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是林业部于1994命名的全国首批十个科技兴林示范林场、自治区林业局直属的国有大型林场。多年来,林场科研与科技推广工作围绕“以提高林场当家树种桐棉松和传统经济林八角的生产力水平为中心”来开展工作,积极探  相似文献   

2.
<正> 北京市西山试验林场位于首都近郊区小西山,始建于1952年,是以经营风景林为主的生态公益型国营林场,全场经营面积近6000公顷,林木覆盖率87.3%,为建国后营造的人工林,是华北石质山区及太行山山系造林绿化成功的典范。1994年10月被原林业部授予全国科技兴林示范林场的称号。  相似文献   

3.
孙庆祥  周华荣 《干旱区地理》2020,43(5):1327-1336
以阿尔泰山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通过利用空间分析的方法对阿尔泰山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处理分析,得到了阿尔 泰山不同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和阿尔泰山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阿 尔泰山森林生态服务价值量为 47 957.79×106 元·a-1,价值量的大小为:涵养水源>固碳释氧>保护 生物多样性>净化大气环境>保育土壤>积累营养物质,其中涵养水源是主导服务功能;不同林 龄的生态服务价值量呈现为:成熟林>过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按照林场划分,各个林 场的生态服务价值呈现富蕴林场>阿勒泰林场>新疆阿尔泰山两河源自然保护区>布尔津林场 >青河林场>哈巴河林场>福海林场的顺序。  相似文献   

4.
小陇山林区总经营面积82 87万公顷 ,由秦岭西段、关山南段和与之不相连接的部分秦岭山地组成。行政区跨三地 (市 )、八县 (区 )。以秦岭为界 ,有 7个林场处黄河流域 ,其余 1 4个林场处长江流域。一、人工林现状及生长状况为培育和发展森林后备资源 ,提高森林质量与效益 ,改善生态环境 ,经过历届领导与职工近4 0年的不懈努力 ,依沟系为体系 ,在宜林荒山、灌丛、疏林地、采伐迹地、次生林改造迹地 ,营造了以油松、华山松、落叶松为主 ,及少量云杉、水楸、枫杨等人工林 2 1 2万公顷 ,总蓄积 35 0万立方米。日本落叶松、华北落叶松等树种 ,经 …  相似文献   

5.
20 0 1年 ,山西省委、省政府为了加快林业建设发展步伐 ,改革营林体制 ,动员全社会方方面面力量 ,积极参与办林业 ,实施六大工程 ,实现林业的跨越式发展 ,改变生态状况 ,实现山川秀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出台了《关于加快民营林业发展的意见》 ,运城市委、市政府也提出了民营林业发展的比重要占到整个林业比重的80 %以上 ,成为全市林业建设的主体和骨干。 2 0 0 2年 ,盐湖区人民政府和林业局顺应林业发展的要求 ,结合本辖区国营解州林场发展状况 ,引深国营林场改革 ,转换林场经营机制 ,实行国有民营 ,将解州林场的经营权交给运城市绿色林业…  相似文献   

6.
以云南省一平浪林场为研究对象,以Forest Simulator BWINPro为工作平台,通过建立云南松等主要造林树种的生长模型数据库,实现20年生云南松林动态生长经营模拟。结果表明:该模拟系统可以无缝衔接多树种的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对云南松林生长经营从单木和林分两个层面进行可视化展示。应用森林经营模拟技术,可实现林分生长以及未来状态的可视化模拟,实现林分动态监测,为不同时期云南松林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向来以体制完善、与时俱进著称。本文以纽约为例,分析其城市规划的特点及其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并指出其对上海城市规划的借鉴意义。纽约的城市规划主要具有前瞻性、整合性、导向性和广泛性等特点,它对上海的借鉴意义主要有:从功能主义规划模式转向以提高生活质量为核心的规划模式;从产业城市规划转向循环城市规划;从单个城市规划转向城乡统筹规划及都市圈规划;从郊区化扩张转向紧凑型城市规划和建设;规划实施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参与。  相似文献   

