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3 毫秒
1.
利用国家气象站和区域自动气象站的降水观测资料以及暴雨洪涝灾害情况资料,分析了2007—2019年大连地区暴雨气候特征时空分布,并进行了灾害评估和敏感区域识别。结果表明:1) 大连地区年平均暴雨和大暴雨日数在空间分布上东北部多于西南部,大暴雨出现的概率为0—40%。年平均暴雨量和大暴雨量的极大值区域主要集中于庄河地区,年均暴雨强度也呈现从西到东逐渐递增趋势。暴雨变异系数的高值中心出现在瓦房店西部地区,低值区出现在庄河地区。2) 大连市的暴雨灾害近80%为较严重灾害,最严重和严重暴雨灾害各占9%—10%。3) 普兰店西南部、庄河西部与大连市区为大连地区暴雨洪涝灾害相对敏感区域。  相似文献   

2.
宿迁地区水稻暴雨洪涝灾害保险气象理赔指数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宿迁地区104个乡镇2003—2013年水稻产量资料和2008—2013年保险理赔资料,计算水稻遭受暴雨洪涝灾害的灾害损失率;在自定义暴雨洪涝灾害指数的基础上,分析水稻灾损率与暴雨洪涝灾害指数的相关关系,建立各水稻种植区的气象理赔指数面板随机效应模型。结果得出:宿迁地区水稻遭受暴雨洪涝灾害影响的平均灾损率为-1.83%,达到理赔标准的乡镇比率为37.5%;受暴雨洪涝灾害影响最重的是III区,其次是I区,VII区和II区位居第三,其他几个区相对较轻;暴雨洪涝灾害主要影响水稻的孕穗扬花期和灌浆成熟期,对孕穗扬花期以前的生育期影响较小;暴雨洪涝灾害指数对水稻遭受暴雨洪涝灾害影响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利用这一指数制作水稻在灾损率预报准确率较高,达到90%以上;利用气象理赔指数,能较好的预报和模拟宿迁地区水稻遭受暴雨洪涝灾害的灾损率分布,对降低理赔风险,减少理赔费用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贵州省黔南州12个国家级自动气象站1989-2019年的地面降水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线性回归、Kriging法、滑动t检验、暴雨风险因子加权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黔南州1989-2019年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风险落区,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黔南州暴雨日数呈现增长趋势,暴雨主要出现在5-9月,大暴雨主要出现在5-8月。(2)暴雨在黔南州有两大中心,分布位于中东部的都匀地区和西部的长顺地区;黔南州大暴雨主要在都匀至三都地区,其次影响长顺地区。(3)黔南州大部分地区暴雨均呈现增加趋势,暴雨气候倾向率主要有三个强中心,分别为长顺、贵定、三都。(4)6月暴雨集中在都匀地区,7-8月南多北少,9月东部西部多、中部偏少;大暴雨5月东部西部多、北部东南部偏少,6月集中在东部都匀、三都地区,8月主要集中在东部三都、西部长顺地区。(5)暴雨日数在2013年前后存在一次突变,暴雨历史风险落区与趋势风险落区大值区主要在东部及西部地区,高风险与较高风险面积和的占比分别为黔南州总面积的30.3%、28.1%。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技术的乐山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乐山历史气象资料,综合乐山自然、社会经济与防灾资料,利用GIS技术和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构建乐山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对乐山暴雨洪涝风险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能力多个因子定量分析,计算出全市范围暴雨洪涝灾害综合风险指数,并绘制了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乐山市中区、五通桥区、沙湾区、峨眉山市和夹江县的部分地区其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最大;金口河区、峨边县、马边县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最小。   相似文献   

5.
用广西1961—2013年90个气象观测站的日降水资料和灾害监测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广西洪涝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广西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严重,受灾面积、受灾人口、死亡人数及倒塌房屋等灾害损失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因洪涝灾害导致的各方面损失最严重。洪涝灾害发生概率桂东大于桂西。红水河、柳江、桂江、浔江、郁江、西江流域洪涝灾害与大雨以上量级降水量相关最高,其次为北海、钦州、防城港的独流入海流域。河池和柳州是因强降水最容易造成人员死亡的地区,其次为贺州。三种大气环流形势易引发致洪强降雨,中高纬度的槽脊偏强,低纬度地区副高西伸至华南沿海;西伯利亚低槽偏强,广西受南支槽前控制,利于冷暖空气在广西上空交汇,发生暴雨;副热带高压脊线偏北,西伸脊线偏西,有利于热带气旋西移给广西带来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6.
使用1992—2010年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气象站及区域自动站降水量资料、各乡镇人口和经济资料、地理信息以及灾情普查资料,分析河口区暴雨气候特征和灾害特征;在此基础上,基于GIS技术和百分位数、专家打分、层次分析、加权综合评价4种数据处理方法,计算各地暴雨洪涝风险系数,对该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近...  相似文献   

