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来看.地理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类。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有关“是什么”的知识,可以被直接描述,像地理名称、概念、事实等方面构知识.如“中国的首都在北京”、“中国的疆域和面积”等。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具有逐层递进性的系列知识,与认知过程的逐步深化相关或与解决有关的地理问题相关联,主要回答有关诸如“其结果如何”、“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结果”等问题的知识。  相似文献   

2.
季涛  李成素 《地理教学》2006,(12):15-17
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也是个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以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观来看,可把地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是什么)、程序性知识(怎么办)和策略性知识(为什么)三类。陈述性知识通过听讲和阅读就可以为学生掌握或记忆,不适合也不需要学生去探究或发现。而后两类知识单靠老师的讲解很难为学生掌握,只能通过学生的探究或实践才能逐渐被体验和和内化,更适合问题探究式教学。  相似文献   

3.
一、总述知识停留于书面认知,能力则重在活学活用,但知识与能力相辅相成应是大家的共识,只不过知能转化的机制,目前尚无定论,对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最有可能转化为能力,这涉及到对知识与能力划分的不同视角,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从目前我们考试要求角度,我们可以把地理学科知识大致分为陈述性知识(又分事实性知识、原理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事实、概念、原理、规律  相似文献   

4.
李鑫林 《地理教学》2010,(24):16-17
知识教学的前提是弄清知识的类型和教学的目标要求,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甚至高效。按照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方法,地理知识可以划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不同类型的地理知识,其教学目标不同,教学策略也应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5.
地方性知识与空间治理——以苏州东山内圩治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尚意  苏娴  陈海明 《地理研究》2019,38(6):1333-1342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既是一项环境治理任务,也是一项空间治理工程,它涉及太湖沿岸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以人类学家吉尔兹关于局外人对局内人地方性知识的语义理解为学术对话观点,以苏州东山内圩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访谈法、资料分析法、对比法,寻找规划专家的科学知识与当地养殖户地方性知识的语义“原型”。研究发现:① “长度”是“合理规划养殖水塘”的语义“原型”。语义“原型”的发掘使专家在设计空间治理指标时,可采纳养殖户的地方性知识,也为养殖户理解空间治理指标、更新其地方性知识提供可能性。② 地方性知识不单由当地人创造,还在内外两类人群的互动中不断更新。在该过程中,准局外人发挥着知识对接的桥梁作用。当地人的地方性知识没有考虑宏观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而专家的全局视野会帮助当地人改进地方性知识。  相似文献   

6.
一、知识分类学习论 自二十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崛起以来,许多认知心理学家对教育领域的一些核心问题如智力、知识、技能和能力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教授提出了著名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把学习的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奠定了知识分类的理论基础。后来,其它教育心理学家如安德森、梅耶等人在加涅的知识分类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人们常说"知识是客观的",又有不少人把"客观"理解为"标准答案",甚至是"死板的教条"。这些观点或多或少影响着人对知识价值与知识美的感悟、发掘和提升,让知识仅是知识,甚至成为羁绊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负,而不能内化为智慧,成为滋养生命成长的甘露。知识是人类活动的结晶,知识都有价值,知识的美就在于其价值得到充分张扬与生长。知识会有两方面的价值,即显性价值和潜在价值。显性价值即本体价值,也可称为客观性价值,是陈述或解释某个(或种或类)  相似文献   

8.
数字地形分析(Digital Terrain Analysis, DTA)在应用时依赖于建模知识,尤其是关于所建的应用模型是否与研究区特点、数据等条件相适配的知识(称为“应用适配性知识”);由于这类知识难以形式化表达,现有的数字地形分析工具对此类知识缺乏利用,从而导致普通用户在应用数字地形分析时建模困难。针对该问题,设计了一套数字地形分析领域应用适配性知识的案例表达与相应的推理方法。以美国32个河网提取案例为例,通过交叉验证,初步表明案例及其推理应用方法适合于数字地形分析领域应用适配性知识的形式化表达与应用,该方法通过与建模环境的集成,可大幅降低数字地形分析应用建模难度。  相似文献   

