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用6-DMAP抑制受精卵第二极体排放的方法诱导缢蛏三倍体的试验.结果表明:6-DMAP在100~500μmol/dm^3处理浓度范围内均可以诱导出三倍体,随着药物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的提高,三倍体倍化率和D形幼虫畸形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D形幼虫孵化率会随之下降.综合来看,在30%卵子受精并出现第一极体,6-DMAP浓度为300μmol/dm^3和处理持续时间为20min时的处理组的处理效果优于其他处理组组合.  相似文献   

2.
报道采用咖啡因和热休克相结合的方法 ,抑制受精卵第二极体释放诱导太平洋牡蛎三倍体的优化方案。实验结果表明 ,三倍体诱导率随着咖啡因浓度的增高而增高 ,D形幼虫的孵化率却随着咖啡因浓度的增高而降低 ;所进行 30~ 36℃热休克温度试验 ,其对三倍体诱导率影响不大 ,但对孵化率影响明显。在 2 3~ 2 5℃条件下 ,当 50 %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时 ,用浓度为 2 g/ L的咖啡因 ,结合 33℃± 1℃的热休克 ,处理牡蛎受精卵 15min,三倍体诱导率达 80 %以上 ,孵化率在 4 5%左右。通过此法诱导的三倍体群幼虫的成活与生长情况与其二倍体群体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初步探讨了利用高盐抑制受精卵第2极体(PB2)的释放的方法诱导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三倍体。水温25℃条件下,分别进行不同高盐处理(盐度梯度为40、45、50、55、60、65、70、75、80)、不同处理时机(受精卵出现第一个PB1,30%和50%PB1,出现第一个PB2,50%PB2)和不同持续处理时间(10~25min)的实验,通过胚胎孵化率、三倍体诱导率及综合评价指数的分析表明,高盐诱导太平洋牡蛎三倍体的最适方案为:当50%受精卵出第一极体时,以盐度为65的高盐海水处理受精卵20min,三倍体诱导率最高达65.53%。  相似文献   

4.
6—DMAP抑制九孔鲍受精卵第二极体的释放诱导三倍体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当50%九孔鲍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后,用6-DMAP不同的浓度进行不同的持续时间诱导三倍体。结果表明,6-DMAP的诱导浓度为300μmol/dm^3、诱导持续时间为10min时,其诱导的三倍体率为90%以上,并且胚胎的孵化率高达85%,幼体的畸形率较低,为50%-55%。用该方法多次进行了九孔鲍三倍体生产诱导和苗种培育试验。本文还对6-DMAP的作用机理以及九孔鲍三倍体诱导中的诱导因子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采用低盐度(4、6、8、10、12、14、16)和高盐度(40、45、50、55、60、65、70)在40%~50%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时处理10和15min,进行长牡蛎三倍体的诱导。在低盐度诱导三倍体实验中,随着盐度降低,D型幼虫孵化率逐渐降低,处理10和15min的卵裂率差异显著(P0.05),孵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当盐度为8时,处理受精卵10与15min,三倍体诱导率最高分别可达84.4%和91.0%,两处理组三倍体诱导率差异显著(P0.05)。在高盐度诱导三倍体实验中,随着盐度升高,D型幼虫孵化率逐渐降低,处理10和15min的卵裂率和孵化率均差异显著(P0.05)。当盐度为55时,处理受精卵10min,三倍体诱导率最高为80.3%;当盐度为60时,处理受精卵15min,三倍体诱导率最高为97.1%,两处理组三倍体诱导率差异显著(P0.05)。研究发现,在盐度为8和60条件下,40%~50%的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时,处理15min,长牡蛎三倍体诱导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中国对虾三倍体的诱导研究——Ⅱ.细胞松弛素B处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用细胞松驰素B(C.B)处理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的受精卵,诱发三倍体,经培养已获得溞状幼体.实验所用C.B浓度为0.1~2.5mg/dm3.处理的起始时间是在受精后5~20min,处理的持续时间为10~40min.三倍体的诱导率达62.5%.C.B处理浓度越高,对极体排放的抑制力越强,但胚胎畸形率和非整倍体数量则增多.对虾三倍体的诱导成功,为对虾的多倍体育种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冷休克抑制第二极体排出的方法诱导了半滑舌鳎三倍体,并探讨了三倍体诱导的最佳条件.通过流式细胞仪倍性检测和染色体观察验证各组三倍化率.结果显示:在受精后5 min开始,将受精卵放在4℃海水中进行冷休克处理,持续时间为20 min,三倍体诱导率最高为35%.通过对三倍体染色体进行分析,辨认其雌雄染色体型为ZWW/ZZZ,出现频率为1∶1,没有发现ZZW型雌鱼,暗示半滑舌鳎Z染色体和W染色体之间的交叉和互换受到严重抑制.  相似文献   

