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Cantarell和Sihil油田位于墨西哥海上Campeche湾地区的一个复合挤压系统之中。Cantarell—Sihil构造沿走向方向有一定的变化,其南段为一个与简单正断裂有关的构造,中段为一个由Cantarell构造和Sihil构造组成的双重构造,北段为由第三纪正断裂分隔的挤压断块所组成的更为复杂的系统。Cantarell-Sihil构造的主要形成期为三个变形期:(1)侏罗纪至早白垩世拉张期,造成了一系列断开提通阶(Tithonian)、启莫里奇阶(Kimmeridg—iaJl)和下白垩统等地层的正断裂;(2)中新统挤压期,形成了Cantarell—Sihil构造逆冲系统;(3)上新世至全新世拉张期,一些侏罗纪形成的正断裂发生了再次活动。 Cantarell油田的产油区包括三个相互分开的以断裂为界的外来断块:Akal断块、Nohoch断块和Kutz断块等。其中,主力油田位于Akal断块,次要油田包括位于Kutz断块和Nohoch断块等外来断块中的油田,Kutz油田形成于下盘断块的顶部,而Nohoch油田则形成于一个向西倾伏的背冲断裂之上。最近发现的Sihil油田位于一个逆冲断裂下盘中的挤压构造之上,它由次级Sihil断裂上的两个凸起组成。Chac构造形成于原地断块中一个倾斜断块的上倾边缘处。精细的三维构造模型正被用于Cantarell油田剩余储量的开发设计以及Sihil油田的油藏描述中。  相似文献   

2.
北海盆地为典型的中生代裂谷盆地,维京地堑为其内部最具特征的陆内裂谷之一,其构造特征及演化过程具有非常好的代表性.综合IHS、USGS等资料,对维京地堑的基底、断裂、圈闭等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并论述了三叠纪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2个时期的断裂作用.断裂作用产生的掀斜断块构造圈闭及后期的反转构造圈闭、压实披覆构造圈闭等,...  相似文献   

3.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构造样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为重点研究对象,基于区域地震反射资料,结合盆地的结构特征,分析、总结了其构造样式特征。结果表明:根据构造样式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可以将东海陆架盆地南部划分为伸展型构造样式、挤压型构造样式和复合型构造样式3类;伸展型构造样式可继续分为半地堑(箕状断陷)构造组合、复式地堑式构造组合、多米诺式断裂构造组合、掀斜断块和火成岩构造;挤压型构造样式分为挤压背斜、断背斜和叠瓦式断裂组合;复合型构造样式分为正反转构造和负花状构造。  相似文献   

4.
冲绳海槽横断裂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乃胜 《海洋学报》1990,12(4):455-462
冲绳海槽作为一个新生弧后盆地发育了北西向和北北东向两组断裂构造,其中北西向横断裂横切整个琉球沟弧盆体系向两端延伸.此类断裂具有规模大、断面陡、大致等间距分布、形成早并多期活动、分割控制两侧断块等特点.为一类控制海槽形成演化的重要断裂构造.  相似文献   

5.
华北板块东部新生代断裂构造特征与盆地成因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华北板块东部新生代的构造特征及动力学演化主要受左行郯庐断裂带和右行兰考-聊城-台安-大洼-法哈牛断裂带的控制。这两条断裂都是新生代岩石圈断裂。在兰考-聊城-台安-大洼-法哈牛断裂带以西,新生代伸展盆地为NNE走向的铲形正断层控制的箕状断陷;两断裂之间为北断南超的NWW走向的断陷盆地;郯庐断裂以东的北黄海盆地为南断北超的Nww走向的断陷盆地。这些构造特征继承了该区中生代的构造格局,但其构造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在这两条走滑方向相反的断裂带控制下,这两条断裂带内古近纪以张扭作用下的裂陷为主,随后以伸展断陷为主,第四纪沿两断裂带局部发生挤压,而鲁西地块和渤海湾盆地区仍然为伸展正断。渤海湾盆地及邻区这些新生代复杂的断块或断裂构造格局受控于应力-应变-基底格局3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大量多道地震剖面的解释和分析,认为南海万安盆地发育有潜山披覆、基底张性断块、挤压背斜和骨牌式构造等4类典型构造样式,并形成背斜型和断块型两类主要的构造圈闭,构成了盆地内重要的油气圈闭类型。  相似文献   