9.
杨刚玲 《地理教学》2010,(17):16-18
“三位一体”是指学案、教学设计和课件三者的有机组合,合理应用,共同构建的地理课堂。在课前发放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预习教材的情况下,根据学案设置问题,进一步分析教材知识,以期理解、应用知识,初步构建知识体系。教师课前收集学案,针对学生理解情况进行教学设计,采取不同的活动形式,辅之多媒体课件教学,解决学案上的问题,拓展延伸,鼓励创新,最大程度利用资源,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地理教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地球系统科学、地球信息科学和现代地图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为指导,系统地研究和建立了面向地理特征的制图综合的指标体系和知识法则,并进行了实例应用分析。研究方法是采用地学分析和归纳、地图分析、专家咨询、GIS和遥感空间分析等方法来总结、提炼和建立制图综合的指标体系和知识法则。指标类型包括数据指标、文字说明指标、图形指标3种,共分数据库概括(即语义概括)和地图可视化概括(即图形概括)两类。知识法则在横向由几何性知识、结构性知识、过程性知识构成,在纵向按照地物的地理特征描述性知识、操作项选择知识规则、算法选择知识规则、面向专门地理要素和制图综合知识规则、面向区域制图综合的知识规则等过程和方面来组织和分类。在知识库中则按照概括条件、概括行为和概括要求(或概括水平)3个变量来组织,形成三维坐标关系的知识法则内部体系。在实例分析中阐述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交通网络图的制图综合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11.
论产业集群的知识协作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产业集群的知识协作机制包括:信任机制和知识共享机制。其信任机制表现为:集群信任的形成是企业个体(或私人)的内在利益诉求的必然结果,也是集群环境下市场选择与市场竞争监督的“社会实施”的产物;其知识共享机制表现为:集群的空间集聚与信任特征创造了“面对面交流”的有利条件,集群的社会文化特征促进集群整体默会性知识的扩散与共享,集群的网络特征加速知识外溢与创意流动,为群内企业工作人员的知识开发与创造构筑协作平台。  相似文献   

12.
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是启动思维活动的钥匙;只有存在问题,知识才有意义,学生才有求知的欲望;而知识只有围绕问题展现出来,才能被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接受,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因此,教学的任务并不在于传授给学生多少现成的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管婧婧  程诗韵  董雪旺 《热带地理》2022,42(10):1690-1700
基于地方性知识和主客互动理论,以世界自然遗产地江郎山的当地居民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遗产地居民的地方性知识、主客互动及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回答拥有地方性知识能否促进当地居民获得幸福感及如何促进幸福感获取的问题。研究表明,知识越丰富的旅游地居民越容易获得生活、工作、心理与人际等方面的幸福感,强调了地方性知识对遗产地旅游发展的重要性,且证明了主客互动能够在地方性知识与幸福感之间搭建桥梁,发挥中介的作用。文章在理论上探讨了地方性知识在居民幸福感形成中的作用,且从主客互动的视角解释了地方性知识提升居民幸福感的机理;实践上,强调培养地方性知识和提高主客互动质量在提升遗产地居民幸福感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教材中各章节的标题,一般是对该部分知识内容的概括及总结,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教材标题是可以直接用作教学标题的。但是,如果地理教师处处都套用教材标题,那样不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然,教材中的有些标题则不宜变动。  相似文献   

15.
地理教材的知识体系和其它知识系统一样,是一个不断吐旧纳新、动态开放的系统,这是由下面几个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陈丹 《地理教学》2011,(13):11-14
一、何为高中人文地理概然性知识 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在《人类理解论》中对概然性做出如下解释:“所谓概然性就是‘多半为真’的意思。这个名词的含义本身就指示出,对于这样一个命题,是有一些论证或证明,使人相信其为真的……概然性有两种根据,一种是与自己经验的‘相契’,一种是别人经验所给的证据——概然性只可以在我们缺乏知识时,来补充那种缺陷,并且来指导我们。它所表现出的各种命题,我们对之并无确知,只有相信它们为真的一种倾向。”  相似文献   

17.
首先,在教学前应对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必讲,哪些知识初中虽讲但对学生要求不高,哪些知识必须在初中适当加深和拓宽,如何精心设计教学衔接内容,重点突出必备知识,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结合初中教材的教学内容,确立拓展的尺度和深度,为学生将来高中阶段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尹继文 《地理教学》2015,(2):35-36,46
一、提高相关陈述性知识的结构化水平知识结构即知识间互相关联的方式。理想的学科知识结构,不仅反映学科研究对象本身的"事物结构",而且能促进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结构具有较知识点更强的迁移力,原理的迁移有赖于是否能掌握"结构"。学科知识的结构,能引发联想,帮助学生展开回忆,并促进知识在超越本初情境的思维中被运用,解决许多看似生疏但实际密切关联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发现结构、灵活运用结构和结  相似文献   

19.
王世文 《地理教学》2010,(12):13-14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二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内容是:农业地域的形成以及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的特点、形成条件、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教材的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该节教材以陈述性内容为主,思维空间有限,教学中如果按课本顺序让学生一种类型一种类型地学习、建构,显得枯燥乏味,课堂气氛不好,学生没有激情。  相似文献   

20.
目前高中地理新课程试用的实验教材共四套,分别是鲁教版、人教版、中图版和湘教版。各种版本的教材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又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其中鲁教版的每个教学节都由情境问题、正文、知识窗、活动等4个部分组成。如何处理知识窗,是每个接触新课程的教师都要面临的一个课题。知识窗是为了丰富和补充知识而设计的,也是为了实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而设计的,在教学中应该依据其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