7.
不同社会经济结构与暴雨洪涝灾害损失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暴雨洪涝灾害的影响,对不同的地区,程度会不一样,这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及经济结构状况有密切关系,本文以安徽和江苏两省经济的差别与1991年江淮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对两省的社会经济的影响,揭示了不同社会经济结构与暴雨洪涝灾害损失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根据改革开放后近30 a(1979—2008年)来黔南自治州降水资料和干旱、洪涝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该州夏季(6—8月)的降水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并结合灾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州各站夏季降水量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均有所提高,降水更加集中于夏季,但各地夏季降水变率较大,降水相对变率≥20%时易发生干旱或洪涝灾害,而降水相对变率≥30%时会发生显著的旱涝灾害。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4—2020年丹寨地区6个乡镇洪涝灾情统计数据和21个区域气象自动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洪涝灾害及降水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2014—2020年丹寨境内共出现24次洪涝灾害,2015年6月8日洪涝灾害最重,2020年洪涝灾害最多;从月分布来看,最多最重主要在6月,最少为4月,后半夜(00—03时)是洪涝多发时段;暴雨日数与洪涝灾害时空分布基本相似。受地形作用的影响,洪涝灾害具有季节性、局地性强,成灾率较高,日变化明显等特征;扬武镇、排调镇、雅灰乡出现暴雨和洪涝灾害相对较多,兴仁镇、南皋乡相对较少;中部以南的龙泉镇、排调镇、雅灰乡、扬武镇的洪涝灾害主要因夜间和持续性强降雨导致,而北部的南皋乡、兴仁镇的洪涝灾害主要因夜间强降雨导致。  相似文献   

10.
中小河流域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及效果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五三  宋阿伟  田红 《气象科学》2018,38(2):264-270
本文基于FloodArea水动力模型及WRF模式,运用气象资料、水文资料、地理信息资料、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以及灾情调查资料等,以长江一级支流的秋浦河流域为研究区,开展中小河流域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及效果检验。结果表明:FloodArea模型对洪水的淹没范围、淹没水深以及淹没历时等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可用于中小河流域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预警业务,并由此初步建立了包含模式降水预报→面雨量计算→洪涝淹没模拟→风险评估→预警发布→效果检验等环节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及效果检验业务流程,实现从以往常规的强降水预报到暴雨洪涝灾害预报的业务延伸,可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最新的全国洪涝灾害损失资料以及气象站点降水观测资料,研究了2001—2020年中国洪涝灾害损失的演变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2001—2020年,我国洪涝灾害造成的年均受灾人口超过1亿人次,直接经济损失1678.6亿元。尽管洪涝灾害造成的全国直接经济损失有增加趋势,但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受灾人口、死亡人口、损坏房屋以及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均呈减少趋势。从空间分布来看,长江流域上中游地区及黑龙江、河北、甘肃、广西等地是洪涝灾害损失较为严重的地区。全国大部分地区死亡人口和损坏房屋呈减少趋势,直接经济损失呈增加趋势,而受灾人口和农作物受灾面积呈北增南减的变化趋势。近10年,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除了死亡人口外其余各项损失均较上个10年增加,其中黑龙江和河北增加幅度较大。同时,近10年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增加,尤其是黑龙江、河北等地暴雨量和暴雨日数增加幅度较大,加剧了相对脆弱的北方地区的洪涝灾害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为了预估四川省的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口和经济影响,本文基于四川省数字高程模型数据(DEM),依据山洪沟的判别标准,提取出全省范围的山洪沟,并结合坡度与降水耦合的关系建立了四川山洪危险性评价模型。以2011年1月~2013年12月发生的21次山洪灾害为样本,利用2013年四川省人口和经济数据,建立了山洪灾害对人口和经济影响的预估模型。结论如下:(1)提取出影响生命财产安全的山洪沟64346条,其主要分布在盆周山区、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最大影响面积约38万km2,约占全省面积的78%;(2)建立了山洪危险性评估模型,评估结果能客观地预警四川范围内的山洪等级和影响范围;(3)建立了山洪灾害影响预估模型,模型对人口的影响预估结果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13.
The average annual cost of flood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been estimated at about $2 billion (current US dollars). The federal government,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the National Flood Insurance Program (NFIP), has assumed responsibility for mitigating the societal and economic impacts of flooding by establishing a national policy that provides subsidized flood insurance. Increased flood costs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have made the NFIP operate at a deficit. This paper argues that our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climate change and of the sensitivity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 to floods call for changes to the flood policy scheme. Conclusions are drawn on specific examples from cities along the heavily urbanized corridor of northeastern United States. Mesoscale and global models along with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statistics are used to provide insight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flood costs under different emissions scenarios. Mesoscale modeling and future projections from global models suggest, for example, that under a high emissions scenario, New York City could experience almost twice as many days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that cause flood damage and are disruptive to business as today. The results of the paper suggest that annual flood costs in the United States will increase sharply by the end of the 21st Century, ranging from about $7 to $19 billion current US dollars, depending on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and the emissions scenarios. Hydrologic, hydraulic and other related uncertainties are addressed and a revised version of the NFIP is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4.
利用潍坊各区县2008—2017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地理空间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基于GIS技术和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模型,考虑短时强降雨对潍坊市城市内涝造成的影响,对潍坊市强降雨洪涝风险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多个因子定量分析,构建了潍坊市强降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并编制了潍坊市强降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灾害发生的高风险区主要位于高密、诸城等地区,潍坊北部地区孕灾环境敏感性指数较大,市中心区域则因人口、经济地位显著而易损性风险较大。该风险区划结果基本反映了潍坊市强降雨洪涝灾害的潜在风险,为潍坊市的洪涝灾害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外资项目"为对象,综合分析了流域内地理气候、经济社会、河流水系及防洪体系的相互关系与演变特征。在气候变化影响下,流域3种类型的洪水中,由持续一两个月的长历时降水形成的量大但不集中的洪水,对平原洼地农业发展及治理工程效益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此基础上,对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半定量分析,并提出了增强排涝能力与提高自适应能力并举的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16.
以"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外资项目"为对象,综合分析了流域内地理气候、经济社会、河流水系及防洪体系的相互关系与演变特征。在气候变化影响下,流域3种类型的洪水中,由持续一两个月的长历时降水形成的量大但不集中的洪水,对平原洼地农业发展及治理工程效益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此基础上,对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半定量分析,并提出了增强排涝能力与提高自适应能力并举的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17.
Flood risks of deltaic areas increase because of population growth, economic development, land subsidence and climatic changes such as sea-level rise.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 trends in flood exposure by combining spatially explicit historical, present, and future land-use data with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the maximum flood inundation in the Netherlands. We show that the total amount of urban area that can potentially become inundated due to floods from the sea or main rivers has increased six-fold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and may double again during the 21st century. Moreover, these developments took, and probably will take, place in areas with progressively higher potential inundation depths. Potential flood damage has increased exponentially over the 20th century (16 times) and is expected to continue to increase exponentially (∼ten-fold by 2100 with respect to 2000) assuming a high economic growth scenario. Flood damages increase more moderately (two- to three-fold by 2100 with respect to 2000) assuming a low growth scenario. The capacity to deal with catastrophic flood losses - expressed as the ratio damage/GDP - will, however, decrease slightly in the low growth scenario (by about 20%). This trend deviates from the historical trend of the 20th century, which shows an increasing capacity to cope with flood damage (almost doubling). Under the high growth scenario the capacity to deal with such losses eventually increases slightly (by about 25%). These findings illustrate that, despite higher projections of potential flood damage, high economic growth scenarios may not necessarily be worse than low growth scenarios in terms of the impact of floods.  相似文献   

