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万肇忠 《海洋科学》1983,7(6):62-64
过去已讨论了本底和背景的可区别性,这里接着讨论在本底和背景调查中,如何选择布点采样方法,如何选择化验分析方法,如何进行数据处理等问题。 一、本底和背景的时空描述 所谓本底,是指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前的固有状态;此时的物质固有存在量(或化学组  相似文献   

2.
宋春生 《台湾海峡》2000,19(3):396-387
本文对空气中采集二氧化硫时,最常见而易被人忽略且又直接影响到监测结果的环境温度和采样瓶阻力2个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如何注意和避免上述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渔业资源调查采样设计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渔业资源调查是指利用一定的采样设计,对渔业种群进行空间布点采样,以获取研究区域内鱼类时空分布以及生物学和生态学信息。但是大量的研究表明,不同的鱼类分布适合不同的采样设计,需要根据鱼类的分布特点和调查目标(种群丰度等)优化采样设计,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度。近年来,相关的研究有很多,涉及不同采样设计的比较和应用以及影响数据质量因素的探究。作者着重介绍了定点采样、传统方法、适应性方法和基于地理统计学方法,叙述了计算机模拟及重采样技术在采样设计优化中的应用以及相对偏差、相对估计误差、设计效果和变异系数等评价采样设计性能的指标,同时对采样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介绍,最后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对多卫星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首先要将多个传感器数据通过重采样算法重新投影到标准网格上。本文运用一种基于多边形切割算法的通量守恒重采样算法对图像数据进行重采样,并将该算法与3种常用的重采样算法(最邻近插值法、双线性插值法、三次卷积插值法)在信息保真方面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将所比较的重采样方法应用于两幅具有代表性的图像,其中一幅为人造图像,用于定性比较各种采样方法在图像缩放中的采样精度;另一幅为某机场卫星遥感图像,用于评价各种重采样方法在旋转图像方面采样的性能,并以定量参数(相关系数及光谱真实性)比较各种采样方法。结果表明,通量守恒重采样法对原始图像的信息保真效果最好,更适用于卫星遥感图像数据融合中的重采样。  相似文献   

5.
在渔业资源调查中,采样方案直接影响资源量估算的准确性,对采样方案进行优化可以提高调查数据的质量。基于2007年使用单拖网渔船在长江口——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调查获得的数据,模拟出该海域三疣梭子蟹的资源数量及各季节的分布情况,作为“真值”,模拟计算不同采样方案调查获得的三疣梭子蟹资源量并与“真值”进行比较,评估不同方案的采样效果。本文利用计算机模拟了定点采样、简单随机采样、分层定点采样和分层随机采样四种采样方法,其中,定点采样和简单随机采样分别设置了9个、16个和24个采样站位,分层定点采样和分层随机采样设置了16个采样站位。三疣梭子蟹对拖网渔具的反应距离受年龄、季节和底质等条件的影响,因此,设置了1.5m,3m和5m三种反应距离。结果表明:分层采样设计优于不分层采样,简单随机采样优于定点采样。模拟结果的准确度随着采样站位数量的增加而提高,例如,定点采样方案中,9个站位时相对估算误差(REE)的最大值为163.43%,最小值为49.40%,而24个站位时REE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38.62%和4.15%。随着反应距离的增加,REE值和相对偏差的绝对值(RAB)逐渐降低。三疣梭子蟹的资源密集区和资源密度方差大的季节对模拟结果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掌握该区域的资源密度情况或者进行预调查都能使采样设计方案更加合理。本研究可为底拖网渔具对三疣梭子蟹及其他物种的采样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异质性潮间带湿地中通过野外采样估算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面临的挑战是统计上精确性的要求与实际采样难度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研究通过对采样策略整个过程的三个主要部分进行优化设计(优化采样方法、确定最少采样效力、探索最佳的采样间距),以期在中国长江河口典型的潮间带湿地中获得一个优化、有效和实用的大型底栖动物采样策略。本研究选取了横断面采样方法,并根据典型栖息地类型(潮滩、潮沟、盐沼植被)进行分层优化采样,这种类型的采样也称为横断面分层抽样。最少采样效力和最佳的采样间距由两个数学方法确定:蒙特·卡洛模拟和物种累积曲线。结果表明,根据典型栖息地类型优化的横断面分层采样,在大为减少采样效力和劳动力的情况下,还能采集样地81%物种,优化效果明显。同时,还分别确定了三类栖息地的最佳采样间隔和最小采样效力:在盐沼植被中,采样效力需要超过1.8 m2,最佳采样间隔为10 m;在潮滩中,最小采样效力2 m2,最佳采样间隔为10 m;在潮沟中,采样效力为3 m2,间隔为1 m。不同栖息地类型之间最小采样效力和最佳采样间隔的差异可能受到优势物种的迁移范围和栖息地的物理差异(例如潮汐水文、底泥、植被覆盖)的影响。本研究所采用的优化采样策略在平衡采样效力的情况下,为大型底栖动物丰富度估算提供良好的精度。此外,在河口湿地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之时,本研究的结论能提供采样策略参考。本研究所采用的采样策略设计注重采样的三个关键部分,具有良好的采样效果,可作为栖息地管理或生态系统评估的野外实地采样指南。  相似文献   

7.
