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新元古代晋宁期是会理-东川地区铜矿的主要成矿时期,成矿时间较长,跨越了新元古代坳拉槽回返褶皱封闭阶段(1000~900M a)和地幔上涌拉张阶段(900~740M a)。在坳拉槽回返褶皱封闭阶段,南北向挤压促进了成矿元素的活化和迁移,使成矿物质重新富集。坳拉槽地幔上涌拉张阶段,辉长岩的侵入是会理-东川坳拉槽伴随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重要岩浆事件。辉长岩的侵位为成矿元素的重新活化、迁移、富集提供了强大的热动力,最终形成拉拉地区巨量金属元素的富集。  相似文献   

2.
汪在聪  王焰  汪翔  程怀  许喆 《地球科学》2021,46(12):4197-4229
交代岩石圈地幔与大型金矿床之间的成因联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成矿金属在地幔源区的富集程度和幔源岩浆中的金含量,以及金从地幔源区释放、迁移并大规模富集成矿的机制和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交代岩石圈地幔对金富集成矿的重要作用.金是高度亲铜元素,同时还具有流体活动性,在地幔岩浆作用、岩浆热液演化和富集成矿等诸多过程中的行为较为复杂.主要从金的地球化学行为出发,通过梳理金在各类地幔岩石和幔源岩浆中的分布,以及岩浆热液中金的主要行为及其受控因素,探讨交代岩石圈地幔对巨量金成矿的关键控制机制.主要认识包括:(1)交代岩石圈地幔可能是形成大规模热液型金矿床的重要源区,但金在源区的异常富集可能并不是成矿的必要条件;(2)地幔交代组分(特别是挥发分)有助于金从地幔源区中有效释放、并通过跨岩石圈尺度的深大断裂迁移富集;(3)富挥发分的岩浆热液中金的富集沉淀过程远比一个富金的地幔源区对大规模金成矿作用的贡献更大.因此,深刻理解岩石圈地幔长期演化过程中金在地幔交代和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中的行为与富集机制是解析大型金矿床成因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云南东川白锡腊铁铜矿段深部碱性钛铁质辉长岩类具有明显的岩相学分带,最新发现的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矿体受碱性钛铁质辉长岩类与隐爆角砾岩相带控制.地球化学研究显示本区碱性钛铁质辉长岩-碱性钛铁质闪长岩具有贫硅、富碱、高磷、富钛铁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稀土元素(REE)及高场强元素(HFSE),与洋岛玄武岩(OIB)类特点一致,具有富铁地幔源区特征.锆石SHRIMP U-Pb年龄揭示它们形成时代为1067 ±20 Ma ~ 1047±15 Ma,揭示了本区碱性钛铁质辉长岩类和铁氧化物铜金型矿床形成时代为中元古代末期,属于格林威尔同造山期形成的产物.推测这种碱性钛铁质辉长岩类的岩浆源区属板内洋岛玄武岩(OIB),地幔流体交代作用导致上涌侵位,这种富铁地幔源区为区域上大规模铁铜金属超量聚集,提供了良好的成矿动力学条件和丰富成矿物质,不但有利于大型-超大型铁氧化物铜金型矿床形成,而且有利于钛铁矿和铜硫化物(铂钯)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4.
根据金矿床中碲、硒赋存特点与富集程度,可将Au-(Ag)-Te-Se成矿系统的矿床成因类型划分为:(1)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2) 造山型金矿床;(3) 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4) 碱性-偏碱性侵入岩型金矿床;(5)斑岩型(铜)金矿床;(6) 夕卡岩型(铜)金矿床;(7) VMS型金多金属矿床。碲、硒都是亲地幔的元素,侵入岩与火山岩是Au-(Ag)-Te-Se成矿系统中碲、硒的重要来源,黑色岩系也是硒的重要来源。温度、pH、氧逸度等是控制Te、Se的迁移与富集的重要因素。Au-(Ag)-Te-Se成矿系统的成矿机制与岩浆脱气、流体-熔体分离、水-岩反应、流体沸腾与混合、有机作用密切相关。其中岩浆脱气、流体-熔体分离、流体沸腾与流体混合是碲化物型金矿床的重要成矿机制,而水-岩反应、流体混合、有机作用是硒化物型金矿床的重要成矿机制。在成矿过程中,先期形成一些亚稳定或不稳定的过渡态矿物易发生固溶体分离作用,或是不饱和流体与已形成的矿物发生溶解-再沉淀作用,导致矿石具有丰富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5.
沈廷远 《矿产与地质》1995,9(6):481-486
在分析区域成矿地质和金矿床类型的基础上,认为与金成矿有关的主要元素均源自前震旦系。在沉积环境的改变,导致岩相和成矿元素含量的聚集,并在后期构造一热液作用下,迁移富集成矿。同时建立了发展演化的综合构造成矿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6.
甘肃黑石山埃达克岩金矿床成矿模式初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肃黑石山埃达克岩属O型埃达克岩,其岩石类型为奥长花岗岩。岩体位于黑石山穹隆南缘,西湾-苏家湾断裂北部上盘。在该埃达克岩体中发育有金矿床,矿床类型为含金石英脉型及蚀变花岗岩型。研究认为该矿床的形成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Ⅰ.次生洋板片俯冲并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质熔体;Ⅱ.熔体与地幔楔橄榄岩及幔源熔体的相互作用(金属的萃取)使熔体富集成矿元素;Ⅲ.熔体向上侵入成岩,后期构造运动及热液成矿作用使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并最终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7.
地球深部力-电-磁联合效应对成矿系统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矿背景是化学成矿与物理成矿的统一体.100多年来,多注重化学(或生物化学)成矿,而忽略电-磁学成矿,由此,而暴露出深部巨量元素富集机理和地幔金属元素不均匀分布等一些重大或难点问题都无法解释.  相似文献   

