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蔡华昌  张四昌 《华北地震科学》1992,10(2):10-19,T002
用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方法,对唐山古冶西1991年5月29、30日5.1、5.3级地震5-7度区的建筑物进行了调查,按房屋建筑和构筑物的破坏程度,划分出严重破坏、中等破坏、轻微破坏、损坏和基本完好五个等级。利用调查统计得到的破坏率、损失比,建筑物现单价、各烈度区建筑物总数,估算了这次地震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大同SXDZ199103阳高1991年3月26日5.8级地震4~7度区的建筑物进行了调查。按倒塌、严重破坏、中等破坏、轻微破坏、基本完好,划分房屋的破坏程度,求出房屋的破坏比、户均房屋数、各烈度区总户数及总房间数。根据当地建筑材料的实际价格,工时费等确定了房屋的单价,又据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颁布的震害评估细则,确定了建筑物破坏的损失比。利用破坏比、损失比、房屋单价、各烈度区房间总数对这次地震的经济损失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3.
日本竹中工务店日前成功开发出一种供建筑物使用的地震灾害预报系统 ,预计将于2 0 0 4年春投入使用。据介绍 ,系统内输入了地震基本信息 ,可以按“倒塌”、“严重损害”、“中度损害”、“轻微损害”、“无损害”等 5个等级 ,预测建筑物在地震中受到的损害程度。日本公司开发出建筑物地震预报系统@董泰  相似文献   

4.
常业军  吴明友 《山西地震》2001,(1):23-25,29
历次地震的震害表明,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与建筑物的破坏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安徽省合肥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中合肥市中市区房屋的抗震资料,用结构易损性分析方法对各类房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得出按Ⅶ度设防的建筑物遭遇Ⅶ度地震时,多层砌体房屋和底层框架砖房以轻微破坏和中等破坏为主,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基本完好为主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汶川地震地表形变带的实地测量数据为基础,结合沿实测地震地表变形剖面建筑物破坏情况的调查与测量,分析了不同地震地表变形类型及其建筑物破坏特征,定量化地讨论了地表变形梯度与建筑物破坏程度间的关系。提出无论地震地表变形表现为何种类型的断层陡坎,地表破裂、强变形局部化在宽10~30m的地表破裂带内;建筑物受损情况最直接的影响是建筑物所处地点的地表变形梯度,地表变形梯度大于0.1的地段,建筑物均完全被摧毁;地表变形梯度在0.07~0.1间的地段,建筑物遭受严重损坏,产生倾斜及强烈变形等;地表变形梯度在0.03~0.07之间的地段,建筑物可能受到中度损坏,产生倾斜及变形等,具有抗震设防能力的构建筑物一般不会倒塌;地表变形梯度小于0.03的地段具有抗震设防能力的构建筑物一般只会受到轻的损坏或基本完好。  相似文献   

6.
以汶川地震地表形变带的实地测量数据为基础,结合沿实测地震地表变形剖面建筑物破坏情况的调查与测量,分析了不同地震地表变形类型及其建筑物破坏特征,定量化地讨论了地表变形梯度与建筑物破坏程度间的关系.提出无论地震地表变形表现为何种类型的断层陡坎,强变形均局部化在宽10~30 m的地表破裂带内;建筑物受损情况最直接的影响是建筑物所处地点的地表变形梯度,地表变形梯度大于0.1的地段,建筑物均完全被摧毁;地表变形梯度在0.07~0.1间的地段,建筑物遭受严重损坏,产生倾斜及强烈变形等;地表变形梯度在0.03~0.07间的地段,建筑物可能受到中度损坏,产生倾斜及变形等,具有抗震设防能力的建筑物一般不会倒塌;地表变形梯度小于0.03的地段具有抗震设防能力的构建筑物一般只会受到轻度损伤或基本完好.  相似文献   

