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2000—2009年夏季东亚热带气旋远距离暴雨统计分析及个例的数值模拟
引用本文:丁治英,赵晓慧,邢蕊,高松.2000—2009年夏季东亚热带气旋远距离暴雨统计分析及个例的数值模拟[J].热带气象学报,2014(2):229-238.
作者姓名:丁治英  赵晓慧  邢蕊  高松
作者单位: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44;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44;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44;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重庆 401147
摘    要:利用2000—2009年6—8月的NCEP 1°×1°FNL数据、TRMM降水数据及JMA提供的《TC最佳路径集》等资料,综合考虑低层水汽通道及TC与中纬度系统相互作用的两个因素,对0°以北150°E以西东亚地区的远距离暴雨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这一时期共有48例远距离暴雨产生,并将其分为5种类型。将各类型合成分析后得到远距离暴雨在850 hPa、500 hPa的主要影响系统有:TC、中纬度槽、副热带高压及水汽通道,其中水汽通道多与印度季风相连接对远距离降水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中纬度槽。形成最多的是北槽、涡-南TC型远距离暴雨占总数的68.8%,而且远距离暴雨多发生在TC路径的右侧(占总数的71%)。200 hPa上多数远距离暴雨发生在高空急流的右后方,并在TC的东西部各有一反气旋性涡旋。当TC东部无反气旋性涡旋时TC较弱。当远距离暴雨发生在TC的西北方向,且西北方向有槽存在时TC较强。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1104号TC Haima进行敏感性试验表明,TC在此次暴雨过程中起主要作用,通过影响降水区的水汽通道导致降水增强。

关 键 词:热带气旋(TC)  远距离暴雨  数值模拟  水汽通道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热带气象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热带气象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