8.
中国金矿床(I):成矿理论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中国近年来金矿床学领域研究工作,综合讨论了金矿床成矿学理论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它们集中体现在①大型-超大型金矿床;②区域成矿学与成矿系统;③造山带成矿与造山型金矿:从俯冲(增生)造山到碰撞造山成矿的显著发展;④成矿系列、成矿谱系到成矿体系研究;⑤热点、地幔柱及其多级演化:从边缘成矿到板内成矿;⑥成矿时代:从模糊到精确;⑦现代金矿成矿的实时模型;⑧从板块构造演化、超越板块构造到成矿地球动力学等8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东昆仑志留纪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与铜镍成矿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照伟  王驰源  钱兵  李文渊 《岩石学报》2018,34(8):2262-2274
东昆仑造山带新发现的夏日哈木超大型岩浆铜镍矿床、石头坑德大型岩浆铜镍矿床及冰沟南小型岩浆铜镍矿床,其矿体均赋存于橄榄辉石岩内,而辉长岩又是该含矿橄榄辉石岩的直接围岩,并且辉长岩的形成时代相近(夏日哈木辉长岩431Ma、石头坑德辉长岩425Ma、冰沟南辉长岩427Ma),产出位置属于同一大的构造单元,均邻近昆北及昆中断裂。通过对辉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和明显的Nb-Ta负异常,亏损高场强元素。Sr-Nd同位素研究,表明东昆仑夏日哈木和石头坑德辉长岩岩体的母岩浆来自一个曾经被交代富集的地幔源区,可能揭示了由于从洋壳释放出的流体交代地幔楔的岩石成因。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和辉长岩形成时代,认为东昆仑夏日哈木和石头坑德辉长岩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环境。辉长岩岩浆源区性质与赋矿辉石岩存在明显不同,并非同一岩浆活动的产物。辉长岩在东昆仑造山带地区直接充当了含矿辉石岩的直接围岩,与岩浆铜镍硫化物矿体的形成没有关系,富含橄榄石的超镁铁质岩石更有利于形成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铜镍矿体。这为指导东昆仑找矿实践和岩浆铜镍矿床成矿理论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黄铁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流体性质的指示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姚安金矿床两个成矿阶段矿石矿物黄铁矿的REE和高场强元素(HFSE)研究结果表明,REE总量高,LREE富集、HFSE和REE比值(Th/La、Hf/Sm)小于1,成矿流体为富CI的流体体系。  相似文献   

