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动变形控制法的路基临界高度与湿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正  姚海林  胡梦玲  陈平 《岩土力学》2014,35(1):184-188
从力学角度出发,以路基在长期交通荷载作用下不至于变形过大为主要目的,利用动变形控制法,针对路基高度与湿度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室内试验获得了路基土体回弹模量与湿度及压实度的定量关系式;同时基于层状公路结构动力响应解及路基、路面协调变形原理,获得了路基顶面动变形控制标准。结合试验结果和路基顶面动变形控制标准,建立了路基湿度、压实度与路基高度之间的联系。最后,以两种典型沥青混凝土公路结构为例,编制程序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满足动变形条件下的路基临界高度随路基湿度、压实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路基临界高度随着路基湿度的增加而增大。路基湿度低于最优含水率时,路基临界高度随路基湿度和压实度的变化均较小;路基湿度高于最优含水率时,路基临界高度迅速增大,且压实度对临界高度的影响也变得十分显著。研究结果为路基高度和湿度的合理取值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路基排水设计一直是路基设计的重中之重,结合现场实际考察,对目前铁路路基排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在做好路基范围内排水工作的同时,还应兼顾路基范围外的排水出路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给出了相应对策,从而达到了优化铁路路基排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站场路基的宽度为单线普通路基宽度的两倍。结合青藏铁路试验工程观测数据 ,分析了站场路基地温场及多年冻土人为上限的特征 ,探讨了路基的冻结和融化过程的规律 ,阐述了多年冻土区路基的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釭 《冰川冻土》2007,29(2):327-332
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青藏铁路高原多年冻土地段片石通风路堤的参数选择、施工方法以及保证措施.通过以上的施工技术,取得了相应的阶段性成果:片石路基片石层顶面、底面与路基基底位置处地温分别低于普通路基相同位置处地温,片石路基有利于降低路基地温,是一种有效的主动保护多年冻土工程措施;片石路基在调节路基阴阳坡地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减轻了路基地温不对称性的发生;对比片石路基和普通路基的路基变形量,片石路基的变形量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5.
青藏铁路不同路基工程结构对路基裂缝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针对青藏铁路某试验段加筋路堤和站场路基等不同路基工程 ,本文介绍了冻土路基的温度和变形的试验结果 ,分析了加筋路堤和站场路基不同路基工程的地温变化和变形特征 ,并论述了加筋路堤和加宽路基等不同工程结构对路基裂缝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青藏铁路冻土路基变形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巍  刘端  吴青柏 《岩土力学》2008,29(3):571-579
基于现场监测资料,对作为青藏铁路中的主要保护冻土的几种路基形式(如:通风管路基、块石路基、块石护坡路基、保温材料路基和普通素土路基)进行了变形和温度分析,发现所有路基的变形均以沉降变形为主,且其变形与其下伏冻土的地温场变化密切相关。经过2~3个冻融周期后,通风管路基、块石路基、块石护坡路基和保温材料路基的变形已趋于稳定,而无任何措施的普通路基目前变形仍未稳定。另外,各种路基左右路肩均存在变形差。基于以上分析可得到一个启示:在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地区,由于路基下多年冻土温度升高产生的高温冻土压缩变形而引起的路基沉降变形具有相当大的量级,很有可能成为冻土路基发生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工程实践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冻土区路基的安全可靠性取决于路基地温场特征和路基面抗自然侵蚀特征。在路基基床上部修筑遮阳棚和在边坡上修筑遮阳板既可阻挡太阳对路基面和路基边坡的直接辐射,改变路基地温场形态,降低土层温度,又可防止降水渗入路基或降雪覆盖路面。这对防止冻土退化,提高冻土区铁路路基安全可靠性是一种非常有效而又简单易行的工程措施。本文以青藏铁路冻土区遮挡式路基结构路基表面温度数据和该地段气象资料为基础,运用带有相变的一维热传导方程模拟分析了青藏铁路长期运营过程中遮挡式路基结构对冻土区路基人为上限的抬升效果及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认为遮挡式路基结构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冻土区路基工程结构形式,同时也是未来铁路运营过程整治路基病害的一种有效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8.
