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种SAR数据目标定位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邹立星 《测绘科学》2005,30(6):35-37
和以前的定位方法相比,距离-多普勒(R—D)定位法因不需要选地面参考点进行定位,在许多遥感应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利用卫星星历数据和雷达回波数据的距离-多普勒信息对SAR图像目标定位的原理,并对相对位置定位算法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通过该定位方法对Radarsat和ERS图像目标进行了定位,详细说明了轨道参数、斜距参数、多普勒参数等获取方法,比较了这两种数据目标定位具体算法和精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距离-多普勒(R-D)定位法是利用卫星星历数据和雷达回波数据的距离-多普勒信息对SAR图像目标进行定位,因无须在视场中选参考点,这对月面目标定位具有重要意义。距离-多普勒定位法对地面目标的定位已有广泛的应用,并有较好的精度,本文通过对定位误差源的分析和仿真,得出了距离-多普勒定位法对月面目标定位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的GPS单历元动态定位参数估计中,由于先验约束信息较少,模糊度求解和定位性能往往较低。据此,研究了多普勒测速在GPS单历元动态定位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附有GPS多普勒测速信息约束的坐标更新方法,即利用移动载体先验坐标和多普勒测速信息预测当前历元坐标。考虑到该方法进行坐标更新的精度较高和传统单点定位坐标更新的稳健性较强等特点,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单历元整周模糊度参数求解策略,进一步提高了该方法的定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相对于传统的无速度信息坐标约束的GPS单历元动态定位算法,其模糊度浮点解精度、模糊度固定率和平均定位精度均有了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观测卫星数较少、卫星几何结构较差的情况下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卫星多普勒定位在测绘、石油、地质、海洋、天文等部门已得到较多的应用。由于我国目前只能使用误差较大的广播星历进行卫星多普勒定位,在这种情况下应用短弧法技术,即多站同步追踪多普勒卫星,将卫星的轨道参数与各同步追踪站的坐标同时进行解算,可以削  相似文献   

5.
本书是陈俊勇同志根据本人的博士论文改写而成。本书对卫星多普勒定位中的主要技术问题联系我国实际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推导了卫星多普勒定位在理想情况和实际情况下的严密公式。并从理论和实验方面研究了气象参数与卫星多普勒定位的关系。第二章论述了在应用广播星历条件  相似文献   

6.
测绘简讯     
近几年,一些单位引进了MX-1502型卫星多普勒定位接收机,接收机本身或其所配备的专用小型计算机均能根据所接收的记录在高密度盒式数字磁带上的卫星信息数据计算出点位的地心坐标。为使所取得的卫星信息数据充分地得到利用,就必须解决从盒式数字磁带上读取数据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7.
辅助全球定位系统通过蜂窝网基站提供给A-GPS接收机捕获辅助信息、辅助星历、时间与概略坐标,解决了微弱信号下的定位问题。从信号捕获到完成跟踪,解码导航电文需要经历相关锁定、相位锁定、比特同步、帧同步等过程,在信号很弱以至于无法实现帧同步、不能解调卫星TOW的情况下,常规定位算法无法实现定位。文中提出多普勒与伪码相位结合的A-GPS快速定位算法,利用伪码相位值进行伪距重构法消去整数毫秒伪距中隐含的公共误差,利用多普勒定位提供的初值保证初始位置和时间误差在0.5光毫秒以内,实现了粗时间、粗位置辅助下利用多普勒与伪码相位值的A-GPS快速定位。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卫星多普勒测量在我国大地测量和各项工程技术上应用的前景,从数据处理方法上发挥多普勒定位的潜在精度,我们利用自己编制的全套软件系统,对武汉地区卫星多普勒网的观测数据进行了短弧平差,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武汉地区卫星多普勒网由十五个点组成,共分六期进行观测。该网用于这次平差计算的原始数据占全部观测值的96.5%(以通过次数计)。在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我们对该网进行了平差计算。它包括三个部分:单点定位、分区平差和整体平差。对该网成果的分析比较是从七个方面进行的。结果表明,采用这套软件所得的平差结果是可靠的。同时,就今后如何进一步改进卫星多普勒测量内外业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孙伟  段顺利 《测绘科学》2016,41(12):81-84
针对卫星导航系统受移动载体所处特殊工作环境及状态的影响,导致载波相位观测值发生周跳并引起载波相位平滑伪距产生较大误差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高精度且不受周跳影响的多普勒频移观测值对精度相对较低的伪距观测值进行平滑的方法;采用GPS多普勒频移进行伪距平滑,并计算移动载体的位置信息;通过结合求解的位置信息与多普勒频移进一步完成移动载体速度的求取。静、动态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多普勒频移平滑伪距算法能够进一步提高载体的定位和测速精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气象参数和卫星多普勒定位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上进行了研究。同时还应用实验的方法对气象参数的测定误差影响多普勒定位精度的问题进行了实际的研究。最后对在多普勒定位中气象参数测定所需的精度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基于GNSS-R的海面风场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全面获取海面粗糙度信息,实现导航卫星反射信号高精度风场反演,在给出海浪谱及散射信号相关功率模型基础上,通过对海面时延一维、时延/多普勒二雏信息采样方式进行分析和仿真,验证了散射信号相关功率Z-V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时延/多普勒二雏采样方式能全面反映海面粗糙度信息.以此为理论依据设计完成了基于二维信息获取的多普勒延迟映射接收机,阐述了接收机的硬件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了多普勒串行码片并行的数据处理模式,为导航卫星反射信号的海面散射功率获取提供了可靠方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卫星多普勒定位技术在我国大地测量中的应用不断发展。至今我们不仅完成了全国卫星多普勒网的布测工作,而且,许多测绘部门为在困难地区建立测图控制和进行地区性三角网的联测等也都进行了许多有益的试验。  相似文献   

