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薛萍 《河南气象》2004,(4):45-45
20 0 4年 3月 1 7日 1 7时 2 3分至 1 7时 37分 ,我站降形似圆锥形且着地反跳的颗粒状固态降水 ,骤降骤止 ,强度变化也很大。按规定应记阵性霰 ,报“87”才对 ,但在观天判云时发现上空为蔽光高层云。根据降水性质与降水云层的联系判断 ,有两种不同的见解 :一是确实记霰 ,但由于上层为蔽光高层云 ,其降水性质应按非阵性处理 ,按“77”编报 ;二是认为应记阵性霰 ,报“87”才对。霰的出现标志云中对流强 ,大气不稳定 ,降水期间肯定有对流云存在。两种见解各有道理 ,但笔者认为上述第二种记法较适宜。理由是 ,尽管上层有蔽光高层云 ,但所降之物…  相似文献   

2.
近10年锡林郭勒盟春季云与降水资源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内蒙古锡盟近10年春季(3~5月)的云与降水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锡盟春季的降水量以及降水日数偏少。其中3月以阵性降水为主。4月位于北部的二连、西苏、东苏、黄旗也没有小雨以上的降水,是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地区,也是实施人工增雨的主要地区。而位于南部的正蓝旗、太仆寺旗、多伦则是降水量以及降水日数相对多的地区。蔽光高层云、伴有碎雨云的蔽光高层云、积雨云是锡盟春季降水的主要云系,其中蔽光高层云、伴有碎雨云的蔽光高层云有一定的增雨潜力。  相似文献   

3.
2001~2002年在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同时利用美国粒子测量系统 ,对吉林省 5~7月降水性层状云进行了科研探测。通过对探测资料的分析 ,得到以下结论 :(1 )吉林省的降水性层状云主要分为 3种云型 :雨层云降水、蔽光高层云—层积云降水、透光高层云降水。其中雨层云中过冷水含量最大 ;(2 )云中过冷水含量与云底高度为负相关 ,与过冷层厚度为正相关 ;(3) 3种云型中距 0℃层高度以上 400~600m高度范围内过冷水含量达最大 ;(4) 3种云型的可播度为 86 %。雨层云的人工增雨潜力为最大。  相似文献   

4.
1996年7月17日我站出现了一次降水过程.降水开始前,暖锋过境,云的演变为Cs fil→As op.降水开始时,有的认为云底显得阴暗混乱,像Cb云,降水性质应为阵性降水;有的认为Cb云结构特征不明显.在难以判断云状的情况下,由于降水前一直记有As op,为一致起见,值班员仍将云状记为As op和Fn,天气现象记为·(间歇性降水).实际云状应该是什么云,降水性质应该是间歇性还是阵性呢?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层状云中过冷水含量分布特征及人工增雨潜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2002年在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同时利用美国粒子测量系统,对吉林省5~7月降水性层状云进行了科研探测。通过对探测资料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吉林省的降水性层状云主要分为3种云型:雨层云降水、蔽光高层云一层积云降水、透光高层云降水。其中雨层云中过冷水含量最大;(2)云中过冷水含量与云底高度为负相关,与过冷层厚度为正相关;(3)3种云型中距0℃层高度以上400~600m高度范围内过冷水含量达最大;(4)3种云型的可播度为86%。雨层云的人工增雨潜力为最大。  相似文献   

6.
于建华  王湘玉 《气象》2007,33(S1):51-55
通过利用美国粒子测量系统(PMS),对内蒙古东部2001—2002年5—7月降水性层状云进行的科研探测。经过对探测资料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内蒙古东部的降水性层状云主要分为三种云型:雨层云降水、蔽光高层云-层积云降水、透光高层云降水。其中雨层云中过冷水含量最大;(2)云中过冷水含量与云底高度为负相关,与过冷层厚度为正相关;(3)三种云型中距0℃层高度以上400?600m高度范围内过冷水含量达最大;(4)三种云型的可播庋为雨层云的人工增雨潜力为最大。(5)在过冷水含量大值区,垂直于高空风做“U”型水平播撒。  相似文献   

7.
在技术性错情中,目测项目比例较大.在云量、云状的观测记录和互相配合上存在较多失当之处.如当积云性层积云、透光高积云等布满天空时,总云量不宜记10成而应记10~-;而当天空布满高层云、雨层云时,一般不宜记10~-而应记10.  相似文献   

