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山东蓬莱、临朐新生代碱性玄武岩的痕量元素和岩石成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支霞臣 《地质论评》1990,36(5):385-393
本文报导了鲁东蓬莱地区五里桥—赤山剖面和鲁西临朐地区鹁鸽山—角页山—尧山剖面新生代大陆碱性玄武岩主要元素和稀土等25种痕量元素的含量。与海洋玄武岩化学体系对照,讨论了鲁东和鲁西玄武岩的成因及其地幔源区的特征。石榴石橄榄岩型地幔的部分熔融和镁铁矿物的结晶分异在两地玄武岩形成中有重要作用。鲁西玄武岩的地幔源区较鲁东的相对富Mg而贫Fe、Na、K和P,富相容元素Ni、Cr、V和Sc,贫不相容元素LREE、Sr、Zr和Nb。鲁东玄武岩的地幔源区曾在近期内发生过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2.
山东蓬莱、临朐新生代碱性玄武岩的钕、锶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报道了鲁东和鲁西新生代碱性玄武岩13个样品的Nd、Sr同位素组成,~(143)Nd/~(144)Nd=0.512967—0.512744,~(87)Sr/(86)Sr=0.70349—0.70450。它们在地质剖面上呈现规律性变化,可能与其地幔源区同位素组成的层状分带有关。鲁西地幔源区具有较鲁东更加亏损的组份。两地地幔源区在演化中都曾发生过地幔交代(或富集)作用,根据玄武岩Nd同位素模式年龄估计地幔交代作用发生的时间为0.45Ga。  相似文献   

3.
山东蓬莱,临朐新生代碱性玄武岩的钕,锶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霞臣  张宗清 《地质论评》1994,40(6):526-533
本文报道了鲁东和鲁西新生代碱性玄武岩13个样品的Nd,Sr同位素组成,143Nd/144Nd=0.512967-0.512744,87Sr/86Sr=0.70349-0.70450。它们在地质剖面上呈现规律性变化,可能与其地幔源区同位素组成的层状分带有关。鲁西地幔源区具有较鲁东更加亏损的组份。两地地幔源区在演化中都曾发生过地幔交代(或富集)作用,根据玄武岩Nd同位素模式年龄估计地幔交代作用发生的时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火山岩在中国东北地区广泛出露,主要集中于松辽盆地周缘。其中盆地东部多沿抚顺—密山、依兰—伊通断裂带分布,尤其集中于长白山地区,以钠质玄武岩为主。前人研究表明,东北地区的地幔源区存在显著的化学不均一性,暗示这些玄武岩复杂的成因。为进一步查明它们的地幔源区岩性,揭示其岩石成因,文章选择抚顺—密山断裂带北部鸡西地区的玄武岩开展研究工作。研究区玄武岩岩性变化较大,其SiO2含量为44.2~49.6 wt%,MgO含量为6.7~10.6 wt%,在TAS分类图上可进一步细分为碧玄岩、粗面玄武岩及玄武岩三个类别。微量元素上,研究样品呈现不相容元素相对富集的特征,具Nb、Ta的正异常和Pb、Ti的负异常,与洋岛玄武岩的微量元素组成相类似。通过计算研究样品的原生岩浆组成,发现其具有富MgO、贫SiO2和CaO的特征,在透辉石向CATS-橄榄石-石英的投影图上落在贫硅辉石岩的区域内;同时结合玄武岩较高的FC3MS(FeOT/CaO-3×MgO/SiO2)值,认为其源区确实存在辉石岩组分的贡献。为进一步证实上述岩...  相似文献   

5.
研究区峨眉山玄武岩分布于扬子地块西缘,冈达概组分布于其邻区的中咱微陆块。峨眉山玄武岩与冈达概组下段玄武岩均具有富碱、高钛特征,大部分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峨眉山玄武岩Mg#变化范围为0.31~0.70,属于适度演化过的岩浆,冈达概组下段玄武岩Mg#=0.34~0.43。总体上,冈达概组下段玄武岩比峨眉山玄武岩更富Ti,高FeO*,低MgO,低SiO2。两组玄武岩均有轻稀土强烈富集的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但部分具有Sr、Zr负异常,均属板内玄武岩,岩浆来源于富集地幔,在地幔柱作用下产生。峨眉山玄武岩Rb、Ba有明显的波动,可能是受到源区混染作用影响,其微量元素比值表现出EM1-OIB与EM2-OIB的混合特征,起源于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熔融程度为4%~7%。冈达概组下段玄武岩元素比值较稳定,与EM1-OIB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也起源于石榴石稳定区,其形成深度比峨眉山玄武岩深,熔融程度较低,为2%~5%,可能是产生于地幔柱边缘。中咱微陆块、扬子地台西缘的二叠系玄武岩源区物质均受峨眉山地幔柱影响,具有很大的亲源性,峨眉山地幔柱的活动为板块的裂解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6.
鲁西前寒武纪基性岩墙群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鲁西地区发育大规模的中元古代基性岩墙群,侵位于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内,未变形未变质,以北北西向和近南北向为主,是鲁西前寒武纪最引人注目的一种伸展构造标志。鲁西基性岩墙群属于板内大陆裂谷拉斑玄武岩系列,与板内大陆裂谷活动密切相关,代表一种非造山岩浆活动。该岩墙群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 IL E) ,略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 ,比较富集Cr、Ni,明显亏损Th。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略富集的右倾曲线。鲁西基性岩墙群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反映源区为略富集的地幔。从时空分布特征、构造特征、岩石化学相关性、岩浆源区和古构造应力场分析,鲁西基性岩墙群与燕辽—中条拗拉槽系有一定的成生联系。  相似文献   