13.
§5.1 几种定位方法卫星多普勒定位最初采用的是单点定位法,它至今还被广泛采用(见图5-1(a))。所谓单点定位法就是在假定给定的卫星星历无误差的条件下,仅根据一个测站上观测的结果来解算出该测站的三维坐标(X、Y、Z或B、L、H)及每次卫星通过的频移△f。在§4.2定位原理中介绍的数学模型就是单点定位的模型。它的优点是只需要一架接收机,野外观测组织和成果处理都很简单,只要将接收机天线放在未知点上,观测结束后很快就能算出这点的地心坐标。它的缺点是精度较低。为了提高精度,通常要观测多颗卫星的多次卫星通过(通常观测五十次以上的合格通  相似文献   

14.
在卫星多普勒定位工作中,数据预处理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本文以多数判决数据为讨论对象,论述了数据预处理的数学方法。其内容包括卫星电文解码,轨道拟合,卫星坐标、高度角、卫站距的计算以及多普勒计数的改正等。文中对一些重要公式与限差标准作了简单的推导与证明。在确定卫星运行方向等问题上也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畅毅 《测绘科技通讯》1994,17(2):1-4,14
本文通过对陕甘宁盆地NO1及NO2两探区GPS网的布网方法,数据处理及坐标转换等方面的分析,阐述了GPS在石油物探测量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美国继多普勒子午卫星系统后研制的第二代导航卫星系统。它是利用设置在地面上的专用接收机,接收卫星发射的无线电信号来实现导航,定位和时间传递的,它以其全天候,连续实时,无须通视,高精度和全球性的四维信息(三维位置,一维时间)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有  相似文献   

16.
3-1 概述卫星多普勒定位是国际上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卫星大地测量技术。它利用多普勒接收机观测美国的子午仪卫星,根据已知的卫星位置(卫星星历)和观测得到的卫星发射频率的变化值及精确的时间来确定地面点的位置。在现有的各种卫星大地测量方法中,它的优点较多,应用也最广。今天,多普勒接收机几乎已遍及全球,甚至在终年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和北冰洋上,人们也在用它来研究冰块移动的规律。从应用的领域来说,除了在军事上为各种舰艇导航以外,在远洋交通远输和海洋考察中还用来为各种民用船舶导航;在地质勘探中,还被用于测定陆上和海上钻井的位置等等。在大地测量中还有如下几种重要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卫星定位车辆信息服务系统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以及制定卫星定位车辆信息服务系统标准的重要性及其当前动态。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我国卫星定位应用技术及产业发展的需要,促进我国基础信息设施的发展,建立我国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体系,在卫星定位领域形成我国自有知识产权,推动相关民族产业的发展,在开发卫星定位应用系统各类产品的同时,加快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订工作,经信息产业部科技司批准,于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四日在北京成立了“卫星定位  相似文献   

19.
业界动态     
《测绘信息与工程》2003,28(5):50-50
“北斗”卫星为中国人指路2 0 0 3年 5月 2 5日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 -3A运载火箭 ,成功地将第 3颗“北斗”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我国已自主建立了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 ,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是一种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的区域性导航系统。通过双星定位方式来工作 ,该系统由 2颗在经度上相距 6 0°的地球静止卫星对用户双向测距 ,由 1个配有电子高程地图的地面中心站定位 ,另有几十个分布于全国的参考标校站和大量用户机。其定位原理是 :以 2颗导航卫星的已知坐标为圆心 ,…  相似文献   

20.
针对北斗动动定位中接收机信号易受遮挡导致无法实时准确进行相对基线测量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惯性测量信息辅助动态模糊度的解算方法。通过载波相位差分观测方程与惯导观测方程组合的方式,讨论在共视卫星数目在不同观测条件下的模糊度求解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惯导信息辅助的动动定位组合试验系统,利用车载试验进行了相关测试。结果表明,在可视卫星数目较少的情况下,BDS定位精度效果优于GPS;利用IMU信息辅助提高了定位连续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