降雨作用下路基裂隙渗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明华  刘小平  黄立葵 《岩土力学》2009,30(10):3122-3126
为探讨路基裂隙在降雨作用下渗流特征及其对路基含水率影响作用,分析了路基裂隙产生的原因及土质裂隙特征,研究了土质裂隙渗流特点。根据降雨IEM及FDEM模型,推导了降雨作用下路基裂隙渗流公式。利用Hydrus渗流软件,分别模拟了路基中的裂隙及路堑边坡裂隙渗流下含水率分布状况特征。模拟结果表明,降雨过程中路基裂隙渗流能够较显著的改变局部路基含水率,在工程中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青藏铁路路基创造性采用了主动冷却路基的设计理念修建而成,目前铁路已经安全运营超过10年。青藏铁路路基修筑在多年冻土之上,路基下部冻土温度变化是衡量路基是否稳定的关键因素。基于长期(2008—2019年)地温观测资料,对昆仑山垭口南坡青藏铁路K980+000低温多年冻土区块石路基坡脚至坡脚外30 m范围内的冻土上限变化、年际地温变化、季节性地温变化进行分析,研究了路基工程行为对低温多年冻土的长期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冻土地温不断升高,冻土上限逐年下移;与天然孔比较,路基坡脚处地温增温幅度反而较小,主要可能受块石路基冷却效应的影响;冷季与暖季呈现出不对称的增温趋势。冻土路基普遍增温的趋势仍然存在,出于对多年冻土的保护与保证工程稳定性的考虑,应尽量采用冷却路基的思想修建路基。同时,应加强对路基的监测,分析长期增温过程后路基稳定性变化,并对路基下部冻土的变化做出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典型公路的改扩建工程,通过现场原位试验对比研究了新老路基地基土体的差异性,老路基土体力学性质整体好于新路基,但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浅部一定深度范围内,且随老路堤高度增加而增大,超过这一深度范围后,新老路基土体力学性质差异不大。借助数值预测方法,分析了拓宽路基在运营期的沉降变形和可能引起的路面病害。结果表明:未经处理的软土地基会引起路基较大的工后变形,同时带动老路基产生固结沉降,影响新修路基的稳定性;而新老路基土刚度差异较大时,易导致新老路基产生过大的差异沉降。防治工程病害的关键在于提高路基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以及新老路基的变形协调控制。  相似文献   

11.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超声处理技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慈 《地下水》2011,33(5):67-69
超声技术在处理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应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常规处理方法相比,超声处理技术高效省时,对众多难处理有机污染物具有良好的降解作用。结合近年来超声技术处理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通过介绍超声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最后对水中有机物的超声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高效、省时的超生空化技术...  相似文献   

12.
污水处理厂几种除臭技术的综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立荣  王伯铎  熊宇  徐杰峰 《地下水》2010,32(1):105-107
在对国内污水处理厂除臭技术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污水处理厂除臭技术存在问题,对常用的几种除臭技术进行了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并针对我国除臭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现状,提出宜采用组合式除臭技术处理污水处理厂的恶臭污染。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发展史,将其大致分成压密固结法、换填垫层法、注浆加固法、复合地基法4大类,综述了各类地基处理优化技术的加固机理、施工工艺、加固优势等。重点介绍了这些地基处理技术的工程应用及其今后研究方向;阐明了我国地基处理优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以栾川县煤窑沟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为例,采用锚网喷护加钻孔竹筒置土工程及滴灌技术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一方面可以避免岩质高陡边坡传统的"大开挖"方式引发边坡地质灾害,便于后续分台阶绿化同时不对治理区山体造成更大程度的破坏,减少了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大量弃方;另一方面,采用钻孔竹筒置土和滴灌技术,改善了高陡岩质边坡治...  相似文献   

15.
