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CT与MRI在松果体囊肿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5例病例均做CT检查,3例同时做CT与MRI检查,其中2例行CT与MRI增强检查结合文献资料加以分析和总结。结果:CT扫描5例囊肿均位于松果体区,呈类圆低密度区,边界光滑锐利,CT值为12-16HuMRI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表现为高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仿。结论:CT和MRI对松果体囊肿的诊断有重要的作用,为其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X线、CT扫描技术,对原发支气管瘤的各种组织类型在X线及CT中的表现进行了观察,分析了其位置、大小、边缘、钙化、空洞和转移情况,阐明了胸部CT是肺癌时诊断肺门和纵隔侵犯的更佳方法,较X线有很大优越性。X线和CT相结合对原发支气管癌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是研究额、筛窦粘液囊肿X线和CT表现,并探讨其在诊断鼻窦粘液囊肿方面的价值。方法粘液囊肿患者12例,共15个粘液囊肿,所有患者都行X线平片检查和CT检查,结合手术对照分析额、筛窦粘液囊肿的X线和CT表现。结果 9个粘液囊肿发生于筛窦, 6个粘液囊肿发生于额窦。 X线表现: 15 个粘液囊肿都表现为窦腔透亮度的减低,不同程度的窦腔扩大,骨质变薄及窦壁骨质的吸收、破坏。CT表现:11个粘液囊肿表现为低密度,3个表现为等密度,1个表现为高密度(同面部肌肉密度相比)。4例行CT增强扫描,3例显示囊肿周边粘膜环行强化而中央无强化。15个粘液囊肿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窦腔膨大、骨质变薄,囊肿轮廓光滑完整,其中9个粘液囊肿可清晰显示骨质的吸收、破坏,囊肿突入到邻近结构。结论是CT检查能准确、全面显示鼻窦粘液囊肿的骨质改变,又能显示其特征性影像表现,对于粘液囊肿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X线,CT与ECT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是探讨X线,CT与ECT对各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值与评估,材料和方法采用了对8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中,晚期在此三项检查中的不同表现做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得到X线对早期改变无特征,对小于0.3cm以下的囊变易漏诊,CT对早期病变的诊断较X线优越,但ECT在股骨头坏死最初数周期既可呈放射性缺损“冷区”。结论是早期病变ECT为最理想的检查手段,中晚期病例,X线对病变分型有帮助,CT做诊断的特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23例甲状腺癌和腺瘤的CT表现,讨论了CT诊断和鉴别诊断,甲状腺癌呈分界不清的软组织密度包块,密度不均匀,甲状腺腺瘤要据其CT表现为二个类型:(1)囊性型,(2)实质型。甲状腺癌和囊性型腺瘤鉴别不难,但是在实质型腺瘤的CT表现相类似,有时鉴别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26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进行了分析,其中原发性肝癌41例,32.8%,转移性肝癌21例,占16%,肝囊肿者41例,占32.8%,肝海绵状血管瘤19例,占15.2%,肝脓肿2例,肝结核和肝肉瘤各1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的CT检出率为腹部CT检出率的19.75%,CT是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的重要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胸腰段爆裂骨折的CT表现,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研究其CT表现。结果:胸腰椎前、中、后三柱损伤31例,前、中柱损伤22例,中柱损伤11例;无骨片进入椎管12例,椎管内骨片占有百分比<50%为36例,>50%为16例。结论:CT能对椎管损伤准确诊断,对治疗方式的选择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生存率的变化并不大,手术切除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因素。对于胰腺癌可切除性的判定,CT仍然是首选检查方法。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发展,胰腺癌可切除性的检出率也较之前有明显升高。本文即对可切除胰腺癌的CT表现综述女盯下,希望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肾外伤的CT诊断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是探讨CT检查对肾外伤的诊断与分型及其对临床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56例肾外伤的临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依据CT表现将肾夕伤分为4型:(1)肾挫伤(肾内血肿)26例;(2)肾包膜下出血19例:(3)严重肾损伤(肾横断或肾碎裂)13例;(4)单纯肾周血肿2例。结论:CT能明确出肾外伤的诊断与分型,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作者通过对60例肾上腺病变的临床及CT表现分析,提出了肾上腺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并对成人肾上腺的解剖部位及大小、形态等CT表现时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CT表现及动态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AIP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通过随访患者分析类固醇治疗前、后不同时期AIP的CT表现及转归。结果:类固醇治疗前,5例AIP患者CT见胰腺弥漫性肿大,1例胰头局限性肿大;CT增强扫描显示受累胰腺渐进性强化;2例CT见胰周低密度带;6例受累胰腺区胰管不可见;6例CT见胰腺段胆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类固醇治疗后,6例复查和4例远期随访患者CT显示胰腺进行性缩小,其中2例萎缩的胰腺实质呈渐进性强化;2例胰周低密度带消失;6例胆管恢复至正常管径。3例胰腺病变复发,其中2例胰腺弥漫性肿大,1例胰头局限性肿大伴胰体尾萎缩;3例受累胰腺区胰管不可见;1例胰体尾前方出现假性囊肿。结论:类固醇治疗前与病变复发时AIP的CT表现相似,主要包括胰腺弥漫性、局限性肿大以及受累胰腺区胰管不可见,治疗后CT复查及随访可见胰腺进行性缩小或胰腺萎缩。   相似文献   

12.