11.
云南播卡金(铜)矿床构造上位于小江断裂西侧,新近勘查工作表明,其金(铜)矿体的赋存于辉绿(辉长)-钠长岩系有密切的成因联系。进一步研究表明,除构造控矿因素外,岩浆热液中碱金属元素(K、Na)的活动交代也是金(铜)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史文全  代文军 《甘肃地质》2008,17(1):13-16,22
四顶黑山岩体主要由超镁铁质岩和镁铁质岩组成。超镁铁质岩由橄榄岩、角闪橄榄岩、辉橄岩、辉石岩等组成;镁铁质岩由辉长岩、角闪辉长岩、橄榄辉长岩等组成。本次对辉长岩进行了全岩Sm-Nd同位素分析,得到的等时线年龄为327±9.0Ma,初始εNd(t)=+3.97,表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中辉长岩形成于早石炭世末。属于富集地幔向亏损地幔过渡类型。这一年龄的确定,为探讨北山—天山结合部晚古生代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的成因机制和该区的区域地质演化提供了有效的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塔东铁矿严格受层位控制,产于新元古界塔东群拉拉沟岩组中,属于大型沉积变质型磁铁矿床.赋矿火山岩岩石化学成分具有低SiO2、高MgO、富Na2O的地球化学特征,火山岩成分点集中分布于造山带(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岩区;亲幔元素(Cr、Ni、Co)相对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含有较高的总稀土和高度富集LREE,贫HREE,显示在火山岩成分中加入较多的陆壳成分.该矿床形成于与板块俯冲体系有关的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4.
龙桥铁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的大型铁矿床,主矿体呈似层状赋存于三叠系东马鞍山组泥灰岩、角砾状灰岩和泥质粉砂岩中,单个矿体铁矿石资源量大于1亿吨,具有鲜明的成矿特色。前人研究认为,矿区内正长岩类侵入岩与成矿关系密切,龙桥矿床是成矿带内唯一与正长岩有关的大型铁矿床。随着生产勘探,在矿床中部井下巷道中发现辉长闪长岩侵入体,为矿床成因以及成矿模式提供了新的线索。文章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开展了辉长闪长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辉长闪长岩岩体呈岩株状产出,被正长岩体穿切破坏,靠近矿体部位发育透辉石矽卡岩化蚀变。辉长闪长岩主要由拉长石(60%)、钾长石(10%)、普通辉石(10%)和角闪石(5%)组成;与正长岩相比,辉长闪长岩明显具有低硅、低钾、高镁铁特征。锆石LA ICP-MS定年结果表明其成岩时代为(133.5±0.8)Ma。在前人对龙桥矿床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龙桥铁矿床辉长闪长岩与铁成矿作用关系更为密切,成岩成矿作用几乎同时发生,而正长岩为成矿期后破矿岩体。通过与庐枞矿集区和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铁矿床对比表明,庐枞矿集区内大型铁矿床与正长岩无成因联系,而闪长质侵入岩则是庐枞矿集区内重要的成矿母岩。龙桥铁矿床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宁芜矿集区内玢岩型铁矿床以及鄂东南矿集区内矽卡岩型铁矿床在成岩成矿时代方面相近,属长江中下游第二期成岩成矿作用的产物。闪长质侵入岩是成矿带内矽卡岩型及玢岩型铁矿成矿的必要条件,而正长岩类侵入岩的形成大多晚于闪长岩,与铁成矿作用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代文军 《甘肃地质》2010,19(2):8-17
四顶黑山镁铁、超镁铁质岩分布于黄山东—镜儿泉铜镍硫化物矿床北偏东约100km处,位于甘、新交界处。主要由橄榄岩、角闪橄榄岩、辉橄岩、辉石岩、辉长岩、角闪辉长岩、橄榄辉长岩等组成。研究认为该区镁铁、超镁铁质岩是同一岩浆源在不同阶段分异的产物。超镁铁质岩属玄武质科马提岩,镁铁质岩为拉斑玄武岩;镁铁质岩的TiO2含量1.2%,Nb含量2.0×10-6,Nb/Lapm=0.25~0.50,Th/Lapm=0.25~0.46,Ti/Ti*=0.37~0.88。镁铁质岩的εNd(t)值普遍大于+3,说明其起源于软流圈地幔,为富集地幔向亏损地幔过渡类型。在原始地幔标准化曲线上镁铁质岩、超镁铁质岩均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U,且出现Nb、Ti的负异常。表明华力西中期哈萨克斯坦板块出现俯冲—增生的岛弧体制,在该体制下岩浆沿断裂多期次脱离地幔而上侵,为古亚洲洋闭合之前俯冲增生的产物,并非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6.
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槽探解剖发现磺矿厂金矿。含矿岩性为褐铁矿化碎裂硅质岩、辉长岩、褐铁矿化泥岩、凝灰岩,赋存在岩性差异较大的长育村组(D2ch)硅质岩与莲花曲组(D1l)之间的破碎带底部,并严格受其控制。  相似文献   

17.
刘屯金矿床为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型,矿体直接围岩为晚太古代混合花岗岩。区域上建平群大营子组为金的矿源层,金成矿与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含金石英脉(矿脉)严格地受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据硫同位素组成证明矿石、围岩、中生代侵入岩具有同一性,为幔源硫。氢氧同位素组成则显示了成矿溶液的多成因特征。矿石中铅同位素为古老的铅体系,与中生代岩体的长石铅属同一源地。通过时矿床成因的探讨,认为是"岩浆热源-混合热液"型复成因金矿床,成矿时代为燕山期。  相似文献   

18.
研究区有:与火山岩有关的铜矿、与断裂活动有关的热液脉状铜矿、与基性-超基性侵入岩有关的铂钯(铜、镍)矿等矿产。成矿条件分析表明,弥渡苴力地区具有较好的多金属矿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9.
郝梓国 《地球学报》1991,12(2):73-83
本文将西准噶尔地区蛇绿岩分为两类:一类是变质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组合(简称PPG系列),它们遵循富Ca的演化趋势,发育冶金型铬铁矿床;另一类是变质橄榄岩+橄长岩+辉长岩组合(简称PTG系列),它们遵循富Al的演化趋势,发育耐火型铬铁矿床。两类蛇绿岩中变质橄榄岩的成因机制是上地幔岩的部分熔融,而铬铁矿及纯橄岩的出现则是高度熔融的残余;堆积杂岩中出现辉石岩+辉长岩和橄长岩+辉长岩的不同组合则与岩浆房的出露深度和氧化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