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华南鹿井矿田碎裂蚀变岩型铀矿床绿泥石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以小山铀矿床为例
引用本文:许谱林,唐湘生,郭福生,吕川,黎广荣,党飞鹏,李志鹏,黄迪,徐勋胜.华南鹿井矿田碎裂蚀变岩型铀矿床绿泥石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以小山铀矿床为例[J].地质学报,2023,97(4):1211-1227.
作者姓名:许谱林  唐湘生  郭福生  吕川  黎广荣  党飞鹏  李志鹏  黄迪  徐勋胜
作者单位:1) 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13; 2) 核工业二七○研究所,江西南昌,330200
基金项目:本文为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编号 2020NRE07)、中国铀业有限公司- 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创新基金(编号 NRE2021- 08)、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项目(编号 202231- 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41972080)、江西省技术创新引导类计划(编号 20212AEI91008)联合资助的成果。
摘    要:鹿井铀矿田位于桃山-诸广铀成矿带的南西部,是华南最主要花岗岩型铀矿田之一,碎裂蚀变岩型铀矿化在该矿田占主导地位,小山铀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碎裂蚀变岩型铀矿床之一。绿泥石化是该铀矿化重要的蚀变类型和找矿标志,然而针对绿泥石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以钻孔ZK1-1揭露的热液蚀变带为研究对象,对绿泥石开展精细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1)小山铀矿床主要存在4种形态类型的绿泥石,分别为黑云母蚀变型、长石蚀变型、裂隙充填型和与铀矿物密切共生型;(2)绿泥石以富铁的铁镁绿泥石为主,部分为蠕绿泥石;(3)绿泥石的形成温度在213.5~249.8℃之间,平均值为233.4℃,属中低温条件;(4)绿泥石形成于低氧逸度、高硫逸度的还原环境,形成机制包括溶解—沉淀和溶解—迁移—沉淀,其中晶质铀矿、独居石以及磷钇矿矿物发生溶解,形成铀石—钍石矿物;(5)绿泥石蚀变改变了围岩性质、铀的赋存状态以及物理化学环境,促使铀的活化、迁移以及沉淀。

关 键 词:绿泥石  形成温度  物理化学环境  碎裂蚀变岩型铀矿  鹿井铀矿田
收稿时间:2022/4/9 0:00:00
修稿时间:2022/6/16 0:00:00

Characteristics and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chlorite from the cataclastic alteration granite- type uranium deposit in Lujing ore field, South China: Perspectives from Xiaoshan deposit
Abstract:
Keywords:chloritization  formation temperature  physicochemical environment  the cataclastic alteration granite- type uranium deposit  Lujing uranium ore field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