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江西相山铀矿田燕山期岩浆活动的多阶段性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山铀矿田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田,区域内主要出露有碎斑熔岩、流纹英安岩、花岗斑岩等火山岩—潜火山岩。前人对这三种岩浆岩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年代学研究。近年来随着相山西部深部钻探的开展,发现钻孔中由上至下出现‘碎斑熔岩—流纹英安岩—碎斑熔岩’的现象,现有的年代学结果还不能给予合理的解释。为此,我们对相山西部典型钻孔中的上下两层碎斑熔岩及其间的流纹英安岩,以及相山北部和西部钻孔中的三个花岗斑岩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流纹英安岩的锆石206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139.7±1.0Ma,碎斑熔岩(上层)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35.3±0.9Ma,碎斑熔岩(下层)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29.9±0.9Ma,不同地点的三个花岗斑岩样品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25.4±1.0Ma, 134.4±1.3Ma,148.8±2.3Ma,结合上下两层碎斑熔岩的镜下特征,认为下层碎斑熔岩是在上层碎斑熔岩形成后沿流纹英安岩之下的凝灰岩接触面超浅层侵入形成,从而在剖面上显示出“上老下新”的特征。这些结果表明相山燕山期岩浆活动持续时间较长(长达约24Ma),为成矿有利因素,而不是前人认为的相山燕山期岩浆活动是一次短暂而集中的活动。对相山火山—侵入杂岩锆石的Hf同位素研究表明,各岩石样品的锆石εHf(t)值相近,分布在-10.6~-4.9之间,锆石的Hf模式年龄TDM2介于1478~1844Ma之间,本研究认为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体可能起源于相山深部中元古代岩地壳所衍生的基底副变质岩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2.
相山铀矿田成矿后隆升剥露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山铀矿田现今的地貌以典型的低山侵蚀区为特征,侵蚀区的分布规律清楚地表明相山矿田目前仍处于地表侵蚀阶段。7个碎斑熔岩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78.7±7.1)~(34.5±4.1)Ma,高程加权平均年龄61.1Ma,碎斑熔岩在140.3~61.1Ma间,冷却速率7.6℃/Ma;从61.1Ma至现代,冷却速率为1.2℃/Ma,隆升速率为54m/Ma,即新生代以来相山矿田剥蚀了的厚度约3.3km。  相似文献   

3.
关于赣中相山矿田相山“碎斑熔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万良  李子颖 《地质论评》2015,61(2):367-375
赣中相山矿田相山杂岩体的主体岩石——"碎斑熔岩"的成因和命名,长期看法不一,主要观点有火山喷发成因、火山溢流成因、火山侵出成因、潜火山侵入成因等,本文通过综述"碎斑熔岩"的岩石学和相带特征,结合剥蚀程度、密度垂向变化研究成果,论述了"碎斑熔岩"不是火山岩而是侵入岩的成因观点。同时,对相山是否存在潜火山岩提出了质疑,探讨了相山"碎斑熔岩"的形成深度问题。认为"碎斑熔岩"命名为碎斑花岗斑岩更符合其侵入成因特点。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西藏错那洞电气石花岗岩源区进一步约束,利用显微镜、电子探针和激光剥蚀多接收等离子质谱仪,对错那洞电气石花岗岩中电气石的形态、成分及硼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错那洞电气石花岗岩中的电气石为碱族黑/铁电气石,直接结晶自富硼熔体,与熔体之间未发生明显的硼同位素分馏.电气石δ11B值主要在-6.91‰^-9.17‰之间,与大陆地壳平均δ11B值(-10‰±3‰)相近,表明错那洞电气石花岗岩主要源自变质沉积岩的部分熔融.然而,与起源于变质沉积岩的花岗岩相比,样品的δ11B值明显偏高,而与前人报道的雅拉香波淡色花岗岩(源自石榴石角闪岩部分熔融)的δ11B值相似.因此,错那洞电气石花岗岩源区中,除了变质沉积岩外,可能还混入了少量石榴石角闪岩.  相似文献   