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胰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扫描成像技术评价正常人胰腺,胰腺炎与胰腺癌的血流动力学表现,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6例行多层螺旋CT胰腺灌注扫描者中选出20例分析。胰腺癌组10例,正常胰腺组5例(志愿者),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组5例。采用GE light speed 16层CT电影模式(0.5·s^-1),120kV,60mA,5mm×4;注射流率3.0mL·s^-1,延迟5s,扫描时间50s。应用GE ADW 4.2工作站Perfusion3灌注软件包分析,分别测量Qb,Vb,tmt和κps,采用t检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选20例受检者均获得满意的伪彩灌注图、灌注参数。胰腺癌组和正常胰腺组的灌注参数Qb、Vb、tmt和κps。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胰腺癌组和胰腺炎组的灌注参数Qb、Vb及tmt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κps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炎组和正常胰腺组的灌注参数Qb、K、及κps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胰腺MSCT灌注成像为胰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方法,并且为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胰腺癌的血流灌注与正常胰腺和胰腺炎的血流灌注相比明显减少,MS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血流变化的分析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CT及MRI表现特点,加深对此少见病的认识,提高对AIP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及临床证实为AIP的CT及MRI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11例全部行CT检查,其中有7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全部病例中有7例AIP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4例为局限性肿大。病变胰腺CT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MRI扫描在T2WI上信号轻度升高,T1WI上信号降低;增强扫描胰腺实质在动脉期强化减弱,门脉期及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且强化均匀。MRI有5例显示包膜样环,CT有4例显示包膜样环,CT不能显示胰管狭窄段,MRCP有4例显示胰管狭窄段。胰腺外表现主要为:胆管壁增厚并管腔狭窄5例,脾血管包埋变细4例,肾脏受累3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6例,肠系膜血管周围及腹膜后纤维化各1例。经类固醇激素治疗后影像学复查显示胰腺内外病变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AIP患者胰腺内、外CT及MRI表现均具有一定特征。其影像学表现结合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可做出正确诊断,避免患者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前,胰腺的影像学诊断逐渐从常规CT扫描单一的形态学诊断向CT灌注形态和功能学并重诊断转变;CT灌注是在常规CT扫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功能影像成像技术,通过CT灌注观察胰腺微循环变化可以早期诊断胰腺疾病,在胰腺疾病研究领域中是热点;用常规条件行CT灌注扫描,明显地增加了患者的辐射剂量,如何行低辐射剂量CT灌注成为当前重点探讨方向。本文综述胰腺低剂量CT灌注扫描成像技术应用现状及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应用能谱CT扫描成像,研究胰腺导管腺癌的能谱定量多参数,探讨胰腺导管腺癌CT能谱成像的参数特点及潜在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胰腺导管腺癌,并均行胰腺能谱CT动脉晚期、门静脉期增强扫描的61例患者。记录胰腺癌病灶和胰腺实质的单能量CT值、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Z)、碘(水)基值、水(碘)基值。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非正态分布)或配对t检验(正态分布)比较胰腺癌和胰腺实质分别在动脉晚期和门静脉期间相应上述CT能谱成像参数的差异,并绘制相应能谱曲线。结果:动脉晚期胰腺导管腺癌单能量CT值明显低于周围正常胰腺,胰腺导管腺癌门静脉期单能量CT值高于动脉期,低于周围正常胰腺,差异在低能量段相当显著;胰腺导管腺癌与胰腺实质动静脉期能量段越低差异越明显,能量段越高,差异越小;胰腺导管腺癌与胰腺实质动静脉期的单能量CT值、配对基物质碘(水)基值、Effective-Z所对应均化浓度值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水(碘)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胰腺导管腺癌CT能谱成像的能谱参数具有一定特征。动静脉期胰腺癌单能量CT值、碘(水)基值、有效原子序数均低于相应胰腺实质,动脉晚期低于门静脉期,能量段越低差异越明显。综合应用多能量段和能谱多参数成像有助于提高能谱CT密度分辨力,具有为小胰腺癌早诊断提供影像信息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脂肪浸润与Framingham危险评分的关系。方法:连续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行腹部CT检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CT平扫图像上测量胰腺及脾脏的CT值,并计算CT密度指数[胰腺与脾脏的密度差值(P-S)和胰腺与脾脏密度比值(P/S)]。将低于胰腺CT值中位数者定义为胰腺脂肪浸润。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依据Framingham危险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应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及卡方检验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所见差异,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胰腺CT值及CT密度指数与Framingham危险评分的相关性。