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巯基棉可富集分离海水中的铜、铅、镉、锌、银、铋、钴和镍等8种元素。当pH值为7的海水通过巯基棉柱时8种元素可被富集,然后用3ml 2N HCl洗脱。回收率一般可达90—117%,相对标准偏差一般为6—12%。本法与双硫腙-甲基异丁基酮络合萃取原子吸收法测定的海水样品结果基本一致。 该富集方法装置简单,操作简便,可在船上直接进行,有利于大面积海洋调查。  相似文献   

2.
采用国产WFX—IB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以APDC—DDTC/MIBK—环己烷萃取,硝酸溶液反萃体系分离富集海水中痕量铜、铅、镉和锌,继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连续测定。提出的方法可用于大洋、河口和近岸海水样的分析。本法检测限铜、铅、镉和锌,分别为0.013、0.022、0.0013和0.051微克/升,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8%,回收率为96—108%。  相似文献   

3.
为了测定海水中的痕量(10~(-11)—10~(-9)g)镉,作者对双硫腙-MIBK络合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进行了研究。与APDC—MIBK和DDTC-MIBK两种萃取方法相比,双硫腙-MIBK萃取法的优点是络合物稳定时间长,有机相可保存2—3个星期,对分析大批水样有利,而且双硫腙试剂在市场上容易买到,此方法易普及。用双硫腙—MIBK萃取法测定海水中的镉,灵敏度为0.02ug·L~-1,回收率85—103%。  相似文献   

4.
胶州湾近岩水中碘离子的气相色谱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海水中微量碘离子的一种新方法。水样经硫酸酸化、重铬酸钾氧化后产生游离碘,与丁酮作用生成碘代丁酮,再经环已烷萃取后用ECD检测器检测其含量。此方法操作步骤简单,适于大批量水样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5.
盐对于人体是必不可缺的,食盐质量的检验应受到人们的注意。海盐取自于海水,在已受工业排污影响的近岸带,研究海水污染物对海盐质量的影响值得重视。一些工厂向海中排放的工业污水中,常常含有重金属毒物——铬、铅、镉等。用普通的火焰原子吸收法,不能直接测定盐水中的微量元素,需预先富集将其与大量钠盐分离。近年来,测定盐水、海水等自然水和废水中的微量元素时,多采用与萃取分离和富集相结合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为同时测定多元素,目前常选用吡咯  相似文献   

6.
研究用气相色谱测定海水及天然水中微量碘离子含量的快速分析方法,确定了最佳条件。水样经酸化后,用K2Cr2O7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再与丁酮反应的10min,生成磺代丁酮,用环己烷萃取后,用气相色谱仪的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其含量。于1991年6月,用此法测定青岛胶州湾沿岸海水及某些河口水样,证明该方法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7.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海水中的铜、铅、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APDC—DDTC/MIBK—环已烷萃取体系分离富集,高温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海水、河口水中的铜、铅、镉。本法具有取样量少,操作简便,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结果准确等优点。图2,表6,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用气相色谱测定海水及天然水中溴离子含量的方法,确定了最佳条件。天然海水,稀释200倍后;取10ml稀释水样,用氯胺T为氧化剂,将Br-氧化为溴,在六次甲基四胺催化的条件下,溴与丁酮反应生成溴代丁酮;用环已烷萃取后,用ECD检测器测定。此方法简便快速,对溴离子含量较低的天然水尤为适用。方法与碘量法相对照,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9.
利用25次南极科考获得的海水样,采用原子分光光度法(AAS)测定了海水中溶解态镉的含量,研究了东南极普里兹湾不同空间与时间尺度下海水中溶解态镉的分布特征.并利用同航次相关的营养盐、叶绿素a等数据,分析了影响海水中溶解态镉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普里兹湾表层海水中溶解态镉的分布与叶绿素a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生物过程是...  相似文献   

10.
三、前言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海水及其他天然水中的痕量锌,已有不少报导。一般都采用甲基异丁酮(MIBK)萃取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C)、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8-羟基喹啉、双硫腙等金属螯合物的方法。其中以APDC/MIBK萃取体系最佳,因其可以在较低的pH值条件下进行萃取,消除了氢氧化物共沉淀及氰离子等的隐蔽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用Aliguat-336萃取,无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不同价态铬的方法。该方法有较好的精密度,变动系数为6.0%。回收率在80%左右,其特征量为6.3×10~(14)g,较好地应用于海水中不同价态铬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目前,测定海洋底质中的痕量钴多用中子活化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陆,前者仪器昂贵,需中子源,难以普及;后者则需分离干扰元素,手续较烦。分光光度法设备简单,易于推广,但因底质组成复杂,尚未见有这方面的报道。故研究海洋底质中痕量钻的分光光度法对于海洋污染调查具有重要意义。吡啶偶氮类试剂为钴之灵敏显色剂,  相似文献   

