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国内石油需求急剧增加,我国管辖海域内海上石油勘探开发项目越来越多,溢油事故频频发生,对海洋环境、海洋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文章论述了溢油事故带来的危害,并对现阶段我国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溢油事故的管理体系进行梳理和分析,指出我国现阶段在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溢油事故的应急管理中预防、监管以及处罚和损害赔偿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突发性海洋油污染事故发生后,能否迅速有效做出溢油事故应急反应,对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起到重要作用.文章从溢油应急技术和应急管理层面上指出我国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从溢油应急响应体系关键技术研究、油指纹库建设、溢油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完善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我国溢油应急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原油泄漏事故的分析与思考,针对我国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存在的溢油风险,从应急响应体系、监视预报技术、应急处置技术、损害赔偿基金和行政监管与政企合作等不同方面,探讨了我国深海溢油的防治管理对策,以期为我国海洋石油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以及深海溢油污染的防治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原油泄漏事故的分析与思考,针对我国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存在的溢油风险,从应急响应体系、监视预报技术、应急处置技术、损害赔偿基金和行政监管与政企合作等不同方面,探讨了我国深海溢油的防治管理对策,以期为我国海洋石油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以及深海溢油污染的防治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海上溢油数值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中国是海洋大国,近年来,海上活动持续增多,发生海上溢油事故的风险随之加大,海上溢油污染事故一旦发生,如不得到及时控制,必将严重损害中国近海海洋环境.为了完善中国海上溢油应急反应体系,提高中国处理重大海上溢油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开展了海上溢油污染应急技术研究.本文综述了溢油预测模型的发展过程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包括:溢油...  相似文献   

6.
为保护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以及更好地开展海洋溢油污染防控工作,文章调查并整理1974—2018年我国近海沿岸发生的50 t及以上海洋溢油事故资料,并从溢油次数、溢油总量、年际变化、区位分布、发生原因、油品类型以及同期相关经济数据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海洋溢油事故资料的综合性分析可为新时期海洋溢油污染防控工作提供重要依据;研究期内有效统计海洋溢油事故共117次,溢油总量达到186 105 t;溢油事故数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连续大规模溢油出现在1996—2005年;山东溢油事故的发生次数最多,广东溢油事故的溢油总量最大,福建和环渤海水域受灾点较多;船舶碰撞是溢油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而非船舶性原因的海洋溢油过程更加难以控制,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巨大;柴油、燃油和原油为主要溢油油品,新时期海洋溢油油品向多元化转变。  相似文献   

7.
闵健 《海洋世界》2009,(11):76-76
2009年10月21日上午9时。“中国海监21”船在执行渤海石油勘探开发活动定期巡航执法第二航次过程中,在东营港附近海面发现溢油,立即上报北海总队,北海总队随即启动三级溢油应急响应机制.中国海监第一支队立即派出执法人员19人,执法车辆5台,执法船舶2艘与北海监测中心监测人员7名,从青岛、天津和烟台三处赶往溢油现场,对该泄漏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相似文献   