8.
为了发展多种成分经济,实现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与跨越式发展,天马国有林场按照“三个有利于”的精神,积极实施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效益林业的战略,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原则,引进股份机制,集资营造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四年来共筹集资金125.9万元,营造短周期速生桉树173.4公顷,化解了林场资金短缺的难题,促进了速丰林基地的建设,在国有林场经营中创先非公有制林业,为国有林场经营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1选准投资发展项目。正确选择投资发展项目是事业成败之关键。国有林场发展股份项目应因地制宜,因场而异,…  相似文献   

9.
论建设生态城市的立足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生态城市的内涵、结构组成、功能及特点等生态城市有关的基本理论分析入手,探讨建设生态城市的理论依据.在分析中国建设生态城市所面临的问题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建设生态城市的基本立足点,可以概括为:(1)以城乡共同发展为准则;(2)以加大科研投入,提高教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为先导;(3)以生态修复为基础;(4)以发展循环的经济为核心;(5)以加强环境立法,提高环境管理效率为手段.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学生熟悉的县城为真实情境,从空间视角认识其空间位置与空间结构;从时间视角分析其空间结构的发展与演变。教学过程以“点”“线”和“面”线索作为组织教学的明线;以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理念为组织教学暗线。  相似文献   

11.
以长三角城市群30个地级市市区为研究单元,从要素流动的动态视角,建立要素流的数理模型,借助于ArcGIS软件,对长三角城市群内城市的经济流、交通流和信息流的强度和方向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运用赋值法对3种要素流总量进行评分,并进行空间层级划分。得出核心区(包括上海、江苏沿江八市、环杭州湾地区等地市)和辐射影响区(位于长三角两翼的地市)。基于城市间的空间联系特征和城市群的空间层级结构,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发展布局提出进一步引导和规划,即上海为核心,苏州、南京、杭州、合肥和徐州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构成以沪宁合、沪杭、沪徐和沪温为4个发展轴的反“K”字型的空间形态,依据城市区位和要素联系特征,将城市群进一步划分为6个城市组团,形成以中心城市为增长节点、以发展轴为联结线、以城市组团为发展域的“点―线―面”有序发展的空间互动格局。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及实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循环经济就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经济发展新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形态;是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的先进经济模式。从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结构和指标体系入手,引入研究实例,对吉林省未来五年发展循环经济进行了全面规划。  相似文献   

13.
雅长林场始建于195 4年,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直辖的大型国有林场,场部位于乐业县花坪乡,地跨广西百色市的乐业、田林二县,东面与乐业县的花坪、雅长、逻沙三个乡相邻,南面与田林县的百乐、平山乡接壤,西和北面隔南盘江、红水河与贵州的册享、望漠两县相望。全场总人口2 0 84人,其中在职职工70 1人,离退休16 0人,家属12 2 3人。全场总经营面积72 36 7.0公顷,其中有林面积5 6 773.3公顷,森林活立木蓄积2 2 2 2 0万立方米,树种以细叶云南松为主。林场在1995年前木材出售是主要的经济来源,1995年后可采伐森林资源锐减,整个林区又被划为水源…  相似文献   

