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早白垩纪火山岩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意义
引用本文:孙知明,江万,裴军令,李海兵.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早白垩纪火山岩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意义[J].岩石学报,2008,24(7).
作者姓名:孙知明  江万  裴军令  李海兵
作者单位: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地壳变形地表过程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地壳变形地表过程实验室,北京,100081
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北京,100037
基金项目:地质力学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
摘    要:对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早白垩纪火山岩15个采点的古地磁测定,揭示了一组高温特征剩磁分量.实验结果表明采样剖面获得的早白垩统卧荣沟组的古地磁结果全部为正极性,显示与早白垩纪正极性超静带的极性特征相似.对岩石的显微镜观察表明岩石未受后期热液化学交代作用和风化作用,这表明所获得的高温分量很可能代表岩石形成时的原生剩磁.其特征剩磁方向为:偏角D=18.4°,倾角I=26.5°,α95=8.6°;相应的极位置为:经度ψp=220.3°E,纬度λp=66.4°N,dp=9.3°,dm=6.9°,古纬度plat=14.0°.通过对比拉萨地块以北诸地块早白垩纪古地磁结果,认为拉萨地块在早白垩纪已与芜塘地块碰撞拼合在一起,而自早白垩纪以来相对欧亚大陆发生了1500±600km的构造缩短.结合拉萨地块已有的晚白垩纪和古新纪古地磁数据,认为欧亚大陆的最南缘(拉萨地块)在印度/欧亚大陆发生碰撞前自早白垩纪一始新纪一直处于北纬12.8°~14°N低纬度位置,并未发生明显的纬向运动.

关 键 词:早白垩世  拉萨地块  古地磁  纬向运动

New Early Cretaceous paleomagnetic data from volcanic of the eastern Lhusa Block and its tectonic impficatious
SUN ZhiMing,JIANG Wan,PEI JunLing,LI HaiBing.New Early Cretaceous paleomagnetic data from volcanic of the eastern Lhusa Block and its tectonic impficatious[J].Acta Petrologica Sinica,2008,24(7).
Authors:SUN ZhiMing  JIANG Wan  PEI JunLing  LI HaiBing
Abstract:
Keywords:Early Cretaceous  Lhasa block  Paleomagnetic  Displacement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