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自2012年6月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以来,各普通高中全面启动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加强选修课程建设,开发开设各类选修课程。而"校园周边考察"课程的开发,就是笔者基于所在学校的实际,所任学科的专业特点,根据学生兴趣积极开设的。此课程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从科学的角度认识居住环境,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环境观。一、课程思想《方案》的指导思想:根据人的发展规律、教育  相似文献   

2.
2001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体制;提出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传统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市域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有两方面,一是在市域内各中学通过教研机构协调组织的,依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实施高中选修Ⅱ地理校本课程的系列化开发;二是面向市域乡土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基于学校传统和学生兴趣进行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系列化开发。  相似文献   

4.
雷鸣 《地理教学》2001,(8):13-15
一、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面向全体,发展个性。素质教育具有主体性、个体性、基础性、发展性等基本要素。其中主体性、发展性要求作业必须有层次性,才能适合全体学生,才能满足于知识基础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每位学生,容易解决的问题都能尝试成功的喜悦,较难的问题可以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优生,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健康地发展。其具体做法是①对同一个问题尽可能多角度设问。  相似文献   

5.
运用“纲要信号”图表,对传授理论知识、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等有比较突出的优势。“纲要信号”图表由字母、单词、数据、短旬等“信号”组成,要求具有严谨的科学性、严密的逻辑性、鲜明的直观性和浓郁的趣睐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和记忆,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培养兴趣,发展智能,同时达到加快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甘的。  相似文献   

6.
张玉强 《地理教学》2006,(10):15-17
课程既源于生活,又要回归生活,特别是要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才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同时,生活知识还能给学生以亲切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因而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中发掘素材与本知识的融通之处,让课堂重返生活世界,使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和谐统一。然而在实践中,一些教师对课程生活化的理解有偏差,致使“生活化”出现走样、变形和失真。这不仅无助于学生依托生活体验来理解本知识,还可能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7.
刘玉颖 《福建地理》2005,20(2):58-60
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熏陶,集中体现在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中。本文阐述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既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又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陶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的课改理念对教学特别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等过程。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努力创设主动探究的空间,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体验,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究发现。  相似文献   

9.
在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利用板图进行中学地理教学效果的确很好。板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授课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笔触和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在兴奋高潮时,解决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的知识盲点,使之始终在兴奋中获取知识。例如,在进行上海乡土地理教学时,我结合上海旅游资源的分布,一方面按课程要求向学生讲授旅游地理知识,同时,又充分利用绘制的板图,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和生活积累,在板图上填写上海地区各类旅游资源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
一、理想:高中地理新课程最大程度兼顾社会、学科和学生三个基点。全面贯彻素质教育 关于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有三种不同观点,分别叫社会中心主义、学科中心主义和儿童中心(或学生中心)主义。社会中心主义认为,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应该完全按照社会的需要来设置。学科中心主义则认为,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应和学科体系接轨,学科体系是课程设置的基础和依据。学生中心主义强调,学校课程设置应该完全从学生的需要、学生的爱好、学生的兴趣出发。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并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出来的学生不善于运用知识,不会理论联系实际,不懂创新,实践动手能力极差,同时也导致学生缺乏兴趣,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因此,使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地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优化地理课程的  相似文献   

12.
王舟 《地理教学》2012,(12):49-50
一、问题重重的课改推进 随着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的推进,新课程理念所强调的注重转变教师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注重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核心理念开始逐步为众多教师所接受。重庆地区的初中地理教学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  相似文献   

13.
曹家军 《地理教学》2010,(24):51-53
一、资源的内容 所谓学生自身地理课程资源是指隐含在学生自己身上的一些与地理教学活动有关的信息、资源,如学生的肢体、学生的年龄、性别、学生的兴趣、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等。学生自身地理课程资源具有生成性、发展性、多样性、难以复制性等诸多特点。  相似文献   

14.
陆志明 《地理教学》2012,(18):37-38
近几年,大部分高中生在自己学习成绩不理想、考入一般院校的艺术以外专业无望时,根据自己的特长而把目光盯住音体美这"小三门"上。我校每年都有大量的考生报考音乐专业。我校为了使学生在音乐类专业术科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而顺利考上音乐院校,在每个年级都开设了音乐特长班。音乐特长班的学生是以中考时优先录取的在音乐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为主,以本校有音乐兴趣爱好的学生为辅,文化成绩较差。根据广东高考的要求,音乐特长班的学生必须参加音乐类术科和文化科考试,只有音乐术科与文化科成绩都上本科线,才能被本科院校录取。高考文化科  相似文献   

15.
几年来我校选修课的开设.对于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陶冶情操、提高素养方面都已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在高中年级连续几年开讲《中国旅游地理》选修课.由于教学内容的丰富多采,并且结合了学生在南京、绍兴等地的考察活动的实际体验和相当一部分同学外出旅游的阅历,使教学过程始终引起了学生浓郁的兴趣.博得了学生的欢迎。考试作为课程终结的环节.应该如何受教育目标的制约.采用何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考试方法.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竺辉 《地理教学》1999,(2):35-36
兴趣有利于思维的发展,兴趣是思维发展的前导。根据认知理论,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部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学习过程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利用原有认知结构对当前的外部刺激作出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而这一过程就是思维过程。兴趣的趋向性决定学生对某一事物发生情感,这种兴趣犹如催化剂不断促使学生去实践,去探索、去思考,而实践、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因此,兴趣作为发展思维的内在“激素”,有利于思维的培养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一些文学艺术作品和中外重大历史事件中都有一些关于月相的相关知识,如果把经典的古诗和歌曲、著名的绘画和历史同月相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理解力和艺术鉴赏力,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文化美的双重熏陶。诗、歌、画、史在月相教学中尤以古诗词的运用为主,古诗词可以贯穿月相教学始终。总体上看,诗、歌、画、史课程资源在月相教学中的运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正一、教学设计背景多元智能视角下的学生个个都是聪明而充满活力的,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都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特点。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地理教学,将促使教师想方设法发挥不同智能类型学生的特长,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新知识和解决疑难问题;也将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进行地理多元智能教学活动设计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集中发挥学生某种智能或综合发挥学生八大智能的教学方法,积极为学生创设富有魅力而充满挑战的课堂。  相似文献   

19.
江丽容 《福建地理》2004,19(1):58-60
本文阐述在旅游职业教育的《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首先,了解团队合作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其次,从关注师生情感交流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后,通过深化《餐饮服务与管理》的教学改革,落实团队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20.
杨军 《地理教学》2005,(11):43-44
学习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外部刺激做出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兴趣决定了对事物的情感,促进学生去实践、去探索与思考,好的提问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学生精彩的回答是激发其他学生兴趣的助推器。所以,教师应该注意从学生所熟悉或较易感知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人手,结合实际生活,提出趣味性较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