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规定:凡造成我区桂北(含桂林、柳州、河池、梧州)有四个站的48小时日平均气温下降≥8℃,并同一过程的日平均气温≤7℃;桂南(含百色、南宁、玉林、钦州)有四个站的48小时日平均气温下降≥8℃,并同一过程的日平均气温≤8℃。 当桂北、桂南各有两个站或以上符合上述规定,定为广西强寒潮。 一、概况 在《寒潮年鉴》里, 1957-1975年11-3月17年中(缺1969—1970年11-3月),共出现全国性寒潮过程26次,每年平均1.5  相似文献   

2.
1 嘉鱼站冬半年寒潮天气的气候统计 寒潮是冬半年的一种大型天气过程,即北方强冷空气大规模南侵造成的剧烈降温现象。根据中国气象局规定:24小时内日平均气温下降≥8℃或一次过程连续降温≥10℃,同时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定为一次寒潮过程。  相似文献   

3.
一、概况:广西王月寒潮天气平均约四年才出现一次。此时正值早稻播种、育秧季节,一旦遇上寒潮,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烂秧,不但浪费了良种,还误了季节,使生产被动。如一九八二年王月廿五到卅日,广西出现了一次寒潮天气过程。这次过程日平均气温最低值:桂北达5.7~7.9℃,其中高寒山区达3.0℃以下;桂南9.6~10.1℃。为近五十年来,三月下旬同期日平均气温最低幼一年,桂南还创了纪录。由于这次寒害,使我区出现了较严重的烂秧天气。损失谷种达几千万斤,生产上误了一个节气。因此,总结三月份寒潮天气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1 资料与标准 根据萧山市气象站1955~1996年共42年的9月至次年4月的逐日压、温和风等三要素确定冷空气影响初日,用日平均气温过程降温幅度作为冷空气强度的划分标准。 中等冷空气:过程降温幅度5.1~7.0℃;较强冷空气:过程降温幅度7.1~9.9℃;强冷空气:过程降温幅度≥10.0℃;寒潮:日平均气温24小时降温≥10.0℃或48小时降温≥12.0℃,且日T_L≤5.0℃。  相似文献   

5.
一月上旬我区出现了一次罕见的大范围大(?)暴雨天气;一月中旬初,爆发了一次全区性的强寒潮,11—13日全区降温明显,桂北10℃左右桂南10—15℃。二月中旬初,桂南大部地区低温阴雨结束。三月除桂林地区3—8日,20~27日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12℃低温阴雨天气外,其它地区没有倒春寒天气,对春播有利。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利用500百帕60°N动能谱特征及位相角、振帽等参数的关系,对广西春季长回暖天气过程进行分折,寻找中期予报指标,对准确地预报春季天气回暖开始的日期及其持续时间,有重要意义。 一、资料来源及标准 本文把广西划分为桂北和桂南,桂北以桂林站71—84年3月至4月资料为准,桂南以南宁站71—84年2月至3月资料为推,85、86年作试报用。在上述时间内,日平均气温大于12℃的天数≥ 7天,定为一次长回暖天气过程(中间允许有1—2天,≤12℃),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寒潮强降温天气是我区冬半年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通过对我区近三十年历史资料的普查分析,规定全区六站中,有一站或以上24小时日平均气温下降10℃(48小时下降12℃)以上,为一次区域性寒潮天气过程;24小时日平均气温下降8℃(48小时下降10℃)以上,为一次区域性强降温过程。由于地理分布,年际变化和季节的不同,各站出现的寒潮强降温天气的强度、频  相似文献   

8.
根据修订后的寒潮标准,对广西近46a的寒潮天气进行统计,并对典型寒潮年进行环流形势分析。结果表明:广西近46a出现了61次寒潮天气过程,其中全区性21次,桂北区域29次,桂南区域22次;广西寒潮最早出现在11月份,最迟出现在3月份,1月是寒潮出现的高峰月;出现寒潮频率的地域分布为东高西低;历年出现寒潮的总站数略呈下降趋势,并具有2年及11年左右的明显周期振荡特征。典型寒潮年环流分析表明当极涡南掉,东亚大槽加深,乌拉尔山脊维持,冬季风的加强及中纬度西风气流是导致冷空气堆积并爆发寒潮的主要环流形势。  相似文献   

