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3 毫秒
1.
《四川地质学报》2015,(4):618-621
地震相分析是确定沉积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研究区分析研究,确定白云岩储层相同岩性不同物性之间在地震波形、振幅、频率上均存在差异,以此特征为依据,建立地震响应与有效储层之间的对应关系,应用地震相分析技术划分地震相,进一步转化成沉积相,划分有利区,对下步大规模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东准噶尔滴西地区石炭系火成岩岩相特征及分布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油气火成岩储层的研究为石油勘探开拓了更广阔的前景。东准噶尔滴西地区石炭系火成岩气藏是克拉美丽气田的主体部分,位于陆梁隆起东南部的滴南凸起西端。根据钻井取心、薄片观察及成像测井数据,对滴西地区石炭系的火成岩岩性进行了识别和类型划分; 结合测井、地震等资料,在单井相划分的基础上,以井震结合为方法,建立了不同岩相的地震相模式,并对其不同特征进行了分析; 通过建立地质-地震对应关系,运用时间切片、波形分类等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对研究区岩相分布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滴西地区火成岩发育火山通道相、爆发相、溢流相、火山沉积相和侵入相五种岩相; 研究区火山岩岩相分区性明显,整体呈现西北部以中-基性溢流相为主,中部以爆发相和火山沉积相为主、东南部以中-酸性溢流相为主的分布特点,滴西18井区为独立的侵入岩体,为浅成侵入相。  相似文献   

3.
用波形建立地震相就是利用神经网络技术把地震信号的总体变化定量地刻画出来,即对波形进行分类.利用该技术对研究区的地震道波形变化特征及其反映的地质特征进行识别和分类,并作出了地震相的平面展布图.综合利用研究区目的层的各种资料,识别出滨海沉积体系,并详细研究了每种沉积亚相的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和垂向序列.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该区地震相向沉积相的转换关系,作出了沉积相平面展布图.  相似文献   

4.
薄层地震响应分析及识别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勤学  付雷 《世界地质》1999,18(4):91-95
对薄层地震响应的振幅,频谱等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分析了影响该地震的应波形特征的因素。同时,利用积分能谱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可以识别出薄层的厚度变化及透镜体的存在。实际应用表明,该项技术较常规的时频分析方法有更高的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5.
三维地震数据体中,地震波形的总体变化源于地质体构造、岩性的综合反映,因此地震波形的总体变化是一个很重要的地震属性。然而,传统的岩性解释手段(例如波阻抗反演和地震属性技术等)忽略了地震波形的整体变化及其分布规律。利用地震波形的变化来建立地震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这一缺陷。利用地震波形划分地震相就是通过神经网络分析将地震信号按照波形进行分类,不同的类反映不同的岩性地质体。基于波形划分地震相原理,介绍了利用Stratimagic地震地层解释系统进行地震相划分的一般流程和关键参数的设置,并以淄博矿业集团葛亭煤矿某采区为例,对其3煤层变焦区进行了圈定。  相似文献   