18.
城市洪灾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除受地理地形、气候条件等许多自然因素影响外,也受到人类活动等人为因素影响。城市不透水地面增多,城区降水增多及绿地、植被减少,排洪能力差,水体面积减少等,是城市内涝加剧的主要原因。为减轻和预防洪水给城市居民带来生命和财产威胁,应做好防洪规划。在做规划时,除应考虑提高防洪标准、加快建设城市防洪工程并保证其质量、增加地面覆盖度、改善生态环境、妥善管理防洪设施外,还应考虑风险与脆弱性、减少地面沉降及建立现代化防洪体系。  相似文献   

19.
城市洪灾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除受地理地形、气候条件等许多自然因素影响外,也受到人类活动等人为因素影响。城市不透水地面增多,城区降水增多及绿地、植被减少,排洪能力差,水体面积减少等,是城市内涝加剧的主要原因。为减轻和预防洪水给城市居民带来生命和财产威胁,应做好防洪规划。在做规划时,除应考虑提高防洪标准、加快建设城市防洪工程并保证其质量、增加地面覆盖度、改善生态环境、妥善管理防洪设施外,还应考虑风险与脆弱性、减少地面沉降及建立现代化防洪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洪涝灾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洪涝灾害是国内外灾害研究的重要分支领域。该文采用分类归纳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并与观测事实相佐证的方法,从农业洪涝相关概念出发,系统阐述了中国农业洪涝灾害的研究进展,评述了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业洪涝灾害的影响。基于影响作物及发生时段,中国农业洪涝灾害可分为影响越冬作物的春涝、影响夏播夏收和夏季作物生长的夏涝及影响秋播秋收作物的秋涝。农业洪涝灾害的形成及强度,是天气气候、作物抗涝性、地形地貌、土壤结构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农业洪涝成灾率呈南方增强北部减缓的趋势,总体呈上升趋势;一方面与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受作物气候适宜性变化等的间接影响。农业洪涝灾害的致灾机理包括物理性破坏、生理性损伤及生态性危害。其影响包括对农业生产环境、作物生态生理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诱发病虫害等。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农业洪涝综合性指标、基于灾变过程的综合风险评估及气候变暖对不同作物洪涝灾害的影响事实将是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