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依托广西钦州港区某大型工程软土地基处理实践,开展8 000和15 000kN·m能级强夯置换处理软土地基的现场试验;基于强夯置换过程中超孔隙水压力测试、强夯置换前后多道瞬态面波测试及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强夯置换后钻孔检测及静载试验结果,对地基承载力和土体工程特性变化进行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个能级强夯置换后,地基承载力均明显提高,土体工程特性得到改善,置换后复合地基承载力均大于200kPa,变形模量分别大于20和15 MPa,满足地基处理设计要求;8 000和15 000kN·m能级强夯置换第1遍强夯超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分别为6~7d和为7~8d;8 000和15 000kN·m能级强夯有效加固深度约为8.0和9.5m,水平振动影响安全距离约为18.0和25.0m;强夯置换后,置换墩体与墩间土间存在明显的不均性,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强夯置换后地基土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2.
某港口堆场地基上部5.0m系吹填而成,地表下18m范围均属软土,经真空预压初级加固后地基承载力仅在80—90kPa,局部区域上部淤泥土层土性指标较差,含水量大于50%,地基承载力不足60kPa。为了使地基达到230kPa的承载要求,设计采用深层搅拌法加固超软弱地基。通过现场成桩工艺试验和检测表明,桩身水泥土强度在90d龄期时大于1.80MPa,单桩承载力标准值大于150kN,以φ600桩径、桩长13.5m、置换率为0.308和φ500桩径、桩长13.5m、置换率为0.267两种方案布置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均超过了230kPa的设计要求。试验结果表明,深层搅拌法在港口超软弱地基土应用只要施工工艺适当,完全可以使地基承载力提高2—3.5倍以土,从而节省大量的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3.
由于桩-网复合地基的结构形式比较复杂,难以采用解析法求得其应力和位移。利用有限差分法对某桩-网法路堤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取得了较好结果。计算结果显示,桩间土沉降线为悬链线,与现场位移监测结果吻合较好;桩身弯矩和桩土应力反映了桩-网复合地基的一些受力机理。分析认为,桩间土沉降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由土体本身压缩及桩侧弯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非线性地基反力系数法是分析近海桩基水平大变形性状的有效途径。针对我国近海广泛分布的粉土和砂土地基,建立了无粘性土中桩基非线性地基反力系数与桩基径向土压力之间的关系,据此基于物理模型试验和现场试验结果获得了粉土和砂土地基反力系数与桩径和桩身变位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为桩基水平受力大变形分析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直径桩基的计算,得到了桩基物理模型试验和现场试验结果的验证。  相似文献   

5.
黄河水下三角洲快速沉积粉土层桩基p-y曲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室内水槽模拟黄河三角洲快速沉积环境,并进行了黄河水下三角洲快速沉积粉土层中单桩水平承载特性模型试验,获得桩身弯矩、位移,以此得到适用于快速沉积粉土层中的桩基p y曲线,与API规范的p-y曲线相比,发现浅层土极限土抗力要大于黏土与砂土,而深层土极限土抗力则介于两者之间。并进行多组试验,讨论了桩的不同埋置方式对p-y曲线的影响,发现贯入桩p-y曲线与预埋桩p-y曲线相比具有较小的初始刚度,以及较大的极限土抗力;同时,相较于预埋桩,贯入桩对浅层土极限土抗力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吴松华  章哲华 《海岸工程》2020,39(4):263-270
针对振动沉管碎石桩水上施工应用少、合适船机设备少、桩身质量控制难等问题,通过改造施工船机设备,优化关键技术参数和施工工艺,依托具体工程开展现场研究。采用三管式碎石桩船,研发了大开度活瓣钢桩靴,配置沉桩定位及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碎石添加采用干法填料、管身开孔润料、提升过程不留振的工艺,可顺利拔管成桩;采用皮带机供料、计量斗计量、提升斗运输的一体化加料工艺,碎石填料可精确控制。结果表明:通过将桩间距2.3 m 分别调整为桩间距2.4 m、排间距2.18 m 和桩间距2.1 m、排间距2.5 m,整个桩身分为三段,并控制平均拔管速度为1.5 m/min,充盈系数采用1.38,合理分批次加料、干法填料,两次留振时间分别控制在20 s和60 s等措施,经重型动力触探法检测,表层2 m 锤击数平均值为8.3,2 m 以下锤击数平均值为11.2,满足表层2 m 的碎石桩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达到7击以上,2 m 以下贯入10 cm 锤击数不小于10击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强夯在粉煤灰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平武 《海岸工程》2009,28(4):59-63
粉煤灰海水湿排造陆是沿海地区粉煤灰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但造陆以后属于软土地基,不能直接利用,必须对其进行地基处理,处理效果如何,需进行评价。本文研究强夯处理在青岛沿海粉煤灰排放区的应用,并采用载荷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室内实验等多种方法对强夯处理效果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强夯处理后粉煤灰地基土能够达到设计的150kPa要求,为海水湿排粉煤灰造陆地基处理方法的应用和处理效果检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循环荷载下饱和粉土地基单桩水平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饱和粉土地基中进行了单桩水平静力和循环加载室内模型试验,实测得到静载和循环荷载下桩身弯矩与深度的关系、桩身最大弯矩与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等,推导出静载和循环荷载下粉土的p-y曲线,并结合API规范给出了针对粉土地基的相关参数。单桩循环加载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深度内随着循环次数增大,粉土极限抗力显著减小,文中给出了不同循环次数和深度下粉土地基极限抗力的折减系数建议值。  相似文献   

