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下垫面能量储放与天气变化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21  
本文首先分析了几个前期地温距平与后期降水分布的相关实例。指出,地温距平是影响后期天气的重要因子之一,並且深度愈深,影响的时间尺度也愈长。其次,简单地讨论了根据本文观点拟出的汛期旱涝预报方法,所作出的五年(1975—1979)实际预报的结果,作者认为,该方法作为大范围定性预报,其效果尚可。最后,在某些假定之下,得到了不同时间尺度(τ)的地表面温度振幅(T_(mo)和相应的能通量振幅(E_m)之间的简单关系:。并得到,对各种长期天气来说,满足,这与土壤热储量在τ时段内的变化是同一量级。这说明下垫面能量储放可以对长期天气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长短期预报的差异在于:短期预报可用绝热近似的流体力学方程组。天气的变化取决于初始场的配置,通过对天气方程组的数值求解预报天气。长期预报则主要考虑加进来的能量,(太阳辐射、下垫面的热量交换等)。在其作用下形成了长期天气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长江河谷穿谷流对其下风方强对流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良栋  高太长 《气象》1983,9(9):2-7
一、引言 下垫面的动力和热力作用对于对流天气的影响,国内外已有不少人进行了研究。我们在分析研究中也深刻地体会到,局地的地形条件对于强对流的发生发展和演变,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充分利甩现有探测资料,分析中尺度地形的影响,对于强对流天气的警戒和短时预报,无疑都会  相似文献   

4.
用深层地温预报讯期降水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懋苍  吴士杰 《气象》1981,7(8):11-12
我们曾指出,下垫面热量储放是引起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还曾推导出一个适合于做长期降水预报的公式。  相似文献   

5.
地温分析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名扬 《气象》1984,10(5):7-11
天气现象多发生在10公里以下的大气层中。大气层与地球半径相比仅仅是地球表面上薄薄的一层。从天气角度来看,天气系统的水平尺度,一般都有上百上千公里,而垂直尺度一般只有几公里。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必然受到下垫面的热力和动力两个方面的影响。地温的高低反映了下垫面性质,对天气系统有重要影响。 一、地温与对流层中大气温度日变化  相似文献   

6.
海温异常影响长期天气过程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地球大气的运动,广泛受到下垫面的影响,特别是下垫面的加热效应对大尺度大气运动的影响更为重要。由于地球表面海洋占整个面积71%,所以海洋作为大气运动的下垫面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大气运动可产生控制作用。同时,海洋具有较大的热惯性,其热容量比大气大1200倍之多,这样,海洋是一种大气储存热量的机构。对于长期  相似文献   

7.
以能量平衡方程为基础,考虑太阳短波辐射、大气和地面的长波辐射、潜热、感热传输以及下垫面的热传导等能量之间的平衡,建立了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预测雪面温度和积雪深度变化的融雪模型。利用2009年1—3月以及2009年12月—2010年1月在湖北恩施雷达站的积雪观测数据进行模拟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于雪面温度和积雪深度都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当下垫面导热系数λg〈0.5时,下垫面对雪深的影响很小;当λg≥0.5时,积雪融化速度随λg的增大而加快,说明下垫面的热传导是影响积雪深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影响我国夏半年东部降水的主要角色之一,尤其是长江中下游梅雨期内的大范围暴雨和副高的活动就更为密切。众所周知,大气运动受到下垫面的影响,特别是下垫面的加热效应对大尺度天气运动的影响更为重要。海洋作为大气的“贮热机”来讲,它的加热场状况必然对副高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又影响梅雨期暴雨的形成和发展。这里仅对1969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期一场区域性暴雨(7月11~12日,其暴雨区主要是沿着长江中下游的干流区和江北部分地区)成因进行分析。这场暴雨过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西伸配合  相似文献   

9.
螺旋度与贵州暴雨落区预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熊方  杜正静 《贵州气象》2003,27(1):11-13
利用数值预报产品作为主要的预报工具及预报基础,根据暴雨的形成机制,利用创建结构物理量-螺旋度对贵州省2002年6月17-20日出现的一次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受到下垫面的影响比较大,贵州省暴雨落区往往位于高层螺旋度以及低层螺旋度重叠区。  相似文献   

10.
WRF模式对金塔绿洲效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美国NCAR中心的天气研究与预报模式WRF,对金塔绿洲的温度场、环流场、能量场的结构及其日变化特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WRF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非均匀下垫面上绿洲和戈壁的近地面温度、风场、净辐射、感热和潜热等要素的变化特征及日变化规律,较为完整地呈现出绿洲"冷岛效应",模拟的近地面风向和观测值吻合较好。通过对能量场的时空分析,发现下垫面的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和土壤湿度对绿洲白天感热、潜热、土壤热通量和净辐射等有很大影响,绿洲白天净辐射峰值比戈壁大,潜热通量比感热通量大;白天大气向地面传输热量,绿洲地表获得的热通量大;而夜间地表向上传递热量,绿洲释放的热通量比戈壁大。更加细致地研究这些现象对深入了解绿洲气候的形成和维持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位于长江流域上游,高原上空天气系统的变化,一般必然影响其下游的天气系统。 我国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1972及1978年6、7月发生了干旱现象,1969及1980年6、7月出现了洪涝。本文分析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灾害性天气和青藏高原地区环流的联系;还讨论了高原下垫面的感热输送对高原上空环流的影响。我们应用的资料取自世界气象组织出版的世界气候月平均资料和中央气象局出版的北半球高空气候资料。  相似文献   