8.
中华绒螯蟹多倍体诱导技术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抑制第二极体排放的方式对15℃孵育的中华绒螯蟹自然受精卵人工诱导三倍体,通过抑制第一次卵裂对18℃孵育的自然受精卵人工诱导四倍体,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鉴定.分别使用CB,6-DMAP和KCl三种试剂对受精卵处理,发育至囊胚期检测,获得的最高三倍体诱导率依次是49.1%,51.7%和77.5%,获得的最高四倍体诱导率依次是50.3%,54.9%和79.8%.使用KCl试剂对抱卵蟹诱导处理,孵出潘状幼体检测,最高三倍体诱导率为85.3%,最高四倍体诱导率为27.3%.克服了以往三倍体诱导中离体培养的困难,首次获得了中华绒螯蟹三倍体潘状幼体,并极大提高了潘状幼体阶段四倍体诱导率.  相似文献   

9.
基于受精卵早期发育形态学的观察,对利用氯化钾诱导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三倍体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受精卵在产出后经历了变圆、体积膨大及卵黄团物质位置移动的过程;在15℃下,中华绒螯蟹受精卵在产出后40 min左右释放第一极体,80 min左右孵化膜形成并举起,5 h左右第二极体释放;氯化钾诱导中华绒螯蟹三倍体的优化参数为:产卵后1.5~2.0 h,用6 g/L的氯化钾处理4 h;孵化膜形成并举起可以作为中华绒螯蟹三倍体诱导开始点的形态学标记,其最高诱导率可以达到100%.实验结果为实现中华绒螯蟹三倍体苗种的批量生产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用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进行了黄河口近江牡蛎(Crassostreaariakensis)的三倍体诱导,以卵裂率、孵化率、诱导三倍体率和三倍体诱导组幼虫的生长率、存活率、三倍体率为指标,研究了诱导浓度、起始诱导时间、诱导持续时间三个因素对黄河口近江牡蛎三倍体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三因素对近江牡蛎三倍体诱导效果的影响程度为起始诱导时间诱导持续时间诱导浓度。温度25℃,诱导浓度为300—450μmol/L,起始诱导时间为受精后14min,诱导持续时间为15min时,诱导三倍体率可达51.39%—71.67%,卵裂率、孵化率、幼虫壳高日平均生长率和幼虫平均存活率分别能达到65.16%—81.57%、61.25%—86.78%、8.76—9.88μm/d、69.16%—73.29%,眼点幼虫时期三倍体率达53.33%—62.16%。本研究为黄河口近江牡蛎的三倍体诱导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盘鲍和皱纹盘鲍等位酶的生化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盘鲍(Haliotis discus discus)和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的养殖群体进行了10种等位酶的电泳检测和谱带遗传分析。确定了盘鲍的18个等位酶位点及21个等位基因,单态位点有15个;仅有3个位点是多态的,它们是Sod-1,Est-3,Mdh-1(P0.99标准),多态位点的百分数为16.67%,这些多态位点分析到2个等位基因。确定了皱纹盘鲍的18个等位酶位点及20个等位基因,单态位点有16个;仅有2个位点是多态的,它们是Sod-1,Est-3(P0.99标准),多态位点的百分数为11.11%,这些多态位点中也分析到2个等位基因。盘鲍和皱纹盘鲍在所有位点中共享大多数常见等位基因,因此在生化遗传上它们非常相似。该研究揭示了盘鲍和皱纹盘鲍养殖群体等位酶位点及其等位基因带谱的变异式样,为盘鲍和皱纹盘鲍的遗传结构及遗传育种的研究提供了一批等位酶位点及其等位基因的参考图谱。  相似文献   

12.
皱纹盘鲍主要器官的亚显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皱纹盘鲍的胃、直肠、消化腺、肾、鳃、心脏、外套膜、足等器官的亚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各消化器官的组织结构中富含酶原颗粒和分泌颗粒 ,这些颗粒具有消化和抗病的功能 ;(2 )鳃和心肌的组织结构中富含线粒体 ,这与其活动量大密切相关 ;(3 )外套膜的组织结构中富含分泌颗粒 ,这些颗粒物质参与贝壳的形成和体液免疫 ;(4)肾实质中静脉呈网状分布 ,这与体液的有效过滤有关 ;(5 )腹足的肌纤维成束 ,并形成三维的网状结构 ,以适应匍匐与吸附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大型附着生物对近海圆盘浮标污损的特点,对布设在珠江口东南海域和北部湾东北部海域的4个圆盘浮标的大型附着生物群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浮标侧壁大型附着生物的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00.00~78 296.00 ind./m2和659.42~62 276.00 g/m2,底部的丰度和生物量则为412.00~66 585.00 ind./m2和1 861.60~60 784.00 g/m2,多数情况下浮标底部大型附着生物的丰度和生物量高于侧壁。浮标底部的香农?威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介于2.39~3.06之间,马格列夫(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为4.02~6.98,皮洛(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88~0.91;而浮标侧壁的H′为0.64~2.79,d为1.10~4.89,J′为0.58~0.96,其中H′和d均表现出底部高于侧壁。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结果表明,在30%的相似性水平上,可将各站位浮标侧壁和底部的大型附着生物群落分为4个群组,其中浮标底部基本上可归成1个群组,但浮标侧壁之间差异较大。单因子相似性分析和相似性百分比结果则显示,浮标侧壁和底部的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蔓足类和刺胞动物应是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因素。总体来看,浮标底部相对于浮标侧壁更易被大型附着生物污损。  相似文献   