针对海底沉积物采集的特点,设计了新型海底沉积物采样器,将采样和保真融为一体,利用海底触发装置实现采样,利用海水等静压原理实现采样器的封口与保真,采用FLENT软件对采样过程进行了模拟仿真,并对采样的动态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下落高度足够时,采样器撞击海底的速度趋于稳定值,同时攻角小于5°时采样时所受的阻力最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提高我国海洋污染调查和污染监测水平出发,对国内外采样设备和采样技术进行了综合分析对比,从中找出了我国采样设备和采样技术的差距和发展趋势,为科研立题工作提供了依据,可供有关单位及领导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固定源无组织排放的二甲基甲酰胺的监测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利用已有车间空气中二甲基甲酰胺的检验方法,采用适当延长采样时间,改进色谱分析条件,使方法检测下限降低,以用于环境空气样品监测。当采样体积为50L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m^3,可较好地满足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需要;通过列举监测实例,分析如何选择适宜的监测条件,确保捕捉厂界最高浓度监测值,以获得满意的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10.
从重力场匹配导航的改进 TERCOM 算法入手,针对采样长度、采样间隔以及重力测量误差对匹配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客观有效的准实时仿真试验,结果表明:(1)采样长度对匹配结果有重要的影响,匹配长度过短或过长都不利于匹配到最佳格网位置,当采样长度与重力基准图的分辨率比值在 10 ~ 20 之间时,能够获得较好的匹配效果;(2)在采样长度一定的情况下,适当增加采样间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匹配的整体精度;但采样间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继续增加采样间隔将引起匹配效果急剧恶化;(3)重力测量白噪声误差对匹配结果影响相对较大,但 5mGal 以内的重力测量白噪声对都能够进行有效匹配;而在重力测量误差受高斯白噪声和系统性误差同时作用的情况下,过大的系统性误差将不能得到有效匹配。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多波束测量声速剖面采样间隔合理选取问题,首先介绍了常声速分层声线跟踪法与常梯度分层声线跟踪法基本原理及实现方式,其次基于两种声线跟踪方法分析了声速剖面采样间隔对多波束测深的影响规律,并利用三次样条插值法对声速剖面进行了层化处理以获取不同采样间隔声剖数据,最后结合限差要求,对采样间隔进行了优化选取,实验结果表明,常声速分层声线跟踪法较常梯度分层声线跟踪法对声剖采样间隔更为敏感,在给定限差范围内合理确定采样间隔,既能保证测量的精度又能提高算法运行效率,分析结果对多波束测深数据采集质量的实时监控和实时声线跟踪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提高方法灵敏度的角度出发,先后对酚的吸收液,分析方法和步骤及采样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改进。改进后的方法提高了灵敏度,降低了检出限。在进行瞬间采样时(采样体积为60L),其最低检出浓度达到了0.010mg/m3,若采用连续采样(288L),其最低检出浓度可达到0.002mg/m3。用此方法所监测的数据能真实地反映大气中微量酚类化合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从理论上对于海洋游植物生态系统动力学中的监测与调查方法进行初步探讨。对浮游植物的采样站位的时空选择、采样方式、样品分析、数据同化和数据库形成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建议在最小化、完整化和标准化的原则下进行近海浮游植物生态系统动力学的策略分析及采样设计,为更好地进行中国海域浮游植物的调查和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鑫  龚辉  周艳霞 《海洋测绘》2013,33(4):23-26
利用四元数来整体描述多光谱遥感影像,采用四元数插值算法对影像进行重采样,并通过对重采样后的影像进行融合处理来分析比较遥感影像的四元数插值和现有插值方法的效果和区别。实验验证了四元数插值算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为遥感影像的重采样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5.