14.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有助于旅游型传统村落系统解决生态环境污染、社会文化变迁、传统村落原貌消退等问题。以北京市6个传统村落为案例地,综合运用熵权层次分析法、情景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通过利益相关者的感知评价结果来探讨旅游型传统村落的绿色发展未来变化特征,并基于此构建旅游型传统村落绿色振兴模式。主要结论如下:(1)从绿色发展情景方案来看,基准发展情景、经济振兴情景和绿色振兴情景方案的具体特征和目标函数不尽相同;(2)从利益相关者对情景方案的感知评价结果来看,不同情景方案下的案例村落绿色发展情况存在不同程度的嬗变,但无论对于何种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的传统村落来说,绿色振兴情景方案均是最优选择;(3)构建了以绿色经济为关键、以传统文化为核心、以生态文明为基础、以村落社区为主体、以外部政策为保障的五位一体的旅游型传统村落绿色振兴模式。本研究成果有助于丰富绿色发展和乡村旅游理论,可为旅游型传统村落的绿色振兴提供理论参考与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5.
苏州市城市物流空间格局及物流企业发展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物流已由单一考虑运输、仓储等环节向系统化、均衡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关键因素。本文以苏州市为研究案例,从区位优势、经济基础、经济结构以及物流资源等方面分析苏州城市物流的发展现状;引入“轴-辐”(hub—and—spoke)理论,构建苏州“一轴五辐”物流空间优化体系;探讨苏州市物流发展的路径选择;提出苏州市专业化物流企业发展模式,以推进苏州市物流产业的发展。提升苏州市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6.
席建超  葛全胜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11):1449-1457
建设“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是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导向。“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的提出意味着“旅游长江”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中国区域旅游业发展而言,其价值为:①从空间维度看,首次实现从“区域旅游”向“流域旅游”的空间拓展;结合城市群崛起,联动未来以跨区域完整的地域自然山水和文化生态单元,将形成中国区域旅游发展空间的主干骨架。②从时间维度看,首次实现了旅游业发展从区域“支柱产业”向“全局战略性产业”提升,使得区域旅游业发展向同时兼具“产业”和“事业”特征的旅游业本源属性回归。③从对外开发合作看,首次实现了“国内区域旅游发展”和“对外国际开发开放”的联动对接。以国内开发促进国际合作,以国际合作推进国内外统筹联动式开发模式开始形成。这种流域性区域旅游发展模式,也催生出一系列区域性的的研究命题,结合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国家区域重点发展战略,这些命题主要包括“旅游业发展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融合发展”、“城市群旅游与生态功能区旅游对接协调”、“城市群旅游业一体化整合提升”、“生态功能区旅游主业化改革推进”、“沿海、沿边旅游业国际化开放对接”、“流域性旅游业综合治理”等。  相似文献   

17.
<正> 于1978年召开的第八届世界林业大会(主题为“森林为人民”)以后,林业的焦点已经从传统的生产性林业转移到以农村综合发展为主的林业活动上。以东南亚国家为代表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采取林业与农村社会和经济综合发展的林业经营模式——社区林业为其林业发展战略,注意吸收当地社区和  相似文献   

18.
区域物流中心(城市)空间体系及驱动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流中心城市空间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物流枢纽城市为核心,以具有经济优势和物流组织条件的边缘城市为支持而构成的空间有机体。本文以安徽省为例证,建立物流巾心(城市)模糊区间层次(IGJAHP)综合评判模型,测算安徽省17个城市的物流发展水平,评判物流中心(城市)的等级;探讨物流中心(城市)的功能及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引用“轴-辐(hub—and—spokes)”空间理论,构筑以芜湖-合肥为双核心,以蚌埠、阜阳、安庆等为支持的区域物流中心HS空间格局;最后,从商流中心、交通网络、内外部经济效益以及物流技术等诸方面,探讨物流中心(城市)空间体系演进的驱动机理,以期推动安徽省区域物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与ESDA方法,以县域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选取1997-2009年数据,从时空视角分析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发展的演变特征。从时间角度看,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发展呈现总体差异持续扩大、发展速度不均衡化趋势;从空间角度看,全局Moran′s I指数显示,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发展总体空间集聚效应较弱,局部Moran散点图则进一步揭示了各地级市对周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存在较强的极化效应,仅合肥、芜湖、马鞍山地区产生空间扩散效应,但扩散的强度和范围较小。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统筹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议,从而更好地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正>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华北林业实验中心(原林科院九龙山林场,下称华林中心)地处京西门头沟区,现有在册职工72人,经营山区林地约1867公顷。其场部所在地四涧沟地区山地面积约13公顷,海拔140~200米,东临永定河水库,西靠九龙山顶峰,山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