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泰莱盆地岩溶地面塌陷始发于20世纪60年代,至今岩溶塌陷地质灾害仍不断发生,造成了日趋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本文将泰莱盆地作为整体研究对象,在对工作区地质环境条件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包括岩溶塌陷影响因子及能反应社会影响的易损因子(包括灾损敏感因子和抗损强度因子)在内的共计12项指标作为岩溶塌陷评价要素,建立了研究区风险性评价体系;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评价要素的权重,结合已有资料绘制各指标分级图并分别赋值;最后,利用MAPGIS软件叠加计算风险性指标,依据风险性分级标准进行研究区岩溶塌陷风险性评价分级区划。结果表明: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泰安市城区火车站、訾家灌庄、东羊娄—旧县一带;莱芜市大王庄镇孤山—后枯河及铁矿区孟公清、泉河一带,这些区域多位于水源地周边或矿山企业排水区,高强度的抽排地下水是岩溶塌陷发生的最主要的致塌因素。   相似文献   

2.
岩溶塌陷是山东省临沂市区最重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一旦发生,会带来较大的经济和财产损失,因此对岩溶塌陷的风险评价十分必要。风险评价包括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主要分3个步骤来完成: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和期望损失评价。利用地下水流模型确定调采方案下的相关评价因子,预测了岩溶塌陷的风险性。通过比较发现,经过地下水调采后,原岩溶塌陷高风险区范围大为缩小。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和风险评价方法结合,可以确定合理的岩溶水规划开采方案,对于指导和防治岩溶塌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岩溶地面塌陷作为我国西南地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已成为影响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立符合地区特征的岩溶地面塌陷易发性评价模型,可为塌陷的防治提供指导。文章以重庆市中梁山地区为研究区,以327个塌陷点为样本,基于GIS技术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对研究区三组样本点进行因子探测,定量化筛选出影响较大的评价因子,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岩溶地面塌陷易发性做出评价。结果显示:随着样本点数量变化,影响因子的解释度q值排序存在差异,然而三组数据中,各因子对岩溶塌陷的贡献大小排序始终是地层类型、地层富水性、距隧道距离、高程和坡度;基于地理探测器—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岩溶塌陷易发性评价结果预测精度达89.88%,高易发区主要在岩溶槽谷区嘉陵江组和大冶组地层分布地段。   相似文献   

