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82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79篇
地球物理   76篇
地质学   187篇
海洋学   75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属于日本海主要的形态构造单元有 3个深水凹陷 (日本、对马和大和 )和分隔它们的隆起(大和、朝鲜等 )。从 1 985年开始 ,海参崴太平洋海洋学研究所的地球物理学家БЯКарΠ、СНМедведев和ВГПрокудин在此海域采用带有海底地震站的反射波进行了研究。获得的大量信息可以确定 ,在对马和大和凹陷中 ,地壳的厚度大约为 1 4km ,而在日本凹陷的东部则为约 8 5km。专家们在有关这些地区海底地壳的性质上意见有分歧 ,一种认为是变厚的洋壳 ;另一种认为是拉长了的陆壳。在对马凹陷的西部和西南部进行了类似的地震研究工作。这…  相似文献   
2.
中纬度海洋的热力状况对大气环流的维持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冬季。汛期的研究表明,冬季黑潮海域海表面水温(SST)与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平原汛期降水有密切的关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长期预报组,1978),夏季阿留申海域的SST异常与北太平洋上空大气环流场和后期秋季美国的气温和降水亦存在有意义的关系(Namias,1976)。赵永平(1986a;赵永平, McBean,1996)和Zhao and McBean(1989)曾用北太平洋海洋对大气加热场资料详细地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揭露了黑潮及邻近海域海洋异常加热对同期和后期半年至一年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影响事实,并提出用海洋异常加热对同期和后期大气环流作用的反相性假说来进行解释。以上研究表明,冬季中纬度海洋异常加热与大气环流的异常和我国汛期旱涝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冬季黑潮和湾流海域是中纬度海洋的两个巨大热源,它们对同期和后期大气环流有重要影响。本文研究了冬季中纬度黑潮和湾流海域海洋异常加热对夏季副热带高压和中高纬度西风环流的影响,讨论了长江中下游汛期旱涝前期冬季和同期大气环流型。结果表明,冬季东亚和北美冷空气都强时,黑潮和湾流海域对大气异常多加热,夏季西太副热带高压、乌山和鄂海阻塞高压多趋减弱,中纬环流平直,形成长江中下游偏旱的环流形势;反之,西太副热带高压、乌山和鄂海阻塞高压多趋加强,中纬槽脊系统明显,形成长江中下游偏涝的环流场。本文还对可能的物理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华南三水盆地白垩纪—早第三纪古纬度漂移与南海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依据三水盆地古地磁数据所反映的华南地块的古纬度漂移讨论南海的演化模式。结果认为,华南在南海的形成演化中居主导地位,南海基本上是晚白垩世至中新世期间通过华南的南漂及其后的北向回漂过程中,华南大陆南部的拉张、断裂、解体并自东向西扩展的方式形成的,而南海中散布的微大陆碎块则是在华南回漂时被滞留下来的。演化过程中,其周缘菲律宾岛弧自南向北漂,直到上新世后才构成南海的东界;印支地块则仅起转换边界作用;加里曼丹则基本土没有明显的漂移。  相似文献   
4.
华南三水盆地白垩纪—早第三纪古纬度漂移与南海演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西太平洋暧地区热带波动的天气效应,利用1980年2-9月140°E日本静止卫星纬度时间剖面卫星云图,分析了5d和14d左右周期热带波动云的演变特征,井综合分析了14d周期的云系演变型式与流场的关系,为预报热带中期天气变化规律提供了依据;热带波动中30-60d大气低频振荡的云量变化最显著,北半球夏半年热带波动的天气压主要在10°N-0°,各半年在10°N-10°S,超过这个区域热带云量的港分布型式就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GPS应用的普及,高斯投影在测量中出现的机会越来越多。许多文献上都给出了推导过程,这个推导过程的运算量是非常大的,而且计算精度难于提高。经过研究,一种易于编程的递推公式被发现,虽然这个公式在计算量上没有减少,但是可以较好地解决精度问题。  相似文献   
7.
辅助纬度反解公式的Hermite插值法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计算机代数系统,推导出了地图投影中辅助纬度与大地纬度间的正反解变换公式,发现和纠正了传统正解公式高阶项中的一些错误;借助Hermite插值法得到了符号形式的反解表达式.将各辅助纬度展开式系数表示为简单的偏心率e的幂级数形式,使得系数的表示形式更为统一.  相似文献   
8.
根据对马朗凹陷马1井储层长石中有机包裹体的基本特征、均一温度、荧光及荧光光谱分析,得出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为60~90℃.120~140℃,其对应的荧光颜色分别为黄色和蓝绿色。认为储层的油气运移经历了两期,第一期为烃类的主要运移、聚集期,油气为低成熟油;第二期为少量的烃类聚集,并判断出二叠系条湖组该段储层为油气产层。  相似文献   
9.
利用低纬地磁子午链上H和D分量的分均值数据 ,分析了 2 0 0 0年 4月 6日磁暴期间磁扰变化的纬度效应 .主要特点是 :(1 )急始期间H分量急始跃变幅随磁纬降低而减小 ,且急始变幅的下降率随磁纬降低而逐渐增大 ;(2 )初相期间H分量第 2峰值的变幅和初相持续时间随磁纬降低而减小 ;(3)主相期间H分量迅速减小 ,并随纬度降低最大变幅明显增加 ;(4)恢复相H分量呈两阶段上升趋势 ,前一阶段迅速上升 ,后一阶段上升速度明显减小 .最后对这些磁扰变化的纬度效应与空间电流体系的密切关系作了讨论 .  相似文献   
10.
台湾西南部泥岩土地利用型态与环境劣化趋势之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台湾泥岩恶地因其特殊之土壤理化性质及区域微气候的相互恶性循环,衍生生态环境等问题。在以往之35年,裸化面积从1967年的2532hm^2,至2001年11月已扩大为15539hm^2。其表土大量流失、崩塌、河川含砂量激增、植被退化与微气候变异等破坏,更显示泥岩之环境劣化问题。以SPOT卫星影像判识泥岩裸露面积,探讨不同时期之地景变异,并应用地景生态理论量化泥岩地表不同土地利用之空间结构变化,分析地景结构变迁之生态内涵与生态指标意义。因子分析结果其主要变异为多样性因子与形状破碎型因子所影响,而应用马可夫链模式计算出不同时期之土地利用变迁内涵,此结果搭配指标分析可解释泥岩裸露面积与竹林面积皆持续扩大,乃由人为土地利用之活动及植被变迁所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