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地理教学》2008,(6):46-48
1.地球的内部结构是什么? 答:地球的最外层叫地壳;地壳下面的部分叫地幔;地球最中心的部分叫地核。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0公里左右,地壳厚度为35公里左右,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就发生在地壳内。 2.地球表面是由什么组成的?  相似文献   

3.
芦山地震灾区地震前后地质灾害发育规律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芦山地震前后地质灾害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规律,对研究区震前3 814处和震后新增1 337处地质灾害与各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震后新增灾害数量的88.41%分布在距震中100km范围内,密度随距震中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新增灾害67.31%分布在地震烈度Ⅶ度及其以上地区,灾害密度随地震烈度减小而逐渐减小。2.震前和震后新增灾害数量和密度均随距河流距离的增大而减小。3.震前和新增地质灾害数量和密度在砂砾岩和花岗岩中较为发育。4.震后和新增灾害数量和密度均以海拔500~1 000 m和1 000~1 500 m较大。5.震前和震后新增灾害总数的94.99%和91.85%发生在坡度小于40°的范围;震前灾害密度在随坡度增大逐渐减小,震后新增灾害密度随坡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震前灾害以滑坡为主,而震后新增灾害崩塌和滑坡数量相当。  相似文献   

4.
一些大震前在震源附近区域的地震活动比较平静,而周围区域则相对增强,这就是所谓的地震空区图象。在闽台一些强震前也有地震空区出现,而且台湾海峡南部大震前出现的地震空区,就是一个典型的震例。对这次大震之前的地震空区进行研究,可以对该大震前一些震兆信息作进一步了解,积累闽台区域地震预报的经验,对地震预报无疑有一定意义。文献[1,2]等对此已作了许多研究,本文是在参考有关文献的基础上,试图从动态角度对该地震前的地震空区形成、演化等进行分析,对有关参数进行计划,并引用郭增建等的地震立交模式[3]对该地震空区作物…  相似文献   

5.
潘红星 《地理教学》2011,(23):10-11
加利福尼亚州(State of Califomia)简称加州,是美国西部太平洋岸边的一个州,面积42.3万平方千米,是全美第三大州,人口3387万(2000年),是全美人口第一大州。加州城市人口占91.3%,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区,其中50%的人口聚居在洛杉矶和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一带。由于早年的淘金热,加州有一个别名叫做金州(The Golden State)。  相似文献   

6.
据统计,世界上平均每年约发生66万次地震,其中毁灭性地震(震级大于8级)1.1次;最强烈地震(7至7.9级)18次;破坏性地震(6至6.9级)120次;中等地震(5至5.9级)1000次;弱损坏性地震(4至4.9级)6000次;有感地震49000次无;感觉微震60多万次。我国自1901年至1969年,发生的大于等于5级地震共1600多次,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工业布局(包括工程设施布局)与震害关系的探讨.分析了新疆工业布局在防震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新疆实际提出了一些有关新疆工业、工程设施在布局上的选择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地震是最具毁灭性的地质灾害,许多大地震今天说来仍令人心碎和胆寒.1755年11月1日葡萄牙里斯本地震,六分钟之内全城倾覆.1906年4月18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地震,使旧金山市遭灭顶之灾.1960年5月21日至25日智利地震使智利的地形貌几乎完全改观,海面上出现4.5m高的巨浪,远达美国、新西兰、菲律宾、日本等地.1976年7月28日我国唐山地震,24万生命殁于瓦砾,16万人顿成伤残.  相似文献   

9.
《地理教学》2010,(9):60-61
一、震级为何如此之高? 有记载以来震级排名第五的这场智利大地震,是由世界上最活跃的两个构造板块在地底下发生剧烈撞击而引起的。纳斯卡板块构成了东太平洋底下的海床。智利所处的地理位置,离纳斯卡板块同南美洲板块发生摩擦的地点很近。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2008,(11):48-48
9月4日上午,国新办就四川汶川地震及灾损评估情况举行发布会。据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史培军介绍,根据调查评估,此次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人民币,其中四川省的损失占到总损失的91.3%。  相似文献   

11.
《地理教学》2008,(6):1-4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强烈地震的发生不仅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损失,而且也带来了更多心灵的创伤。作为地理教育教学工作者,我们在为灾区人民祈福的同时,应将目光聚集于中学地理教育中的地震灾害教育,探究地震灾害教育中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与建议。本期特设“地震知识”专栏,介绍些许地震与地震灾害教育知识,用我们的微薄之力为抗震救灾做点滴贡献。  相似文献   