7.
仲岗洋岛位于班公湖-怒江板块缝合带中西段,前人对仲岗洋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东段,中段洞错一带尚未有人研究。对仲岗洋岛的岩石组合及岩石地球化学进行研究,并对洋岛火山岩的源区及构造环境进行分析。在仲岗洋岛中段洞错北部的一条剖面上采集了8个玄武岩和8个玄武安山岩地球化学样品,主量元素特征表明,二者皆为具有富Ti特征的碱性玄武岩,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二者富集Nb、Ta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蛛网图与典型洋岛玄武岩曲线相似。化学成分指示,仲岗洋岛玄武岩与玄武安山岩可能来自于同一岩浆源区,且二者来源于具有洋岛玄武岩特征的地幔,相容元素Cr、Ni的亏损表明,成岩过程中发生了橄榄石和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洋岛形成于大洋板块内以洋壳为基底的洋岛环境。  相似文献   

8.
美国西部新生代火山岩的同位素地球化学揭示了地幔源区显著的不均匀性。盆地及火山岩山脉已导出与洋中脊和夏威夷群岛玄武岩相类似的岩浆源。在塞拉后里昂区喷出的岩浆是形成干显著富化并含石榴石非均质地幔。在蛇河平原和黄石公园的双峰式流纹岩——玄武岩地区,还保留有地幔源区原始同位素特征的橄榄石拉斑玄武岩。  相似文献   

