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大流行在过去的3年内几乎波及地球的各个角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方式造成了严重影响。我国地域广袤,人口众多,这3年来面对一波又一波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全国各族人民守望相助,攻坚克难,共同度过了抗击新冠疫情最艰难的日子。在这期间广大的医务工作者更是义无反顾地奔赴抗击新冠疫情第一线,无畏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直面那些已知或是未知的COVID-19患者,履行着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有些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当前,我国的疫情态势已由“乙类甲管”平稳过渡到“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尽管本土疫情已基本结束,但从全球视野来看新冠疫情仍在流行,新冠病毒变异仍在发生且不可控,COVID-19疫情仍是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  相似文献   

2.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短时间内在全球各大洲爆发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对COVID-19临床及影像的认识是对该传染性疾病有效防控及诊治的关键,胸部CT检查作为COVID-19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在疫情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根据中国境内核酸及临床诊断的新冠肺炎患者的相关研究,总结其临床与CT表现。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世界多个国家短时间内流行传播,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作为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可以对疾病的防控及诊疗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临床诊断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的相关分析,研究其临床表现与CT表现,探讨CT在新冠肺炎中的应用价值,为将来疫情防控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后发生新冠肺炎的危险因素,增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的认知,为其临床诊治与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纳入内蒙古自治区某新冠肺炎指定治疗医院399例COVID-19患者,回顾分析奥秘克戎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的特征与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发生新冠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基础疾病史、实验室检查以及临床症状上均有显著性差异;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IL-6、C反应蛋白差异有显著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反应蛋白、内分泌疾病史以及ORF1ab基因的CT值可能为发生新冠肺炎的危险因素;白蛋白则为保护因素。结论:年龄、基础疾病史以及C反应蛋白/IL-6升高,均会导致COVID-19患者发生新冠肺炎,应根据疾病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解封城后复工复产等接受CT检查者剧增,影像科结合院感防控是如何做好大量CT检查优化流程应急方案探讨的。资料与方法:在医院大力支持下,科室先将受检者分为多区疏散及医技一岗多人制的方法。受检者分为4区:疏散区、等检区、待检区和取胶片报告区;每个区域有专人负责引导,每10人一组并且人与人之间距1.5m以上,由引导员从疏散区带到等检区按先后顺序登记并等候,再带到待检区依次检查,检查结束后到取胶片报告区等侯取报告结果。结果:通过对一周的总结与上年同期比较,最多一天,CT日工作效率提高了38.77%,平均一周的工作效率提高了32.52%。优化检查流程后一周来受检者投诉率及错误率降为零,CT报告结果由原来2~4h缩短1h以内。结论:在COVID-19疫情非常时期,大量CT检查时优化检查流程是非常必要的、可行的,值得推广在以后受检者量大的特殊检查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使用大螺距联合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行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比较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差异.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COVID-19的病例共91例作为低剂量组,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行新冠肺炎筛查的91例未确诊为COVID-19的患者作为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使用大螺距扫描联合自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肺部病变体积及伴发基础疾病与重型新冠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31日136例重型COVID-19患者,通过人工智能(AI)定量肺部病变体积、收集伴发基础疾病及实验室检查,分析其对重型COVID-19预后的影响。结果:重症COVID-19不同预后两组比较显示:年龄、低蛋白血症、脑卒中、乳酸脱氢酶、血尿素氮(BUN)、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白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D-二聚体、全肺病灶体积(TLLV)和全肺病灶体积占比(PTLLV)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年龄、PTLLV、TLLV、BUN、白细胞与预后不良呈正相关,白蛋白与预后不良呈负相关。结论:年龄越大、TLLV及PTLLV越大,重型COVID-19患者越容易出现预后不良,BUN、白细胞等指标增加以及白蛋白减少是重型COVID-19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CT定量分析与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2月以来确诊的新冠状病毒肺炎患者38例肺部薄层高分辨CT(HRCT)数据,使用(COPD)肺功能定量分析软件获得相应参数:平均密度(MD)、全肺总容积(TV)、新冠肺炎病变组织容积(VCOVID-19),定量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9.