6.
受限于地震资料分辨率,薄砂体预测存在不确定性,一个地震波形多是由两期或者多期砂体叠置干涉形成,因此用振幅、频率等常规属性难以准确描述单期砂体平面非均质性特征。这里采用地震波形分类技术,以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地区青一段3砂组为例,通过分析井震标定合成记录,研究三角洲外前缘相带不同砂体叠置模式下地震波形变化规律,建立研究区四种典型砂体叠置模式,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技术,选择合适的时窗,经过多次迭代,确定波形分类总数为8种,使每种砂体叠置模式对应两个地震模型道,从而根据时窗内不同地震波形的空间分布,精细描述不同砂体叠置模式的平面非均质性特征。与其他属性和地质统计学反演预测的砂体厚度符合率相对比,波形分类预测符合率远高于振幅类属性和频率类属性,并与井震反演预测符合率相当,说明地震波形分类在三角洲外前缘相带砂体预测中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地震相分析技术日渐成为煤田岩性地震勘探的一门新技术。阐述了基于波形分类的地震相分析方法,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地震相检测技术对不同的波形进行分类,达到区分不同目标体的目的。以圈定火成岩发育范围、预测煤层冲刷变薄带和识别断层、陷落柱等地质异常体为例,讨论了地震相分析技术在煤田岩性地震勘探方面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淮北矿区主采煤层多存在岩浆岩侵入现象,且具有侵入煤层多、分布面积广、侵入方式复杂等特点,常规地震勘探无法保证其解释精度。针对该问题,以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数据体为基础,对比分析不同岩浆岩侵入状态的地震响应特征;综合利用基于地层物性差异的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基于波形差异的地震相分析技术和基于阻抗差异的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技术,进行煤层岩浆岩侵入区的识别与解释,精细雕刻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薄层岩浆岩侵入区以测井约束的波阻抗反演解释精度高,厚层岩浆岩侵入区预测则综合地震属性分析与地震相分析结果。因此,根据矿区的煤层分布和岩浆岩侵入特征,综合运用地震属性技术、地震相技术与波阻抗反演技术,能有效刻画出岩浆岩侵入煤层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9.
在煤层气勘探开发中,陷落柱是制约煤层气勘探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有效识别陷落柱对提高煤层气勘探成效具有重要意义。以往识别方法都是基于三维地震数据利用陷落柱这一构造引起的地震反射同相轴的非连续性进行识别,本次将陷落柱作为一种地质异常体,利用地震波形指示反演的方法对其进行识别预测。通过测井资料分析和地质建模正演,分析得出煤层中陷落柱发育位置地震波形的3种地球物理响应特征:纵波阻抗值高、地震波形变化和振幅减弱。从地震波形指示反演的基本原理入手,明确该反演方法能够利用陷落柱上述3个响应特征对其进行有效识别。以沁水盆地樊庄区块为例,用该方法对陷落柱识别进行试验,识别结果与钻井含气性及水文地质背景相吻合。结果表明波形指示反演法对陷落柱能够达到有效识别,该方法是识别陷落柱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滩坝砂岩具有砂泥互层、单砂层厚度薄、并含有灰质白云质等高速夹层等特点,这些因素增大了滩坝砂岩储层的地震识别及预测难度.根据滩坝砂的实际岩性组合类型,用波形分析法对东营凹陷西部地区沙-4上亚段滩坝砂岩进行了储层预测.首先对滩坝砂岩常见的3类地震波形进行定义,建立了不同类型滩坝砂岩储层地震波形特征的实际正演模型;通过学习型地震波形预测技术,分析了不同岩性组合的地震波形特征,总结了波形模式与地层组合样式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实际井资料作为约束对研究区地震波形进行了分类区划,明确了滩坝砂岩有利储层发育范围.  相似文献   