8.
1996年 7月 17日山东省东营市出现了一次降水过程。降水开始前,天气为暖峰过境,云的演变为 Csfil→ Asop,降水开始时,有的观测员认为云底显得阴暗混乱,象 Cb云,降水的性质应为阵性降水,有的则认为 Cb云结构特征不明显。在难以判断云状的情况下,值班员根据前期一直记有 Asop,为一致起见仍将云状记为 Asop下有 Fn,降水性质记为· 11时 55分~ 19时 23分(间歇性降水)。那么实际云状应该是什么云,降水性质应该是间歇性还是阵性呢? 在云状难以判断的情况下,我们是否可以利用逆向思维,先判断降水性质,再来判断云状呢?间歇性降…  相似文献   

9.
对内蒙古中西部的42个气象台(站)1993~2002年3~5月春季降水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中西部春季降水量偏少,降水日数也偏少,尤其3月份小雨以上的降水更少;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北部、包头市是降水量相对少的地区,应是中西部人工增雨作业主要考虑的地区;其中伴有碎雨云的蔽光高层云降水强度较大,有一定的增雨潜力。  相似文献   

10.
对两架次飞行个例的DMT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山西春季层状云降水系统存在水平不均匀性。2010年4月20日的个例由高卷云、降水性高层云和非降水性高层云组成,高卷云与高层云之间千层较厚不利于形成降水。4月21日的个例由降水性高层云组成,云滴浓度随高度增加减小。对高卷云、非降水性高层云和降水性高层云的宏微观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云的垂直厚度越大,云底高度越低,云厚和过冷云层厚度越大,越有利于降水的产生。对这两次个例的云中可播性进行判别,发现存在可播区,无强可播区。  相似文献   

11.
地形动力作用对华北暴雨和云系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廖菲  胡娅敏  洪延超 《高原气象》2009,28(1):115-126
为了进一步研究地形对华北暴雨的影响,本文从云微物理学的角度出发,选取了2005年7月22~24日的一次华北暴雨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ARPS,通过地形高度敏感性试验,详细讨论了地形高度变化对流场、云及降水微物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高度变化对水平和垂直流场的大小和分布都有较大影响;地形高度增加有利于迎风坡附近水平风场辐合和垂直上升运动发展,这对云的垂直和水平发展影响都很大,尤其是对中高层云的发展影响最明显,并且能明显扩大地面降水的分布范围,地面最大降水量也有所增多.这主要是由于地形高度增加后能促进中高层云水的产生,尤其是零度层之上的过冷云水含量的增多,这大大促进了冰相粒子(雪和霰)的增多,从而使得以冷云过程为主的此次降水过程中,冰相粒子融化形成的雨水含量增多.虽然地形高度的增加会抑制云系发展前期的暖云过程,但对冷云过程有持续加强作用,而且不会明显改变云内降水的形成机制,冷云过程依然是降水的最大贡献项,总体上促进了云和降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原地区降水性质与平原地菜有相同之处,又有其独特的地方,这里就个人经验小叙如下:   首先从降水的特征及所见的现象看,阵性降水一般开始和停止都较突然,降水强度变化很快 ,骤降骤止,天空会出现时而昏黑时而明亮开朗的现象,伴有雷暴或闪电;而非阵性降水中 ,连续过程中强度变化很小;间隙性降水虽时降时止或强度变化时大时小,但这种变化的过 程很缓慢,天空也看不出有什么明显变化。   其次从气象要素变化看,压、温、湿、风自记记录明显起伏变化的伴有的降水一般为阵性。 如有系统过境时,温度计迹线陡降,湿度计迹线陡升,气压计有显著升降,风向风速出现较 大变化;若是非阵性降水则上述各要素变化不明显或缓慢过渡。  相似文献   

13.
高原地区降水性质与平原地菜有相同之处 ,又有其独特的地方 ,这里就个人经验小叙如下 :首先从降水的特征及所见的现象看 ,阵性降水一般开始和停止都较突然 ,降水强度变化很快 ,骤降骤止 ,天空会出现时而昏黑时而明亮开朗的现象 ,伴有雷暴或闪电 ;而非阵性降水中 ,连续过程中强度变化很小 ;间隙性降水虽时降时止或强度变化时大时小 ,但这种变化的过程很缓慢 ,天空也看不出有什么明显变化。其次从气象要素变化看 ,压、温、湿、风自记记录明显起伏变化的伴有的降水一般为阵性。如有系统过境时 ,温度计迹线陡降 ,湿度计迹线陡升 ,气压计有显著升…  相似文献   

14.
1996年7月17日我站出现了一次降水过程。降水开始前,暖锋过境,云的演变为Cs fil→As op。降水开始时,有的认为云底显得阴暗混乱,像Cb云,降水性质应为阵性降水;有的认为Cb云结构特征不明显。在难以判断云状的情况下,由于降水前一直记有As op,为一致起见,值班员仍将云状记为As op和Fn,天气现象记为·(间歇性降水)。实际云状应该是什么云,降水性质应该是间歇性还是阵性呢? 在云状难以判晰的情况下,是否可以利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先判断降水的性质,再来判断云状呢?间歇性降水与阵性降水虽然都有…  相似文献   