12.
葛其方 《气象》1983,9(9):27-27
一、地面温度与天气、气候 太阳辐射热中的大部分,是通过海洋和陆地表面直接反射或吸收后再放射到空气中去,使大气增温的。大气的这一主要加热过程对天气变化及气候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地面温度,是通过直接与土壤表面接触的温度表观测得到的温度记录值,是太阳辐射热到达地表面的标志之一,它是天气预报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气象要素。例如,数值天气预报的研究及实践中,在考虑下垫面的加热作用时,一般  相似文献   

13.
地温在春季降水长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兆锋 《黑龙江气象》1997,(2):18-18,21
将地温作为影响长期天气过程的一个物理因子,讨论了不同层次的地温对未来降水的影响,发现前期整层地温或深层地温与春季降水之间有很好的关系,所建立的预报方程取得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王黉  李英  吴哲红  郭鹏 《气象科技》2019,47(4):600-607
大风作为常见且影响严重的天气现象,可在各类天气系统和地形综合影响下产生。全面认识其机理和预报方法,对风灾防御和风能利用都有很大帮助。本文梳理了我国气象观测和业务预报关于大风定义、大风分布特征以及雷暴、台风等主要灾害性系统大风分布情况。之后简述雷暴、台风、冷空气等系统产生大风的机理,以及复杂地形下垫面的热力和动力作用对局地大风的影响,概括了不同系统大风预报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大风研究现状和不足。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深圳市气象局设计的多种下垫面红外遥感地温观测校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该系统通过铂电阻地温表和红外遥感温度传感器进行相互校验,实现了主从式综合采集系统的同步观测和采集。实验数据表明:红外遥感地温观测校准系统可以对红外遥感传感器进行校准,并实现对下垫面地温的准确测量,同时可获得有效的不同下垫面的发射率系数,该系数对于卫星遥感的地表温度测量很关键。实验还发现对直接地温测量的铂电阻表面进行相同材质覆盖后,测量结果与红外测量结果几乎一致。  相似文献   

16.
印度半岛热力变化对亚洲季风环流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晏红明  杨辉  王灵  梁红丽 《高原气象》2010,29(6):1452-1463
海陆热力差异的季节性变化是季风产生的原始驱动力,因此海洋和大陆任何一方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季风环流出现异常。本文探讨了欧亚大陆高、低层气温、南亚大陆和印度洋之间海陆热力差异的变化特征,发现南亚大陆的印度半岛区域下垫面的季节性增暖出现最早,其增暖从春季就开始出现,比对流层上层增暖偏早约两个月,相应的低层经向海陆温度梯度由冬季型转为夏季型最早的区域出现在80°E附近。进一步分析了印度半岛下垫面热力异常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季风环流异常的关系,初步揭示了南亚区域高、低层气温变化的相互联系,发现印度半岛下垫面的迅速增温引起了大气的强感热加热,进而影响高、低层季风环流的异常变化。结果表明,春末夏初印度半岛暖下垫面的加热作用有利于亚洲夏季型季风环流建立偏早,同时也有利于亚洲夏季季风环流的加强,而冷下垫面的作用则相反。  相似文献   

17.
大气中存在着各种时空尺度的扰动。天气分析和预报中,不同时效的预报,必须恰当地选取预报量和预报因子的时空尺度。在统计预报中,很多作者强调预报因子的物理意义,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预报量和预报因子之间的时空尺度的“统一”,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时空尺度”影响的事实和分析 天气系统的时间尺度往往是就其生命史长短而言,而空间尺度则泛指其水平和垂直方向范围的大小。研究表明,长、中、短期天气预报主要是以分析判别长、中、短期天气过程的演变为依据的。以长期预报为例,它的预报对象是长期天气过程变化的产物,因此和一种大范围、长时间的大型天气过程相联系。湖南省气象台发现,当9月和9—11月乌拉尔山地区500毫巴为高值区时,来年雨季结束早,否则迟  相似文献   

18.
结合云浮地区实际,从该地气候特征、主要天气系统(包括台风、暴雨、寒潮、高温等)简要分析地形作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在实际天气预报业务中正确分析地形和下垫面的影响,从而达到精细化预报的目的。结果表明:云浮地区地形作用对本地气候特征的形成有明显影响,尤其对年降雨量和高温日数的空间分布影响尤其显著;不同影响系统形势下,地形作用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北极海冰对2008年1月乌拉尔高压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1月我国南方发生了大范围的雨雪冰冻灾害天气,造成此次灾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乌拉尔高压异常的长期维持,而作为下垫面的海洋,2007/2008冬季环北欧海海冰异常偏少。观测资料合成分析表明,乌拉尔山地区出现高压异常与巴伦支海和喀拉海的海冰偏少存在密切对应关系。利用大气环流模式试验研究了(90°W~60°E)区域海冰异常对大气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海冰对乌拉尔高压异常有正的贡献,线性模式诊断表明天气尺度瞬变波是海冰影响乌拉尔高压异常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镇江市道路结冰影响指数分级预报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10年3月至2003年12月镇江市水泥路面、柏油路面两种下垫面的地面气温数据,分析镇江市道路结冰的气候特征,结合降水性质、是否有积雪、日最低气温和日平均气温,定义道路结冰影响指数,并对其分级预报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镇江市道路结冰月季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冬季,11月和3月出现次数很少,其变化趋势与镇江11月至翌年3月常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呈反位相;在考虑当日或者前一日出现降雪或者有积雪的情况下,水泥、柏油两种下垫面的地温≤0 ℃并持续16 h以上将会出现对交通有严重影响的道路结冰;道路结冰主要出现在夜间,白天如果出现了道路结冰,当日其它时次也会出现严重的道路结冰,对交通的影响将比仅夜间出现更大。道路结冰影响指数对连续的道路结冰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但是空报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