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梧高速公路钟山至马江段百花滩2号滑坡治理的工程实例,介绍了岩土灌浆技术在滑坡治理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在了解滑坡成因的基础上,经过科学论证,优选滑坡治理方案。通过灌浆试验研究,得出灌浆的各项设计参数,并将岩土灌浆技术在滑坡治理工程中成功应用,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常见无机污染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地下水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全球对地下水污染的研究飞速发展,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地下水污染的研究开展较早,已形成了较完善的研究和水污染治理机制,而我国对地下水的研究和治理起步较晚。文章综合论述了地下水中几种常见无机污染物的研究和治理现状,总结了它们的检测技术、污染物来源以及危害和目前主要治理技术,以引起对地下水污染研究和治理的高度重视,为正确认识和辨别地下水污染的毒害,达到科学准确检测、合理高效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童康民 《探矿工程》2010,37(4):65-68
通过大直径钢管斜桩全断面冲击成孔嵌岩桩在中奥能源集团舟山六横PX储运项目的应用,介绍了全断面斜桩嵌岩冲击成孔的工艺流程、冲击成孔常见事故处理,全断面斜桩嵌岩冲击成孔工艺在海域码头基础施工领域的成功运用说明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方形抗滑桩开挖成孔效率,研究适用于复杂条件岩质滑坡抗滑桩快速成孔的工艺,以成都东部某大型岩质滑坡101根大截面抗滑桩为对象,通过现场调查、理论分析及工程试验等方法,研究了方形抗滑桩工程成孔工艺、施工特征和不同地层成孔工艺适用体系。研究表明,研制的“旋挖钻孔+人工辅助清边”成孔工艺作业效率大大提高,在该抗滑桩工程中实施达到日平均进尺2.0 m高效率,顺利达到工期要求,进而解决了岩石成孔效率慢、工艺落后的问题;根据滑坡所处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对抢险救灾工程至关重要,对于交通条件好、工期要求高的大型滑坡治理工程,优先考虑“旋挖钻孔+人工辅助清边”工艺;对于交通条件差、作业受限的小型滑坡治理工程,采用风镐开挖土体、水磨钻开挖岩石成孔工艺。  相似文献   

19.
刘喜才  李海波 《探矿工程》2011,38(12):61-64
在长春拖拉机厂重型冲床基础沉箱防护工程中,由于在沉箱过程中采用的地下降水措施不当,出现厂房墙体开裂、倒塌、墙体损害程度严重等问题。通过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处理方案,采用降水、注水、托换和变形观测等综合手段,有效地控制了不均匀沉降,沉箱顺利完成。经过观测和综合评价,效果好,具有推广价值。介绍了该沉箱防护工程中的综合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20.
针对碎软煤层瓦斯抽采钻孔存在轨迹不可控、成孔深度浅和瓦斯抽采效果差的问题,分析了现有瓦斯抽采钻孔回转钻进技术瓶颈,集成了基于长距离顺层钻进技术和双动力复合排渣技术的压风定向钻进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压风定向钻进技术,开展碎软煤层区域递进式瓦斯抽采技术。选取黔北煤田中部青龙煤矿21606运输巷道进行现场试验,在坚固性系数为0.37碎软煤层中,施工完成253个顺煤层压风定向钻孔,95%钻孔达到设计孔深,累计进尺超过3万m,单孔瓦斯抽采纯量是普通回转钻孔的10倍以上,单孔瓦斯抽采甲烷体积分数提高约50%以上。试验表明,采用压风定向钻进技术钻进碎软煤层钻孔轨迹可控,成孔率在95%以上,区域递进式瓦斯抽采技术具有无抽采盲区的显著优势,有效缓解了采掘接替紧张局面,提升了矿井瓦斯治理技术水平,为碎软煤层瓦斯治理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