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冈田武松  许鉴明 《气象学报》1936,12(10):574-576
研究台风之先进,最著者有马尼刺之 Father J.Algui,徐家汇之劳绩动司铎(Father L.Froc),香港之(Dr.Doberk)及东京之E.Knipping 诸人,彼等成绩,已极知名,无待赘述。此外日本中央观象台台长冈田武松研究台风,亦多创见,氏於一九一四年就日本气  相似文献   

2.
《气象学报》1935,11(6):303-304
十一月之天气,殊为恶劣,全国各地,阴湿异常;惟东南沿海一带,颇属晴朗。东亚境内,本月共见温带低气压九个,其中之一发生於日本海之北部後,即行东北与本国天气无关。此外八个,分布国内,为本月天气变化之主要因子。另有台风一个,盘桓於菲列滨附近洋面,本国天气末受影响。本月中有较显之寒潮五次,其中之三次,曾使本国天气发生重大改变,於长江流域及其南之面积,降水尤多。一日,除东方滨海之一带地外,本国之大部面积,均在盛大之低气压下,阴雨连绵,其状殊为恶劣。二日,另二低气压出现於长江流域,阴雨区域推广而及苏鲁海岸。四日,一高气压已到外蒙,西北天气初现晴意。五日,高气压中心行抵华北,黄河以南先後发生大风,  相似文献   

3.
郑子政 《气象学报》1935,11(1):44-47
在英文典籍中,是书实补现代气象学之缺陷,原书旨意,侧重理论而编者本人於此一方面之研究,贡献尤多。敍论一章之後,略述各项气象要素於地面之分布,以为理论探讨之基础,若大气静力学热力学之论解。辐射问题,排列三章,第一章述纪希霍夫(Kirchhoff)范恩(Wieh)施棣芬)Steran)柏兰国(Planck)诸氏之基本定律,太阳幅射之强度,光带之分布,及吸收系数,更注意於水蒸气或水点之吸收光带。  相似文献   

4.
《气象学报》1936,12(5):271-272
本月天气,变化甚剧,乍晴乍雨,寒暖不定。以全月论,华北山东阴寒多雨,长江流域湿暖多雾,但华南一带向称晴朗。东亚境内共见低气压十个,而六个发生於西北。此类西北发生之低气压,四个同走一轨,均向东南行,过鲁豫间到淮河平原而入黄海,然後即折行东北而去日本。此路低气压之来也,其後方均有高气压为之推动,冷面活动,殊现猛烈狂风暴雨每偕俱来。又一个发生於内蒙河套之境向东北去。另一个出现於汉水上流,向东北行,至山东以南入海。其余四个,均出现於华南及长江下流,向东北行入东海而去。  相似文献   

5.
《气象学报》1935,11(5):254-268
南甯十月份南甯天气之最显著点有二:一为中旬之风,一为下旬之雨。兹分别述其概略於下: 1.中旬之风——月之八日六时台风中心进至东京湾,广西南部已受其影响,风向逆转,风势大增,十八时起,狂风怒(口號),据贵县报告,该地风力最强时会达蒲福尔表八级,翻船数只,倒房若干,南甯亦有七级之大风,但仅闻倒树。至此以後,大雨如注,廿四小时内得  相似文献   

6.
么枕生 《气象学报》1941,15(1):47-48
1.民國二十九年一月份:(1)月初一老年氣旋發現於西伯得亞,故知冷氣團已俟機而動;惟中國本部仍在久經(?)質冷氣團控制之下、故天氣和暖晨多重霧。於月之三日此氣旋之冷鋒已至華北,此後盤桓於是地數日不去,於是大河以北終成氣旋追逐之場。自六日起此冷氣方開始南進,十日即行抵南海。自十九日至二十二日因有一低氣壓槽自印度侵入,故長江流域先後雨雪數日。  相似文献   

7.
气象消息     
《气象学报》1938,(5):228-231
民国二十七年四月份川省首次高空纪录气象研究所於四月十四日午後二时三十分,在重庆曾家岩所址,施放高空测风气球,升空至八千零十公尺高度(合市尺二万四千尺)。据云:自地面向上,风力极微,乃系山地之影响,自地面向上由南风渐转为西风。此种结果,於航空与天气预报极有关系,是项高空观测,在川省尚属初次。详细  相似文献   

