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成组活动是中国大陆强地震的一个基本特点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取有史以来至1991年底中国大陆东部(108E)及其邻区的总共259次M6地震、中国大陆西部(<108E)及其邻区的总共153次M7地震为强地震, 并取东部1600年、西部1900年之前的地震为前期地震。之后的为后期地震, 对它们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全面分析。这些强地震的大多数, 被划分成在时间和空间中同时相对密集的45个地震集合, 构成45个地震组。这些组在统一时空域中表现出比平均值高得多的发震概率。论述了成组活动是中国大陆地区强地震的一个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及其邻区地震深度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及其邻区地震深度的一些时空变化特征后发现:51%的地震发生在0-19km间,10、15、20km为几个地震多发层位;大陆地震的深度小于周邻地区地震的深度;大陆西部地震的深度大于东部地震的深度,这与大陆地壳西厚东薄的结果相吻合;中俄朝交界区及日本海、兴都库什-帕米尔、琉球群岛、缅印交界区和台湾地区地震的深度大,这与有关板块间的相互碰撞、挤压或俯冲等运动有关;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的地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大陆地受力屈曲失稳的观点出发,较系统地研究了长江三峡及邻区地震活动的空间图象、应力场、区带划分及时间涨落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及邻区地震活动归属于长江中下游地震区西部网络,位于川鄂边境、江汉洞庭和南秦岭地震小区的交接部位、主要涉及安康-房县、新华-咸丰、远安、南漳-荆门、钟祥等区域性的地震带,区内以北东向和乘北西向两组断裂构成主要地震构造网络。地震活动的时间进程分析表明,未来20年仍处在可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陆及邻区、川滇成组强震活动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中国大陆及其邻区1902年以来MS≥7地震的成组活动划分出7组,其首发大震分别为1902年阿图什8.2级,1911年阿拉木图8.2级,1920年海原8.5级,1931年富蕴8.0级,1946年缅甸7.8级,1966年邢台7.2级,1988年缅甸7.2级。川滇MS≥6.7地震成组活动划分出5组,其首发强震为1913年峨山7.0级,1933年茂县7.5级,1948年理塘7.3级,1966年东川6.5级、6.2级,1988年澜沧7.4级。其中,川滇MS≥7的首发大震滞后中国大陆首发大震几个月至4年不等。按成组大震的界定,目前中国大陆处于1998~2007年(估计)的大震少发时段。川滇未来1~2年的大震形势为川滇西部存在发生大震的可能性。中国大陆新一轮强震成组活动中的大地震将可能在2007~2009年前后发生,主体危险区可能为天山地震带中段及川滇东部。2007~2008年可能出现5~6级地震的增强过程。巧家—东川一带可能最先发生6级地震。  相似文献   

5.
1 预测回顾(1)利用360年的历史资料分析认为:大陆西部地震具有22年准活动周期,二十世纪起算的第5个地震活动期结束时间在2005年;(2)由各活动期地震能量释放指标(必要条件)判断本活动期①~④:①1997~2005年大陆西部还将有8 4级地震的累积能量释放;②2000~2005年大陆西部还将有8 2级地震的累积能量释放;(3)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的8级大震显著地受西太平洋地震带地震活动的影响,仅当该段有8级地震活动时,大陆西部及邻区才可能有响应(充分条件),由此判断[1,2]:①1997、1998年预测意见:因最近(1991年)8级大震活动在太平洋东岸,故推断近期在中国…  相似文献   

6.
丁鉴海  刘杰 《中国地震》1995,11(2):191-194
1994年震情述评丁鉴海,刘杰(中国北京100036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11994年我国地震活动实况1994年我国共发生人Ms≥5.0级地震48次(大陆及近海地区29次,台湾地区19次),其中Ms≥6.0级地震9次(大陆及近海地区4次,台湾地区5...  相似文献   

7.
从地震活动周期对比、中国大陆周边边界动力条件变化以及西部地区强震迁移规律等方面,分析了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中国大陆地震活动趋势,并统计分析了大陆西部7.5级以上强震对东部地区地震活动的影咱.结果显示,8.1级大震后中国大陆1900年以来的第五个地震活跃期已趋于结束,但地震频次、释放能量尚不够,大陆边界动力条件没有改变.因此今后几年大陆内部仍存在发生7级或稍强地震的可能,其中西部的西北区发震可能性相对较大;影咱东部地区地震活动的强度可能为6.5级左右。  相似文献   

8.
杜方 《四川地震》2002,(1):9-15
介绍了2001年10月27日永胜6.0级地震前中国大陆西部地震活动背景;分析了西南地区即四川西部至川滇交界地区中强震呈现频发的现象和6级以上强震呈现南迁趋势对永胜的影响,探讨永胜区域地地震时,空活动特征,震区小震月频次增加,间隙脉冲型应变释放的前兆震群的发生,A(b)值的空间扫描反映出的永胜6.0级地震震中及邻区地震活动的增强图像。  相似文献   

9.
在有关文献资料划分的地震单元基础上,将中国大陆西部地区相邻三个地震亚区的地震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对公元1900年以来的MS≥7.0级地震活动分布进行分析,发现地震亚区间具有一定跃迁指向性和非对称迁移现象,并把它作为地震活动大形势判断的依据之一。其中,西藏亚区迁往川甘滇亚区指向性达100%;天山亚区迁往川甘滇亚区指向性达92%。经过了长达10年4次跃迁的检验。  相似文献   

10.
李献智 《内陆地震》1995,9(1):43-48
中国大陆及其邻区强震(Ms≥7.0)活动主体地区有由西向东逐步迁移的现象,这将有助于研究中国大陆的地震动力学和预测强震活动的区域。  相似文献   

11.
12.
13.
A procedure for short-term rainfall forecasting in real-time is developed and a study of the role of sampling on forecast ability is conducted. Ground level rainfall fields are forecasted using a stochastic space-time rainfall model in state-space form. Updating of the rainfall field in real-time is accomplished using a distributed parameter Kalman filter to optimally combine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and forecast model estimates. The influence of sampling density on forecast accuracy is evaluated using a series of a simulated rainfall events generated with the same stochastic rainfall model. Sampling was conducted at five different network spatial densities. The results quantify the influence of sampling network density on real-time rainfall field forecasting. Statistical analyses of the rainfall field residuals illustrate improvement in one hour lead time forecasts at higher measurement densities.  相似文献   

14.
15.
正This journal is established by the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IEM),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to promote scientific exchange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so as to improv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arthquake hazards mitigation,preparedness,and recovery.To accomplish this purpose,the journal aims to attract a balanced number of papers between Chinese and  相似文献   

16.
正Director:Shangfu Kuang,China Vice-directors:Chunhong Hu,China Duihu Ning,China Guangquan Liu,China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Training Center on Erosion and Sedimentation(IRTCES)was jointly set up by the Government of China and UNESCO on July 21,1984.It aims at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of knowledge and cooperation in the studies of erosion and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正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an academic journal cosponsored b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and published by Science China Press and Springer,is committed to publishing high-quality,original results in both basic and applied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