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导航电子地图的多尺度显示目的就是在导航终端有限的屏幕容量下.形成适宜载负量的地图。本文在对导航电子地图载负量指标进行研究的同时,将导航电子地图用于显示的道路形状数据、背景数据、地名数据,按照每一类要素的几何大小或重要程度再分为若干级别,利用分级显示技术,计算出导航电子地图各级显示尺度下的合理载负量,使导航电子地图在多尺度表达时显示要素载负量合理、分布均匀,尺度切换时鼐示要素过渡自然、流畅。  相似文献   

2.
电子地图载负量是影响电子地图多尺度显示清晰性、平滑性和层次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多尺度显示模型建立的重要指标,因此,对电子地图载负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电子地图与纸质地图载负量变化规律的差异性;采用基于RGB值的方法获取了大量的电子地图载负量数据,在此基础上对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探索出了双峰型电子地图载负量变化规律,并对双峰型电子地图载负量变化曲线形态、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基于双峰型电子地图载负量变化规律,建立了较为科学实用的电子地图多尺度显示模型,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3.
江南  张昊  曹亚妮  颜玉龙 《测绘工程》2013,(6):39-42,46
电子地图以灵活多变的显示形式,可以在不同比例尺下显示与地理环境有关的各种信息,且在一定限度内可进行无级显示.然而,在电子地图缩放过程中如果不对屏幕载负量加以控制,往往容易造成各要素互相挤压,但如果只是对屏幕载负量简单限制又满足不了用户多尺度的需求.因此,为了提高地图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及可控性,文中提出基于RGB特征提取电子地图载负量的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相关实验分析.  相似文献   

4.
依据地图感受论和地图符号学原理,结合世界电子地图的显示要求和使用特点,针对世界电子地图中数据分级体系不完善、尺度建立不规范等问题,提出了一套世界电子地图多尺度表达分级体系,重点研究了基于SuperMap数据处理的技术方法、分类分级标准和符号设计理论,设计制作了基于SuperMap多尺度世界电子地图。  相似文献   

5.
蒋雪 《东北测绘》2014,(2):43-45
分析了现有网络地图多尺度表达设计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方法,并根据电子地图屏幕显示与阅读的特点,结合地图符号学理论,从地图视觉感受和用户实际需求出发,进行地图载负量设计、地图分级显示设计和符号尺寸设计,并以重庆市地图的多尺度表达设计为例,对提出的设计方法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地图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位置信息的重要工具。由于手机地图具有屏幕小,快速移动和近距离阅读等特点,所以手机地图内容各要素的分层显示特征更为明显,这要求手机地图显示尺度的划分更加精细。而现有基础电子地图多尺度显示模型无法完全适用于手机地图多尺度显示。为此,针对不同要素视觉感受的差异性,利用眼动实验定量确定了手机地图各要素载负量的权重和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不同要素载负量对显示尺度划分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利用主成分迭代分析建立手机地图多尺度显示模型的方法。并与现有基于地图面积载负量建立的地图多尺度显示模型进行了分析比较,为今后手机地图多尺度显示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在电子地图实验研究中的应用较为常见,如何将二者更好地相结合?如何使电子地图的实验方法与纸质地图实验相区别?如何使电子地图的实验方法更加有序化、科学化?如何把心理学中新的研究方法运用到电子地图实验中来?本文作者针对电子地图的特点,指出了电子地图实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地图的单一尺度可视化与用户所需地图的多尺度表达之间的矛盾,利用多尺度制图技术,探讨基于用户制图需求的交通要素启发式多尺度表达的技术方法.通过对用户的制图需求信息进行启发式识别,提取出相应参数对不同尺度下各要素进行取舍和简化,最终实现交通要素的多尺度表达.实践表明,文中方法可以改善电子地图表达尺度单一的缺陷,满足用户对多尺度地图的制图需求.  相似文献   

9.
基于柯拉斯尼 (A .Kolacny)的地图信息传递模型 ,探讨提高地图质量和地图信息传递效率的途径。文中阐述了信息传递过程 ,分析了地图生产者信息传输中存在的问题 ,指出地图作者和地图读者双方需共同努力 ,相互沟通才能有效地提高地图信息传递效率  相似文献   

10.
多媒体电子地图的信息传递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将多媒体技术引入电子地图的编制,为空间信息可视化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表达方式,同时也对地图信息的传递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多媒体电子地图实现了制图者和用图者之间的真正意义上的信息交互,从而使地图设计更具有用户化的特点;而且多媒体电子地图可以提供查询、量算、统计、分析等手段用以挖掘数据间的关联性和发展趋势,加强地图的社会功能。在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的设计中,应根据地图(集)编制的目的和用户类别确定地图(集)系统的信息总体流向,用一系列的节点(热区)和不同类型的链接来组织地图(集)的信息流程,将地图(集)的主要信息有重点、有层次地传递给地图的用户。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目前GIS中电子地图显示的分析研究,指出了GIS中空间信息地图显示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电子地图显示模式的单一性、显示环境的多变性和显示效果的平淡性,提出了电子地图显示模式的概念。指出了影响地图显示模式变换的因素主要有空间数据的用途、屏幕比例尺、使用环境和显示的设备等,并分析了常用地图显示模式的可视化特点。对基于多种地图显示模式的符号库和显示模板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为深入研究空间信息可视化进行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2.
陆地国界电子地图中国界线的表示应该具有规范性.目前,我国还没有正式形成电子地图显示标准,电子地图中涉及到国界线的部分大多存在问题.文中研究多尺度陆地国界电子地图规范化表达技术,构建了9个尺度的我国陆地国界线标准画法电子地图,为我国陆地国界线在不同尺度电子地图上的规范化表达提供标准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电子地图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地图的出现,使得传统地图学认为的只是关于地图的科学或者地图只是信息表示的传统观念正逐渐被淡化,代之而起的是一种集动态性、交互探究性和超媒体等特征于一体的地图可视化工具。本文分析了电子地图的特点、电子地图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胡雷地  龙毅 《现代测绘》2005,28(6):7-10
电子地图作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一种新型地图图种,其核心是地理信息的屏幕可视化表达.多媒体电子地图将多媒体技术与电子地图结合起来,丰富了电子地图的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了多媒体电子地图的数据构成及其可视化表达方法,并在南京多媒体电子地图试验系统中进行了初步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推动下, 地图可视化表达呈现出突破创新和拓展泛化的趋势, 然而地图设计与制作过程仍然高度依赖制图者的自然智能和专业经验等主观性因素。为适应信息化时代下地图表达与制作的客观化和自动化需求, 同时推进地图学理论方法研究与新型地图可视化技术的同步发展, 首先基于泛地图可视化维度体系和地图功能体系, 建立表达需求与可视化维度的关联关系;然后分析不同可视化维度类型所对应的典型地图可视化形式, 构建表达需求解析→可视化维度组合→表达形式建立→地图表达的泛地图表达机制。这进一步拓展了地图学研究和实践应用, 助力地图设计、表达和制作逐步走向大众化。  相似文献   

16.
根据动画地图的特点,考虑动画地图的空间认知特性,提出了感知变量这一新概念,将传统动画地图设计中常用的视觉变量进行拓展,并对感知变量的分类进行了阐述,指出听觉变量和触觉变量等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另外,通过新闻动画地图的设计与实现,总结了感知变量在动画地图中的作用及应用规律,并指出感知变量的研究对电子地图设计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