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默 《海洋世界》2001,(6):25-25
人们可能知道,曾沿用了近一个世纪的国际通用海难事故救助信号(“SOS”)、1999年2月1日起被全球实施国际海难安全系统(GMDSS“)完全取代。“SOS”,这个曾救过无  相似文献   

2.
温室效应是因排放气体而造成大气污染所致,冰河期的到来也是人类无法阻挡住的自我毁灭的必然结果。而温暖化研究如今也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新的“常用词”。同样“冰河期不会突然爆发”的说法是否能站得住脚呢?还是只不过是人们的一种自欺欺人的哲理呢?让事实来说话吧。  相似文献   

3.
恰逢’98国际海洋年,“泰坦尼克”号适时地乘风挂帆,着着实实让全世界“疯”了一回,“泰坦尼克”号何以如此受人欢迎?是它的悲剧色彩,还是它的爱情故事,抑或是好莱坞神奇的电影手法?其实深层的背景只有一个:一个来自海洋的故事。海洋的魅力永远是独到的,人类对海洋的感受也是日久弥新。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推行国际不确定度建议,不确定度将在我国涉及量值的领域被人们接受然而传统的“准确度”、“精度”等术语和“不确定度”应如何区别,正确使用,技术法规中该如何规定此类技术指标,是目前普遍感困惑的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5.
“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是1977年国家海洋局为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下提出的奋斗目标之一。经过几十年多次国内专题调查和国际合作调查,可以说向上述目标迈进的步伐越来越大,离完全实现最终目的越来越近。值此国家海洋局建局40周年之际,回顾亲身参与的一些国际合作调查活动,还是颇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决定于今年开始打捞沉没于黄海大鹿岛一带的“致远”舰,预计明年秋季这艘甲午名舰将会出水。一提起“致远”舰,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其管带(舰长)邓世昌。因为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指挥“致远”舰英勇杀敌、为国捐躯的壮举,国人早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相比之下,对邓世昌投身海军20多年在航海上的一些事,人们却知之不多,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对他的全面了解。其实,邓世昌不仅是一位名传千古的民族英雄,还是一位擅  相似文献   

7.
一提起魔海,人们自然会想到大西洋上的百慕大“魔鬼三角”,这片凶恶的魔海,不知吞噬了多少舰船和飞机。它的“魔法”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科学家们众说纷纭,至今还是一个不解之谜。然而在南极,也有一个魔海,这个魔海虽然不像百慕大三角那么贪婪地吞噬舰船和飞机,但它的“魔力”足以令许多探险家视为畏途,这就是威德尔海。  相似文献   

8.
80多年来,人们只要谈及世界著名的海难事故——“泰坦尼克”号巨轮葬身海底的惨剧,必然会联想到“加利福尼亚人”号船长斯滕利·洛德。因为洛德一直被指控是一个“见死不救”的卑劣船长。事故发生在1912年4月14日夜晚,“泰坦尼克”号正穿过多冰的水域,驶越北大西洋。不知是船长的麻痹大意,还是在劫难逃,海轮与冰山突然相撞,轰隆一声巨响,“泰坦尼克”号连同船上近1500人慢慢被海水吞噬。据说当时正好有一艘在不远  相似文献   

9.
施征 《海洋世界》2006,(8):40-46
美国的“宙斯盾”(Aegis)系统是现今人们非常熟悉的一型综合防空预警系统,该系统自诞生之日起,便顺理成章地成了“山姆大叔”手中又一件教训他人的法宝。无论是向利比亚的卡扎菲“施放冷箭”,或是多次“痛打”伊拉克的萨达姆,还是同南联盟的米洛舍维奇“过招”,全世界都能清楚地看到“宙斯盾”系统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现在不妨让我们一同来看一看“宙斯盾”系统的发展历程、各型号的性能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0.
国际海底是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中称为“区域”。《公约》第一条对“区域”下了明确的定义: “‘区域’是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1%,其中国际海底约占整个海洋面积的65%,其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深海大洋底最初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在一百多年前,当时英国的海洋考察船“挑战者”号于1872—1876年进行环球考察时,在水深5000—20000英尺的洋底采集到像土豆或垒球大小的黑色矿球,即现在通称为锰结核或多金属结核的矿石,在人类历史  相似文献   

11.
一 1990年的农历正月初九傍晚,太平洋上空一片血染似的晚霞和洋面上洁白的浪花,依依不舍地目送着两艘远洋航天测量船锁定设备启航,踏上远航征途。 历史,的确为他们提供了一次展示风采的机缘。中国发射“亚洲一号”卫星此时已拉开序幕。 航天市场本来就是一个国际竞争焦点。中国航天走向国际市场亦是一次历史的机遇。 5年前的1986年,世界航天界厄运不断。法国的阿丽亚娜火箭爆炸;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大力神”火箭发射时爆炸;“三角翼”火箭失控自毁…… 这一连串的倒霉事件使人们的目光从西方航天市场一下投向国际航天业的“灰姑娘”——中国航天技术。于是,一些国家和地区纷纷向中国航天界投石问路。 捷足先登的是瑞典国家空间公司,他们要  相似文献   

