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层泥岩水岩作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层是红色陆相沉积为主的碎屑沉积岩层,岩性以砂岩、泥岩、粉砂岩和页岩为主。该类岩层多为软岩与硬岩相间,呈互层状产出,层间结合力弱。受区域构造影响,岩层扭曲褶皱强烈,多中高倾角,结构面发育,有泥化现象。红层中的泥岩具有透水性弱、亲水性强,遇水易软化、塑变,抗风化能力弱,易崩解等特性。特别是遇水后岩体及结构面抗剪强度大幅度降低,并且具有遇水膨胀、失水收缩的工程特性。水岩作用对边坡的影响主要有,结构面遇水泥化导致楔形体失稳,泥岩塑性变形引起边坡蠕变,同时红层还具有很强的崩解性,边坡开挖后发生崩解等现象。  相似文献   

2.
现有标准规定砂泥岩互层岩体的抗剪强度参数,当层厚在5 m以下时按泥岩取值,对不同工程场景、不同的层厚比例关系未做进一步区分。引入泥岩层厚与砂岩层厚之比,即层厚比,利用FLAC3D建立不同层厚比的水平砂泥岩互层岩体三轴数值试验模型,探索了层厚比对水平砂泥岩互层岩体的抗剪强度参数和变形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岩层总厚度不变,层厚比以0.75为界,当层厚比小于0.75时,层厚比越小岩体黏聚力越大,反应砂岩对岩体黏聚力有增大效应,在此区间内水平砂泥岩互层岩体黏聚力可按1~4倍的泥岩黏聚力取值;同样,岩体内摩擦角仅按泥岩取值也不客观,但其随层厚比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当层厚比大于0.75时,水平砂泥岩互层岩体抗剪强度参数按泥岩取值是可行的。当层厚比不变,层厚对水平砂泥岩互层岩体的抗剪强度参数有明显影响,层厚比小于0.2时,互层岩体的黏聚力随层厚变化较大;层厚比大于0.2时,互层岩体的黏聚力随层厚的变化较小,可按泥岩取值。层厚比小于0.75时,互层岩体的内摩擦角随层厚变化较大;层厚比大于0.75时,岩体内摩擦角随层厚的变化较小,可按泥岩取值。水平砂泥岩互层岩体的变形特征也同岩体层厚比和层厚有关。层厚比较小时,岩体变形发生在砂岩层,破坏范围较大;随着层厚比的增大,其变形破坏发生在软岩部分,硬岩部分基本不出现变形或出现少量变形;若岩体层厚比不变,层厚减小,岩体的变形范围变大。  相似文献   

3.
针对北方地浸砂岩型铀矿超过400m钻孔钻进中弹塑性致密泥岩钻进效率低的问题,研究试验了钻头,提高了钻进效率,总结了操作技术。用φ104mm中八角阶梯肋骨钻头钻进较软弹塑性致密的光滑的红褐色、浅绿色“打滑”泥岩;用φ104mm中八角阶梯肋骨钻头钻进较软弹塑性致密的灰色致密泥岩;用φ104mm交错式圆片状复合片钻头钻进脆性较大的黑灰色弹塑性致密泥岩;用φ104mm交错式圆片状复合片钻头钻进灰白色脆性较大的弹塑性致密泥岩;用φ104mm双环式齿形复合片钻头钻进弹塑性致密硬泥岩。  相似文献   

4.
挖孔桩端一般支承在砂砾层或深层基岩上,而置于有软弱下卧层的硬塑粘土层上较少用,本文通过工程实例,说明挖孔桩支承于浅层硬塑土层上是可行的,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南阳凹陷东庄地区的构造特征,探讨了东庄地区同生断裂、背斜构造和地堑式断裂的形成机制。本区同生断裂的发育,与沉积中心逐渐南迁密切相关。欠压实泥岩中的孔隙水,矿物转化过程中析出的层间水和结晶水,在泥岩颗粒相对移动时起润滑作用,从而大大增加了泥岩的可塑性。在上覆地层压力下,泥岩沿着南部断超带基底断面发生塑流上拱,导致上覆地层形成背斜构造和地堑式断裂。  相似文献   