8.
西域一名,起自前漢。有廣狹二義,從廣義言,奄有今天山南北路及葱嶺外中央亞西亚、印度、高加索及黑海以北一帶之地。從狹義言,僅指天山、葱嶺及崑崙三山間之塔里木盆地是也。本文所論之西域,為狹義之西域,即今新彊省天山南路之塔里木盆地也。至題中不言四川而言西蜀,則因大部論證皆以川西為言故也。在未入正文之前,請先略述本文研究之經過。作者於二十八年五月隨氣象研究所遷北碚,是年秋冬。雨澤稀少。九月上半月且極燠熱,有似盛夏。同事薛君鐵虎(二十九年四月死難於民用輪)適任繪裂天氣圖事,就予叩其故。予初亦茫然,經數次商討後,遂引起研究四川天氣及氣候之興趣。二十九年初寫成‘控制四川雨量的三個主因’一文(註1),其中一个主因,予創其名为‘天漏’。此篇中國氣象上特有之新例。後根據此理引申之而有‘巴山夜雨’之作(註2)。‘天漏’之根據為西藏高原,高原面積之大,世無其匹,西蜀天氣一部分既受此大高原之影響,則此高原上之氣象情形,自為一極有興味之問题。予遂因此而有西藏高原上雨量與氣壓等之研究(註  相似文献   

9.
波浪之奇妙     
最近在苏格兰—世界最大之邮船下水,此船集合造船工程师累代之精华与多人之计划而成,且於船之构造先有特殊之研究与实验。在此大船形成之前曾先作许多模型於池内试验。其重要之问题,即在决定如何可使船身能安然驾御海浪,及使用最低限度之消耗。此小小自行推进之船型,以极快之速度行驶於由电力的波浪产生器(Wavemaker)所发生之风暴的海洋中。在继续试验之後,始成满意之模型,在小范围中所作实验,恰如他日玛丽皇后号(Queen Mary)行将遭遇极强烈之风暴然。  相似文献   

10.
赵恕 《气象学报》1935,11(3):155-165
厦门概述本月上旬温度,均较去年八月上旬为低,其原因即由於台风之来临,全月最高温度满三十五度者仅二日,去年计四日,全月最低温度在二十五度以下者计六日,去年仅五日,本年雨量集中在八月上旬,去年则在中旬,此本年八月与往年八月不同之大概也。七八月之间,为台风最活跃之期,厦门其常光顾之地。本月上旬连续阴雨其原因即由於台风,上月台风在厦门登陆者有二,一在二十三日,一在三十日。以後者之势力为最强。第二次台风於三十日来袭厦门,十二时气压降至733.60mm风力达蒲福尔氏第八级,三十日及十一日二日雨量总数达157.5mm之多,较低处僻巷小路,涨水数尺,  相似文献   

11.
《气象学报》1936,12(4):215-216
本月间,极地气团甚为盛行,因而风沙颇多,天气奇寒。降水量大体缺乏,惟洞庭流域之雷雨特多。东亚大陆,几全月在高气压控制之下,是以低气压所见不多。东亚全境共有温带低气压九个,其发生於中国本部者一,出现於渤海及东海者各二,演成於满蒙区域者有三,余一发生於太平洋大东岛之左近,与中国天气无关。各低气压发生之後,大多向东或东北进行。  相似文献   

12.
志哀     
本会会员兼第六七八三届理事前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天气预报员沈孝凰先生,于本年四月五日在德病故。其尊翁年已望六,痛独子之客死异邦,悲弱媳之抚孤维艰(孝凰先生身後遗一妻三子)郁积致病,竟于上月下浣长随乃子於地下矣。父子後先逝世,相隔不过半  相似文献   

13.
么枕生 《气象学报》1941,15(2):95-97
1.民國二十九年四月。(1)四月方值寒暑迭代之際,冷暖氣團衝突浸為頻繁。本月上中二旬亦如常年,颮線數見不鲜,惟下旬則NPc氣圍盤踞華中,日久其勢倔強不變,故平均雨量各地多較少於常年。月初一冷鋒由北南侵,在江湖盆地且因地形關係一氣旋造成,漸向日本推進,惟不久冷氣圍漸趨穩定,除山地尚呈陰象外,平原地帶皆轉晴佳。六日至入日雖任穩定冷氣圍控制之下,然各地先後報雨,考其原因則係暖氣流緣冷流之上而北進之故。七日一盛大V形氣旋已  相似文献   