7.
张磊  张景发 《地震》2009,29(Z1)
建筑物倒塌是造成地震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对地震应急救援与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遥感以其综合、宏观、快速、动态的特点,为地震灾害信息调查和震害快速评估提供了一种可靠的信息源.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是针对高分辨率影像的一种新的分类方法.本文在总结遥感影像建筑物震害信息提取方法进展的基础上,将建筑物分为基本完好和毁坏两个等级.选取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的震后航片,利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来识别影像上基本完好的建筑物,计算评估区内的建筑物倒塌率.实验结果表明,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充分利用了图像上的光谱、形状、纹理等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基于像元分类方法的局限性,并且基于对象的建筑物倒塌率计算也取得了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抗震设计中结构的性能等级与设计性能安全指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根据结构的破坏程度可以将结构的破坏划分为:基本完好、轻微破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倒塌等5个阶段。根据这5个阶段,本文将结构在地震过程中的性能极限状态划分为:功能连续极限状态、破坏控制极限状态、控制损失极限状态和防止倒塌极限状态,并以此作为划分结构性能等级的标准。定义结构失效概率的自然对数的负值为设计性能安全指数,通过计算结构失效概率对各构件可靠指标的一阶偏导数的方法,求出结构的设计性能安全等级。这种方法可以考虑建筑结构构件、建筑非结构构件以及其它非结构构件的性能,而且同时可以考虑结构系统总体效应的影响,因而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结构的抗震性能等级。  相似文献   

9.
人们在进行震害调查、烈度评定、震害预测等工作中,无不要涉及建筑物的破坏等级。这些等级一般都是用语言给出的,比如“基本完好”、“中等破坏”、……等等。这是典型的模糊概念,无论从工程破坏的情况来定义它,还是从修复难易的程度来定义它,甚或用修复费用等经济指标来定义它,都是无法做到明确无误、清晰明白和界线分明的。因此,运用模糊数学来研究和处理与之有关的问题就是十分自然的。为了对于涉及震害等级的震  相似文献   

10.
土坝的地震易损性和震害速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搜集了我国近年来几次大地震时处于5~10度地震区内的180座水库土坝的震害资料,经分析后把影响震害的因素定为坝高、“水深比”、地基条件、地震烈度;震害等级取为“严重”、“较重”、“轻微”、“完好”。分别给出了适用于地震危害性评估时表示土坝地震易损性的震害概率矩阵,和适用于用确定性方法快速评估震害等级的表达式。最后给出了某土坝用两种方法进行震害评估的例子.  相似文献   

11.
尽管在世界上许多地震区实行了现代建筑规范,但一些未按规范建造和在规范制定前建造的建筑物在地震之后仍遭到破坏。这样,一次地震后一些房屋结构的倒塌经常造成许多人在室内伤亡。正如最近《全国地震工程研究中心通报》上所述的那样,“遗憾的是,对倒塌建筑物使用的搜寻和营救方法还处在非常低的发展水平”。据报道,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由于倒塌时间突然,更重要的是没有可控制的现场环境,因此很难对新方法的效果进行令人满意的研究。当然,搜寻和  相似文献   

12.
在丽江7.0级地震中,丽江县城大研镇遭受到8度地震破坏,死亡77人,死亡率为万分之十二点五,房屋破坏,室内财产和生命线工程的直接经济损失总计为7.86亿元,相当于丽江全县近两年的工农业总产值,在县城中,按8度抗震设防的砖混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建筑和生命线工程经受住了这次七级地震的考验,大多为基本完好和轻微损坏,而大量民族形式的穿斗木构架土坯围护墙房屋破坏较为严重,在重建家园中应采取抗震措施。  相似文献   

13.
据塔斯社报道:……对结构的某些结点采取弱化措施,用此结构建成的建筑物甚至能在强烈地震时保持完好。这种积极的防震系统是由塔吉克地震学家研制并采用的。非凡的构想的重要依据是:支座、嵌入件及其它小型构件的初始破坏会切断(结构的)刚性联结,同时会使通常出现的整个建筑物振动逐渐增强的现象停顿下来,从而使建筑物能保持几乎不被损坏。其次,这些被损坏的振动“限制件”也不难修复。  相似文献   