9.
1 前言寒潮是乌海地区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寒潮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强冷空气入侵后强烈降温所造成的冻害和风害。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 ,且影响范围广 ,给乌海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带来极大危害。因此 ,准确做好寒潮预报是很重要的。文中给出了强冷空气堆积时高空冷中心数值和地面冷高压值 ,分析了寒潮爆发时的环流形势 ,结合本站要素做出寒潮预报。2 乌海地区春季寒潮的气候特点寒潮的标准 :2 4小时内日平均气温下降 8℃以上或 4 8小时内日平均气温下降1 0℃以上 ,且日最低气温≤ 0℃为一次寒潮过程。 4月中旬至 5月初的寒潮对乌海地区的农牧业…  相似文献   

10.
广西寒潮天气统计特征及环流形势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根据修订后的寒潮标准,对广西近46a的寒潮天气进行统计,并对典型寒潮年进行环流形势分析。结果表明:广西近46a出现了61次寒潮天气过程,其中全区性21次,桂北区域29次,桂南区域22次;广西寒潮最早出现在11月份,最迟出现在3月份,1月是寒潮出现的高峰月;出现寒潮频率的地域分布为东高西低;历年出现寒潮的总站数略呈下降趋势,并具有2年及11年左右的明显周期振荡特征。典型寒潮年环流分析表明当极涡南掉,东亚大槽加深,乌拉尔山脊维持,冬季风的加强及中纬度西风气流是导致冷空气堆积并爆发寒潮的主要环流形势。  相似文献   

11.
2013年初桂北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Micaps资料和地面观测实况资料,对2013年1月3-5日桂北寒潮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寒潮天气过程的特点是降温快、回温慢,且过程日平均气温低;(2)此次寒潮过程的冷空气堆积过程完成后,是由横槽转竖引导槽后冷空气大举南下入侵广西,造成的桂北寒潮天气;(3)中暖下冷的逆温层结维持时间与降雪冻雨时段对应较好,逆温层结被破坏后,桂北的持续雨雪天气也宣告结束,气温开始逐步回升;(4)中低层水汽辐合及较强的槽前正涡度平流也是产生降雪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月4~6日、2月16~18日和3月12~14日广西分别出现了寒潮、强降温天气。本文从天气学角度对3次强冷空气影响过程的天气特点、大气环流特征、冷空气源地及影响路径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中高纬环流形势相似、冷空气堆积区及南下形式相同是三次过程的共性,高压脊的位置、冷空气的强度及其影响路径、南支槽造成的降水等差异是造成广西不同程度寒潮天气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一、强降温标准: 日平均气温24小时降温≥8℃或过程降温≥10℃。二、强降温预报基本思路造成我区强降温的原因主要是平流降温。分析强降温天气的天气形势,都属于冷空气在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堆积,到达一定程度时爆发南下。因此,我们把北方存在一个一定强度的冷高压作为强降温预报的起始条件,同时选用酒泉、呼和浩特(以下简称呼市)、沈阳等站的24小时变压,上述等站与本区衢州站的气压差、变压差、700mb南北温度差等作为冷空气是否会爆发南下影响本区的判别条件。  相似文献   

14.
韦春霞 《广西气象》2007,28(A01):14-15,22
2006年1月4~6日、2月16~18日和3月12~14日广西分别出现了寒潮、强降温天气。本文从天气学角度对3次强冷空气影响过程的天气特点、大气环流特征、冷空气源地及影响路径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中高纬环流形势相似、冷空气堆积区及南下形式相同是三次过程的共性,高压脊的位置、冷空气的强度及其影响路径、南支槽造成的降水等差异是造成广西不同程度寒潮天气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广西一九八八年第四季度天气的主要特点是:气温偏高,雨量偏少,我区出现严重的干旱天气,初冬霜冻旱,但时间短。一、天气概况1.气温10月、11月的气温桂北偏高、桂南略偏低;12月全区的气温明显偏高。与常年同期相比较,10月桂北大部正常略偏高0.1~0.6℃,桂南大部正常略偏低0.1~0.8℃,11  相似文献   

