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岩溶地质公园多以石林、峡谷、溶洞等景观为主,而以高峰丛深洼地地质遗迹为主要特色的地质公园较为罕见。广西大化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是以高峰丛深洼地景观为主导的岩溶地质公园。本文以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为基础,将地质遗迹资源划分为地貌景观大类、地质剖面大类、地质构造大类、水体景观大类、古生物大类及环境地质遗迹大类6大类、12亚类等不同的地质遗迹类型,并且对主要地质遗迹资源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地质遗迹资源的对比分析和定量研究,对主要地质遗迹资源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探讨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的地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高峰丛深洼地、甘房弄超深洼地、地苏地下暗河地质遗迹资源为世界级地质遗迹资源;弄瑶、弄朝等深洼地为国家级地质遗迹资源,并且该地质遗迹资源具有重要的旅游开发价值和科研价值。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资源,即地质遗迹资源在岩溶地貌学、地质构造学、水文地质学、地史环境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学意义。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利用及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地质公园的建立使地质遗迹的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为地学服务于社会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资源保护、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成为地质公园发展的主要目标。但实践中3者并未和谐统一,使地质公园出现保护范围不当、各利益主体矛盾重重、和当地发展目标冲突、居民参与度低等问题。厘定地质公园的目标属性,并以其指导地质公园的规划与建设活动,才能避免上述问题出现,实现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对策是突出地质公园的主题、统一各保护区、重视居民的需求、坚持保护和开发统一。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标:结合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总体目标及有关研究,对比地质公园的缘起、目标、国内外发展现状、趋势,探索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创建的前瞻性问题及解决办法,以期改变在国家公园体制创建中地质特征被各方忽视的问题。研究意义:有助于在今后改革中正确认识、处理地质公园与国家公园之间的关系,继续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和地学旅游的深入发展。研究结论:(1)地质公园是当前中国最接近国家公园理念、标准和功能的保护地,实现二者融合完全有可能。(2)建立地质公园是一个国际性行动,颇具专业特色,但目前被各方忽略。(3)在改革目标下,世界地质公园未来的身份、地位问题,国家地质公园的出路,地学旅游与地质遗迹保护事业继续发展等需要地质公园与国家公园双轨运行。(4)"多块牌子"未必一定就产生多头管理,不妨把地质公园的牌子作为一种功能来管理以破解新体制与地质公园体制的矛盾。(5)提出通过统一管理实现整体保护,通过功能管理实现专业保护,通过分段管理实现部门参与。  相似文献   

4.
<正>在加拿大圣约翰市举行的第六届世界地质公园国际会议上,张家界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执行局GGN复核,蝉联"世界地质公园"。云南大理苍山国家地质公园和青海格尔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被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经过数年努力申报,9月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加拿大圣约翰召开的第六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格尔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以其丰富的地质资源、优美的自然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多样的地质遗迹、重要  相似文献   

5.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地质资源调查及地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集雅丹和沙漠湖泊地貌类型于一体,是极端干旱区大型地貌景观类地质公园的典型代表。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典型,保存系统、完整,类型多样,可分为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和环境地质遗迹景观5大类。以雅丹和鸣沙山月牙泉等为代表的地貌景观与享誉国内外的古丝绸之路遗迹、敦煌文化等人文历史资源相结合,是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的优势。敦煌雅丹与其他区域的雅丹地貌相比,除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外,还具有类型多、密度大、走向变化明显形态丰富、反映了多个形成演化阶段等独特性。实施地质资源调查对保护地质遗迹、开展地质科学研究和普及地学等科学知识都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提升景区品位,进而带动敦煌旅游业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地质公园最早由中国地学家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随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议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体系",到2015年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数量居世界首位,地质公园相关研究亦居世界前列。由中国地学家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并随着地质公园建设而繁荣,以地质学和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为依托的旅游地学,奠定了中国地质公园研究的学科根基。而一年一度,迄今已30届的"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学术  相似文献   