5.
江西相山矿田西北部与东南部矿床侵蚀程度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江西相山铀矿田是我国赣杭成矿带西段火山岩系中的热液脉型铀矿田,矿床产于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体内部及外侧,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东南部矿床较少,西北部矿床无论是数量还是品位都明显好于东南部。文章通过相山矿田西北部与东南部地貌形态、花岗斑岩产状、碎斑熔岩物化性质、成矿类型的对比分析,认为这种不均衡的矿床产出规律,不是成矿地质结构差异引起的,而是侵蚀程度不同所致。从矿田西北部到东南部,矿床侵蚀深度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6.
相山铀矿田铀源的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占学 《矿物学报》2004,24(1):19-24
相山矿田矿石、沥青铀矿及伴生的黄铁矿的铅同位素具有明显的异常铅特征,成矿物质源区年龄为140Ma,与该区碎斑熔岩的年龄一致,说明铀源系由火山岩提供。矿石中U、Th、Mo、P的分布特征显示成矿铀源来自围岩。水-岩反应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铀成矿热液可以由本区火山岩与地下水在成矿期地质地热背景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产生。  相似文献   

7.
相山铀矿田黄铁矿微量元素、硫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山铀矿田位于江西省境内的相山火山盆地中,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田。文章利用电子探针(EPMA)和激光剥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MC-ICP-MS)技术对矿田内几个典型铀矿床(居隆庵、河元背和沙洲矿床)中矿前期热液蚀变阶段形成的黄铁矿分别进行了微量元素及S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田内铀矿床中黄铁矿的Co/Ni比值主要介于2.00~6.00,支持其为热液成因。黄铁矿的δ34S值总体变化于+0.1‰~+16.2‰,但西部与北部铀矿床之间黄铁矿δ34S值存在显著差异:西部铀矿床(居隆庵、河元背)中黄铁矿δ34S值为+0.1‰~+8.4‰,介于矿田内新元古代基底变质沉积岩δ34S值(+7.9‰~+9.4‰)与壳源岩浆δ34S值(-5.0‰~+5.0‰)之间,暗示S可能来自基底变质沉积岩硫与围岩(流纹英安岩和碎斑熔岩)中硫化物的硫的混合;北部沙洲铀矿床中黄铁矿的δ34S值为+7.5‰~+16.2‰,与蒸发硫酸盐δ34S值相接近,表明硫的来源可能主要与矿田西北侧红盆内硫酸盐的热化学还原(TSR)相关,围岩(花岗斑岩)中的Fe2+在还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热化学还原产生的H2S与围岩中的Fe2+进一步结合形成黄铁矿。铀成矿期含铀热液中的六价U(Ⅵ)与铀成矿前期形成的上述黄铁矿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铀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8.
在相山铀矿田邹家山矿床中发现晚期侵入到碎斑熔岩中的流纹斑岩岩脉。本文运用激光等离子质谱(LA-ICP-MS)对该岩脉中锆石进行了U-Pb年龄测定,获得了134.6±1.2Ma(2σ,MSDW=1.2)的形成年龄。该年龄与我们己报导的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中流纹英安岩、流纹英安斑岩、碎斑熔岩等岩石的年龄一致,进一步表明相山大规模火山活动的时间为早白垩世,并且是一次集中的岩浆活动。相山邹家山流纹斑岩具有高硅,富钾,铝过饱和指数(A/CNK)大于1.1,属于过铝质岩系。该岩石还具有Rb、Th、U、La、Ce、Nd、LREE元素相对富集;Nb、Ta、Sr、P、Ti明显负异常和中等铕负异常(Eu/Eu*=0.32~0.46)的特点。岩石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ISr为0.7097~0.7136,εNd(t)值为-8.49~-9.62,锆石的εHf(t)值为-3.6~-9.4(集中在-7到-9之间),这些特征表明相山流纹斑岩为硅铝层地壳物质重熔演化的产物。流纹斑岩的Sr-Nd同位素,锆石Hf同位素以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前人报导的相山火山岩、次火山岩及基底变质岩相似,表明相山火山侵入杂岩在成岩物质的来源上与基底变质岩关系密切,可能是由基底变质岩经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认为相山流纹斑岩可能也是形成于与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有关的弧后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9.
相山铀矿田流纹英安斑岩的厘定及与铀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从地质产状、岩石学和同位素年龄等特征出发,对相山铀矿田的两套英安岩进行了厘定,指出流纹英安岩为溢出相岩石,而流纹英安斑岩为浅成侵入相岩石,两系不同时期形成的产物。在时间序列上,流纹英安斑岩形成于淬斑熔岩和花岗斑岩之后,与火山隐爆或气爆作用有关,是相山矿田铀矿化的有利主岩之一。  相似文献   