6.
在坑内钻进硬岩层时,人造金刚石钻头常打滑,此时金刚石不出刃,钻头和岩石互不磨损,钻头唇面光滑,金刚石有镜面反光现象.钻头打滑的原因是岩石致密坚硬,研磨性小,胎体不能在钻进过程中自磨而使金刚石出刃,因而钻头不能刻划岩石,岩石也不磨损钻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针对坚硬致密地层、坚硬强研磨性地层以及坚硬致密泥岩地层这3类地质勘探的难钻进地层,开展了金刚石钻头相关的研究与攻关,取得了重大进步。针对坚硬致密地层,通过在胎体中添加稀土和自锐材料、低压钻头结构设计,在可钻性小于11级的坚硬致密“打滑”地层中,钻进速度可达1.5~2.0 m/h,钻头寿命达30~300 m;针对坚硬研磨性地层,通过超高金刚石工作层和优化的水力结构设计,超细预合金化粉末以及超耐磨胎体性能,使机械钻速同比提高20%~70%,钻头寿命同比提高1.4~10倍;针对坚硬致密泥岩地层,对尖齿复合片和巴拉斯钻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钻进效率提高了50%左右。在油气田深井硬岩钻探领域,NR826系列金刚石孕镶钻头配合螺杆钻具同比牙轮钻头,机械钻速提高18%~85%,钻头寿命提高5~8倍。此外,我国在海洋深水钻探复合片钻头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开展硬塑-流塑浅埋黄土隧道室内大型三维YTLH岩土联合地质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了硬塑、软塑、流塑3种状态,12 m和24 m两种埋深下的围岩内部位移、预收敛变形、掌子面挤出位移和径向围岩压力。结果表明:硬塑、软塑和流塑条件下围岩内部位移差率均呈现出"拱顶极小、两侧边墙极大"的特征,拱顶位移差率小于20%、两侧边墙位移差率大于91%;拱顶设计4.5 m长锚杆抗拉效果甚微,边墙围岩内部位移差利于锚杆抗拉效应的充分发挥;硬塑、软塑、流塑预收敛率分别接近65%、70%、80%,开挖对掌子面前方影响范围分别为0.5D、0.6D、0.8D,且呈现出直立型、鼓出型、滑塌型不同失稳破坏模式;应力释放率关系为硬塑<软塑<流塑,软流塑态拱顶应力释放率最大约70%,实际工程应避免软流塑态瞬时应力释放过渡而失稳。双线浅埋黄土隧道合理预留变形量建议取值:硬塑(拱顶55~70 mm、边墙15~20 mm),软塑(拱顶166~180 mm、边墙40~50 mm),流塑(拱顶290~300 mm、边墙125~140 mm),且拱顶和边墙之间按曲线过渡非等量留设。  相似文献   

9.
砂泥岩互层油藏时移地震差异波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时移地震的差异波形特征为切入点,研究了时移地震资料波形特征与砂泥岩互层中油层纵波速度变化的关系.研究发现,与薄油层的时移地震响应不同,砂泥岩互层的差异波形是一个多峰复合波,且当泥岩夹层的厚度小于1/4主波长时发生屏蔽现象,即上部油层的纵波速度变化可以掩盖下部油层的纵波速度变化;模拟了楔状地层的时移地震响应,从其产生机理上揭示砂泥岩互层时移地震响应的复杂性,并通过渤海油田的时移地震资料验证了砂泥岩互层时移地震响应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黄陵矿区煤,油,气共生概况及综合勘探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陵矿区含煤地层中有油气显示和气喷现象,有些地区已造成气藏压煤,给煤田开发造成困难。因此,必须进行综合勘探与开发,才能充分利用资源和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黄陵矿区延安组属湖、沼相沉积,发育了分布稳定的煤层和厚层黑、暗色泥岩,据有机碳、氯仿沥青“A”等资料,属中等~好的生油(气)岩。延安组地层呈砂泥岩互层,多层的泥岩对油、气运移形成多层遮挡,是良好的盖层;砂岩的渗透率差异较大,故在物性条件较好或裂隙发育地区,可形成中、小型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11.
岩石受力状态对弹性波传播速度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石所受的三向应力状态对其弹性波传播性质有一定的影响,此认识为所做的以泥质砂岩、泥岩和硅质胶结的坚硬砂岩为试样的实验所证实。为保证岩石中存在微隙,对部分试样还作了高温预热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泥质砂岩和泥岩的V_p/V_s值几乎保持不变,但坚硬砂岩的V_p/V_s值曲线却在应力达破坏荷载的90%左右时出现下凹现象,经热处理的硬砂岩的这一下凹现象则更突出。  相似文献   