8.
海上溢油数值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海洋大国,近年来,海上活动持续增多,发生海上溢油事故的风险随之加大,海上溢油污染事故一旦发生,如不得到及时控制,必将严重损害我国近海海洋环境。为了完善我国海上溢油应急反应体系,提高我国处理重大海上溢油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海上溢油污染应急技术研究已经得到开展。本文综述了溢油预测模型的发展过程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包括:溢油扩展模型、溢油漂移模型、油粒子模型和溢油风化模型等。这为进一步开展溢油预测和溢油污染应急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航运经济的发展,溢油污染对海洋环境及经济社会的威胁越来越大。一旦溢油事故发生,正确的应急处理措施非常重要,若不能及时将油污从海洋中清除,溢油破坏的范围会很快扩大,且所造成的破坏在短期内很难恢复。介绍常用的溢油应急处理方法及其适用条件,探讨如何能抓住时机,及时有效地清除溢油,将溢油对海洋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三维元胞自动机模型,对海洋溢油过程进行了模拟,对风流、水流等水平方向的影响系数进行了改进。考虑了蒸发、垂直扩散、岸边附着、溶解、乳化等因子的影响,并且引入乳化含水率将乳化因子进行实际量化,构建了海洋溢油模型。并以"Deep Spill"的溢油实验为基础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 Kappa系数达到0.902,与实际相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本文对海洋溢油事故进行预测模拟,为提出合理有效的应急预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马丽  李吉鹏  陆志强 《海洋通报》2013,32(1):113-120
海洋溢油事故多以小型溢油为主,采用简易评估方法对小型溢油事故生态损害快速、高效的评估,对及时进行海洋生态损害赔偿、补偿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溢油生态损害概念及补偿适用范围的分析,明确了简易评估法的适用范围,提出了一些衡量简易评估方法有效性的指标标准,并分别对华盛顿州“索赔公式法”、佛罗里达州“直接计算法”和溢油生态损害快速预评估模式3种典型的简易生态损害评估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为了使简易评估法在实践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提出应在溢油专项基金的建立,预警系统及应急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损害评估方法的改进和发展,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损害评估信息系统功能完善5个方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12.
海洋溢油溯源数值模拟可以为海上溢油事故的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对确定溢油事故的泄漏源和责任方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概述了海洋溢油溯源数值模拟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分析了包括对流扩散过程的逆运算、受体模式、粒子追踪模式和垂向溯源方法等在内的四类数值模拟方法的基础理论和研究进展。同时,归纳了三种常用的溢油溯源数值模拟结果分析方法,并给出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对应的适用条件。在分析海洋溢油溯源数值模拟方法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初步探讨面临的挑战。这对全面理解溢油溯源数值模拟方法的理论和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并可为相关工作和后续数值模拟方法的改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溢油是严重的海洋灾害。我国是海洋大国,港口和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众多,海上航线复杂,运输繁忙,发生海上溢油事故的风险较大。文章就海上溢油污染风险分析、溢油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和建立海洋生态环境污染预警机制的必要性及原则与基础工作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船舶运油数量不断上升,溢油事故日益多发。船舶溢油事故发生后,必然要对其采取应急反应措施,而我国船舶溢油应急反应机制的资金来源缺乏制度保障。在借鉴国外做法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关于船舶溢油应急反应机制的资金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1971—2011年期间发生在我国沿海海域内溢油量在50t以上的海洋溢油事故数据的收集调查,分析了海洋溢油事故的年际变化、事故原因、油品种类、事故发生地区、事故等级等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1971—2011年我国50t以上海洋溢油事故共发生81起,溢油总量为49 667t;碰撞是造成海洋溢油事故的最主要原因,占总溢油次数的48.2%;污染物类型主要为燃油、原油和柴油;广东省和山东省是发生溢油事故的大省;特别重大溢油事故发生频率为0.32次/a。  相似文献   

16.
我国沿海港口船舶溢油事故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近几年我国和世界范围内船舶事故的资料统计,从事故船舶类型、事故发生海域、事故成因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沿海港口船舶溢油事故发生特点,并针对目前国内沿海港口溢油应急措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沿海港口船舶突发性溢油事故的应急、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建立切实可行的深水溢油应急处置技术是我国南海区域深水油气开采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文章通过对墨西哥湾溢油事故中溢油分散剂使用的综述,提出了深水溢油应急处置技术中溢油分散剂使用技术和对环境影响所需要关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溢油应急处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海洋溢油风险区划是海洋溢油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风险区划可为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提供管理依据。文章在海洋溢油风险系统研究和溢油污染事故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辽东湾海洋溢油风险区划指标体系和风险量化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获得了辽东湾海洋溢油风险区划图。在分析辽东湾海洋溢油风险区主导因子和风险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风险区的防范对策,为区域海洋溢油风险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鉴于我国溢油事故风险的增加,强调完善海上溢油应急反应体系的必要性。通过中美海上溢油应急管理的对比研究,提出对我国海上溢油应急体系建设的4点建议:加强海上溢油应急反应立法工作;建立国家、区域和地方三位一体的溢油应急体系;完善溢油赔偿基金的使用制度;加快溢油应急公司的市场化运营。  相似文献   

20.
渤海海域油气开发和输运活动频繁,溢油风险源较多,无主漂油事件时有发生。本文采用海洋溢油溯源数值模拟方法对山东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即长岛保护区)进行了污染风险分析。利用非结构有限体积法海洋模式(Finite-Volume Community Ocean Model,FVCOM)模拟了渤海海域的潮流,结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5风场资料,通过一次真实溢油事故的后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将该方法应用在长岛保护区的溯源模拟中,评估月平均统计条件下保护区整体污染危害风险。研究表明,溯源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提供对保护区造成危害的溢油来源区域及溢油对保护区造成污染影响的概率等信息,可为保护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