14.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精子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皱纹盘鲍(Haliotisdiscushannai)的精子属于“原始型”,由顶体(2.2μm×1.0μm)、细胞核(3.1μm×0.83μm)、中段(0.74μm×1.4μm)和鞭毛(52μm×0.22μm)组成。顶体弹头状,由两部分组成:(1)顶体的前端是一呈卵形的高电子密度的部分;(2)顶体的后端为一呈翼状的低电子密度的部分。细胞核呈长柱状。在顶体凹陷和细胞核凹陷之间为顶体下腔,内有微丝束结构。中段包括5或6个线粒体,一对中心粒及一些泡状结构。鞭毛为典型的“9+2”结构。  相似文献   

15.
盘鲍三倍体及二倍体生长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室内工厂化养殖条件下 ,于 1 997年 1 0月对正常盘鲍二倍体个体及用细胞松驰素 B诱导法获得的盘鲍三倍体群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1 )在育苗期的 1 4月龄内 ,盘鲍的三倍体群与二倍体个体间在生长上无明显差异 ;(2 ) 1 4月龄后盘鲍的三倍体群与二倍体个体间在生长上出现分化。两周龄的盘鲍三倍体群在壳长和体重上分别比二倍体个体大 1 4.76 %和5 0 .1 9%;两周龄半的盘鲍三倍体群在壳长和体重上分别比二倍体个体大 2 0 .0 0 %和 41 .89%;(3 )如按 6 cm壳长作为商品盘鲍的标准 ,则盘鲍三倍体群只需养殖 2 6个月 (包括育苗期 )即可达到商品盘鲍的标准 ,而二倍体个体则需养殖 3 0个月 (包括育苗期 )。由此可见 ,三倍体商品盘鲍比二倍体商品盘鲍在养殖时间上可缩短 4个月 ;(4)盘鲍三倍体群与二倍体个体群的氨基酸组分相同 ,但盘鲍三倍体群的氨基酸总量比二倍体个体的氨基酸总量高。  相似文献   

16.
皱纹盘鲍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邓岳文  刘晓  张国范 《海洋科学》2005,29(12):31-34
以11个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家系为材料分别在12,16和20℃养殖40d,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温度和家系的相互作用对壳长增长率存在显著影响(P〈0.05)。采用线性回归模式对皱纹盘鲍基因型与环境温度互作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不同基因型的壳长增长率对环境温度的响应模式和对环境温度的灵敏度程度上所表现的序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钾(KCl)、γ-氨基丁酸(GABA)和足粘液相结合对皱纹盘鲍幼虫变态的影响,从中找出皱纹盘鲍幼虫诱导变态的最佳条件,为人工育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皱纹盘鲍大规模EST的分析研究较少,为了研究其基因组转录本的基本特征并为皱纹盘鲍中开发EST-SSR功能性标记奠定基础,我们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NCBI公共数据库中的5784条皱纹盘鲍EST序列进行EST-SSR特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皱纹盘鲍EST中串联重复序列类型丰富;(2)皱纹盘鲍EST Gene Ontology注释序列SSR类型单一;(3)皱纹盘鲍EST-SSR分布广泛富,是EST-SSR标记开发的优良资源。  相似文献   

19.
人工四倍体皱纹盘鲍的发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化学药物进行诱导皱纹盘鲍四倍体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受精后10min开始,用1mg/l浓度的CB持续处理皱纹盘鲍受精卵30min,通过阻止极体释放,可获得21.9%的四倍体胚胎。用0.05g/L浓度的秋水仙素,在受精后40~50min的效应时间内开始处理,持续3min,能抑制皱纹盘鲍的第一次有丝分裂,四倍体诱导率最高为13.0%。此外观察到,秋水仙素对染色体组加倍最为敏感的效应时间,也是胚胎对诱导处理耐受性最弱的时期。化学药物的毒性作用和染色体的断裂或缺失,可能是导致皱纹盘鲍四倍体胚胎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皱纹盘鲍三倍体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将用低温休克法和细胞松弛素B诱导法,获得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三倍体诱导群与二倍体的个体,在室内同样条件下饲育,对其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三倍体与二倍体的当年稚鲍在壳长和体重的增长上无明显差异。(2)三倍体与二倍体的2龄鲍,在第二年前期生长无明显差异,但从第二年后期开始,三倍体的壳长、体重增长逐渐优于二倍体。(3)统计学分析表明,三倍体与二倍体的3龄鲍在体重、软体部和足肌的增长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4)在室内饲育19个月的鲍,三倍体诱导群的壳长比二倍体大10.2%,体重比二倍体大20.1%,足肌湿重比二倍体大1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