9.
沈步明  周德进 《岩石学报》1996,12(1):99-114
本文提出了稀土配分分形结构因子概念和计算方法。利用这个新方法,计算了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稀土配分的分形结构因子。研究了这些因子与玄武岩主元素、稀土元素、分散元素和同位素之间的关系,并求出了其相关性参数。利用这些参数,求出了两个端元玄武岩的主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提出了五大莲池地区玄武岩可能与富钾交代地幔部分熔融作用有关,其它玄武岩的形成与软流圈地幔或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有关;玄武岩同位素的比值不仅受玄武岩浆地幔源区本身的特征制约,还可能受地幔岩部分熔融程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峨眉山玄武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峨眉山玄武岩的微量元素丰度显示区域性差异,西岩区(盐源—丽江拗陷)玄武岩总体上比中、东岩区(康滇隆起和滇黔拗陷)玄武岩富相容元素而贫不相容元素,主要是因为它们的母岩浆经历的结晶分离的程度不同。比较演化的石英拉斑玄武岩、安山玄武岩往往富放射成因锶,反映其成因还涉及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相对主体拉斑玄武岩,东川碱性火山岩贫REE特别是LREE,推测源区发生过先期熔融事件。主要元素和REE的模拟计算表明,二滩粗面岩可以由玄武质母岩浆经分离结晶衍生,最可能的主要分离相是该区似层状辉长岩的矿物组合。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阿巴嘎旗地区新生代玄武岩基本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内蒙古阿巴嘎旗及其以北地区新生代玄武岩是更新世中心式火山活动产生的大陆溢流玄武岩,该区玄武岩以高碱、富钛、贫铝为特征,属于钠质碱性玄武岩系列.源区是软流圈上地幔,玄武岩是部分熔融和分离结晶两种作用的结果.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产生玄武质岩浆,部分原始地幔岩浆未经变异沿构造通道直接喷出地表形成碧玄岩、碱性橄榄玄武岩;部分原始地幔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因停顿,原始地幔岩浆发生橄榄石分离结晶作用,部分橄榄石从岩浆中析出,最终岩浆喷出地表形成橄榄拉斑玄武岩.研究该区新生代玄武岩基本特征,探讨岩浆起源和岩石产生的构造环境对认识该区岩石圈地幔和软流圈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胜利油田火山岩类、盆地演化及其CO2-Au成藏成矿效应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赫英  王定一  廖永胜 《地质科学》2001,36(4):454-464
将胜利油田盆地内火山岩类分为石英拉斑玄武岩、橄榄拉斑玄武岩和碱性橄榄玄武岩3类。其中,碱性橄榄玄武岩多分布于盆地边部、出现较晚并受深断裂控制,其成分中明显更富碱、富轻稀土、富大离子亲石元素而贫铬、镍等相容元素和挥发分,深度大而熔融程度不高,应源于富集地幔。二氧化碳气藏与碱性橄榄玄武岩有空间、时间和成因上的关系;二氧化碳气藏区的火山岩中含有高含量的金。二氧化碳和金是盆地和火山岩类演化一定阶段的产物,源于富集地幔的岩浆去气是其形成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吉林辉南大椅山碱性玄武岩及其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椅山是龙岗火山群的西部成员之一,本文试图以大椅山玄武岩研究为例,说明整个龙岗火山群的岩浆起源。主要结论有:①大椅山玄武岩为幔源原生岩浆;②玄武岩中的超镁铁岩包体是地幔岩熔出玄武岩浆后的残留矿物组合;③玄武岩浆起源于70—90公里左右的地幔深处,T=1337—1408℃,P=20.6—26.3kb;④龙岗火山群的各种特点是上地幔源区含水和构造裂隙发育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4.
桂西地区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越北地块以北。桂西巴马等地出露层状—似层状基性岩(辉绿岩和玄武岩),该地区的基性岩成因对于理解该区构造—岩浆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桂西巴马基性岩进行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对其岩石成因和岩浆源区特征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桂西巴马基性岩属于碱性玄武质岩,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和Nb、Ti等微量元素,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高Ti玄武岩相似,说明其与峨眉山地幔柱具有相关性。然而,对比峨眉山高Ti玄武岩,巴马基性岩表现出更高的Ti/Y值。不相容元素比值特征表明,桂西巴马基性岩岩浆演化呈现更高的Nb/Y值等演化趋势。结合Dy/Dy?与Dy/Yb、Ti/Y的协变关系,对桂西基性岩与峨眉山玄武岩岩浆源区中稀土元素的分异特征进行判别,揭示出桂西巴马基性岩和峨眉山高Ti玄武岩具有同源性。然而,巴马基性岩地幔熔融程度更低,可能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外带的地幔柱岩浆作用延伸的结果,代表了峨眉山地幔柱高Ti玄武岩母岩浆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桂西地区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越北地块以北。桂西巴马等地出露层状—似层状基性岩(辉绿岩和玄武岩),该地区的基性岩成因对于理解该区构造—岩浆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桂西巴马基性岩进行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对其岩石成因和岩浆源区特征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桂西巴马基性岩属于碱性玄武质岩,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和Nb、Ti等微量元素,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高Ti玄武岩相似,说明其与峨眉山地幔柱具有相关性。然而,对比峨眉山高Ti玄武岩,巴马基性岩表现出更高的Ti/Y值。不相容元素比值特征表明,桂西巴马基性岩岩浆演化呈现更高的Nb/Y值等演化趋势。结合Dy/Dy*与Dy/Yb、Ti/Y的协变关系,对桂西基性岩与峨眉山玄武岩岩浆源区中稀土元素的分异特征进行判别,揭示出桂西巴马基性岩和峨眉山高Ti玄武岩具有同源性。然而,巴马基性岩地幔熔融程度更低,可能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外带的地幔柱岩浆作用延伸的结果,代表了峨眉山地幔柱高Ti玄武岩母岩浆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新疆北部中新生代幔源岩浆岩多位于大型走滑断裂带或者裂谷带附近,岩石系列均具有高的TiO_2含量,富碱、高度富集不相容元素和轻稀土(LREE),ε_(Nd)(t)值低正值到负值,(~(87)Sr/~(86)Sr)_i值较高,不相容元素比值La/Nb和Nb/U显示中新生代玄武岩浆在形成过程中的壳幔作用明显不同于古生代造山过程,岩浆来源于类似OIB源的富集地幔。而新疆北部地区的二叠纪幔源镁铁-超镁铁岩来源于亏损地幔,陆壳物质参与了岩浆的形成,源区可能混入了早期的弧组分或俯冲的洋壳。由于古生代多个洋盆闭合和增生造山作用致使中亚造山带的岩石圈不断增厚,于古生代晚期发生拆沉去根作用,软流圈亏损地幔上涌形成二叠纪镁铁-超镁铁岩系,而拆沉的岩石圈以及俯冲下沉的洋壳及其沉积物,在地幔环境熔融交代改造原始地幔,使中亚地区的地幔自古生代晚期以后逐渐转换为整体富碱、富含轻稀土(LREE)和不相容元素的富集地幔。被改造了的富集地幔在中新生代沿裂谷带或大型走滑断裂薄弱带上涌,形成了中新生代幔源岩浆的喷发和侵位。  相似文献   