13.
吕荣辉  陈维芬 《海洋学报》1983,5(5):666-671
海水中溶解镉的浓度范围一般在0.01-0.6微克/升之间[1].镉的污染毒性是众所周知的,研究痕量元素镉在海洋食物链中的转移变化过程,对人们研究污染物在海洋的扩散以及海洋环境的自净能力均有积极意义。近年来,国内出现了不少各有特色的用于水质测定的较好的阳极溶出伏安法[2,3],但直接测定海水中痕量镉均有困难。  相似文献   

14.
用氢氟酸刻蚀不锈钢丝制作了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纤维,与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GC)联用直接测定了海水水样中的痕量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优化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搅拌速率、解吸温度和解吸时间对SPME的萃取效率的影响。本方法的线性范围可达两个数量级,PCB28和PCB52的线性范围是1.0~100.0 ng/L,其他8种PCBs的线性范围是0.5~50.0 ng/L(除PCB198外,r2均在0.99以上),检出限为0.01~0.10 ng/L。单个纤维间及纤维与纤维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4%~7.2%和4.9%~8.7%。实际海水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0.9%~106.0%。微萃取纤维机械强度高、耐海水腐蚀、寿命长、制作成本低,该方法适用于测定海水水样中的痕量PCBs。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采用APDC-醋酸丁酯在小试管中萃取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测定海水中的痕量锌。结果表明,本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稳定可靠。加入回收率在95—106%范围,变差系数在3.5—5.5%范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一种海水中微量氰化物的气相色谱测定法。取10ml清洁水样,用稀醋酸将pH调节至6—7,加入磷酸缓冲液,混合均匀后,加入0.25ml 1%氯胺T,水中的氰化物转变为氯化氰,以还原剂除去剩余氧化剂后,用乙醚萃取分层,直接取样进行色谱测定。本方法快速简便,易于操作,且灵敏度高,最低检出浓度可达0.5μg/L。该法已用于青岛胶州湾沿岸表县水中氰化物的测定,并与海洋污染调查规范法进行过对照实验。  相似文献   

17.
1967年以前,虽然测定海水中硝酸盐的方法很多,但都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方法不是对低浓度硝酸盐的水样不够灵敏,就是受海水中其它组份干扰比较严重,或者测定步骤太繁,太费时多。Riley曾对这些问题进行过较详细的评论。1967年Wood和Armstrong等提出镉—铜还原法测定海水中硝酸盐的方法,由于该方法回收率高(99±1%),简便快速,成为测定海水中硝酸盐的例行分析方法。 不少作者对此方法做了改进。近来Gardner等为了简化分析操作,提出采用镉(丝)——铜还原硝酸盐的自动分析,仅需要几毫升水样即可。我们使用wood的  相似文献   

18.
对臭氧总残留氧化物(TRO)常用3种检测方法(碘化钾-N,N-二乙基-1,4-苯二胺(KI-DPD)分光光度法、硼酸碘化钾(H3BO3-KI)比色法、靛蓝二磺酸钠(IDS)分光光度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0~0.5 mg/L的TRO浓度范围内,KI-DPD分光光度法和H3BO3-KI比色法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分别为0.040 mg/L和0.034 mg/L,并且这两种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较佳,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0%,低于传统碘量法;而IDS分光光度法只有在高浓度臭氧海水样品(0.6~1.2 mg/L)检测时,RSD才小于5.0%,且测定浓度明显低于另外两种方法。故对于海水养殖水体中的TRO检测,KI-DPD分光光度法和H3BO3-KI比色法均准确有效,并且H3BO3-KI比色法在检测操作上更为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 海洋沉积物中铜的测定方法已有许多报导。《海洋污染调查暂行规范》(补充规定)中选用双硫腙-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但该法采用分离富集等步骤,操作较烦。本法作了简化,即样品经湿法消化后,直接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铜,方法简便、快速、容易掌握。本法检出下限为3.0μg/g。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高锰酸钾把海水中的Cr~(3 )氧化,然后将pH调至3.5—4.5,再加入DDTC络合并萃取到MIBK中,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MIBK中的铬。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标准偏差为0.26±0.024微克/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