14.
黄逢昌 《气象学报》1937,13(1):53-60
陶格拉西教授(Paof.A.E Douglass),是美国秋爽州立大学(University of arizona;Tucson)的天文学者,彼在1901年,以日斑(sun spot)之消长,足以影响气候上微细之变动,这微细变动,又必影响及於树木之生长;树木生长之历程,又见之於年轮。因创斑与年轮之关系一说,此说一出,和者踵起,因时推进,范围益广,致有今日之大观,而成科学之一支。年轮一说,理论上,应用上,现在已获重要立足点,如推展日斑的材料。断定美国西南部原有民族 Pueblo Indian衰落的年代,均其例也,供给气候微细变动之材料,又其一例也。此文是记载最後一项研究步骤之概要 ;是逢昌个人,1936年夏,在秋爽实习时,陶氏所授而逢笔述也。  相似文献   

15.
司徒威传略     
朱炳海  F.Linke 《气象学报》1935,11(5):239-241
乔治司徒威氏(Georg Heinrich Friedrich Stuve)乃富有後望之德籍气象学家也。本年二月二十一日,於国家天气局途次,突遭中风而谢世,行年不过四十有七,任事於天气局为期祗四周耳!氏为学多蕴藏,发表极慎重。故世人所知而称颂者,尚非窥其全豹之论也。  相似文献   

16.
《气象学报》1935,11(5):247-248
十月之天气,华南华中,湿暖异常,华北一带,颇为晴朗。东亚境内共有低气压中心十三,副低气压中心五,合计十有八个。其中之二个,发生於西伯里亚,一个出现於东部满州,一个导源於西部内蒙,均使蒙古或满州之天气发生显著之影响。又二个。初见於东海,二个滋长於渤海,均向东或东北去,当其离陆最近时,使沿岸天气变劣。另一个为台风,来自菲列滨以东洋面,运行於南海,越  相似文献   

17.
奥國故大氣象學家J.Hann所作關於氣壓年變化與日變化之研究最豐,且多偏愛於應用傅立葉級數Fourier Series。惟彼曾稱謂:‘吾避免應用Bessel氏式於氣壓年變化,顯然由於將氣壓年變化之以週期函數表示,實無功用可言。’(1)彼意謂氣壓年變化並非簡單,勢須甚多之過期項數始能合成一近似之年變化。然近年之研究,如F.Reuter(2)氏之應用數種進步底統計方法,證明確有半年氣壓週期之存在,且與大氣循環有關。V.Conrad氏(3)將Alps山三十一處所之氣壓年變化用傅立葉級數作調和分析,以研究其首二項與高度之關係,曾得如下之結論:(1)一年週期(卽第一項)之變幅(Amplitude)隨高度而增大,  相似文献   

18.
重庆之气候     
丁丑之夏,暴日进寇,发於芦沟桥畔,祸及於凇沪之滨。中大位居首都,京沪相去匪远,敌机肆虐,频频来袭,大会堂,图书馆先後受炸,女生宿舍,全部遭焚,迁渝设教之议,势迫实行。双十节後,予发自乡井,十七日抵汉皋,二十一日换舟西上,三十日而达渝州。二十九日之夜,船泊木洞镇旁,同船师生爰有同乐会之举,  相似文献   

19.
李良骐 《气象学报》1935,11(6):286-295
中国位於欧亚大陆东部,东南方之海洋为其雨量之主要来源,但据中国雨量图(第一图)所示,雨量之分布,在东南沿岸附近之岛屿,虽接近水源,而其雨量尚较内地稀少。此种情形,初视之似觉於理不合;但考之事实,诚属如此。近因整理全国雨量纪录绘制图表之後,发现此种情形,觉其有探索其主因之价值,故特由沿岸岛屿中择石碑山,东涌及大戢山三处为例。同时又於陆上择三个相当地方与之一一比较。遂选用汕头,温州及吴淞三地。所用材料完全根据一九三○至  相似文献   

20.
观乎上文,可知位置温度及比较湿度,实为最富保守性之二种属性。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洛斯培氏(Prof.C.G.Russky)首定空气的部分位置温度(Potential temperature of dry air,θd)及水汽与空气的混合比(Mixing ratio of water vapor to dry air,W),作为分析气团之指标。其法以此二因子。作为坐标之经纬轴,每次测得各高层之气压,温度及相对湿度後,根据上述之公式,或利用现成之图表,求得θd及W之数值。点於此坐标,即得代表所测层气团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