16.
采用广西全区86个测站的资料统计分析了广西低温阴雨(日平均气温≤12℃连续≥3d或日平均气温≤14℃连续≥5d)结束期和总日数的平均值和极值的空间分布特征,统计分析了≤8℃低温天气过程结束期的气候概况.用聚类分析方法确定出广西低温阴雨总日数和结束期的主要相似区域,总日数主要相似区域有:北部区、中部区、右江河谷区和南部区;结束期主要相似区域有:北部区、中部东区、中部西区、右江河谷区和南部区.普查分析了桂林等8个站的低温阴雨与太平洋SST、北半球500 hPa 位势高度场的相关区.  相似文献   

17.
利用阿勒泰基准气候站日最低气温资料,资料长度从1954年到2016年的春季(每年2月26日至5月31日,共计63年),以日最低气温及其降温幅度为指标,整理出阿勒泰市63年寒潮过程数据库,分析阿勒泰市近63a来寒潮过程的频数以及强度相关6个指标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1954~2016年春季(3~5月)阿勒泰市共发生寒潮天气过程226次,平均每年发生3.6次。3月平均每年出现1.8次, 4月1.1次,5月0.7次。共有17a为寒潮发生异常偏少年份,16a为异常偏多年份。3月上旬和3月中旬为寒潮天气过程发生最多的时段。(2)春季寒潮频数以每10a/0.1次的速率在递减。月际尺度上,3月和5月发生寒潮天气过程递减,4月递增。年代际1950年代最多,2010-2016年最少。(3)春季寒潮天气过程持续日数在1~7d,其中持续2d的寒潮过程最多,占春季寒潮过程的49%。持续时间在1~3d的寒潮天气过程占92%。(4)春季寒潮降温过程平均降温幅度为-12.7℃,降温幅度平均值最大在3月。最大24h、48h和72h降温幅度平均值分别为-8.9℃、-12.5℃和-14.3℃。(5)春季寒潮降温过程最低气温平均值为-11.8℃。寒潮降温过程最低气温平均距平值为-7.6℃。  相似文献   

18.
符长锋  陈世银 《气象》1980,6(2):1-2
寒潮爆发过程是多样的。冷空气强度、路径、伴髓的雨雪天气以及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下引起的降温等往往有较大差异。几股冷空气接连入侵,又会使降温过程变得复杂,所以寒潮标准不易规定得十分确切和适当。我们根据本地服务需要,把受冷空气影响,日平均气温24小时降低8℃以上(或2—6天内降低10℃以上,7天以上降低12℃以上),且最低气温为5℃以下时,称为一次寒潮过程。按照以上标准,1951—1976年冬季(11—2月)共有53个个例,平均每年约为2个。降温过程持续日数一般为2—6天(占全部个例  相似文献   

19.
寒潮是大规模强冷空气的活动过程。其主要天气特点是剧烈降温和偏北大风,有时伴有雨雪。是烟台市冬半年重大灾害性天气之一。 因为同一强度的寒潮过程对各地天气的影响程度差异很大,所以各地规定的寒潮标准往往不同。我们的标准是:因受北方冷空气侵袭,致使当地日平均气温在24小时内降低10℃或以上(或48小时内降低12℃或以上,任选一种均可),同时最低气温降至5℃或以下时,称为寒潮。我们按以上两种标准对全市10个台  相似文献   

20.
在实际预报工作中,我们对寒潮天气过程的趋势能够做出预报,但往往对其强度估计不足,对降温开始时间把握不准。本文通过对1991~1996年大连地区5次寒潮过程和2次准寒潮过程进行分析,对冷空气源地、路径,降温开始时间、持续时间,降温幅度等找出特点和规律,以便为预报提供可信的依据。11991~1996年寒潮天气概况按中央气象台的规定,由于冷空气的入侵,使日平均气温24h内下降10℃或以上,同时最低气温在5℃以下,称为一次寒潮过程;降温幅度8~9℃为一次准寒潮过程。经统计,大连地区1991~1996年共发生5次寒潮过程,其中4次在11月20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