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概述 ZJ型自校数字钟(简称自校钟)是为提高地震观测台站时间服务质量而研制的新型计时仪器。它有较高的计时精度,对于BPMC标准时间的最大钟差不大干25毫秒。用于台站地震观测记录,可以比以前更准确地计算地震参数。对于一般的地震分析研究工作,这样小的钟差可以忽略,即作零钟差处理。自校钟具有准确、可靠的自动校时功能,校时后,对于BPMC标准时间的钟差不大于3毫秒。显然,自动校时比目前一般台站采用的人工校时更准  相似文献   

2.
在地震观测技术中,给地震记录系统提供准确、高精度的时间信号,对地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时间服务系统的精度决定地震参数测定的误差。因此对时间精度的要求随着地震工作的飞跃发展而提高。地震记录用的计时钟也是不断发展提高的。由原来最早的机械钟——(如:船钟、天文摆钟等)。发展到第一代小型全晶体管化的SY_1型石英钟;以后又改进为SY_2型石英钟。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为了提高地震记录的时间服务质量,各类石英钟陆续问世,对钟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发播的“BPM 标准时间、标准频率”授时信号,系国家确认的高精度时间基准。我国地震系统就是采用这个标准来测定时钟的“钟差”。测量钟差的仪器是“毫秒计”、“钟差计”等时间间隔测定器(基本原理见《地震》1981年第4期、第5期刊载的“数字对钟技术”一文)。测定器所采用的是一种基本的测定时间差的方法。但是,它不具备有分辨相关秒脉冲的能力,在使用中,仪器可能记录的是非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用液晶显示电子手表来研制地震记录仪的计时装置和机械传动机构的动力信号源。因地震记录仪要求工作环境温度宽,时间精度高,所以,一般的电子手表若被简单地应用,是难以满足地震仪器的技术指标要求的。为此,另外研制一种频率稳定度比较高的1048.576KC的温度补偿晶体振荡器来取代电子手表中频率稳定度比较低的32.768KC晶体振荡器,并保持其原有IC集成度高、线路简单、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同时,为了提高计时精度,消除钟的积累误差,还设有自动对时装置,供与授时台校准标准时间,从而使其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满足要求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计时精度是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重要性能指标,直接影响到地震勘探对地层分辨的准确度.地震数据采集系统中计时精度主要由采集站的采样率精度决定.本文首先给出了计时精度的定义,基于模拟信号数字处理技术,分别研究了采用单方波脉冲法和双单位脉冲法测量计时精度的两种方法并比较了它们的测试精度,给出了采用本文所述方法的测试结果.最后对测试误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1992年6月28日的加利福尼亚兰德斯地震(MW=7.3)是在至少28个地震组成的前震序列之后7小时发生的。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附近台站记录的波形互相关所得到的高精度定位检验了前震的时空发展过程。利用阵列波形而不是单独波形来得到每个地震的走时记录,我们能很大地改进计时精度和甚至对突然出现的地震也能出走时记录,我们利用改善了走时完成了联合重新定位并降低了相对定位误差,水平方向的误差小于100m,垂直方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计时钟多为石英钟。石英钟给出的时号与国际标准时号存在差变化的钟差△T。为求△T,观测人员每天都需对钟,但国内的对钟精度一般为±0.1”,而国际为±0.01”。这样,一方面造成精度不高,另一方面在计算时也易弄错,产生麻烦。本文提出了新的时间服务系统——标准时号钟,一方面消灭钟差,另一方面可提高精  相似文献   

8.
1 SZZ-Ⅱ型数字钟研制课题的提出 1.1 高精度、高稳定的数字钟,是台站高质量运行的重要保证 无论是人工值守台还是遥测地震台网测定地震基本参数时,均需同时记有精确的时间标记, 便于分析人员准确判读地震事件的到时,完成地震基本参数的测定.如果数字钟钟差严重超标或故障率较高,将影响台站记录的地震资料,甚至使资料失去使用价值.所以任何遥测地震台站都需要一台功能完善,计时精良,可靠性高的数字钟设备,此条件也是台站高质量运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全球定位系统GPS (GlobalPositioningSystem)是美国研制的导航、授时和定位系统。论述了采用GPS时间同步技术 ,实现GPS钟输出时间脉冲精度小于 10 -6s的方法。指出仅用软件计时 ,GPS钟输出时间脉冲精度将大于 10 -5s;而采用软件、硬件相结合的GPS时间同步技术 ,能充分利用单片机的资源 ,弥补软件计时的不足 ,从而大幅度提高了GPS钟时间脉冲的输出精度 (达到 0 5× 10 -7s)。  相似文献   

10.
大间距深度-时间约束高精度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技术是在VSP速度校正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VSP速度校正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的方法一般要求井下检波器的深度间距不大于20 m,如果检波器深度间距逐渐增加“校正”的误差就要逐渐增大.大间距深度-时间约束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技术弥补了前者的不足,利用各深度间隔顶、底的深度-时间和深度间隔内的声波时差,采用正文中描述的二分法双向计算时间序列的方法计算时间-反射系数序列,最大限度消除了只用声波时差数据计算时间序列产生的“累积误差”,把深度-时间间隔的变化对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约束”精度产生负面影响的程度降低到最小,再用人工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面地震记录作相关,消除二者存在的“系统时间差”,使人工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面地震记录达到最佳匹配.  相似文献   