7.
中国敦煌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位置,孕育了地质公园丰富的资源。本文主要分析了敦煌世界地质公园的资源类型,包括地质遗迹、文化遗迹和生态及人文资源等,并分析了敦煌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贡献以及在敦煌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1980年以来中国旅游地学研究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旅游地学是围绕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合理保护及利用研究而形成的一门交叉性学科.根据对417篇核心期刊文献的研究分析指出:[1]我国的旅游地学研究明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988年之前的缓慢起步、个别发展阶段,1988-1998年之间的重点发展、学科奠基阶段,1999年以来的快速增长、全面发展阶段;[2]在地学与旅游这两翼的交叉中,地学旅游一翼同步于这三个阶段相继经过萌芽、隐伏、实践发展逐步成为学科研究的核心与归宿,它是旅游地学有别于其它地学学科的关键支撑之一;[3]地学旅游资源一翼则通过成因、分类、类型、美学等研究为旅游提供科学及景观美学支撑,其中脱颖而出的旅游地貌学已部分地向纵深发展;[4]地质公园则是旅游地学的最佳实践平台,是地学与旅游两翼的对接点,目前研究上尚处于前科学化阶段;[5]旅游地学研究已显现出专门化、交叉性与综合性、人文化、管理化、定量化、生态化等6大趋势.  相似文献   

9.
杨载田 《热带地理》1995,15(2):175-182
我国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晚年旅行考察了云南,所记《滇游日记》26万余宁,其中具有极为丰富的旅游地学资源内容。本文以《滇游日记》为依据,结合现代旅游地学理论,对云南山色石景、峡谷奇观、湖光山色、瀑布奇景、地热温泉和冷泉、岩溶山水、火山地貌等地学旅游资源类型进行了分析归纳,展示了该省形展地学旅游的广阔前景;同时也提示了徐霞客滇游及其《滇游日记》本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广东自然旅游资源的地学基础及地学旅游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分析了广东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所在地层、岩石特征和地理因素,目的在于研究广东旅游资源形成、演变和分布规律;为进一步寻找新的旅游资源、挖掘老旅游区潜力提供科学依据;作为科学导游的内容和普及地学知识的渠道。同时也对广东地学旅游资源进行探讨,提出了专项地学旅游资源与观光型地学旅游资源的分类观点,皆在寻求提高广东现有旅游资源的利用价值和科学品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地质公园的建设及其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业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各种旅游方兴未艾。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也与旅游业的兴起密切相关,是为旅游业发展提供的一种资源。同时,作为旅游资源发展的地质公园,还具有与其它公园不同的科学研究价值,地质公园是地质历史自然作用的结果,是宝贵的地质科学财富。因此在注重开发建设的同时,也应更加关注对地质公园的科学保护。  相似文献   

12.
在阐述地学信息产品的概念和内涵、类型与组成、特征的基础上,以中科院资源环境数据库项目中的若干信息产品为例,首先深入研究了地学信息产品的几个理论问题,即价值取向、信息加工深度与增殖潜力、最佳地学信息存储和表达模式,以及地学信息产品的著作权、制作权和版权;其次,讨论了地学信息产品开发和研制中的若干技术方法问题,包括地学信息的采集、提炼和派生,地学信息的多重表达,地学信息产品的开发和制作,地学信息的共享、传播和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世界地质公园快速发展和建设的中心之一。通过地质旅游的开展,积极地推动了地质公园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根据中国的7处山地型世界地质公园所在地区的2000年、2004年、2008年和2012年度的旅游统计,利用游客接待量、年综合收入、就业人数和相关行业发展四个发展指标,分析在地质公园建设前后,大力发展的地质旅游给所在地区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变化,以及对社会经济产生不同影响的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地质旅游资源类型和地理区位等3个因素。结果表明:1.地质旅游的开展使得四个发展指标均有明显的增长,给当地山区带来区域社会经济效益;2.处于旅游地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地质公园所带来的效益也不同;3.具有美学价值功能或科教和美学价值功能兼有的地质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大于科教价值功能为主的地质旅游资源;4.具有地理区位优势的地质公园利于地质旅游的开展。针对上述结论,提出建议以促进中国山地型世界地质公园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地学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分类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任何地方的旅游资源都是特定地学环境的产物,都与地学(包括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土壤植物等)有密切的联系,这就引伸出有关地学旅游资源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对此尚无公认统一的定义,但一般认为,地学旅游资源是指适应于旅游业的、具有科学考察、科普教育、增长知识及观赏功能的地质、地貌、气候、动植物景观。根据其成因和功能的不同,一般把地学旅游资源分为二大类:一是专业性较强的地质、地貌、生物等专项研究考察的旅游资源,如典型地层剖面、古生物景观、…  相似文献   