金英淑 《中国地震》2022,38(2):322-337
通过梳理日本防控传统传染病视角下的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管理方法,对比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下日本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管理面临的困境,总结出新冠肺炎疫情下日本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管理新动向,以及日本政府针对新冠肺炎疫情下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管理实施的具体措施,如应急避难场所的布局与防止感染对策、日常运营管理对策等,以期为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应急避难场所的运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胸部CT征象与临床分型关系,提高对COVID-19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COVID-19的胸部CT资料,男40例,女35例,平均年龄(46.2±17.2)岁,按照不同年龄段分为A、B和C组,比较3组病例胸部CT病灶分布、累及肺叶侧别、数目和密度等表现与临床分型的差异。结果:75例Omicron变异株感染COVID-19患者均有流行病学史;性别在各临床分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型、危重型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轻型及普通型患者;在左肺上叶、右肺上叶、右肺中叶分布均高于普通型,重型患者病灶在左肺下叶、双肺分布高于普通型。病灶均以磨玻璃密度影、实变为主;重型、危重型占比在A、B和C组中呈递增趋势,其病灶范围较普通型大。结论: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COVID-19患者均有流行病学史,不同年龄组患者的临床分型、胸部CT征象具有一定特征,熟悉这些特征有助于重症COVID-19预测。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在全世界多个国家暴发,如何提升早期筛查率成为疫情防控的重点。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中国新冠肺炎的早期筛查及疾病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提升广大影像医生对肺炎诊断的准确性尤其重要。本文旨在述评CT在新冠肺炎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比较新冠肺炎与其他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等的CT表现差别,以期在今后的疫情防控中CT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帮助即早发现并隔离病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CT检查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自2020年1月19日至2月19日所有胸心组CT检查病例8864例,对这些患者的CT诊断结果等信息进行汇总分析.结果:CT诊断结果怀疑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病例当中有77.17% 的人确诊.55名出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肺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HRCT特点。材料与方法:收集2022年12月14日至2023年1月10日确诊COVID-19且胸部CT表现异常的患者584例,男359例、女225例,年龄范围60~99岁,平均年龄(76±9)岁。其中合并糖尿病225例,非糖尿病359例;比较糖尿病患者COVID-19胸部HRCT与非糖尿病患者COVID-19胸部HRCT表现不同;定义发病与CT检查时间间隔<7d为急性期,363例入组患者,分析急性期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HRCT特点。结果:糖尿病患者COVID-19胸部感染与非糖尿病患者COVID-19胸部感染两组肺内病变在发病部位、分布、形态及伴随征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变在密度(细网格、病变密度不均匀)及病变边缘(病变边缘模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糖尿病组的肺部影像网格、不均匀和模糊征象显著高于有糖尿病组。其中细网格影:糖尿病组54例(24%),非糖尿病组127例(35.38%);密度不均匀:糖尿病组181例(80.44%),非糖尿病组313例(87.19%);边缘模糊:糖尿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融合模型鉴别诊断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其他病毒性肺炎的应用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18岁以下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山西省儿童医院及太原市妇幼保健院核酸检测新型冠状病毒阳性肺炎并接受胸部CT扫描的49例患儿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同时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核酸检测新型冠状病毒阴性但感染其他单种病毒的病毒性肺炎98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从首次平扫胸部CT图像中提取出病毒性肺炎影像组学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建立影像组学模型、临床组学模型和融合模型。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各种模型的诊断性能。