17.
北大巴山志留系滔河口组火山-沉积地层发育有粗粒玄武岩、细粒玄武岩、杏仁构造玄武岩和枕状玄武岩四种斑状玄武岩相。它们都属于碱性玄武岩,并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富Ti、贫Si,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Th、Rb、Ba)和LREE,轻重稀土分异明显。稀土和微量元素标准化配分型式具有与洋岛玄武岩(OIB)类似的特征。斑晶主要属于单斜辉石族中的次透辉石-透辉石,具有与全岩相似的微量和稀土元素配分形态,表明四种玄武岩相由同一岩浆源区形成。由单斜辉石-熔体平衡温压计计算获得的初始岩浆深度大于67.65km,表明岩浆源区来自地幔。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在39.93~67.65km、14.52~20.46km、4.62~9.24km三个深度范围发生了储积结晶,最后喷出到地表分别形成粗粒玄武岩、细粒和枕状玄武岩、杏仁构造玄武岩。粗粒玄武岩中富含金云母表明岩浆源区遭受了富不相容元素流体的交代作用。玄武岩全岩、单斜辉石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火山-沉积序列共同表明,滔河口组碱性玄武岩形成于大洋板内环境。  相似文献   

18.
鲁西中、新生代镁铁质岩浆作用与地幔化学演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镁铁质火成岩作为分布最为广泛的典型幔源岩石, 已成为探索地幔化学性状及示踪岩石圈深部过程的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典型样品元素-同位素组成的系统测定, 并结合前人已有资料, 综合研究了鲁西中生代和新生代镁铁质岩石的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中生代镁铁质火成岩总体具有富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贫高场强元素、ISr值变化范围大(0.70396~0.71247)、εNd (t) 值显著偏低(-9.20~-21.21) 的地球化学特征, 但该区南部和北部的中生代镁铁质岩石在元素-同位素组成上仍存在一定差别, 主要表现在南部较之北部镁铁质岩石具有更高的稀土总量(ΣREE为325.52×10-6~555.75×10-6)和轻、重稀土比值(LREE/HREE=17.75~25.97), 以及更高的LILE/HFSE比值(如La/Nb=6.37~13.85, Th/Nb=0.52~1.53).南部镁铁质岩石较之北部镁铁质岩石也更富放射成因锶, ISr值分别为0.70844~0.71247和0.70396~0.70598.元素-同位素综合示踪指示鲁西中生代地幔总体具有因岩石圈大规模拆沉作用形成的EMⅠ型富集地幔特征, 但其南部叠加了因深俯冲而进入地幔的扬子陆壳的影响, 因而表现出EMⅠ和EMⅡ组分混合的富集地幔特征.新生代玄武岩具有类似于大洋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其源区应为亏损的软流圈地幔, 但在部分熔融形成岩浆之前遭受了近期的交代作用.自中生代至新生代, 华北克拉通地幔具有由富集向亏损演变的趋势, 这一化学性状的演变最可能是中生代以来岩石圈大规模拆沉作用, 导致软流圈地幔上涌并对原有岩石圈地幔再改造所致.   相似文献   

19.
皖苏若干新生代火山岩的钾氩年龄和铅锶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根据皖苏地区16个新生代玄武质火山岩的K-Ar年龄结果,认为该区新生代火山活动可以分为老第三纪(65—35Ma,主要在安徽),中新世(16—8Ma,主要在江苏)和更新世(0.6Ma,安徽女山)三期。玄武岩的铅锶同位素组成表明它们反映了其地幔岩浆源区的特征,及源区的不均一性,它们可能分别来源于比较原始的地幔和比较亏损的地幔,并有一定的混合和近期的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甘交界红柳河地区二叠系剖面中发育有块状和枕状玄武岩,激光ArAr定年确定的玄武岩形成时间在280~300Ma之间;玄武岩SiO_2含量为44.71%~49.27%,Mg~#为42.4~52.4,(~(87)Sr/~(86)Sr)_i为0.703834~0.706819,(~(143)Nd/~(144)Nd)_i为0.518861~0.5121220,ε_(Nd)(t)为-3.01~3.67。玄武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Sr-Nd同位素均显示出与OIB性质相似的特征。其弱富集的不相容元素和轻稀土元素,显示出源区富集的特点。而Zr/Nb(14.63)和Th/U(2.83)则指示岩浆中可能有少量循环原始地幔和亏损地幔物质的加入。综合对比北山南部柳园地区二叠纪玄武岩源区特征,提出红柳河地区早二叠世OIB型玄武岩主要来源于北山地区晚古生代裂谷带下伏已被不同程度改造的富集地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