12.
1997年底在上海举行“上海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高级海事论坛会)及博览会”。该会自1981年开始,每二年在上海举行一次,迄今已成功举行8届。这次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海事界企业家、专家学者,再次云集上海共同研讨“上海迈向21世纪的国际航运中心”有关学术问题和一些国际海事学术问题。会议在上海“HiltinnH0tel”及“上海展览中心”二处进行,盛况空前。这次与以往几届成功举办一样,吸弓I来R3o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洋工程、航运、港口建设以及船舶等方面人士的兴趣并参与。通过该会,人们可得知:①上海的发展和创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相似文献   

13.
2002年,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nternational Hydrographic Organization,IHO)在其年会上决定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海道测量日”的庆祝活动。其目的不仅使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的目标和宗旨引起更广泛的关注,而且能大大提高人们对海道测量在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积极和重要角色的认识。2005年11月29日,联合国会员大会通过了A/60/30号决议:欢迎IHO指定每年的6月21日为“世界海道测量日”,其目的是积极宣传IHO的各项工作,提高基于全球基础的海道测量信息的覆盖面,同时敦促所有的成员国同IHO一起,提高航行安全,尤其是国际航行地区、港口及敏感…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国内各大报刊纷纷提出“话说世界粮食形势”、“21世纪,地球能养活人类吗?”、“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等骇人听闻的话题。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地球空间有限的可耕地面积在锐减,人口急剧增长,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灾害发生频繁,势必会对粮食生产带来影响。不管人们对国际社会流行“粮食危机”的说法如何看待,困惑也好,焦虑也罢,在人类共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多重压力的今天,现实告诉我们“粮食吃紧”已成定势——国脉所系,问题严峻,形势不容乐观。尽管人们设想了不少办法,提出了各种可持续发展的依据,并对发展世界粮食生产提出了“挖掘生产潜力,加强农业资源管理,加速农业技术改造和推广”等诸如此类的策略,但仍受陆地生产模式的影响,得出的结论只能是令人更加悲观。问  相似文献   

15.
全国中小学、青少年朋友们:海洋,地球生命的摇篮,人类未来的希望;海洋,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重返海洋”是21世纪的呼唤,是人类共同的心声。人类将进入一个共同开发和利用海洋的新纪元。1994年第49届联合国大会全票通过决议,将1998年定为“国际海洋年”,其主题是:强调海洋在造就地球生命中所起的作用,突出海洋环境的整体性,加强海洋开发的国际合作。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积约71%,以其博大的胸怀哺育着人类。然而,人们对海洋的了解远不如陆地。在我国,特别是青少  相似文献   

16.
1999年12月31日24时,当午夜的钟声敲响之际,全世界迎来了一个崭新的21世纪。你知道世界上哪个国家是最先或最后进入21世纪的吗?在弄清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是先看一个著名的故事吧。1519年9月20日,探险家麦哲伦率领他的船队开始了举世闻名的环球远行。他们的“维多利亚”号从西班牙港口出发后向西航行。历经海上狂风巨浪的艰辛考验,终于在第二年9月6日返回启航地。人们在庆祝他们凯旋的时候,发生了一场有趣的争论:“维多利亚”号的船员拿出航海日志,说他们的归航日期是9月5日,而迎接他们的人们却说:“今天是9月6日。”为什么船队向西航行环球一周,船上的日子会少一天呢?  相似文献   

17.
那颜 《海洋世界》2011,(8):36-39
在人类出海渴望征服新世界的过程中,有无数的船只被永远留在了海底.这些年来,由于成功打捞到沉没的宝船而一夜暴富的新闻,总会时不时地蹦出来刺激人们的眼球.不管是独立“寻宝人”还是专业的打捞公司,都纷纷将目光锁定了海底,誓要找到那些隐藏在碧波之下的遗珍.  相似文献   

18.
客轮失事,乘客落水,凶猛鲨鱼群向人们发起攻击!关键时刻,“救护之神”出现了——在人们的心目中,海豚一直是一种神秘的动物。它那种奇特的行为,很早就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不过,人们对海豚最感兴趣的,恐怕还是它那见义勇为、奋不顾身的救人行为。海中的救护之神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就曾记载过一件海豚救人的奇事。有一次,音乐家阿里昂带着大量钱财乘船回希腊的科林斯,在航海途中水手意欲谋财害命。阿里昂见势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海洋灾害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余宙文 《海洋预报》1998,15(3):6-11
一、引言联合国把本世纪的最后10年确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减灾防灾活动,这对减少人们生命财产损失保障人类社会可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人类同自然灾害斗争中,减轻那些来源于海洋的灾害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一方面是由于...  相似文献   

20.
青岛市市南区实验小学是一所山东省级规范化学校。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该校本着“规范、发展、创新”的办学宗旨,不断开拓创新,并于98国际海洋年成立了全国首家少年海洋学校;当年在“国际海洋年”宣传活动中,被国家授予全国唯一一所小学“国际海洋年”宣传工作先进单位,走出一条办海洋特色学校的成功新路,被社会赞誉为“海洋科学家的摇篮”。青岛是我国著名的海滨城市。不仅有着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