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贵州省夏旱特征及分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刘雪梅  宋国强 《高原气象》1997,16(3):292-299
干旱是贵州省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应用夏旱强度指数和修正的帕尔默指数及降雨量等其它指标,对贵族夏旱的类型、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地区分布、易发生时段和垂直变化等特征作了系统的研究,总结出贵州夏旱的主要特征并进行了夏旱分区。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夏旱强度指数和修正的帕默尔指数对贵州夏旱的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干旱类型,地区分布进行详细分析,得出贵州夏旱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特点,提出了减轻夏时造成的损失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贵阳市夏旱发生的气候规律及大气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茜  程李 《贵州气象》2006,30(4):20-22
分析贵阳市夏旱的发生规律,给出了贵阳市夏旱分区图,并指出其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变化的特征,针对重夏旱年份和无夏旱年份的大气环流基本特征进行初步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许炳南  张弼州 《贵州气象》1993,17(4):15-23,25
本文利用全省现有87个气象台站1951~1991年雨量资料,对夏旱的地区分布,年际变化、区域性夏旱时段、较重与较轻夏旱年等统计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较全面地总结了夏旱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5.
姜修萍 《贵州气象》2005,29(2):26-27
在夏旱时段分级标准的基础上,对修文县夏旱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系统分析,为防旱抗旱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铜仁地区夏旱发生的频率、特点、发展趋势及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提出了防旱对策。  相似文献   

7.
湄潭县夏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防御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仁莉 《贵州气象》2009,33(1):23-24
利用湄潭县气象站1951--2000年资料对夏旱的成因、发生频率、地理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夏旱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8.
吴哲红 《贵州气象》1999,23(1):16-17,32
统计分析了安顺1955-1996年夏旱及其天气环流背景,并计算了夏旱指数,指出安顺夏旱与中高纯及副热带环流密切相关。并提出了统计分析过程中遇到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利用1951-2014年全省46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建立了吉林省夏旱和春旱对玉米产量影响评估模型.结果表明:吉林省西部地区的夏季干旱与产量之间呈线性关系,气象产量随夏季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减少;其他地区夏旱与产量大多呈二次或三次曲线关系,当干旱指数接近或达到中等干旱时,气象产量达到峰值点;春旱不是影响气象产量的主要因素;对于中西部地区,当出现轻旱时,发生在作物需水临界期的干旱年份的减产频率并不高于发生在其他时期;对全省来说,当发生中等程度以上的夏旱时,往往也出现作物需水临界期干旱;发生中等程度夏旱的减产频率,并不比发生轻度夏旱的减产频率高;当发生严重夏旱时,减产频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该文运用统计方法对安顺市近45 a夏旱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各种夏旱出现的大致机率,并经过初步分析和应用他人对贵州夏旱的科研成果,给出安顺市夏旱的环流背景和主要影响系统,对今后夏旱的预报工作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梧州市5个代表站1961~2008年的气温、降水资料,用降水距平百分率(R指标)的干旱等级划分方法,并引入考虑气温的P指标对干旱等级进行划分,揭示区域内夏旱发生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梧州夏旱频次高,夏旱存在自身的周期性和连续发生的规律,在地理分布上为中南部重于北部。并据此初步探讨夏季干旱的成因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金建德 《贵州气象》1996,20(6):22-24
本文分析了铜仁地区夏旱的气候特点,从大气环流,地理,人类活动等因素探讨了形成夏旱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干旱是植物生长关键期内土壤有效水份供应不足的现象.眉山市为农业大市,以水稻生产为主,同时又是多种优质水果商品生产基地,因而夏旱的发生对本市的农业经济会造成极大的危害.本文着重分析夏旱这种气象灾害的气候规律和特点,并建立了长期预报模式,以此提高决策服务为目的.  相似文献   

14.
徐卫红 《四川气象》2004,24(4):14-15
干旱是植物生长关键期内土壤有效水份供应不足的现象。眉山市为农业大市,以水稻生产为主,同时又是多种优质水果商品生产基地,因而夏旱的发生对本市的农业经济会造成极大的危害。本文着重分析夏旱这种气象灾害的气候规律和特点,并建立了长期预报模式,以此提高决策服务为目的。  相似文献   

15.
利用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对1986—1994年4—6月北半球500hPa环流进行波谱分析。通过分析研究超长波系统的演变特征,认为四川盆地夏旱与东亚地区冬、夏季风的转换进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寻找出某些有指示性意义的长、中期预报指标。同时,归纳出夏旱持续期和转换期(结束期)的500hPa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6.
黔东南州近半个世纪夏季干旱气候变化分析及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8—2003年贵州省黔东南州16个气象站6~8月逐日降水资料,对黔东南州近半个世纪的夏季干旱变化作了较全面的分析,简要分析20世纪90年代夏旱分布特点与80年代夏旱分布的差异;并根据大气环流特征和小气候相关关系,找出6条预测黔东南州夏季干旱指标,即8月平均气温、春季冰雹天气过程、4月份冰雹天气过程、冬季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太阳黑子相对数等因子,作黔东南州长期天气气候趋势预测,历史拟合率和实际使用准确率较高。对贵州省黔东南州夏季干旱气象灾害天气气候趋势的预测预报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利用台江县历史天气资料、3月逐日14时气压、温度的变化及省、州数值预报产品,对夏季发生干旱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找出台江县夏旱天气变化特征及预测指标,并得出其预报方法,对预测台江县夏季发生干旱程度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人工增雨天气气候背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曾光平  冯宏芳  朱鼎华 《气象》1998,24(3):28-3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雷达、卫星等探测资料分析福建省夏旱期间气候特征和人工增雨潜力,为开展人工增雨提供物理依据。分析结果表明:夏旱期间内地两个旱区人工增水条件优于沿海两个旱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思南县1950—2008年气象资料的整理分析,掌握夏旱天气的分布特点及形成规律,并提出科学、合理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利用Morlet小波分析了1951-2004年贵阳市夏旱强度指数时间序列的小波变化特征,揭示了夏旱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借助小波方差分析和Yamamoto突变点检测等方法,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周期振荡和突变点。结果表明:夏旱强度指数序列在1982年前变幅较大,之后变幅有所减下;在整个时间域内,贵阳夏旱变化以5.3a、10.5a和28a周期振动最强,方差分析进一步表明,28a周期振荡为主周期,10.5a和5.3a为次周期;小波变化28a时间尺度的突变点发生在1957、1970、1984、1997年,旱涝交替出现。同时,对重夏旱和轻(无)夏早年对应500hPa环流分析可知,严重夏早年西太平洋副高势力较强、偏西,东亚夏季风强度偏强,东亚大陆盛行西风环流,有利于我国夏季Ⅰ类雨带出现,贵阳市干旱少雨;夏涝年西太平洋副高势力较弱,脊线位置明显偏南,东太平洋上空对流强,东亚大陆纬向环流波动较大,西风环流明显偏弱,通常中国夏季雨带位置偏南,贵阳市为多雨,旱情较轻或无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