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搭载在我国第21颗返回式科学技术试验卫星中,太空飞行27d的雌性蒙古裸腹潘,与地面对照组进行生化组成比较,经常规的检测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搭载诱变组维生素C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低于地面对照组,其中碳水化合物低于2.5倍多、蛋白质含量略高于地面组;2.脂肪酸组成未发生变化,但脂肪酸的含量有存在不同差异,搭栽诱变组所含的海水鱼类必需脂肪酸EPA含量高于地面组1.2%;DHA含量也略高于地面组.可见.经太空诱变的裸腹潘含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较全面,涵盖仔、稚、幼鱼各个期间所需的必须脂肪酸,这表明太空搭载技术应用于水产生物的诱变育种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
采用低温—盐形成法对蓝圆 Scombermorusniphonius(Cuvier)、马鲛鱼Decapternsmaruadsi(TemmincketSchleget)、海蛇三种海产动物油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进行提取,经皂化、冷冻、过滤、酸化、离心等工序反复处理后,可得碘价为220~250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混和物。探讨了提取过程中的最适工艺条件,并比较了该三种海产动物脂质中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利用慢性不可预知轻度应激诱导大鼠抑郁模型,以体质量、糖水偏好和旷场实验作为抑郁样行为评价指标,以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皮质酮激素水平为外周免疫和应激激素指标,测定脑内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探讨脑内细胞膜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应激组大鼠在体质量、糖水偏好及旷场实验中穿越格数和站立次数均有明显下降,而皮质酮激素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均显著增加,脑内n-3 PUFAs、n-3/n-6 PUFAs减少,喂饲EPA可显著改善应激引起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20:5(EPA)和22:6(DHA)等n-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PUFA)对人类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抗血栓、防止血小板凝聚,降低胆固醇等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还能抑制某些肿瘤的发生,降低其生长速度(Simopoulos et al.,1991)。DHA是人类大脑和视网膜正常发育必不可少的物质,能改善脑机能、提高智力和记忆力(Simopoulos et al.,1991; Carlson et al.,1991),目前尤其受到人们的重视;EPA和DHA也是海洋鱼类及甲壳类动物幼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要素,近年来在水产养殖中也受到特别重视。 海洋微藻具有合成EPA和DHA等n3-PUFA的奇特能力,其它海洋生物,包括鱼类中的EPA和DHA大都通过食物链从藻类积蓄而来(齐藤洋昭,1993),而且藻油没有鱼腥味,很少含胆固醇,因此海洋微藻是EPA和DHA的另一种重要的来源;海洋微藻又是海洋水产动物育苗中非常重要的生物饵料,其EPA和DHA的含量是衡量其营养价值的非常重要的指标,因此海洋微藻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和开发近年来受到了极大的重视,成了研究的热门。 本文报道了我国沿海水产养殖中几种常用微藻的脂类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为海洋微藻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紫球藻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王长海 《海洋通报》1998,17(3):79-85
  相似文献   
6.
两种海洋单胞藻浓缩与保存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小球藻和球等鞭金藻分别用明矾和石灰水浓缩以及两种藻的浓缩液在常温(20 ±1℃)、低温(0—4℃)﹑冷冻(-30±1℃)三种温度条件下保存的结果,并对浓缩保存前后藻液的饵料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1)小球藻的浓缩以80±5ppm的明矾液及4%的石灰水效果最好;(2)球等鞭金藻的浓缩以100±10ppm的明矾液及6%的石灰水效果最好; (3)保存方法以加入保护剂甘油并置于-30℃ 冰箱中效果最好,小球藻和球等鞭金藻的存活率分别为95%和93%;(4)低温保存前后藻的脂肪酸分析结果表明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的含量变化不明显;(5)用浓缩保存藻投喂中国对虾和轮虫的效果与普通藻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采用群体感应抑制(quorum sensing inhibitory, QSI)活性导向法, 对分离自山东威海近海底泥的真菌WH7-2开展代谢产物研究。综合菌落形态和转录间隔区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全序列分析, 菌株WH7-2鉴定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综合运用多种色谱方法, 从该真菌大米发酵产物的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2E, 5E)-3, 5, 7-三甲基-2, 5-辛二烯酸 (1)、不饱和脂肪酸酯混合物 (2—4)、镰红菌素-3-甲醚 (5)、脱水镰红菌素 (6)、(22E)-5α, 8α-过氧化麦角甾-6, 22-二烯-3β-醇(7)、(22E)-5α, 8α-过氧化麦角甾-6, 9 (11), 22-三烯-3β-醇(8)、3β-羟基-胆甾-5-烯-7-酮 (9)、6β-羟基-胆甾-4-烯-3-酮 (10)和(22E)-胆甾-5, 22-二烯-3β-醇 (11)。其中不饱和脂肪酸酯混合物(2—4)具有QSI活性, 其他化合物无QSI活性。除5和6外, 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腐皮镰刀菌F. solani中发现。  相似文献   
8.
本次研究对南海冷泉活动区福尔摩沙脊(F站位)、海马冷泉环境中与甲烷有氧氧化菌共生的贻贝(分别为Bathymodiolus platifrons和Gigantidas haimaensis),以及与硫氧化菌共生的蛤(Archivesica marissinica)腮组织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发现,贻贝鳃组织中存在C16:1ω9、C16:1ω8和C18:1ω8脂肪酸,同时C16:1ω8的含量远远高于C18:1ω8,这说明与贻贝共生的为Ⅰ型甲烷有氧氧化菌.在蛤腮组织中,单不饱和脂肪酸C16:1ω7、C18:1ω7和C20:1ω7含量极高,表明ω7脂肪酸来源于硫氧化菌.同时,贻贝和蛤鳃中含有大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如C20:2和C22:2.在同一样品中来源于共生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来源于宿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相近的δ13C值,表明宿主从共生菌或共生菌代谢产物中获得碳源和营养.Ⅰ型甲烷有氧氧化菌在贻贝腮组织中广泛存在,指示F站位和海马冷泉活动区冷泉流体渗漏强度较弱.确定单不饱和脂肪酸的类型是判断双壳共生菌种类的基础.双壳类共生菌类型的识别,可以帮助理解共生体与宿主之间碳源和能量的转化关系、冷泉环境中甲烷的消耗过程如碳同化途径、碳循环等.  相似文献   
9.
微藻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AA、EPA、DHA是人以及动物所必需的脂肪酸,在人和动物和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微藻中含有丰富的高不饱和脂肪酸。本文对PUFA和生理功能,在微藻中的分布、合成途径及影响合成的环境因素、利用微藻生产PUFA等有关内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温度和N、Fe3+质量浓度对微拟球藻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了不同处理条件下微拟球藻脂肪酸的组成。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监测了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微拟球藻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在缺N的条件下,微拟球藻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如C18∶2、C18∶1和C20∶4明显降低;在富N条件下C18∶2、C20∶4和C20∶5等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明显提高;在高温处理下,微拟球藻中C16∶1和C18∶1等单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例有显著提高,而C20∶4和C20∶5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则有明显的降低趋势;在低温处理组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如C18∶2和C20∶4在微拟球藻总脂中的比例明显提高;在富Fe条件下,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C20∶4和C20∶5发生积累;在缺Fe条件下,不饱和脂肪酸如C18∶1、C20∶5等占总脂肪酸的比例明显下降。与此同时,在富N、低温、高温和富Fe的条件下,SCD基因的表达量有显著的提高;在缺N和缺Fe的条件下,SCD基因的表达量下降。这揭示了SCD基因在不饱和脂肪酸形成途径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证明了基因的表达与产物的合成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