7.
南海及围区的断裂构造可分为印支期特提斯碰撞陆缘断裂体系,燕山期华夏活动陆缘断裂体系和喜马拉雅期东亚扩张陆缘断裂体系。后者又再分为南海陆缘地堑断裂系与台湾菲律宾沟弧断裂系。南海是由岩石圈断裂所围限的陆缘地堑断块。按地壳性质和断裂切割深度,可再分为陆架陆壳断块、陆坡过渡壳断块和中央海盆洋壳断块。  相似文献   

8.
北康盆地构造特征及其构造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康盆地是位于南沙中部海城的新生代沉积盆地,新生代沉积盖层在盆地内广泛发育,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及地震反射界面的区域对比,盆地基层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构造层。北康盆地西南边界发育延贾断裂,该断裂西起万安盆地,向东直于加里曼丹。从渐新世始,廷贾断裂先后经历了3次规模较大的构造活动。南沙海槽西北缘断裂位于北康盆地的东南边界,该断裂把北康盆地和南沙海槽盆地分隔开来。北康盆地内断裂主要有北东、北西和南北向三组,其中南北、北西向断层往往错断北东向断层。在详细讨论断层特征和沉积盖层布规律的基础上,对北康盆地的二级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9.
珠江口盆地位于珠江河口外。断块掀斜构造是指被断裂围限或切割的断块,在应力场由挤压变为引张的条件下,由于控制断块的主要断裂性质的变化,导致断块一侧掀起,另一侧倾斜的构造。这种构造在珠江口盆地中非常发育。它对珠江口盆地的形成和发育,对油气的生成与赋存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断块掀斜构造对珠江口地堑的形成和演化,沉积建造和沉积的迁移规律,沉积矿产(主要是石油)的形成和分布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详细描述了万安盆地形成演化进程中几期主要构造运动,以及各构造层内的构造样式,并对两者关系进行动力学成因解释。研究表明,万安盆地新生代主要有三期构造运动,早期的礼乐运动造就了现今盆地构造格局的最初雏型;稍后发生的西卫运动使早期的陆级张裂断陷范围进一步扩大,转化为渐新一中中新世的断坳沉积;而最终的万安运动则导致盆内地层强烈挤压、隆升剥蚀、产生构造反转、断块及褶皱、是盆内圈闭构造最发育的时期。伴随万  相似文献   

11.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代构造演化与原型盆地性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夹持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板块之间,是发育在前中生代基础之上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其构造演化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及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联合影响,经历了印支末期基隆运动、燕山期渔山和雁荡运动的叠加改造。结合浙闽隆起带中生代火成岩事件、盆地构造变形、沉积学的一些证据,通过海陆对比研究,认为东海陆架盆地南部早-中三叠世可能为面向古太平洋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晚三叠世-侏罗纪古太平洋板块已对中国大陆有较强的俯冲作用,东海陆架盆地及南部原型盆地为活动大陆边缘弧前盆地;白垩纪受控于滨海断裂表现为活动大陆边缘走滑拉分盆地;古新世-始新世火山岛弧向东移动,东海陆架变为弧后裂谷盆地。  相似文献   

12.
台湾海峡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台湾海峡盆地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将其纳入东海和南海盆地形成的框架内考虑,研究其区域演化阶段和盆地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以台湾海峡盆地为中心的包括南海北部陆缘和东海在内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在古新世—始新世期间处于统一的边缘海盆构造背景之下,而自晚始新世起,南海北部大陆边缘与其北部的台湾海峡地区、东海逐渐走上了不同的演化道路,前者向非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演变,而后者则继续其自古新世—始新世以来的演化进程,形成了自古新世至晚中新世间的4个有序分布的裂陷盆地群和相应的盆间弧体系。台湾海峡盆地有两次独特的前陆盆地经历,分别发生于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和晚中新世末至今,并且以第二次前陆最为强烈。  相似文献   

13.
南海西南次海盆被动陆缘洋陆转换带位于陆缘强烈伸展区,蕴含着岩石圈临界伸展破裂和洋盆扩张过程的丰富信息。本文利用多道地震剖面和重力异常数据,对西南次海盆被动陆缘构造单元进行划分,研究陆缘南、北部洋陆转换带结构构造特征,探讨陆缘伸展演化过程。多道地震剖面资料显示,北部洋陆转换带发育有裂陷期断陷和向海倾斜的掀斜断块;南部发育有低角度正断层控制的裂陷期断陷、海底火山以及局部隆起;从陆到洋方向,重力异常值变化明显。根据上述结果南海西南次海盆被动陆缘划分为近端带、洋陆转换带和洋盆三个构造单元,分别对应了其伸展演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前裂谷阶段、陆缘裂陷阶段和海底扩张阶段。  相似文献   

