈现“深泓低两岸高”和“深泓高两岸低”两种截然不同的分布模式;尾闾河道悬沙浓度对调水调沙响应敏感,2018年调水调沙期间悬沙浓度达到10.75 g/L,但随着河床底沙粗化,尾闾河道悬沙浓度对调水调沙的响应敏感性下降。  相似文献   
4.
黄河口近期环境演变与河口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广雪  韩业深 《地理学报》1996,51(2):182-189
本文分析了近几年来尾闾河道及河口滨海区实测资料,认为尾闾河道河相关系趋向于转好,河口变化造成的溯源冲淤作用影响范围仅有20几km,并且只有在汛期水流强度较大时,才发生溯源调整作用,非汛期淤积严重。由于河口砂咀向海凸出,三角洲前缘形成强流带,加上波浪作用及异重流发育,河口砂咀延伸速度明显减缓。最后,作者对目前河口治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建议,尤其指出不应轻易放弃目前良好的河口行水环境。  相似文献   
5.
疏勒河尾闾区是护卫敦煌绿洲及文化的生态安全屏障,但是对地下水化学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次研究在野外调查及采样测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离子相关性分析、Gibbs图及离子比例系数等方法明确了疏勒河尾闾区的地下水化学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疏勒河尾闾区地下水水质总体呈弱碱性,具有高溶解性总...  相似文献   
6.
沿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克里雅河现代绿洲尾闾达理雅博依以西的古河道,对圆沙古城遗址(38°52′N,81°35′E)所在的干三角洲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陶石器残片、砍剁木及铜器小件等古人类活动遗迹点百余处,采集到能够反映古人类活动及自然环境变迁的14C年龄样品14个及沉积物光释光(OSL)年龄样品5个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圆沙古城及其周围的绿洲至少约2.6kaBP于春秋时代(公元前716~475年)就已存在;约2.2kaBP,流经古城遗址的古河道曾发生断流,绿洲主体随克里雅河东迁至喀拉墩一带,成为史载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公元25年)塔里木丝路南道古国扜弥重要领地;约1.9kaBP,克里雅河曾再次在圆沙古城一带发育绿洲,该绿洲属东汉(公元24~220年)扜弥国,约至1.6kaBP与精绝和楼兰等塔里木盆地古绿洲同期废弃.圆沙等古绿洲的发育演变暗示,塔里木盆地铁器时代文明的开始可能与我国西部的2.8kaBP冰进事件有关,而其约1.6kaBP的消亡则与塔里木盆地精绝和楼兰等古绿洲的衰退可能有相似的原因.应用地貌学和考古学对圆沙干三角洲的年代学分析,为汉代及之前塔里木盆地的绿洲演化与环境变迁研究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描述黄河口尾闾段的河床形态调整及过流能力变化,采用河段平均的计算方法,确定了尾闾段(利津—西河口)1990—2016年汛后断面及河段尺度的平滩特征参数,分析河段平滩河槽形态调整特点、河段平滩流量变化过程及其与累积河床冲淤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近30年来黄河尾闾段的河床形态调整过程较为复杂,河相系数在1990—2003年呈振荡式升高,2003年以后持续减小,说明断面形态朝窄深方向发展;平滩流量变化与河段冲淤过程密切相关,淤积时平滩流量减小,反之则增大;建立这些河段平滩特征参数与利津站前4年汛期平均水流冲刷强度的幂函数关系,且相关系数均大于0.8,说明黄河口尾闾段河床形态调整及过流能力变化能较好地响应利津站水沙条件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河流域2003年"四源一干"河川径流及输水运行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2003年塔里木河四条源流出山口天然径流量258.21×108 m3,偏多12.8%,属偏丰水年.阿拉尔站以上的三条源流(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出山口天然径流量为221.19×108 m3,偏多14.0%,属偏丰水年;开都河孔雀河为37.02×108 m3,偏多6.0%,属平略偏丰水年.四条源流入塔里木河总水量为47.66×108 m3,占出山口天然径流总量的18.5%.阿拉尔站以上三条源流入塔里木河水量为44.08×108 m3,占三条源流出山口天然径流总量的19.9%,叶尔羌河是惟一无水输入塔里木河的源流.2003年塔里木河干流上游段耗水量20.51×108 m3,是干流最大的耗水区段,中游段耗水量16.89×108 m3,下游段耗水量11.16×108 m3.上、中游耗水量在减少,下游耗水量在增加.从2003年3月3日至7月11日第5次应急输水历时132 d,从博斯腾湖调水入塔河干流水量3.58×108 m3,而塔河干流到达恰拉水量7.58×108 m3,干流来水量继2002年后再次超过了博斯腾湖调水量.可以确定,2002年塔里木河向下游输水属于由博斯腾湖调水为主转为干流为主的转折年份,但是2003年干流向下游输水的比例更高.2003年大西海子水库向最下游下泄水量为3.455×108 m3,首次打通了145 km的老塔里木河,采取其文阔尔河和老塔里木河双河道输水,水再次流到塔里木河尾闾--台特玛湖,加上车尔臣河水的汇入,年内在台特玛湖区最大形成了约200 km2的水面.长期确保向塔河下游输水以干流来水为主,加大对塔河的综合治理,特别要加大对干流上游段和主要源流区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9.
刘德玉  贾贵义  张伟  喻生波  魏玉涛 《地质论评》2021,67(6):67120008-67120008
疏勒河尾闾区是护卫敦煌绿洲及文化的生态安全屏障,但是对地下水化学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次研究在野外调查及采样测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离子相关性分析、Gibbs图及离子比例系数等方法明确了疏勒河尾闾区的地下水化学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疏勒河尾闾区地下水水质总体呈弱碱性,具有高溶解性总固体及高硬度的特征,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l-·SO2-4-Na+型。地下水水化学演化是由蒸发浓缩作用主导,同时风化溶解和阳离子交换共同作用的结果。地下水中的Ca2+及Mg2+主要来自于蒸发岩及硅酸盐的溶解,Na+主要来源于岩盐溶解。高氟水的形成与片麻岩中普遍存在的黑云母矿物、蒸发浓缩主导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以及地势低洼的地形条件有关。成果不仅丰富了疏勒河流域内的地下水化学研究,亦可为敦煌绿洲生态安全屏障区的保护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02年开始的黄河调水调沙改变了进入黄河口的水沙条件,必然引起尾闾河道地貌的显著调整。根据黄河尾闾河道利津以下的断面实测高程数据,建立基于正交曲线网格的河道DEM,结合河床形态与水沙条件变化,综合研究黄河尾闾河道冲淤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调水调沙以来尾闾河道冲刷明显,2002—2017年累计冲刷6240万m 3,根据冲淤速率可以分为3个阶段:快速冲刷阶段(2002—2005年)冲刷速率为1443万m 3/a;冲刷减慢阶段(2006—2014年)冲刷速率为139万m 3/a;以及淤积阶段(2015—2017年),淤积速率为263万m 3/a。其中,调水调沙初始4年尾闾河道的冲刷量占总冲刷量的80%,2006年以后冲刷强度逐渐减弱,甚至转为淤积。从季节上看,主要表现为汛期冲刷,非汛期淤积;从空间上看,越往口门方向,冲刷强度越小。调水调沙改变了入海水沙的年内分配,造成了尾闾河道的持续冲刷,入海流路也发生多次调整。但经过多年冲刷,河床整体下切,加上河口淤积延伸影响,调水调沙对尾闾河道的冲刷效率在持续降低。受河口海域淤积影响,近口门段在经历冲刷后转为淤积,河道纵比降减缓,增加了尾闾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