9.
张浩 《海洋地质前沿》2014,(2):46-49,55
上海地区(及其他软土地区)以静探触探作为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原位测试手段,积累了大量的工程数据,其结果稳定可靠,重现性好,具客观性。采用上海地区静探液化判别方法,对收集的大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期通过静探Ps值快速、简单地作出地基土是否液化的初步判断,有效指导勘察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次对直径为2800mm 的超大直径钢管桩开展了单桩水平静载试验,研究分析了超大直径钢管桩的桩侧水平抗力、桩身截面弯矩、桩身水平位移与桩基水平荷载之间的变化曲线,得到了不同水平位移时桩周地基反力模量的变化规律,为超大直径桩基水平承载力设计提供了现场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1.
大直径单桩风机基础冰荷载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海斌  黄焱  李伟 《海洋工程》2018,36(2):83-91
针对渤海某海域以单桩结构为支撑的海上风电系统,对大直径直立桩风机基础进行了一系列静冰载荷模型试验研究。首先,针对目标海域海冰调研结果确定多个冰速工况,对3 MW及4 MW装机功率对应的两种不同直径的单桩基础开展静冰载荷模型试验;随后在试验现象及试验结果的分析中重点关注了冰排在大直径结构前的破坏模式及破坏特点;最终,通过对比模型试验冰力极值试验结果与多规范冰载荷计算结果,确定大直径直立桩静冰载荷计算规范的合理选择,并根据试验结果对直立桩静冰载荷计算方法进行了经验参数修正。得出的相关结论可为渤海海域大直径单桩式风机基础冰载荷的工程估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三角洲地基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继民 《海岸工程》1992,11(2):53-65
本文是海洋大学地质系及河口所首次对黄河三角洲进行地基工程地质研究的成果。通过区域工程地质调查、钻探取样、现场标准贯入试验、十字板试验与实验室分析:静三轴和动三轴剪切试验、土工试验、粒度与粘土矿物分析以及结构研究等方法,测试了黄河口三角洲沉积物的工程特性(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和力学性质)、参数指标,并对其地基容许承载力、液化性、稳定性及地基处理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13.
随着碎石土强夯地基的推广应用,解决如何对其进行快速有效地检测,提供其准确的强度及变形参数问题,具有重要的经济及安全意义。提出了一种利用平板静力载荷试验、动力触探、地基动刚度测试三种基本手段,建立相关数学模型,主要应用后两种手段进行联合检测的新思路。并将相关数学模型以经验公式的形式进行了总结,对碎石土强夯地基的检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黄河口海床沉积物固结过程中电阻率同工程力学性质指标的对应关系,探索海床土体固结过程的新型原位监测技术,本文在黄河刁口流路三角洲叶瓣潮坪上,现场取土配置黄河口快速沉积形成的流体状沉积物和观测研究粉质土海床的固结过程。利用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孔隙水压力监测等原位土工测试手段,实时测定固结过程中海床土强度变化和孔隙水压力消散过程;同时通过埋置自行研制的环形电极探杆,实时测定海床土固结过程中的电阻率变化。通过对比分析海床土电阻率与工程力学性质指标的同步测定数据发现:黄河口饱和粉土的电阻率与微型贯入试验测得的土体贯入强度,静力触探试验测得的比贯入阻力,十字板剪切试验测得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峰值强度、残余强度)均呈乘幂关系,且相关性良好;海床沉积物在固结过程中的电阻率与孔隙水压力呈负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韩聪聪  刘君 《海洋工程》2016,34(5):92-100
板翼动力锚是依靠自重完成安装并靠自重和海床土的抗力来锚固的新型动力锚。板翼动力锚高速(15~25 m/s)贯入地基过程中涉及到高应变率、流固耦合、土体软化和大变形等难题,模型试验可避免上述计算困难,能直接得出不同的贯入速度所对应的沉贯深度。本文首先推导了模型相似关系,然后在常规重力条件下,进行了两组26个工况的板翼动力锚在均质黏土中动力安装过程的模型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了率效应参数的取值范围,并研究了每一项受力对沉贯深度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在均质黏土中预测板翼动力锚沉贯深度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6.
海上平台桶形基础模型压力压贯与负压沉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海上平台桶形基础模型(模型桶)压力压贯和负压沉贯的试验概况,对比分析了两者贯入力的巨大差异和产生的原因,给出了模型桶压力压贯中贯入深度与压力的关系,负压没贯负压与贯入深度,抽吸泵流量,基土渗流量,桶内土塞隆起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负压沉贯可以大大降低以砂质粉土为基土的土抗力,为在胜利油田类似基土海域海上平台应用桶形基础提供了试验依据,为海上现场导管架桶形基础平台的安装就位施工和控制提供了  相似文献   