14.
Magnetic and bathymetric studies on the Konkan basin of the southwestern continental margin of India reveal prominent NNW-SSE, NW-SE, ENE-WSW, and WNW-ESE structural trends. The crystalline basement occurs at about 5–6 km below the mean sea level. A mid-shelf basement ridge, a shelf margin basin, and the northern extension of the Prathap Ridge complex are also inferred. The forces created by the sea-floor spreading at Carlsberg Ridge since late Cretaceous appears to shape the present-day southwestern continental margin of India and caused the offsets in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along the preexisting faults.  相似文献   

15.
莺歌海盆地位于印支半岛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交接区,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使其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综合新的区域资料,对影响莺歌海盆地发育的区域构造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造成印支板块的逃逸构造,以及印支板块的顺时针旋转,红河断裂带新生代的变形机制,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了莺歌海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在此背景条件下,莺歌海盆地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即左旋走滑-伸展裂陷阶段、地壳韧性伸展-热沉降阶段和加速沉降阶段。  相似文献   

16.
尖峰北盆地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南部,是一个新生代沉积盆地。盆地发育了A、B、C、D、E5套地震层序;盆地内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平面上断裂展布方向主要有NE向、近EW向和NW向三组,断裂可分为正断层及平移断层,以正断层为主。古新世—始新世为盆地形成时期即断陷阶段,盆地内部充填了大量河湖相沉积。渐新世—中中新世为盆地发展期即坳陷阶段,盆地沉积类型由陆相逐步过渡到海陆过渡相和海相。中中新世末期,盆地相对隆升,部分地区遭受剥蚀。晚中新世—全新世为区域沉降阶段,盆地及其围区以稳定的浅海-半深海相沉积为主。盆地早期河湖相、三角洲相沉积分布范围较广,最大沉积厚度超过4500m,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盆地储盖条件良好,油气运移条件良好;尖峰北盆地具备较好的油气潜力。  相似文献   

17.
台西南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及油气远景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从盆地的基本地质特征入手,分析了台西南盆地的地层、沉积、构造特征及油气条件,在进行盆地的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盆地内的次级构造单元进行了类比,对盆地的含油气远景进行了评价,提出了该盆地的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东海陆架盆地的基底构造演化和盆地形成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根据东海陆架盆地和周边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分析盆地的基底岩性特征、结构特征。认为东海陆架盆地的基底除元古界片麻岩外,还分布有一定范围的中生界及古生界。基底构造特征是纵向上多层次,横向上不均一,南北有别,东西分带。构造演化上经历了张、合、压、扭等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9.
Interpretation of reflection profiles across the Washington continental margin suggests deformation of Cascadia basin strata against the continental slope. Individual reflecting horizons can be traced across the slope-basin boundary. The sense of offset along faults on the continental slope is predominantly, but not entirely, west side up. Two faults of small displacement are seen to be west-dipping reverse faults. Magnetic anomalies on the Juan de Fuca plate can be traced 40–100 km eastward under the slope, and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 combined with calculated rates of subduction suggests that approximately 50 km of the outer continental slope may have been formed in Pleistocene time. Rocks of Pleistocene age dredge from a ridge exposing acoustic “basement” on the slope, plus the results of deep-sea drilling off northern Oregon, are consistent with this interpretation.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or not subduction is occurring at present is unresolved because significant strain has not affected the upper 200 m of section in the Cascadia basin. However, deformation of the outer part of the slope has been episodic and may reflect episodic yield, deposition rate, subduction rate, or some combination of these factors.  相似文献   

20.
南海西沙海槽盆地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沙海槽盆地是一个发育在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的新生代沉积盆地,接受了厚1 500~8 000m的沉积,沉积层中部厚,南北薄,呈南北分带特征。地震剖面上表现出下断上拗的特点,盆地裂陷期的构造样式以"多米诺式半地堑"或"地堑"为特征,控制半地堑发育的主要断层有F1、F2、F3、F4、F5。盆地发育经历了古新世—渐新世断陷和中新世—第四纪拗陷两个主要演化阶段,断陷阶段发育陆相河湖相沉积,拗陷阶段发育浅海-半深海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