12.
地震经济损失评估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地震经济损失评估是地震风险分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制定地震风险防范管理措施的基础和依据,因此如何准确评估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地震经济损失评估研究的发展进程,对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的评估方法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通过分析指出运用模型评估时存在的困难和以待解决的问题.从总体上来看,国内外对于地震直接经济损失的研究均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系统的评估方法,但仍然存在无法整合社会经济这一整体进行评估的不足;而在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时由于涉及领域广泛、受影响时间较长、各经济体间联系复杂等原因,很难得出较为精准的结果,因而其评估方法也仍然处于探索和研究之中.文章最后展望了今后地震经济损失评估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地震地质条件是决定一个煤田开展地震勘探工作的客观条件,通常可分为表、浅部条件和深部条件。表、浅部地震地质条件是指地表及一定深度的地质和地貌特征,它主要影响地震勘探的施工效率、激发、传播和接收条件以及勘探效果。本文以同一煤田的两个工区为例,论述了不同表、浅部地震地质条件对地震勘探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地理教学》2011,(11):61-62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飞向了太空,潜入了海底,也战胜了许多曾经令人无可奈何的疾病。但是,即使绝大多数来自大自然的挑战都能被我们击败,死亡,仍旧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于是,人类便尝试通过各种方式来超越对死亡的恐惧。在世界各地的旅游景点中,虽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死亡纪念馆”,但是仔细想来,很多景点的意义,其实就是祭奠逝者,并唤起生者对生命的思索.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地名》2009,(5):70-73
1、中国 汶川 地震时间:2008年5月12日 震级:8级 汶川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是自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脱地震(8.5级)和2001年昆仑山大地震(8.1级)后的第三大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千米。  相似文献   

17.
河南卫星象片地震构造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卫星象片解译为基础资料,结合地震图象特征,讨论了构造活动与地震的关系。特别是对几组不同走向的线性构造、盆地形态、沉积物特征、震中分布及震源机制特征等研究,认为,河南地处华北与华南地震区之间的过渡地带,在地震构造上有其独立的特点,大体以新乡——商丘断裂为界,南北有较大的差异。以北,线性构造方向、中新生代盆地均以北北东向为主,北西向次之,地震多发生在北北东向断裂与北西向断裂的交汇部位;以南,  相似文献   

18.
地形条件与山地灾害的发育密切相关,是山地灾害危险性评价的重要因子.以四川省芦山县“4·20”7.0级强烈地震灾区的芦山、宝兴、天全3县为研究区,应用GIS技术计算研究区坡度、地形位指数与地形起伏度,通过流域水文分析方法实现宝兴县子流域划分并提取沟床纵比降,分析灾区地形因子特征,结合灾后崩塌滑坡遥感解译结果,探讨次生山地灾害分布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坡度大于25°的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73.89%,地形位指数大于0.4的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85.92%,起伏度大于500 m的占87.41%,各地形因子面积比率最大的区段分别为坡度35°~40°、地形位指数0.648 ~0.666、起伏度500~1 000 m;宝兴县子流域沟床纵比降数值集中于100‰ ~ 300‰范围内.坡度30°~50°的区域为崩塌滑坡的高发地段;崩塌滑坡的优势地形位处于地形位指数0.228~0.246和0.34~0.61之间的区域;起伏度在500~1 000m的区域为崩塌滑坡的集中分布区.研究结果可为灾害评估及灾后恢复重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云南鲁甸“8·03”地震地表破裂与大型地震滑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鲁甸"8·03"地震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诱发大量次生山地灾害。根据实地考察和遥感解译,在地震烈度Ⅸ度区内发现一条地震地表破裂带,沿破裂带发育有4个(特)大型滑坡和一个高危堰塞湖。该破裂带具有典型的右旋走滑特征,系右旋走滑断层活动的结果。根据其发育特征,该断层应为"包谷垴-小河断裂"沿小河-乐红镇方向的延伸部分,对地震灾区次生山地灾害的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也是4个大型滑坡形成的重要动力来源。综合分析断层的位置特征和大型地震灾害的分布情况,推断该断层为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建议进一步加强该发震断层诱发次生山地灾害的调查与分析,防止次生山地灾害造成新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5·12汶川地震龙门山风景区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特征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12汶川地震激发了龙门山风景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链状次生山地灾害.通过应急调查发现,该区已有堰塞湖5处,危害性崩塌、滑坡6处,已成灾泥石流沟1条,潜在泥石流沟11条,根据各处灾害的主要特征,确定堰塞湖的危险程度,提出山地灾害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