4.
隐伏岩溶区岩溶塌陷易发程度评价--以泰安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溶塌陷的形成与隐伏岩溶区特定的地质环境条件密切相关。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地段,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对松散盖层中土洞的形成时间、规模、形态等均起着明显的主导作用。因此,充分研究塌陷的形成条件是客观评价其易发性的基础。文章通过对泰安市主要隐伏灰岩富水区地质结构、盖层岩性组成、性状及岩溶发育程度的分析研究,以地质背景条件中的相对不变因素为依据,采用综合指数法对本区隐伏岩溶区岩溶塌陷易发程度进行了预测评价。旨在探索适宜的评价方法,以期为岩溶塌陷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铜陵市朝山地区岩溶塌陷形成条件与地面稳定性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陵市朝山地区岩溶塌陷灾害是安徽省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从该区基岩岩性、覆盖层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和人为影响等方面入手,利用钻探和地下水长期观测等技术手段,通过岩溶塌陷的影响因素分析,查明了研究区岩溶塌陷形成条件,评价了地面稳定性。得到主要结论如下:区内岩溶塌陷的分布受断裂控制,90%以上的塌坑位于距断裂20 m区域内;区内岩溶塌陷的发生与基岩岩性密切相关,CaO含量高有利于塌陷的发生;区内塌陷多发生于多元或二元结构地层区域;矿山排水是区内岩溶塌陷的主要诱发因素。最后在查明区内岩溶塌陷形成条件的基础上,采用经验指标法对朝山地区地面稳定性进行评价分析,确定研究区为易塌陷区,须重点监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6,(4)
岩溶塌陷风险评价是建立在岩溶塌陷灾害危险性和承载体易损性研究基础之上的。各种风险评价方法也各具优缺点,实际工作中应根据研究区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合的方法进行评价。以肇庆地区一自然村为例,根据其地质背景及已发岩溶塌陷情况,分析岩溶塌陷危险性、易损性因子,并采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进行岩溶塌陷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7.
岩溶矿区地表塌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岩溶地区的地表塌陷主要分布在岩溶特别发育的地段,或岩溶化断裂带切割构成的地下水集中径流带上。岩溶大泉实际上是地下水集中径流带在排泄区的天然露头。为预测这类塌陷,本文对径流带产生的基础与识别标志,塌陷形成的作用力及水动力条件、产生地表塌陷的必要条件,以及塌陷与重塌陷的防治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广西柳州地区岩溶塌陷区为研究实例,对研究区岩溶塌陷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和分析。考虑了鱼骨模型中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要素断裂的分级影响,建立了断裂的分级缓冲区,进而划分了五个综合要素图层,基于改进的鱼骨模型对各影响因素矢量数据格式的要素图层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绘制出“柳州地区岩溶塌陷风险预测区划图”。由区划图可知,已发现的塌陷群75%以上均落在强风险与中等风险区内,强风险区和中等风险区总分布范围约为研究区总面积的一半,主要分布在柳州地区中南部,覆盖层厚度较薄,较容易发生岩溶塌陷。已发现塌陷群25%以下分布在弱风险区以及很弱风险区内,主要分布在柳州地区的北部和西部,发生岩溶塌陷的概率较小。建议城市规划和建设选择在很弱风险区和弱风险区进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岩溶地区岩溶塌陷易发性进行研究,利用地质环境要素通过专家-层次分析法对岩溶塌陷易发性进行评价,并通过MapGIS软件实现可视化。以桂林市规划中心城区为例,选取了岩溶发育程度、土层厚度、土层结构、第四系底部土层岩性、第四系底部土层液性指数、地下水年变化幅度、岩溶水承压性、塌陷密度、人类工程活动9个影响岩溶塌陷易发性的地质环境因素,建立了岩溶塌陷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对研究区进行了评价,其成果可为桂林市规划中心城区的岩溶塌陷防治对策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岩溶塌陷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溶塌陷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地质灾害,发生在城市的岩溶塌陷不仅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毁坏建筑物,而且危及人民的生命安全。岩溶塌陷稳定性评价的关键是找到各种影响因素与岩溶塌陷的关联关系。通过分析岩溶塌陷的成因与主要影响因素,介绍了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计算步骤。以唐山市为例,建立了岩溶安全性评价模型,预测了唐山市岩溶塌陷稳定性分布。分析了计算结果,并对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开展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城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通过对凤台县城岩溶塌陷地质灾害调查,结合以往成果资料分析研究,总结出区内岩溶发育特征、岩溶塌陷成因和形成机理,选取地层岩溶发育情况、松散厚度、构造、岩溶水开采量、建筑物、人口等为评价因子,并将评价因子进行量化,对凤台县城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和风险性进行评价,将凤台县城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风险等级划分为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12.
在对浏阳市永和镇既有岩溶塌陷进行详细勘查的基础上,选取了岩溶发育程度(钻孔溶蚀率)、与区内断层的距离、上覆土层厚度、岩溶水特征、与人工抽水漏斗中心的距离以及地面塌陷现状(地面塌陷密度)等6个岩溶塌陷易发性评价因子,提出了赋值条件及赋值范围,并根据既有塌陷的评价因子评分状况,采用熵值法获取了评价因子的权重,基于正态云模型对研究区岩溶塌陷灾害的易发性进行了评价。正态云模型评价结果中既有岩溶塌陷均分布在岩溶塌陷高易发区,而层次分析法评价结果中3个既有塌陷分布在岩溶塌陷中易发区,说明正态云模型在处理类似岩溶塌陷易发性评价等模糊性及随机性问题时比层次分析法更精准。  相似文献   

13.
文章依据武汉市岩溶塌陷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选取岩溶发育程度、土层厚度、覆盖层结构、岩溶水水位波动幅度、抽水井影响、工程施工强度等6个评价因子,构建研究区岩溶塌陷危险性层次分析评价模型,对武汉市南部可溶岩分布区183个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单元进行岩溶塌陷危险性综合指数计算,绘制出了研究区岩溶塌陷危险性等级分区图。结果表明,高危险区有3个,主要集中在研究区西北侧青菱乡毛坦港、长征村-光霞村一带;中危险区有92个,主要为第四系中更新统黏土覆盖型岩溶区;低危险区有88个,包括部分覆盖型岩溶区以及所有埋藏型岩溶区。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岩溶塌陷是长江经济带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之一,开展长江经济带岩溶塌陷分布、成因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研究,对长江经济带立体综合交通走廊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地质环境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系统梳理了长江经济带岩溶塌陷研究成果,从岩溶环境特征、岩溶塌陷的成因类型和机制、发育及分布规律、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及防控措施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岩溶塌陷易发区面积约25.4万km2,有记录的岩溶塌陷灾害2146处,矿山疏干排水、抽水、工程施工等是这一地区岩溶塌陷的主要诱发因素。长江经济带岩溶塌陷具有以下发育分布规律:一是具有区域性和地带性的分布特征;二是发育地层一般为均匀状纯碳酸盐岩,沿断裂破碎带、褶皱轴部裂隙发育带、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地带等岩溶洞隙密集发育带分布;三是多发生在岩溶地下水强径流带、河流两岸等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大、水动力条件易发生急剧变化的地段;四是多发生在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地区,塌陷的规模取决于人类活动的性质和强度。为了降低岩溶塌陷对工程建设和安全运营影响,本文同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结论】长江经济带岩溶塌陷分...  相似文献   