结果: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中鉴别诊断COVID-19组和非COVID-19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4,灵敏度为86.1%,特异度为75.2%,准确度为84.3%;在测试集中鉴别诊断COVID-19组和非COVID-19组的AUC为0.839,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72.1%,准确度为86.4%。临床组学模型在训练集中鉴别诊断COVID-19组和非COVID-19组的AUC为0.8...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影像科如何结合院感防控,做好“复工复产”批量CT检查流程的应急优化调整。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复工复产”期间,面对复工复产体检人员众多,筛查医院相对集中的情况,我院影像科结合院感防控,优化CT检查流程所获得的实践经验。结果:优化流程后,疫情期间CT日均检查量为694例,人均检查时间由4 min降为2.5 min,效率提高了37.5%。胸部CT报告出具时间由2 h降为30 min,效率提高了75%。我科102名医务人员均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情况。结论:通过分工定责的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严密高效地检查流程的制定,科学地院感防控及消毒管理方案的执行、员工的后勤保障工作的开展等优化措施,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复杂形势下大批量的体检CT检查,为助力“复工复产”的稳步推进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结合2019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患者肺CT影像学特征,提出一种多级空间注意力机制(ML-SAM)下的肺CT图像自动诊断模型,探讨该模型在COVID-19辅助诊断上的价值.方法:收集目前公开的COVID-19患者肺CT数据样本,在深度迁移学习框架下引入空间注意力多级聚焦策略,将数据样本、注意力机制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肺结节网络影像学图文问诊情况的分析。方法: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放针对肺部病变的网络公益图文问诊,共收到83例肺部疾患患者中的肺结节患者的影像学网络就诊信息,包括年龄、性别、问诊原因等,对肺结节的影像学表现、诊断等进行统计分析,反映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益肺结节影像学网络图文问诊肺结节的特征。结果:新冠肺炎期间的网络公益图文问诊的肺结节患者73人,有71例患者的87枚肺结节满足网络图文问诊要求,问诊患者平均年龄约35岁,影像学发现良性的肺结节占87.4%(76/87),不确定结节占8.1%(7/87),恶性肺结节占4.6%(4/87),并给予了相应的处理意见。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肺结节的影像网络图文问诊是可行的,问诊以青年人为主、肺结节影像学表现绝大多数为良性肺结节,也发现了早期肺癌。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4例,女12例),分析其胸部高分辨CT表现,重点观察病变形态、分布以及病变区有无肺血管增粗、支气管充气征、小叶间隔增厚。结果:26例COVID-19患者中病变分布于肺周围区20例,其中17例胸膜下区;18例累及双肺,8例累及一侧肺;单个肺叶受累6例,2~4叶受累10例,5叶受累10例;单发病灶3例,多发病灶23例;以单纯磨玻璃密度影(pGGO)为主要表现19例,混合性磨玻璃密度影(mGGO)11例,肺实变伴周围磨玻璃密度影(GGO)4例;1例初次CT检查表现为直径3mm大小的磨玻璃密度影,4天后复查CT时病灶明显增大,呈斑片状混合磨玻璃密度影;病变区血管增粗17例,占65.4%;支气管充气征15例,占57.7%;小叶间隔增厚16例,占61.5%;以铺路石征为主要表现8例,占30.8%。单侧少量胸腔积液3例,纵隔淋巴结增大1例。结论:COVID-19的高分辨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伴病变区血管增粗、支气管充气征及小叶间隔增厚提示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对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不同时期胸部CT磨玻璃影的表现,探讨其对于COVID-19患者分期诊断、疾病管理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整理内蒙古自治区66例本土性和64例境外输入性COVID-19确诊病例的胸部CT图像,分析、对比早期和恢复期磨玻璃影及其伴随征象的影像特征。结果:77.3%本土组COVID-19患者(51例)在疾病早期具有磨玻璃影表现,63.7%本土组COVID-19患者(42例)在恢复期也具有磨玻璃影表现。不同时期的磨玻璃影及其伴随征象具有显著差异,早期磨玻璃影的平均CT值(-329.14±143.66) HU明显高于恢复期磨玻璃影(-616.71±89.82) HU。与恢复期磨玻璃影相比,多数早期磨玻璃影边缘清晰(43例,84.31%vs. 5例,11.90%)、多伴随铺路石征(32例,62.75%vs. 8例,19.05%);血管增粗(33例,64.71%vs. 4例,9.52%)和支气管充气征(19例,37.25%vs. 4例,9.52%)。恢复期较早期更多伴随条索的形成(35例,83.33%vs. 8例,15.69%)。伴随小叶间隔增厚的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旨在分析COVID-19患者胸部CT表现特点及其演变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52例经核酸检测确诊COVID-19患者的首次与治疗后胸部CT表现特点,包括病变部位、分布、密度及伴随征象等;以及经治疗后COVID-19肺部病变CT征象的动态变化.结果:52例患者中,2例为轻型,胸部CT为阴性,其余50例患者(4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