10.
湘南西山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形成时代的确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湖南南部西山火山侵入杂岩中3个代表性岩石单元(花岗岩、碎斑熔岩和流纹岩 )的产状、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 ,它们同空间、同物质来源。全岩Rb Sr定年结果表明 :花岗岩、碎斑熔岩和流纹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156±6Ma、159±2Ma和154±11Ma ,87Sr/86Sr初始值分别为0.71779、0.71738和0.71774 ,其中碎斑熔岩的锆石SHRIMP定年结果为156±2Ma ,它们在误差范围内基本相同 ,为中侏罗世晚期同一构造岩浆事件中陆壳活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江西相山铀矿田成矿物质来源的Nd、Sr、Rb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相山大型火山岩型铀矿田中邹家山和沙洲铀矿床及其赋矿围岩(碎斑熔岩及次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Nd、Sr、Pb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期萤石的εNd(t)值(-6.7~-8.3)和初始^87Sr/^86Sr比值(0.7145-0.7207)与赋矿围岩的εNd(t) 值(-6.2~-9.4)和初始^87Sr/^86Sr比值(0.7121-0.7192)相似。在εNd(t)-tl图上,成矿期萤石数据点的投影域与赋矿围岩的基本吻合,均落在相山元古宙基底演化域范围内。成矿期黄铁矿的铅组成在^206Rb/^204Pb-^207Pb/^204Pb关系图上呈线性分布,而火山岩的铅同位素组成位于此相关线低值一端。利用异常铅线的斜率及成矿年龄计算出富铀体质体的形成年龄为144Ma,这与赋矿围岩的成岩年龄(135-140Ma)接近。因此,相山铀矿田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富铀的火山-侵入杂岩,而火山-侵入杂岩则是由类似于地表出露的元古宙基底变质岩部分熔融形成的。由引可见,相山铀矿田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相似文献   

12.
相山主体岩石碎斑熔岩在岩石成因、岩相归属上长期以来有多种不同的看法,原因在于碎斑熔岩边缘相具有熔结凝灰岩甚至是凝灰岩的特点,过渡相具有熔岩的特征,中间相具有潜火山岩的特征,并且各种相之间呈渐变过渡关系。笔者从碎斑熔岩的岩石矿物组成,稀土、微量元素及同位素特征,提出了碎斑熔岩是由基底变质岩重熔而形成的观点。从斑晶钾长石的低结构态和出溶机理,认为碎斑熔岩的形成环境接近于火山岩和潜火山岩,而与深成岩差别较大。碎斑熔岩中斑晶多呈碎裂状,与火山口内隐爆作用有关,因此将该岩石归属于火山侵出相。  相似文献   