12.
云南江城钾盐基准井位于思茅凹陷东区南部向斜翼部两条断层交汇处,构造相对发育,岩石破碎。其施工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取心钻进获取"中、新生代"含盐建造完整的地层序列,建立一个可供找钾参照的"标杆地层柱"。其施工的难点是上部地层以石英砂岩为主,与泥岩互层,泥岩较软、易水化、难取心;砂岩坚硬、研磨性强;下部地层主要以泥岩为主夹薄层砂岩,泥岩致密硬脆,在孔底呈弹塑性,可钻性极差。通过选择合理的钻井设备,优化钻具组合,制订切合实际的钻进参数,采用镁基盐水钻井液,进行川-74取心筒传统取心和绳索取心钻进,获得了盐矿心无溶蚀现象,井眼轨迹和岩心采取率均达到设计要求的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张士军 《吉林地质》2010,29(3):122-124
孕镶金刚石钻头在钻进种类不同岩层时,经常出现"打滑"现象。就是在钻进中机械钻速低、甚至不进尺的现象。钻头"打滑"现象经常发生,有地层原因,也有操作技术原因,通过选则不同类型钻头与使用方法,克服"打滑"现象,顺利完成钻探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不同埋深条件下砂泥岩互层中砂岩储层物性变化规律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钟大康  朱筱敏  张琴 《地质学报》2004,78(6):863-871
砂泥岩组合方式在不同埋深条件下影响了砂泥岩界面附近储层的物性。在浅—中等埋藏条件下(深度 <2 5 0 0 m )砂泥岩界面附近的砂岩物性好于内部 ;在深埋藏条件下 ,砂泥岩组合方式、与砂岩接触的泥岩厚度以及砂泥岩的相对厚度比例对砂泥岩界面附近的砂岩物性影响很大。在泥岩夹砂岩的情况下 ,当砂岩厚度极薄、比例极低时砂岩物性很差 ;当砂岩厚度增大到中—厚层时 ,则从砂岩内部某一点开始向砂泥岩界面 ,物性逐渐降低 ,顶底界面都存在一个约为砂层厚度 1/ 5~ 1/ 4的物性过渡带 ;在上泥下砂或下泥上砂的情况下 ,仅在与厚层泥岩接触一侧的砂岩界面处出现物性过渡带。在砂泥岩近于等厚互层的情况下砂岩界面附近物性仍比内部差 ,且随着砂岩单层厚度减薄、厚度比例降低 ,泥岩比例增高 ,砂岩的物性越来越差。在砂岩夹泥岩的情况下 ,砂泥岩界面附近与砂岩内部物性趋于一致 ,物性过渡带消失。这一现象与泥岩的成岩演化密切相关 ,浅—中等埋藏条件下泥岩排出的为低矿化度、富含有机酸的流体 ,在砂泥岩界面附近溶蚀作用强于内部 ;在深埋条件下 ,从泥岩内排出的 K 、Na 、Ca2 、Mg2 、Fe3 与 Si4 等物质以沉淀为主 ,砂泥岩界面附近胶结强于内部 ,泥岩的厚度越大 ,影响就越强  相似文献   

15.
叶兰肃  南青民  罗伟 《探矿工程》2009,36(12):65-68
为了克服绳索取心钻头钻进坚硬致密岩层出现的进尺缓慢、钻头寿命短的难题,着重从钻头胎体配方、金刚石参数、钻头水口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试验并生产应用,使研制的绳索取心钻头(S77)具备良好的适应性,钻进坚硬~硬、中~弱研磨性岩层克服了“打滑”现象并延长了钻头的寿命,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渣滓溪矿区主要硬岩有石英砂岩、(砂)石英岩状砂岩,硅质板岩和砾岩等,可钻性均在8-10级以上,占钻孔岩层的20~30%,凡遇此岩层孔段,由于硬度高,研磨性弱,金刚石钻头一再出现“打滑”现象,钻头被抛光,往往回次时间长而进尺极低,观察钻头唇面可见其粘上了颜色发黑的润滑剂薄层,虽经氢氟酸  相似文献   

17.
淮北煤田上石盒子组花斑泥岩中的粘土矿物组合以高岭石为主,伊利石次之。高岭石的结晶度较好。伊利石均表现有混层现象。研究表明,花斑泥岩经历了较强的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18.
鄂西地区大隆组沉积类型及地质时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鄂西地区的大隆组富含菊石类化石 ,下部产 K onglingites、 Sanyangites、 Jinjiangoceras等 ,上部产 Pseu-dotirolites、 Tapashanites、 Changhsingoceras、 Pleuronodoceras等 ,时代为晚二叠世吴家坪晚期至长兴期。自西而东存在 3种沉积类型 ,即为硅质岩—灰、泥岩型、泥岩—硅质岩型和硅质灰岩—泥岩型。硅质岩层在区域上存在穿时性现象。大隆组与下伏吴家坪组的接触关系有两种 :连续沉积的整合接触和间断沉积的似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19.
文章提出,硬岩层仅是钻头“打滑”的客观条件,而钻头的金刚石品级低,孔底岩粉量少,钻头保径材料不当,以及钻头唇部形状不合理,才是“打滑”的主要原因。分析了采用软胎体钻头,并不能解决“打滑”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景紫岩  李国斌  付晓飞  孟令东  杨兆平  赵永飞 《地质论评》2021,67(6):67120007-67120007
泥岩涂抹的连续性影响油气跨断层运移,在相似岩性、相似应力条件下,泥岩厚度和断距长度是影响泥岩涂抹连续性的主要因素。本文结合岩芯观察,借助三维定量物理模拟实验对泥岩涂抹的连续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 泥岩有效涂抹是决定断层封闭性的必要条件,涂抹连续厚度是封闭性评价的重要参数;② 受剪切作用在断层带中形成连续的泥岩涂抹油气封堵层,其涂抹形成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泥岩层未错断阶段、泥岩剪切涂抹层形成阶段和涂抹层连续性破坏阶段,其中前2个阶段是泥岩有效涂抹阶段,在第3个阶段出现泥岩涂抹连续性破坏从而导致封堵油气失效;③ 基于非连续性等比例模型提出了新的断层封闭性评价参数——泥岩连续涂抹最小厚度,建立了泥岩失去涂抹连续性的非等比例评价理论和数学模型,形成了基于断裂带泥岩连续涂抹断层封闭性评价参数SGRnew新算法。结果表明,考虑了泥岩涂抹有效性而识别的断块圈闭可靠程度高,目标优选更准确,在研究区块圈闭评价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