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结合煤炭地质工作实际,简述了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在煤炭经济中的作用,介绍了煤炭地质单位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的现状,提出了编制煤炭地质单位发展战略须把握的几个问题;并对煤炭地质单位战略任务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煤炭地质行业面临的形势和当前需要做好的几项工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倪斌 《中国煤田地质》2003,15(1):1-4,10
分析了煤炭地质行业面临的新形势,探讨了煤炭地质事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近期和当前煤炭地质单位的若干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3.
刘志华 《中国煤田地质》2002,14(4):79-79,87
简述了煤炭地质单位结构调整的现状;依据“十五”期间国家对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的要求,提出了煤炭地质单位“十五”期间组织结构,产业结构,产权结构和技术结构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4.
以社会地质和地质基础工程为主的施工项目,是地勘单位的强项,应该成为煤炭地质企业关注的工作重点,结合甘肃省煤炭地质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结合工作实际,对煤炭地质单位投资管理中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是煤炭地质经济的一个新特点,投资推动了煤炭地质单位的跨越式发展,带动了地勘单位资产规模和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加强了煤炭地质单位的主业建设:“备案制”和“审核制”是总局投资管理办法中最大的亮点,其本质是落实投资单位的自主决策权。概述了煤炭地质单位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发生的变化和需要把握的工作重点,并对煤炭地质单位今后的投资方向进行提出了新见解。  相似文献   

6.
非劳动要素与分配的问题,引起了理论界的高度重视。作为地勘行业的煤炭地质单位,如何确立非劳动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是摆在煤炭地质单位劳资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通过”资本参与分配、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管理要素参与分配”等三个方面的分析,对目前煤炭地质单位非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现状及实施的前提条件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并就如何确立非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分配体系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与模式的调整,煤炭地质单位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产业支撑、动力不足等历史积累的问题,已严重影响到煤炭地质单位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深化企业改革,规范煤炭地质单位企业化运作方式,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破解煤炭地质单位困境的可行路径。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及深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煤炭地质单位深化企业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在集团-二级公司-三级企业法人企业管理框架下,应重视二级公司模式及建设,并在深化煤炭地质单位企业改革的进程中处理好事业与企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煤炭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煤炭地质勘查是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应以科学发展观来审视煤炭地勘单位的定位与发展方向。煤炭地质勘查单位应树立“大地质、大市场”的发展理念,在全面开放的市场管理体制下,充分发挥技术、人才、设备、资料等方面的主业优势,积极开展地质服务;建立并健全包括人事、资金、质量等方面的管理体制,为地勘单位的科学发展提供保障;以人为本,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形成绩效考评、质量技术考核、安全考核和党建及精神文明考核联动机制,以此推动煤炭地勘单位的改革,实现煤炭地质勘查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煤炭地质单位股份制改造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股份公司的组建应灵活多样、不拘于现成模式,有条件时可组建规范化公司。还对公司的组建、运行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煤炭地质系统集团化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煤炭地质单位长期从事煤炭地质勘查,是典型的专业化队伍,专业化经营模式。而目前煤炭地勘单位所面临的发展形势迫切需要实现多元化发展。通过分析专业化经营与多元化经营的特点以及专业化与多元化抉择的原则,提出了煤炭地质单位在新形势下,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建议:继续加强地勘能力建设,做强做大地勘及其延伸业,做到以"煤"为主,兼顾基础施工、工程勘察、灾害治理、建筑、机械加工及社会服务等领域;发挥各单位地区优势,将自身的发展纳入煤炭工业体系中,实现探采一体化,进而实现煤炭地质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地勘单位先后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下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先后经历了初步探索、属地化管理、事企分体运行等不同阶段。十九大以来,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深入,地勘单位改革迫在眉睫。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又快又好地进行地勘单位转型,通过研究不同历史时期地勘单位发展的问题和困难,指出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改革意愿不强烈、转型工勘领域受阻、资本占有率低和人才匮乏。以此为基础,提出转变思想、学习集团化企业路线、投身地方产业结构、全面提升自然资源意识、加强自身建设和长期持续稳定转型的发展建议,供转型发展的地勘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地勘单位如何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地勘单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主要表现;提出了实施外部环境改善,加强内部审计,强化单位负责人法律意识,提高会计人员内部控制水平,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与风险防范控制等加强地勘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思路;以及如何把握授权的度,如何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如何提升规范控制程度等目前地勘单位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实践操作,以达到其最佳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地勘单位经营管理的现状和特点、煤炭地质单位实行资金集中管理试点取得的成效、以及不同的资金集中管理方式,阐述了地勘单位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的四大功效:一是筹集项目投资资金;二是加强资金监管;三是提高信用等级;四是转变管理理念。根据资金集中管理制度的各项准备工作、电子管理系统和操作流程的分析,指出了资金集中管理应注意的三个问题:一是法人财产权问题;二是独资的海外公司如何纳入集中管理体系的问题;三是集团理财电子管理系统和网上银行的安全运行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陈正宁 《江苏地质》2004,28(1):50-54
对地勘单位属地化后发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属地化促进企业化和大部分地勘单位正处于企业化经营历史阶段的认识,指出在这一发展阶段应着力催生企业化市场机制,循序渐进地推进地勘企业改制,地勘企业将进一步属地化管理。  相似文献   