13.
相山铀矿田的成矿流体性质和来源存在争议,为进一步探讨相山铀矿田成矿流体的性质和来源,本文对相山铀矿田西部的居隆庵铀矿床和北部的沙洲铀矿床中的新鲜围岩、蚀变围岩及矿石的微量、稀土元素含量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含较多热液成因萤石的居隆庵铀矿床中,从新鲜围岩到蚀变围岩到矿石,Zr、Hf含量先降低再升高;而在含少量热液萤石的沙洲铀矿床中,新鲜围岩、蚀变围岩和矿石的Zr、Hf含量基本一致。鉴于富F流体易汲取岩石中的Zr、Hf,因此,这两个矿床中不同类型样品Zr、Hf含量的不同变化趋势,可能与居隆庵铀矿床的成矿流体富F、而沙洲铀矿床的成矿流体相对贫F有关。这两个铀矿床中矿石的稀土配分曲线与其各自的新鲜及蚀变围岩的稀土配分曲线形态相似但又存在差异,说明每个矿床的新鲜围岩、蚀变围岩和矿石之间的稀土元素既具有继承性、又受到不同性质的流体的影响。居隆庵铀矿床中矿石显示Eu负异常,可能主要是继承了围岩的Eu负异常;沙洲铀矿床中矿石Eu显示弱负异常至弱正异常的特征,可能与围岩中斜长石因热液蚀变作用而释放出的Eu的进入流体有关。基于新鲜围岩、蚀变围岩及矿石的U和REE研究,推断居隆庵铀矿床成矿流体中U和REE均以F的络合物形式迁移;但沙洲铀矿床中铀矿石品位较低,可能是与流体中相对贫F有关。  相似文献   

14.
江西相山火山盆地发育我国第一大、世界第三大火山岩型铀矿田,盆地盖层主要为早白垩世流纹英安岩和碎斑熔岩,这两套火山岩亦是研究区内主要的赋矿岩石,与铀多金属矿化有关的垂向蚀变幅度达千米。近年来,相山铀矿田地质勘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然而对于矿床的成因及产状等方面仍存在争论,部分原因在于,对流纹英安岩和碎斑熔岩的火山机构研究不够深入。通过对相山矿田的遥感地质解译、碎斑熔岩流动构造测量、磁化率各向异性(AMS)及大地电磁测量(MT)等研究,获得火山通道位置。相山火山盆地流动构造不发育,根据火山集块岩、熔岩中出露的变质岩捕掳体及其长轴统计,结合AMS数据,指示鹅湖岭期碎斑熔岩主火山口位于相山顶,河元背、严坑、柏昌和如意亭为4个次级火山口,而书塘地区可能是打鼓顶期流纹英安岩的火山通道所在。这些推测的火山口在遥感影像上得到环形、放射状构造的印证。相山火山盆地19条MT剖面显示:盆地基底变质岩系与上覆火山岩盖层之间呈连续的水平低阻异常带,不整合界面清晰;打鼓顶组火山岩呈似层状产出,主要分布于盆地西部,并在河元背-船坑-杏树下一带识别出近东西走向的厚层流纹英安岩凹槽;鹅湖岭组火山岩总体呈蘑菇状,中心位置(相山主峰)发育自下而上贯通式的低阻异常,推测为鹅湖岭组碎斑熔岩喷发的通道相(火山颈相)。综合研究表明,相山地区打鼓顶期主要火山通道位于相山顶或其西侧书塘地区,可能存在河元背次级岩浆通道;鹅湖岭期火山活动主岩浆通道位于相山顶,次岩浆通道位于河元背、阳家山、严坑和柏昌,岩浆通道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  相似文献   