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Framingham危险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连续性纳入161例2型糖尿病患者。低危组及非低危组胰腺CT值(Z=11.320,P=0.001)、P-S (Z=9.324,P=0.002)及P/S (Z=9.908,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危组患者胰头、胰体及胰尾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239,P=0.006)。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胰腺CT值(r=-0.312,P <0.0001)、P-S (r=-0.280,P=0.0003)及P/S (r=-0.287,P=0.0002)与Framingham危险评分呈负相关。校正混杂因素后,胰腺CT值(OR=0.950,95% CI:0.910-0.991;P=0.018)、P-S (OR=0.943,95% CI:0.895-0.992;P=0.024)、P/S (OR=0.040,95% CI:0.003-0.571;P=0.018)及胰腺脂肪浸润(OR=2.825,95% CI:1.150-6.940;P=0.024)与心血管病发生风险仍具有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CT值及CT密度指数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呈独立的相关关系,提示胰腺脂肪浸润可能预测该类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急诊超声与CT对腹部钝性伤所致胰腺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经临床和手术证实的腹部钝性伤致胰腺损伤的超声及CT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0例胰腺损伤中:超声术前诊断其中6例,直接征象包括腺体局部回声减低、腺体中断、假性囊肿等,4例漏诊;共6例接受CT检查(包括B超漏诊的3例),CT术前诊断其中5例,直接征象包括胰腺增粗,胰腺腺体内出现低密度、混杂密度或稍高密度区,胰腺外形不连续、或出现垂直胰腺长轴的带状低密度影,1例漏诊;间接征象包括胰周积液、网膜囊积液、腹腔积液等。结论:急诊超声对胰腺损伤的初步诊断可以提供帮助,结合B超、CT检查则能够对胰腺损伤的情况作出更准确地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及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CT及MRI特点。结果:10例仅接受CT检查,4例仅接受MRI检查,4例同时接受CT及MRI检查。18例中胰头颈部5例,胰体尾部13例。13例肿瘤边缘规则,5例不规则。14例行CT平扫与增强扫描,均表现为囊实混合型肿块,平扫呈等或低密度,动脉期呈轻至中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增加并呈持续渐进性强化,囊性部分均未见强化;5例肿瘤局部包膜不完整;5例出现颗粒状、点条状或蛋壳状钙化。8例行MRI平扫及增强,表现为囊实混合型肿块,其中4例肿瘤内可见出血,3例包膜不完整,1例压迫胆总管致肝内外胆管及胰管明显扩张。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影像学有助于SPTP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9.
正常胰腺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多层螺旋CT对正常胰腺的CT灌注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正常胰腺灌注参数与年龄、性别的关系及正常胰腺不同部位灌注参数变化特征。30例胰腺正常者行腹部CT检查,其中3例健康志愿者,27例因其他疾病行腹部CT检查病人。按年龄分为3组:年龄小于40岁组、41岁~60岁组、大于61岁组。采用德国Siemenssomatom Sensation64层螺旋CT进行胰腺动态增强扫描,层厚2.4mm,管电压100kV,管电流120mA。对比剂欧乃派克(300mgI/mL)100mL,Irich missouri高压自动注射器自动注射,注射速率为5mL/s,总量50mL。延迟6S开始扫描,共扫描30S。利用Siemenssomatom Sensation型64层螺旋CT自带软件PCT进行处理得到灌注参数:Fb(血流量)、Vb(血容量)、Ttp(峰值时间)、PS(表面通透性)等。正常胰腺血流灌注平均R、Vb、Ttp、PS分别为(133.55&#177;25.70)(mL/100mL/min)、(193.78&#177;27.01)(mL/L)、(142.41&#177;13.95)(0.1s)、(128.72&#177;34.53)(0.5mL/100mL/min),不同年龄组间胰腺各灌注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平均R、%、%、咫分别为(127.59&#177;22.90)(mL/100mL/min)、(188.72&#177;25.19)(mL/L)、(142.91&#177;13.17)(0.1s)、(133.30&#177;42.86)(0.5mL/100mL/min)。女性平均Fb、Vb、Ttp、PS分别为(142.48&#177;28.04)(mL/100mL/min)、(201.37&#177;28.94)(mL/L)、(141.66&#177;15.63)(0.1s)、(121.85&#177;14.80)(O.5mL/100mL/min)。两组间比较各灌注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头、胰体、胰尾血流灌注平均Fb、Vb、Ttp、P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能有效检测胰腺血流灌注,正常胰腺灌注随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正常胰腺灌注与年龄、性别无关,胰腺各部位灌注均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对胰腺癌胰外神经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比较实验组20例胰腺癌患者及对照组50例健康人腹腔神经节的形态、大小及各期CT值变化。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MSCT对腹腔神经节侵犯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实验组腹腔神经节形态为粗条形,周围脂肪间隙不清;对照组腹腔神经节形态为细条形或小结节形,周围脂肪间隙清晰。实验组双侧腹腔神经节长径、短径均大于对照组,实验组左侧腹腔神经节3期扫描CT值均大于对照组。与病理结果比较,CT对胰腺癌腹腔神经节侵犯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0%、60%和75%。结论:MSCT对胰外神经浸润具有较高诊断价值,能清晰显示腹腔神经节的形态、大小及CT值变化,当出现腹腔神经节呈粗条形增大、脂肪间隙不清及明显强化时,提示已有肿瘤的神经侵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