针对海洋区域离岸距离5~30km的范围内船载重力测量数据覆盖空白的现状,基于已有测线数据,对其进行不同空间距离采样形成对应的采样序列。利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计算其与初始测线数据的相关系数,依据相关系数与采样距离之间的关系,确定了最优重采样空间距离新方法。以最优重采样空间距离对测线数据进行重采样,利用拉格朗日插值算法,沿测线方向将测线数据向陆地推估。经过不同测线的内外部检核,结果表明船载重力测量向陆地方向扩展的保守距离约为5~10km,减少了船载重力测量数据在近岸海域覆盖空白的面积。本研究成果可为建立陆海一致垂直基准工作提供更全面的基础数据,技术方法可为航空重力、地磁等测线数据的精细处理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海底采样器     
张君元 《海洋科学》1979,3(3):48-53
海底采样仪器是进行海洋地质调查获得海底沉积物样品的基本设备。近百年来,在海洋地质工作者的努力下,先后研制、改进了数以百种的底质采样仪器。归纳起来,可分拖曳式采样器、表层采样器和桂状采样器三大类。本文就具有代表性的且广泛使用的采样仪器作一般介绍。  相似文献   

17.
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是重要的海洋灾害类型。文章选取3个土壤采样点和3个地下水采样点,以地下水氯离子浓度和矿化度以及土壤氯离子含量、硫酸根离子含量和全盐量为监测项目,首次对惠州市大亚湾淡澳河入海口沿岸区域的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状况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2个采样点未受海水入侵,1个采样点海水入侵程度为轻度;1个采样点为氯化物-硫酸盐型和中盐渍化土,2个采样点为氯化物型和盐土;海水入侵程度以及土壤盐渍化类型和程度与离岸距离均无相关性,但受与河口距离的影响。今后将进一步加强监测和研究,为沿海环境风险管控和海岸带整治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贾彬  刘彦祥 《海洋测绘》2008,28(5):53-55
通过对RTK测量工作原理的分析,得出单基站单采样RTK测量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缺点,从而提出了双基站双采样的测量方法,并在天津临港工业区测量项目中进行了实际应用。通过该项目测量成果,分析了采用双基站双采样的RTK测量方法,可有效消除基准站坐标误差对采样点平面坐标的系统影响,消弱对流层随机变化对RTK高程测量的影响,从而使RTK平面坐标测量满足城市一级导线测量的需要,使RTK高程测量接近或达到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单点GPS浮标测波方法与数据质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先对GPS浮标测波原理进行分析,介绍了GPS接收器测量运动参数的多普勒方法;然后对于在现场测量中可能发生的采样丢失所导致的数据间断进行探讨,并提出了间断接续和冗余采样的解决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实验证明了数据质量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海洋环境监测浮标站点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口是众多洄游性鱼类重要的栖息场所,其复杂的环境条件影响着该水域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海洋环境监测浮标能够对诸多环境要素进行长期、连续、实时和大范围的监测,是现代海洋环境自动观测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在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及其邻近水域组建合理有效的浮标监测网络,本研究基于海上实测调查数据,使用普通克里金法模拟了多种环境要素的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分层随机采样设计中不同分层方案和站点数量变化对监测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1)盐度要素在层数为3的分层随机采样方法中采样精度更高,水温、溶解氧和化学需氧量要素在层数为2的采样设计中采样效果更好;(2)站点数越多,相对误差越集中并趋向于0,并当站点数多于30时,采样估测准确性逐渐趋于稳定;(3)各季节中,秋季盐度要素中层数为2的采样准确性更高;与其他3季以及总体相对误差结果相比,冬季化学需氧量要素的采样效果比其他3个季节要差。在今后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水域组建环境监测浮标网络时,建议采用3层的分层随机采样作为盐度监测的分层标准,且站点数量要大于50个;使用2层的分层随机采样作为其他多种水文环境要素监测的分层标准,且站点数量要大于30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