11.
塔中地区卡塔克1区块东河砂岩地震储层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炳章  徐雷鸣 《新疆地质》2006,24(3):270-275
采用基于地震波形分类的地震相分析与沉积相解释、波阻抗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地震多属性储层预测及油气检测等针对岩性油气藏的储层地震预测技术,从塔中地区卡塔克1区块泥盆系东河砂岩储层的生储盖组合条件及相关的地震地质特点出发,利用卡1三维地震资料开展目的层系的目标精细解释,结合已有的钻探、测井和测试等资料,揭示了东河砂岩储层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圈定出砂岩发育带,并对有利储层段的潜在含油气性进行了综合预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祁雪梅  董守华 《物探与化探》2012,(2):170-173,179
在分析了采用地震相技术预测煤层气含量可行性的基础上,首先利用无监督向量量化网络对研究区地震资料进行了地震波形划分,然后在钻孔实测煤层气含量值的指导下,依赖地震波形特征反演与煤层气含量有关综合特征,完成了使用地震相分布图对勘探区煤层气含量的预测。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相符,具有较高的预测分辨率,从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仲伟军  关键  刘珂  陈红 《新疆地质》2006,24(3):331-334
地震相分析技术忠实于地震信息本身,克服了地震反演技术的某些缺陷,是研究沉积相和储层预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综合利用了地震信号的各种地震信息,具有独特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Stratimagic地震相分析技术软件包实现地震道、多属性数据体等时窗/深度的层段内的地震相自动分析技术,对沙门子地区的河道展布进行了研究,侏罗系八道湾组属于扇三角洲砂体.从而更好的控制了该区主力油层的分布和连片范围,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应用碎屑岩地震相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对川中地区三叠系中、下统碳酸盐岩地震相进行了研究。地震相与沉积相的结合,通过地震剖面提供的各种参数解释环境背景和岩相条件,根据地震剖面上所通过的钻井岩相划分,使地震相、沉积相、钻井岩相分析融为一体,并在沉积和岩相研究方法上探索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牟中海  赵克斌  唐勇  杨军 《新疆地质》2002,20(Z1):83-87
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经历了从海相到陆相的发展历程,沉积了多类岩石,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丰富的地震相类型.分析研究古生界地震相划分及其特征,将有助于解决非井及覆盖区古生代沉积相特征及展布,为塔西南地区石油地质条件的评价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地震时间剖面的内部反射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等地震相标志,结合古地貌特征的研究,对周口拗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二段进行了古水流体系和沉积体系的分析。研究表明,充分利用地震信息,对在控制井少的新区寻找隐蔽油藏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塔中地区中及上奥陶统沉积相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及上奥陶统是塔中地区主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系之一。在综合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塔中地区不同沉积相的分布规律。礁滩沉积和斜坡沉积构成了台地边缘相的主体。碳酸盐台地上不同期次发育的边缘相是重要的油气储集体。它们主要分布于塔中I号断裂构造带和TZ10井构造带和塔中南缘断裂构造带上,沉积厚度相对较大。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种分布状况代表了塔中地区构造对沉积相带的控制作用。通过大量二维及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分析,发现在塔中广泛分布的丘状隆起地震相、楔状前积反射地震相和杂乱反射地震相相同样多沿主要构造线延伸,内部反射杂乱,成乱岗状反射。把已经认识的沉积相类型和这些地震相的分布特征相比较,可以确定这种地震相就是碳酸盐台地边缘相沉积体。这样,就有可能利用丰富的地震资料,预测有利油气富集的储集体的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以往油藏描述工作单孔资料在深度和广度上存在明显局限性的问题,提出了一套井震联合地质建模的方法:首先以地震精细解释的层位数据和断层数据为约束,结合测井资料建立构造模型;然后采用地震反演体的概率面在平面上作为约束,纵向上在测井曲线上分类统计各微相的概率分布曲线,在变差函数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序贯指示模拟算法模拟出储层微相的空间展布,建立沉积相模型;最后采用相控技术和地质统计学理论,分析参数区域化变量的特征,建立储层属性模型。在大庆萨尔图油田的B1DD区块进行验证的结果表明,井震资料的联合应用揭示了大量的小断层,使断点组合率提高了15%,大于2 m的砂岩预测符合率达到90%以上,提高了井间断层和砂岩的预测精度,进而提高了地质模型、尤其是井间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地震沉积学是在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沉积地质学与地球物理学相互交叉的新兴学科,在刻画薄层砂体、表征储集层和预测岩性圈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表述地震沉积学发展简史的基础上,介绍了地震沉积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研究流程;在建立精细层序地层格架基础上,重点阐述了90°相移、分频处理与频谱分解、属性优选、地层切片、地球物理反演、地震岩性解释和RGB(红色、绿色、蓝色)地震属性融合等地震沉积学关键技术以及地震沉积相实例分析。认为中国地震沉积学应该围绕不同类型沉积盆地开展油气勘探阶段地震地貌学(地震沉积相模式)和复杂(多样)地震岩性学综合研究,在油气开发阶段,充分利用RGB地震属性融合等多种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开展多种成因类型砂体构型和储集层定量表征研究。综合研究表明,地震沉积学是沉积地质学发展的新航程。  相似文献   

20.
断陷盆地陡坡带砂砾岩扇体地震反射特征--以东营凹陷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陆相断陷盆地陡坡带发育的砂砾岩扇体油气藏具有成因类型多、形态各异、岩性变化大、地震识别和描述困难的特点,主要从陡坡带砂砾岩扇体的类型和沉积特征研究入手,分析了大量的实际地震资料,总结出了陡坡带冲积扇、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和近源浊积扇4种类型砂砾岩扇体的地震相特征及地震波传播速度、振幅、频率、相干性等地震属性特征;根据其地震特征建立的地震识别模式在东营凹陷陡坡带砂砾岩扇体的油气藏勘探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