17.
开发了一种新型平台桩靴,可通过活动板转动实现自升式平台不同阶段桩靴受力面积的灵活变化。基于大变形有限元方法,模拟新型桩靴基础在“砂-黏”地层中的贯入过程,分析了活动板转角、砂层厚度比、摩擦角和黏土层不排水抗剪强度对新型桩靴贯入阻力的影响,并与普通桩靴的贯入响应比较。数值分析中,上覆砂土和下层黏土分别采用摩尔库伦模型和修正Tresca模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新型桩靴穿刺时,土层参数对峰值阻力的影响规律与普通桩靴相同,但其峰值阻力随活动板转角的变化而变化,无法直接使用具有等效面积普通桩靴的穿刺预测方法。考虑各项关键影响因素,结合穿刺破坏时的地基破坏模式,基于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适用于新型桩靴的贯入阻力预测公式。  相似文献   

18.
江苏海岸辐射沙洲是江苏重要的海上风电规划区域,该海域的地层资料和试桩资料极为缺乏。通过钢管桩的现场静荷载试验,对江苏海岸辐射沙洲地层中大直径钢管桩基础承载性能进行研究,以揭示各地层的主要承载性能参数。试桩结果表明,江苏海岸辐射沙洲地层中钢管桩实际的轴向极限承载力明显小于高应变动测结果,只有高应变动测结果的79.09%。总侧摩擦阻力占总承载力的95.61%,而桩端阻力只占总承载力的4.39%。桩内土对管壁的侧摩阻力作用很小,主要是桩外土对管壁的侧摩阻力在发挥作用。辐射沙洲地层中粉土夹粉质黏土的承载性能一般,不适应作为钢管桩的持力层。轴向抗压静载试验得到的极限侧摩阻力高于静力触探的测试结果和API法的计算值。浅部砂层实际的极限水平土体抗力高于API法计算值,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上部砂层的p-y曲线具有明显软化效应,土体的软化效应在设计时需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19.
水射流破坏桩内土塞辅助动力沉桩是一种有效处理土塞问题使桩达到标准贯入深度的辅助沉桩方法,而该项技术的关键是水射流对桩内土塞的破坏。借助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模型实验进行水射流破坏桩内土塞辅助动力沉桩研究。首先进行射流破坏土塞理论分析,定性地说明水射流破坏土塞能力与水射流压力、流量等参数有关;然后对不同形状喷嘴形成的射流的破坏土塞能力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六种喷嘴射流作用下土塞内的最大、最小应力;再通过模型实验对有无射流辅助沉桩的沉桩锤击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水射流辅助沉桩的锤击数少于无射流辅助沉桩的锤击数,说明水射流可用于辅助动力沉桩。最后设计出水射流破坏桩内土塞辅助动力沉桩工艺步骤。  相似文献   

20.
以阿尔及利亚储罐软基处理工程为背景,介绍了振冲碎石桩与充水预压加固软土地基的现场试验,通过对储罐地基充水预压期间所作的实测资料进行分析,论述了该项技术加固油罐地基的效果,探讨了地基沉降、环墙内侧土压力、孔隙水压力等的变化发展规律;针对油罐外深层的增量位移,利用轴对称有限元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辅助分析了地基变形。分析结果表明:振冲碎石桩与充水预压联合加固处理软弱地基是合理可行的,该油罐平面倾斜、非平面倾斜满足规范的地基变形允许值,有限元数值模拟可以应用于辅助分析地基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