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2000—2009年5、6月华南暖区暴雨形成系统统计分析
引用本文:陈翔翔,丁治英,刘彩虹,常越,朱传林.2000—2009年5、6月华南暖区暴雨形成系统统计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12(5):707-718.
作者姓名:陈翔翔  丁治英  刘彩虹  常越  朱传林
作者单位: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44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
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
4. 江西省气象台,江西 南昌 330046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项目规划“973”(2009CB4215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5037);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经费项目(GYHY200806009);江苏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共同资助
摘    要:利用2000—2009年5月和6月的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气象台站常规资料,对产生华南暖区暴雨的500 hPa及以下的环流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影响暖区暴雨的环流系统划分为三大类型,即切变线型、低涡型和偏南风风速切变辐合型(简称偏南风型)。切变线型在南海夏季风爆发前以冷式切变为主,季风爆发后以暖式切变为主;低涡型在季风爆发前的发生次数远少于季风爆发后,在低涡中心的东北-东南方向最易产生暖区暴雨;偏南风型总体以西风风速切变辐合为主,而南风风速切变辐合在季风爆发后的比例有所增加。对影响暖区暴雨的高空槽分析发现,高原槽对暖区暴雨影响明显,其次为南支槽。低涡型最易受高空槽影响。对各种类型暖区暴雨的合成分析发现,各类型暖区暴雨500 hPa高空槽的位置特点均不相同,暴雨辐合中心均在850hPa以下的低层,副高脊线距雨区约6~8纬距是产生华南暖区暴雨的重要天气形势。

关 键 词:天气学  华南暖区暴雨  统计分析  低涡  切变线  南海夏季风

STATISTIC ANALYSIS ON THE FORMATION SYSTEM OF WARM-SECTOR HEAVY RAINFALL IN MAY AND JUNE FROM 2000—2009
CHEN Xiang-xiang,DING Zhi-ying,LIU Cai-hong,CHANG Yue,ZHU Chuan-lin.STATISTIC ANALYSIS ON THE FORMATION SYSTEM OF WARM-SECTOR HEAVY RAINFALL IN MAY AND JUNE FROM 2000—2009[J].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2012(5):707-718.
Authors:CHEN Xiang-xiang  DING Zhi-ying  LIU Cai-hong  CHANG Yue  ZHU Chuan-lin
Institution:1.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NUIST,Nanjing 210044,China; 2.College of Atmospheric Sciences,NUIST,Nanjing 210044,China; 3.College of Atmospheric Physics,NUIST,Nanjing 210044,China; 4.Nanchang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Nanchang 330046,Chin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热带气象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热带气象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