15.
江西相山铀矿田位于赣东北乐安县和崇仁县边境,处于扬子古板块与华夏古板块之间的钦(州)—杭(州)结合带南侧罗霄褶皱带的北缘,属赣杭铀成矿带西南段。根据不整合面和岩石组合特征可将相山铀矿田赋矿火山岩系归入武夷群,根据岩性岩相特征和火山活动产物的规律性,可将武夷群下部紫红色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夹熔结凝灰岩、凝灰岩构成的喷发-沉积相组合归入双峰岭组、上部碎斑熔岩夹熔结凝灰岩构成的喷溢-侵出相组合归入鹅湖岭组,分别代表火山活动初始期和喷发期的产物。SHRIMP锆石U-Pb年龄表明,双峰岭组下部熔结凝灰岩年龄为(137.5±1.4)Ma(N=13,MSWD=0.73)、中部2个英安岩样品的年龄分别为(137.4±1.1)Ma(N=14,MSWD=1.3)和(137.4±1.4)Ma(N=12,MSWD=2.5)、上部晶屑凝灰岩的年龄为(136.4±1.1)Ma(N=14,MSWD=0.49),鹅湖岭组2个碎斑熔岩样品的年龄分别为(135.4±1.5)Ma(N=13,MSWD=1.3)和(135.2±1.2)Ma(N=12,MSWD=0.25),不仅说明相山铀矿田武夷群地质时代属早白垩世早期,而且年龄与地层的叠置关系吻合。划分的双峰岭组与鹅湖岭组界线不仅是岩性界面,而且是岩相界面,野外容易识别,解决了原打鼓顶组或原如意亭组划分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山铀矿田已有的高精度锆石U-Pb年龄数据,提出锆石U-Pb测年结果不能为相山铀矿田火山-侵入杂岩的时序厘定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东秦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花岗伟晶岩区及稀有金属成矿区.电气石在东秦岭各类花岗伟晶岩中广泛发育,通常在无矿化伟晶岩、铍矿化及锂矿化伟晶岩中呈黑色-深蓝色.本文旨在通过各类伟晶岩中电气石的对比研究揭示电气石地球化学特征对东秦岭伟晶岩矿化类型的指示作用.本文所研究电气石为作为东秦岭各类伟晶岩贯通矿物的黑电气石系列.在双峰村、碾...  相似文献   

17.
刘哲  薛怀民  曹光跃 《中国地质》2017,44(1):151-176
内蒙古东南部正蓝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广泛出露,岩性主要包括流纹岩、粗面岩、碎斑熔岩、熔结凝灰岩以及黑曜岩等,以碎斑熔岩发育为显著特征。本次研究测得流纹岩、霏细质碎斑熔岩及熔结凝灰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41.4±0.7)Ma、(141.6±0.6)Ma和(139.4±0.7)Ma,三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研究区火山活动(从溢流、爆发到侵出)持续的时间很短,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属张家口组。除个别样品,正蓝旗地区晚期侵出的碎斑熔岩与早期溢流相的流纹岩、粗面岩在地球化学特征上极为一致,均为富硅富钾,贫Ca、Mg和Al,属粗面岩-流纹岩组合,部分样品具有碱性流纹岩的特征;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强烈亏损Ba、Sr、Ti、P;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Eu强烈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LaN/YbN主要介于6.87~42.74)。碎斑熔岩体相较于早期熔岩更加富硅贫碱,表明流纹岩-粗面岩喷溢之后,岩浆房中剩余岩浆又经过一定程度的分异,向更为富硅贫碱方向演化之后侵出地表。正蓝旗地区火山岩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为A_1型为主,A_1—A_2过渡的地球化学特征。碎斑熔岩体与流纹岩-粗面岩的Nb/Ta介于10.46~24.02,在地壳和地幔岩浆Nb/Ta比值之间;Y/Nb、Ti/Yb、Ti/Zr均体现出壳幔混合的特点;Rb/Sr介于0.61~64.51,为壳源特征。因此,研究区火山岩是造山后向板内非造山转换并以板内非造山为主的伸展环境下,经较为强烈地幔物质改造的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九龙嶂和相山火山-侵入杂岩是中国华南地区与铀矿有关的中生代流纹英安质火山-侵入杂岩。相山火山-侵入杂岩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赋矿围岩,其主体岩石为流纹质碎斑熔岩,浅成-超浅成侵入岩有英安斑岩、花岗斑岩等;九龙嶂火山-侵入杂岩的铀资源潜力尚待评价,主体岩石为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浅成-超浅成侵入岩有英安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等。两地区的火山-侵入杂岩的岩石化学成分及其变化特点极为相近,微量元素蛛网图和稀土配分型式也基本一致,它们具有相似的岩浆过程和统一的活动陆缘构造背景;同时,从早期火山岩浆活动到晚期浅成-超浅成岩浆侵入活动,其w(SiO2)和w(Rb)/w(Sr)的值降低,而w(MgO)以及w(K)/w(Rb)、w(Ba)/w(Rb)和w(LREE)/w(HREE)的值增高,晚期浅成-超浅成侵入岩与早期火山岩没有直接的分异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