11.
地震道瞬时强度比法拾取初至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结合地震记录时窗属性和瞬时属性特征,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一基于时窗的瞬时强度比法,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复数道分析来提取地震记录的瞬时属性,采用强度比来判断初至时间,研究表明,滑动时窗能量比法的处理效果较差,在拾取过程中对某些特殊点的处理上存在误差较大;而采用瞬时强度比法后,初至曲线的同向轴变得更加光滑,拾取异常点的情况大为减少,从而有效的提高拾取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的微震定位实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建成的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由 10 7个数字地震台站组成 ,其地震监测和定位能力需要检验。此文主要目的是为评估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的地震活动监测能力提供参考依据。在地震定位中 ,应充分发挥数字地震记录的优势 ,采用相应的数字地震记录处理技术 ,提高地震定位的可靠性和精度。采用滤波、偏振及台站扫描、震相追踪等数字技术 ,提高了震相识别的可靠性和精度 ,并用Geiger方法对 2 0 0 1年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 7个网内及网缘微震 (ML<2 .0 )进行了精确定位 ,还通过对爆破的定位来检验程序和方法的可靠性和精度。结果表明 ,震中定位误差估计小于2km ,震源深度误差估计小于 3km  相似文献   

13.
一、概述对地震波震相到时的测量是测震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基础之一。提高其测量的精度是提高测震水平重要的一环,例如波速比的测定对此精度有相当高的要求。影响这项测量的最大误差来源是时间服务系统的精度。目前在区域地震台网中广泛使用的“滚筒自动对时法”消除了“人工对时法”中人为的操作的误差和钟面指针位差,较之能给出较准确的时间改正数,但由于受到滚筒转速与记录线条粗细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在正常转速下,这种方法的对时精度一般只能达到0.1S。在此精度下,使台站难以对石英钟进行精细的频率调整  相似文献   

14.
压制地震勘探随机噪声的分段时频峰值滤波方法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高勘探资料信噪比是地震勘探的主要内容之一.本项研究利用短时能量将记录分成能量均衡的若干段,获得减少尺度变换误差的分段时频峰值滤波方法,并运用端点拓展和与地震信号特征匹配的多级时窗参数改进时频峰值滤波精度.理论模型和共炮点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分段时频峰值滤波很好地消除了尺度变化误差引起的信号波形阶梯状畸变,能够在压制强随...  相似文献   

15.
1SZZ-Ⅱ型数字钟研制课题的提出1.1高精度、高稳定的数字钟,是台站高质量运行的重要保证无论是人工值守台还是遥测地震台网测定地震基本参数时,均需同时记有精确的时间标记,便于分析人员准确判读地震事件的到时,完成地震基本参数的测定。如果数字钟钟差严重超...  相似文献   

16.
原来临汾地震台的地磁、地倾斜记录使用带触点的机械钟打时号,故障较多,每天对时较麻烦。针对以上情况,对地磁、地倾斜记录时号进行了革新、制作了一地磁、地倾斜时号钟电路,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效果较好。时钟也可选购市场上带有音乐报时装置的石英钟,可利用其控制每小时接通一次报时的时号接点开关来替代须定时上弦、且走时稳定度差的机械钟,石英钟的日误差≤±0.3s,远高于规范日误差小于±5s 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日益丰富和完善的地震数据在过去几十年里促进了地震学的长足发展。我们收集、处理和分析地震数据的能力借助于电子和数字计算机的发展得到迅速提高。几十年前地震图主要是模拟记录。现在除了一些基本的用途外,模拟记录由于其动态范围低、记录系统的时间精度差以及数据处理不方便等因素而很少使用了。  相似文献   

18.
邵辉成  陈党民 《中国地震》1992,8(4):108-111
地震目录是研究地震活动性的基本资料。地震目录不仅反映了地震活动的真实变化,也混杂了一些人为和历史的因素。现有的历史地震目录只记录了较大地震,而中小地震往往被遗失,仪器记录的资料极为丰富,但由于时间较短,大地震相对较少。仪器记录的地震与历史地震震级误差差别很大,如果简单地把这两部分目录结合起来,就会出现地震目录在其研究的整个时间段内不等精度和不同完整性的问题。同时人们越来越注意地震目录的不完整性和震级的不确定性对地震危险性分析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时间服务系统在地球物理场以及其他各种信息的观测记录中是一个重要环节,通常人们总是用钟作为一个相对时间标准,并且经常用收讯机收对天文台的授时信号加以校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能够计时,还要求具有更广泛的功能,譬如进行时间的自动记录,定时控制,以及从记录上进行时间检索等等。于是,对于一台钟,仅仅给出数字显示和诸如分号、秒号这样的时标,在许多场合已经显得不够了,  相似文献   

20.
北京遥测地震台网从1966年建立以来,经历了6个发展阶段,通过几代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奋斗,模拟观测系统由初级到完善,信号传输方式由一线1台发展到一线8台,传输方式由单种(有线)到多种(有线、无线、有线和无线复合等),记录方式由熏烟记录、光记录、墨水记录到磁介质记录,记录内容由图纸到数字,地震分析和地震速报由纯人工到人机结合,地震速报速度由几十分钟提高到10min,观测规模由北京遥测地震台网发展到华北地震台网联网;观测系统由模拟观测系统发展到数字化观测系统。33年来,经过台网几代科技工作者的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