15.
高原上由于热力和动力作用,对流扰动较强,积雨云全年可见。积雨云、浓积云降阵性的霰,在高原上是常见的现象。但非阵性霰在高原地区也并非不可能。现以理塘站观测到的一次非阵性霰实例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6.
文明 《气象》1992,18(7):1-1
目前,大多数台站确定降水性质都是根据降水云层来判定的。即:Cb,Cu云降水取阵性降水;As、Ns、Sc云降水取非阵性降水。 在长期的测报工作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有些较低的Sc、Ns、As云在降水时,起止时间突然,强度变化较大,但考虑是非对流云降水,就都取成非阵性降水了。反之,有些对流云在过渡期(对流减弱,雷暴消失,向As、Sc过渡)降水时,持续时间较  相似文献   

17.
感雨器     
感雨器又称降水检测器、是否降水判别器。在地面气象台站上观测天气现象时,需要记录降水的开始与终止时间(时、分)。感雨器能够很准确地记录液态降水的开始时间,比较准确地记录液态降水的终止时间。对于其它形式的降水,如阵雪、雨夹雪、阵性雨夹雪等的开始与终止时间,也能较准确地记录;但是,它无法判断这些降水的性质,也不能记录霰、米雪、冰雹等形式的降水的开始时间与终止时间,更不能判别这些降水的性质。许多国家(如美、日、芬兰等)的遥测气象站上,都设有感雨器。设置该要素的目的除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外,还有另一种功能。作者在本刊1983年3期  相似文献   

18.
测报值班中常遇到有时天空一直是雨层云并为连续性降水,但突然闻雷,而当地整个云层与降水性质均无变化,这是暖锋云系(或缓行冷锋云系)上产生的局部不稳定现象.此时虽闻雷,但要根据情况判明Cb云量,正确判断降水性质.当降水阵性较明显,本站气象要素也随之有剧烈变化时,这时的云层就不再是雨层云布满全天,而在相当一部分或天顶部分已为Cb云控制,这时应将雨转记为阵雨.  相似文献   

19.
霰粒子下落速度对云系及降水发展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和降水的形成是动力过程与微物理过程相瓦作用的产物,云数值模式中的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对云和降水发展过程有直接影响.在云数值模式中,粒子群体的下落速度都足用质量加权下落末速度公式来表达,而且不同的模式采用的公式存在差异,质量加权下落末速度中参数取值不同,引起的粒子下落末速度不同.为了了解粒子下落末速度变化对云系和降水发展的影响,对2004年8月12日一次冷锋降水过程,利用中尺度ARPS模式做模拟研究.在分析降水机制的基础上,对霰这一下落末速度较大的降水粒子,做下落末速度(Vg)的敏感性试验,从动力、热力、微物理的角度,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霰下落末速度减小对降水分布和强度、云系的移动、云系的宏观热力和动力场的影响,并给出了影响的途径和机理.结果表明:Vg变化对云的厚度和含水量有影响,下落末速度减小对冰晶、雪、霰的含水量垂直分布及分布随时间变化影响较大,其中,霰的含水量显著减少,雪的含水量增加,并调整了云中水质粒的空间分布;Vg减小对地面累积总降水量的分布影响较小,但对降水强度的分布影响较大.Vg减小时,降水强度减小,降水时间延迟,因此,霰下落末速度变化将调整底层降水分布;对于云系的移动情况基本上没有影响,但对云中水质粒的空间分布有影响;霰下落末速度变化影响云中霰的融化和撞冻增长从而影响热力场.末速度减小时,霰和雪的融化罱明显减小,导致非绝热冷却率的减小,引起下沉气流的减小.  相似文献   

20.
切变线降水系统微物理特征及隆水机制个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机载云粒子探测系统(PMS).对2004年7月1日影响吉林省的一次切变线降水过程进行了探测飞行,利用所获取的宏微观资料对此次降水过程的微物理结构、降水机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切变线降水云系主要由高层云、雨层云、碎云构成,高层云和雨层云中间夹有1100m左右的无云区;3类云中平均云滴浓度、平均云滴直径各不相同;云水含量随高度分布不均匀,云的不同部位云水含量起伏较大;冰晶浓度平均为17.3个/L;此次探测的降水云系符合Bergeron提出的催化云一供水云相互作用导致降水的概念.根据云图及其他探测资料综合分析,冰晶主要产生于高层云上部或卷层云的冰晶播撒,供水云为高层云中下部和雨层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