14.
震后建筑物倒塌造成人员埋压,快速的搜索与营救是有效减少伤亡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研究震后典型建筑物倒塌类型,从建筑物垂直和水平破坏角度出发,提出一套三级分类体系,并对每类倒塌建筑物的受力及生存空间进行讨论。同时结合大量文献及汶川地震救援案例资料,重点分析总结各类建筑物救援时的路线选择、救援通道建立、被困人员施救等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5.
汶川8.0级地震北川县城区灾害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汶川8.0级特大地震,震后作者深入地震重灾区开展了震害现场调查工作。利用现场调查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分析了极震区北川县城区的震害现象,发现山坡和河岸滑坡、断层地表破裂以及柔底层结构底层破坏所导致的结构严重破坏和倒塌是城区的主要震害现象,同时看到仍然有一些砌体结构建筑震害较轻,处于轻微或中等破坏,甚至基本完好状态。这些震害现象展示了山区地震灾害的基本特征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地震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自然灾害。地震灾害主要是由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以及伴随的次生灾害造成的。1990年2月10日凌晨,常熟—太仓之间发生5.1级地震,据15个受灾严重的乡统计,总计损坏房屋10.66万余间,其中农房损坏10.36万余间,占损坏房屋总数的97%,农房损失折价7251万元,占灾区经济总损失1.33亿元的54%,可见,即使是中强地震,由于建筑物的结构、建筑材料和施工质量等原因也能造成相当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国地震活动已进入新的活跃期,有7个地区被列为  相似文献   

17.
为精准识别贫困山区农居房屋结构现状完好程度,本文开展略阳县境内41894栋农居房屋抗震现状实地调查,搜集整理域内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强度,统计分析域内各行政镇(办)经济水平、农居房屋抗震结构类型和震害等级,预测震害矩阵,计算平均震害指数,并评价抗震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域内农居房屋抗震结构类型包括土木结构、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域内农居房屋在VI度地震作用下基本完好的比例为74.04%,在VII度地震作用下发生轻微破坏以下震害等级的比例为83.45%,在VIII度地震作用下发生中等破坏以下震害等级的比例为85.46%;域内农居房屋在地震烈度为VI、VII、VIII、IX、X度时的平均震害指数分别为0.13、0.23、0.32、0.49、0.71,抗震性能较差,不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10年海地MW7.0地震震后获取的机载激光雷达(LiDAR)三维点云数据,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选取受损程度不同的典型建筑物点云数据,比较分析倒塌建筑物与完好建筑物点云数据的高度、坡度和法向量等分布特征,提出了用建筑物点云高度均值偏离度、屋顶面坡度值以及法向量与天顶方向夹角等因子判定建筑物破坏程度.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高度均值偏离度因子对单个建筑物的破坏部分识别效果较好,屋顶面坡度值因子可以识别建筑物破坏部分的边缘,点云法向量与天顶方向夹角因子能够较好地识别大范围区域内的建筑物破坏情况,因此上述判定因子均能在一定情况下表征建筑物的破坏情况.  相似文献   

19.
2022年9月5日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相关台站记录到水平向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达到891cm/s2,竖直向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175cm/s2,地震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建筑物倒塌。为进一步了解本次地震对建筑物破坏作用,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SAUSG2022,对震中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在泸定地震动作用下,该建筑物损伤严重,有倒塌风险,损伤部位与损伤程度与现场情况基本相符。而采用隔震技术后,分析结果表明在泸定地震动作用下建筑物损伤轻微。  相似文献   

20.
翟永梅  王森  沈祖炎 《地震研究》2011,34(2):227-232
根据建筑物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面”的特征,对差值法提取倒塌建筑物技术进行改进,将多阈值分割、类别筛选和数学形态学运算等概念引入差值法后处理过程中,提出基于区域的差值分割提取技术,并将新方法引入到完好建筑物的提取.通过对汶川地震中都江堰市某个街区进行计算,使用改进后的新方法进行评估,并与面向对象的方法和目视判读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