15.
彭永祥  曹小曙  吴成基 《地理研究》2012,31(9):1722-1735
从强调旅游资源和旅游者这一旅游活动基本矛盾的角度以及当前国内地质公园开发利用现状出发,研究了地质公园的旅游者收益问题。透视人类旅游现象的本质不难发现,旅游者收益最能体现旅游促进人的发展的这一本质,也是旅游者旅游活动的核心利益和终极追求,因而其对旅游者满意及其后续行为应该具有核心影响力。为此,选择近年因建立世界地质公园而著名的河南云台山为研究对象,调查得到273个样本数据,建立旅游者收益影响力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相应的肯证和否证检析。结果显示:旅游者收益较之地质公园普遍支持力对旅游者满意具有更强的正效应,前者效应系数达0.75,后者仅0.36,旅游者收益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旅游者属性特征变量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来源地、年龄、需求特征等对旅游者收益基本没有影响,说明旅游者收益具有内在稳定性。研究从而也证明地质公园已对我国旅游者及市场产生了一定的特殊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空间结构与若干地理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金火 《山地学报》2005,23(5):527-532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建立了85处国家地质公园。最邻近点指数判别表明:国家地质公园在空间分布上属于凝聚型,受中国大地构造控制,形成了东部沿海带、武夷山带、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带、环青藏高原带、秦岭带、南岭带6个集聚带。进一步分析国家地质公园与区域经济水平没有明显的耦合关系,但与城市发展水平的空间耦合关系明显。说明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不仅依赖于地质遗迹资源,而且还与周边区域的城市发展水平有关。由于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因此随着这些区域城市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广大中西部地区建立更多的国家地质公园对大西部开发和中部经济崛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质遗迹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也是地质公园的核心资源。作为地学旅游的重要载体,地质公园的旅游功能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调研将区内地质遗迹分为9类、12亚类。在此基础上采用了AHP法与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结合的方法,从自然属性、价值属性、开发条件三个方面对公园内的地质遗迹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区内有世界级地质遗迹3处,国家级6处。其中峡谷地貌、火山岩地貌是公园的典型性地质景观。区内峨眉山的玄武岩是全球二叠纪三个大陆溢流玄武岩区之一,珍稀性较高。灯影组白云岩结构多样,代表了多期次海平面升降的沉积环境。这些地质景观是记录和代表地球环境演变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需要得到科学的保护和有效的展示。  相似文献   

18.
本溪地质遗迹与地质公园的开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详细的说明了本溪地区存在的地质遗迹,并进一步论述了本溪地质遗迹的特征及保护现状,提出了开发建设本溪地质公园的设想,这对本溪地区旅游资源的保护及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疆特种旅游资源开发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对新疆特征旅游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开发规划设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特种旅游资源的概念,并深入地探讨了其内涵的特征;同时进一步分析了新疆特种旅游资源形成的地学基础,从地学等角度对新疆特种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及评价。  相似文献   

20.
则岔石林地质公园位于甘肃省碌曲县,该处地貌完整地保存了高寒喀斯特的特征,具有典型性与稀有性。为了揭示其自然科学价值,促进自然资源开发与景观保护,基于前人工作基础,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以碌曲县区域地学为背景,介绍了则岔石林地质公园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即以高原石林为主,一线天为亮点,小型溶洞为辅。继而从地质构造、岩性、水文气候、生物因素四方面分析了园内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机制。对完善我国高海拔地区岩溶系列地质遗迹的科学研究具有一定意义。同时,高寒喀斯特的生态化对南方喀斯特沙漠化的治理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