15.
第四纪地质是工程地质的基础,第四纪沉积物的地层时代、岩性组合等是土体工程地质单元划分的重要依据.通过武汉市地貌、第四纪地质特征(地层、成因、岩性等)及土体工程地质性质等综合调查和分析,提出基于"地层时代+岩性组合(岩石地层单位)+岩性层"的武汉市工程地质单元体划分原则.根据城市建设的需要,将武汉市都市发展区土体工程地质单元体分为3级:单元层(1)、亚单元层(1-1)、基本单元层(1-1-1),其划分的控制因素依次为:地层时代、岩性组合(岩石地层单位)、岩性层.据此划分出工程地质单元层6个、亚单元层14个、基本单元层28个.并对各个工程地质单元体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支撑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研究,在皖江经济带沿江丘陵平原区通过系统分析第四纪地层的岩性、结构、构造等组合,以地貌以及第四系成因、沉积相和沉积物物源为指标,结合已有区域第四纪研究成果以及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划分标准,进行皖江沿江丘陵平原区“第四纪地质单元”划分,共划分出冲积-湖积平原地质单元、洪积-坡积岗地地质单元和残积-剥蚀丘陵地质单元3个一级地质单元,总结了7种类型第四纪地层结构组合及其特征,为区域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调查与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支撑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研究,在皖江经济带沿江丘陵平原区通过系统分析第四纪地层的岩性、结构、构造等组合,以地貌以及第四系成因、沉积相和沉积物物源为指标,结合已有区域第四纪研究成果以及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划分标准,进行皖江沿江丘陵平原区“第四纪地质单元”划分,共划分出冲积-湖积平原地质单元、洪积-坡积岗地地质单元和残积-剥蚀丘陵地质单元3个一级地质单元,总结了7种类型第四纪地层结构组合及其特征,为区域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调查与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部瑞梅 《陕西地质》2009,27(2):89-96
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增建第二线工程作为青藏铁路的一部分,线路全长约763.2km,沿线地质构造复杂和地层岩性岩相变化大,线路穿越多个构造单元,地质灾害发育;本文对沿线区域内地质环境条件进行了详细论述,对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进行了阐述,对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和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了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了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东天山卡瓦布拉克地区前寒武纪地块为古克拉通构造区,物质构成非常复杂。以大陆层圈构造为理论基础,运用形变地层学和变质构造解析方法为主的岩石地层调查方法,在东天山大黑山地区的1:25万区调中重新选择技术路线和工作方法,提高了区内中深变质岩系研究程度及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和填图精度。  相似文献   

20.
高兵 《地质与勘探》2013,49(3):554-557
国有地勘单位是我国地质找矿的主力军,深入分析国有地勘单位面临的形势、现状和问题,将有利于我国地勘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当前,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全国正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但国有地勘单位依然面临众多的历史遗留问题和分类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因此建议:进一步做好国有地勘单位分类改革指导工作,建立地勘单位分类改革的激励引导与规范约束机制,研究细化地勘单位分类改革的支持政策,统筹考虑中央与属地化管理地勘单位分类改革,引导区域地勘队伍的合并重组,同时地勘单位自身要积极应对分类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