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9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基于最小二乘法道路平面曲线拟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利用其进行道路平面曲线拟合,实例表明,与三次样条函数设计计算结果接近,同样能满足路线设计要求,且简化了计算过程,在平面设计工作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邹道全 《探矿工程》2016,43(1):70-74,80
重点介绍了福建马坑矿区ZK8321分支孔受控定向钻进技术。施工中运用了国内先进的螺杆钻造斜技术及光纤陀螺测量定向技术,避开上部复杂孔段(松散破碎层、溶洞地层、采空区等)及对勘探工作的影响,达到了施工目的;总结了施工技术难点与措施,分析了施工技术效果,积累了宝贵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3.
广东海岸线漫长而曲折,围填海已成为沿海地区缓解工业及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最有效途径。文章在分析广东沿海应因地制宜选择围填海适宜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提出规范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改进围填海总体布局与平面设计的必要性,总结在围填海占用滨海湿地、导致近海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背景下,围填海应充分关注公众利益,避免不同利益群体间的矛盾与冲突,并从构建围填海生态补偿评估标准、多渠道筹备围填海生态补偿资金、公众积极参与围填海生态补偿等方面,探讨广东沿海围填海过程中引入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性,为依法、规范开展围填海活动提供相关决策参考,实现广东沿海大开发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围填海工程平面设计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和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区域建设用海规划为应用示范案例,开展了围填海工程平面设计评价方法的应用示范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围填海工程平面设计评价方法体系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可以指导和促进我国围填海工程平面设计向离岸式、岛群式、组团式方向发展。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围填海工程平面设计综合评价数值达到0.88,属于Ⅴ等级,平面设计优秀。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围填海工程平面设计综合评价值0.68,属于Ⅳ等级,平面设计优良。  相似文献   
5.
区域用海是当前海域工作的一个重点和热点问题,它对沿海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其中也有不少问题,平面设计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平面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海域的利用效果、景观效果以及对于其他一些后续的影响,包括环境影响、经济效益影响以及填海土地的价值等。文章着重探讨了区域用海平面设计的概念、基本原则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当前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报告编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方案编制的重点内容,指出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编制的重点应是规划的功能定位、围填海工程平面设计及总体布局(包括功能分区和用海平面布置)等问题,并结合当前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审查和管理的要求,提出了提高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编制水平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围填海工程的平面设计关系到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也直接关系到用海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国家海洋局对此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而在高含沙量海域,如何应用"意见"提供的3种平面设计方式值得思考。本文结合宁波镇海泥螺山北侧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对高含沙量海域围填海项目平面设计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分析表明,"意见"倡导的3种平面设计方式并不适合于泥螺山北侧围填海建设,通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3种平面设计方案,从环境、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综合比较,得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8.
本文借助GIS空间分析手段,对"东洛岛港方案"的港区平面做出设计,运用ARC/INFO 8.1和ArcView 3.2软件,建立高程数据库,将港区平面设计的航道等要素图层比对底图进行空间叠置分析.得出结论是:作为福州深水港区的备选方案,东洛岛港方案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介绍油库设计类型,并结合工程设计实例,说明油库建筑总平面设计,竖向设计相关的综合设计的关系和需要考虑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文章指出建筑设计必须不断开创新颖的形式,要具有多样化、特殊化、多层次、多风格和多色彩等特点,使建筑与环境整个系统表现为有序与和谐,并结合建筑实例进一步阐述了建筑设计中的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