15.
岩溶塌陷是湘中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结合"湘中地区岩溶塌陷调查"工作项目调查成果,通过对湘中斗笠山、恩口、煤炭坝矿区地下水疏干漏斗影响范围内岩溶塌陷空间展布位置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该地区有别于断裂、岩性等控制因子的三种典型岩溶塌陷微地貌效应,分别为水源效应、老塌陷坑效应(简称老坑效应)和陡坎效应;同时利用工程地质分析法,对该三种微地貌效应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探讨。最后指出水源、老塌陷坑和陡坎微地貌可以作为岩溶塌陷地貌指示标志,建议具有类似工程地质条件的地下水疏干区在岩溶塌陷防灾减灾方面或土地开发利用方面可提前对此三种微地貌区加以规避或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石膏岩溶在我国分布比较少。青藏线雁石坪地区发育有石膏岩溶。2006年9月在青藏铁路雁石坪以南约20km处,铁路右路肩及路基边坡发生地表塌陷。文章首先分析了病害发育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包括本段的岩溶发育情况。结合勘察,分析了路基发生病害的原因,提出石膏岩溶发育区的路基病害工程处理措施意见。  相似文献   

17.
徐州岩溶塌陷时空分布规律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文章通过对以往岩溶地面塌陷勘查工作成果进行系统梳理,揭示了徐州地区裸露型岩溶和覆盖型岩溶的分布规律及历史上岩溶塌陷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塌陷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1)塌陷受废黄河断裂带控制,离废黄河断裂带越近岩溶发育越强烈,离废黄河断裂带较远的部位岩溶发育明显减弱;(2)塌陷主要分布于浅部岩溶强烈发育地段的奥陶系灰岩中,少数分布于寒武系灰岩之中;(3)塌陷集中分布在古河道形成的,砂性土单层结构地段,少数分布在砂性土-黏性土双层结构地段;(4)塌陷全部位于岩溶水开采降落漏斗内。结合岩溶塌陷的时间与地下水的动态活动过程之间的关系,全面分析地面塌陷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古河道与废黄河断裂带的重叠部位为岩溶地面塌陷发生的有利部位,但最终发生地面塌陷则是人类工程活动过程引起岩溶水位剧烈波动——大幅、快速下降的结果。该研究成果可为徐州市今后进一步防治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提供地质科学依据,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武汉市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岩溶地面塌陷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揭示其发育规律及进行危险性评价,充分收集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调查统计成果,结合基本的工程地质条件和碳酸盐岩的发育情况、分带特征,得出岩溶地面塌陷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在探明其发育规律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区岩溶地面塌陷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而建立武汉市三环区岩溶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数量化理论得出研究区的危险性等级分区类型:高危险区、较高危险区、较低危险区、低危险区、非岩溶区。综合岩溶地面塌陷发育规律及危险性分区,分析得出各部分区域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工程建设和灾害治理。?  相似文献   

19.
为能快速、准确地对覆盖型岩溶发育区进行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价,提出了基于权重反分析的岩溶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价方法。该方法在确定岩溶地面塌陷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了唐山地区100个典型工程实例,进而采用权重反分析方法,求得了岩溶地面塌陷各主要影响因素的权重,并建立了岩溶地面塌陷危险性综合评价的评分表。权重反分析结果表明,选取的5个主要因素的权重分别为:岩溶发育程度0.338、第四系底部隔水层隔水能力0.255、覆盖层厚度0.186、基岩水水位埋深0.174、距断裂距离0.047,采用新建立的评分表对100个工程实例的评价结果显示,其评价的正确率达到99%,证明该表具有良好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此外,该评分表具有评价因子易于获取、评价过程简单易懂等特点,可准确、快捷地对与唐山岩溶发育区相似区域的岩溶地面塌陷危险性给出评价,因而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线性工程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等级公路、铁路、石油管线等线性工程穿越岩溶发育区,岩溶塌陷已成为这些线性工程建设面临的主要隐患之一。目前,线性工程项目前期都会进行全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工作,但大部分是定性的,也没有专门针对岩溶塌陷的评价,因此本文从岩溶塌陷的影响因素出发,结合线性工程的各个阶段,从点、线、面三个层次提出线性工程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的方法和指标,并列举了实例,为今后穿越岩溶区的线性工程提供借鉴。面上和线上评价充分利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进行。前者适合于地质资料不详细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评价区为线路两侧1km的区域,评价因子有岩溶发育程度、地质构造发育程度、地貌类型、岩溶塌陷、地下河、垂直型岩溶形态、岩溶泉和开采井分布。后者适合于地质资料较详细的初步设计阶段,评价区为线路两侧15m的范围,以基岩岩性、线岩溶率、土层厚度、土层性质、地下水位和地下水位与基岩面的关系作为评价因子。点上评价适合于重点地段,采用岩溶塌陷动力条件与土层抗塌性能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以反映地下水动力特征的临界坡降、临界速度和临界水位这3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